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的号召,按照学校和团省委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我校紧紧围绕“青春映沃土,服务新农村”活动主题,继续组织大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大学生们在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中,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向人民群众传播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发展理念,宣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大学生们也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活动概况

我校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特长,紧扣活动主题,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点上,我校集中组织了一支全国暑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在面上,各学院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以生产实习、教学实习为依托,结合各自实际,组建了58支“三下乡”服务小分队,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企业帮扶、法制普及、经济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号召回乡度假的2003--2004级同学并要求2005级全体同学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近就便推广农业科技、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支教扫盲、环境保护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与总结中学习、理解和领悟《文选》的精神内涵。争取完成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一)校级“三下乡”服务团活动情况

今年,我校集中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等相关学院专业共19人为队员的“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奔赴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镇之一——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1.政策宣传

在活动中,我校服务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大街小巷,融入农民朋友当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观念,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服务团通过图片、展板、海报、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民传递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和支农惠农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讲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内容。

2.科技支农

服务团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顶烈日、冒酷暑,有的放矢的开展了一系列高效、务实的科技服务活动。

(1)科普赶集。在当地集市设立咨询台,接受农民咨询,为农民解答并实际解决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畜禽疾病防治、土元养殖等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向农民介绍了科学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和鉴别真假农资的有关知识。

(2)田间指导。队员们在专家的带领下深入到服务地的蔬菜基地、中草药基地、苔干种植基地、土元养殖基地与农民直接接触,进行现场指导,并结合技术推广,帮助农民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指导农民继续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保鲜和储藏,指导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当地农村现有的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3)科技讲座。专家教授先后在服务地举办了6场累计10多小时的科技讲座,分专题讲授了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土壤施肥和肥力测定等实用理论和技术。讲座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普及了科学种田知识,又解决了农民遇到的实际难题;既提高了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又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3.法律普及

服务团针对服务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型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科普赶集等方式散发宣传材料,宣传讲解《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农民工维权等法律知识。队员们采用“通俗、易懂、实用”的普法宣传方式,生动形象地的解决了群众心中的疑惑,收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增强了农民朋友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

4.社会调查

大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农舍、学校、企业,以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队员们与农民朋友共同劳动,促膝谈心,与农民朋友的零距离接触,调查了解当地农产品深加工状况、村民自治状况、文化卫生状况、农民收入状况等等。同学们向农民朋友虚心请教,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服务地的许多调查都是在林间的树荫下、农户的家中、企业的厂房里、养殖基地现场完成的,只要是合适的场景,同学们就不失时机的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也掌握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二)学院“三下乡”服务小分队活动情况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各学院党总支、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统筹规划,分别组建了58支小分队。各服务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先进文化、科技知识送到农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黟县深冲村,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一行先后与该村茶叶经纪人代表、茶农代表进行座谈。在听取有关部门和村负责人关于深冲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介绍以及茶叶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后,服务队又深入茶叶制作现场和茶园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深冲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茶叶市场现状,服务队对该村的茶农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赠送了100余份科普宣传资料,并针对性地选定了深冲村茶叶面积大、技术基础比较好的10户农户作为定点扶持对象,进行长期合作,发展一批、带动一批,全力“打好茶品牌,做活茶文章”,力促深冲村茶叶经济再上新台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期间,队员们还就农民工、子女上学、绿化美化和农村保险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固镇县平桥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8位成员顶着高温酷暑,设立咨询台,发放科技宣传单,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平桥镇团委召开座谈会,针对基层团委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走访养猪大户以及回族小组养羊户,现场解答有关养殖方面的疑难问题;对养猪、养牛、养鸡、养羊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具体的调查。服务队一行用最饱满、最积极的热情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农村、农业、农民的有益活动。

管理科学学院赴长丰县实践服务队,由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服务队分为三个小组,分赴长丰县的十五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实践服务活动分为新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和新农村现状调研两部分。在实践服务活动中,实践服务队主要为长丰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面、详细、准确、合理的土地资源规划。在各乡镇土管所(局)的组织帮助下,服务队还与当地党政领导、农村青年中心负责人以及各村支部书记、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服务队走村串巷,实地调查了各乡镇基本保护农田、一般保护农田以及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及规划等基本情况,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当地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

