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画概论课程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精选

动画概论课程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第1篇

动画音乐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在动画专业中增设音乐欣赏与制作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动画音乐专业师资和动画音乐制作人员极其缺乏,所以增设此类课程也迫在眉睫。电影是一种视听语言,声音和画面紧密相连,乐器演奏的节奏与动画画面中的节奏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和画面的同步契合更能增强动画画面的节奏感,增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动画音乐课程的设置可以改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完善视听艺术手段的结合,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升音乐素养,培养完美的审美感知能力,为制作动画音乐提供技术支持,为动画配乐,配音,声音编辑、音效等声音的制作创造前提条件。总之,动画音乐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课程的设置非常必要。

二、动画音乐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方案

动画音乐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欣赏类和制作类。欣赏类建议课程:《电影音乐配乐》、《动画音乐鉴赏》、《电影音乐史》、《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流行音乐概论》等;制作类建议课程:《音乐编辑》、《配乐》、《midi制作》、《录音》、《声音后期制作》、《混音》、《音乐基础与视唱练耳》等相关课程。由于动画专业的学生缺乏音乐的基础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低年级以鉴赏类为主,主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高年级可开设相关制作、编辑类的音乐课程。这样,动画专业的学生首先可以培养他们从声音的角度全面的制作视听的艺术品。培养他们有能力认识和了解什么样的画面应该配合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是最理想的声音效果,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全面的欣赏动画作品,建立声画结合的配乐思维。通过鉴赏类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们积累大量的音乐素材,了解他们的类型、风格、速度、情绪,可以适时的编辑、改编甚至重新配器使原本的素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加以利用(取得版权许可后)。通过制作类课程的开设,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声音的编辑方法,音效的制作方法,音乐和声音的录制方法,音乐制作的基础及后期合成等相关知识,提高动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动画的完整性。

2.动画音乐教材的选择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动画专业的教材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动画音乐的教材要注重其基础性、通俗性,涉及范围广,而且适当的要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和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以下列举了几个覆盖面较广,内容较基础和论述较通俗的教材,这些教材涵盖动画音乐基础、鉴赏、制作,较全面的对动画音乐进行了系统的编写。(1)全国高校动漫游戏专业骨干课程权威教材《影视动画音乐概论》海洋出版社出版张建翔、孙林、肖珣编著(2)《影视动画音乐-基础欣赏与制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赵竞、尹章伟编著(3)《影视音乐》浙江大学出版社陈斌、程晋编著(4)《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曾田力雷伟编著(5)《电影配乐完全指南———影视配乐的艺术与商业》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戴维斯(美)著,刘捷译

3.教学软、硬件的配置动画音乐课程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第2篇

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战略产业,需要知识产权的高度开发和运用的高度支持。我国高职院校是以传统学科分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满足该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实践经验的创意型人才紧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动漫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因此,优化、改革、创新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应重点提高以下三方面。

1.1专业知识

掌握美术基本知识;掌握动画基础知识;掌握编导能力和自己编写剧本的能力;掌握绘画透视、构成的知识,对人物的造型和场景有非常重要的塑造能力;掌握动画临摹方法、CG插画创作、Photoshop软件技术及三维动画理论基础知识。

1.2能力要求

具备平面图形处理技术、painter插画技术、二维动画设计、harmony网页动画技术、游戏开发、MAYA三维动画创意设计、影视广告及网络动画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1.3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必要的科学素养、基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现代企业文化素质,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调节和心理承受能力。

2为适应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专业决定课程,课程体现专业。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导向,实行项目式教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项目,使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将教学过程转化为生产过程,教学目标转化为生产目标,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使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

2.1动漫行业工作流程

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可根据动漫行业工作流程特点进行设计与构建。通过调查研究走访大量动漫企业,归纳总结出动画制作流程,主要分为传统动画的制作流程、三维动画制作流程。传统动画的制作流程主要有以下工序:前期-企划、文字剧本、分镜头脚本、人物造型设定、美术设定、设计稿及背景设计;中期-原画、动画、描线、定色与着色及