理学院“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在巢湖路街道以搭设展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及街头随机访谈深入了解社区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情况;服务队还协助社区居委会进行社区绿化、照顾老人、辅导学生等帮扶服务内容,并利用专业优势帮助社区居委会完成了居民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更新。理学院与河滨居委会还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由城市规划、园林专业的全体老师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的林学与园林学院服务队赴绩溪县服务队与绩溪县党政领导、建委以及各村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重点调查了仁里、湖村、扬溪、孔灵、朗坑五个行政村的产业结构、建筑等级、道路网络等规划基础资料,不但提出了“完善乡村功能,规划细部景观,突出民居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的设计指导思想,而且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

园艺学院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绩溪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及以宣传园艺产品种植、采收、贮藏、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通过走村串户,与当地干部、农民座谈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在当地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植物保护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设立35个服务小分队,130名同学参加,以此为基础,领导,小组认真挑选了宁国市为“三下乡”活动重点服务基地,并与宁国市联合建立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期间,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立足当地村情、农情,开展广播电视宣传、举办专题讲座、田间调查和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以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服务队的全体队员在学院蒋传和书记的带领下来到“阜爱家园”,聆听艾滋儿童的感人故事,与“阜爱协会”进行了简单的捐赠仪式,在“阜爱家园”与艾滋孩子进行联欢。同学们走访当地艾滋孤儿的家庭。服务队的队员精心设计了关于艾滋病的调查报告,在阜阳市区及周边乡村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三)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我校学生社团会员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深入我省利辛、界首和皖南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社团爱心社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暑期预防艾滋病宣传队活跃在界首市的街头巷尾,队员们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海报、散发播放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向当地群众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队员们还深入到部分乡镇和田间地头,通过游戏和知识问答等方式向村民宣传艾滋病知识和国家农业新政策以及农民感兴趣的农业科普知识。

学生社团“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来到宁国、绩溪,以鹿科动物为主体代表,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对皖南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对濒危物种开展了精细地野外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的分布、数量、濒危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四)返乡度假同学活动情况

我校万余名同学积极响应团委号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利用暑假时间,从事新农村政策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三农问题”调研、促销和市场调查等活动,积累了社会经验,锻炼了自身能力。18个学院共形成有价值和研究深度的调查报告和论文15000余篇,内容涉及新农村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保险、农村教育、水资源现状、土地利用、新农村政策落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

二、主要收获

通过我校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陶冶了大学生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的知识才干,有利于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勇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先锋。各服务团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的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和丰硕成果。

1.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服务团队的队员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送理论、送科技进农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办好事。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此次下乡既检验了团组织的战斗力,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品质,又树立了当代大学生在人民群众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2.增进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广大同学通过深入农村、农户、养殖场、企业等场所,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传播新观念、新思想,在接触社会生产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使自己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者,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3.开展实地调研,明确努力方向,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合格接班人

广大同学通过自己的调查,特别是与广大农民、工人和民营企业家的接触,了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历程,深深明白了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富裕,其源泉就在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始终有正确思想的指导。通过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大学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建设和谐安徽、平安安徽、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以及安徽的奋力崛起的强省富乡的决心,振奋了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树立了做党和国家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心。

4.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巩固了专业思想和服务理念

我校教授和同学们战酷暑、抗高温,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实践活动,将科技知识无私的奉献给了农民。在磨练了意志的同时,通过支农扶贫、义务支教、助学献爱心等活动奉献了爱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对脱贫致富的向往,明确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了自己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明确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服务奉献的方向和目标。

三、几点体会

1.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境界有了提高

通过深入社会和基层,大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巨变,加深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理解。大学生们既推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维护和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又增长了知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更好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深入到基层对各种社会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后,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得到增强,知荣明耻、以荣拒耻的思想得到升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进一步端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超越功利的理想者气质、服务社会回报他人的公益精神、纯洁乐观的青春热情在同学们的心中深深扎根。

2.创新手段,建立机制,大学生“三下乡”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发展

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开创了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并蒂开放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三下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方式和手段需要不断加以创新和发展。今年暑期我校大学生“三下乡”着重从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入手,依托地方政府、青年中心,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来加强管理,保证师生活动安全,从而积极构建“三下乡”的长效机制,推动“三下乡”活动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我校的“三下乡”活动带有显著的院校、学科专业特征,涌现出一大批精品项目和特色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扩大影响,巩固成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持久动力

开学后,学校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表彰。在收到的15000余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评出了优秀组织奖3个,组织奖4个,先进团队6个,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75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96名。为使社会实践的观念深入人心,活动形成良好氛围,进一步扩大教育成果,我们利用《安农青年》报、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涡阳电视台、宁国电视台、《亳州报》、《蚌埠日报》、《新绩溪》等媒体对我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些宣传,不但坚定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念,而且为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附件: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奖名单

中共安徽农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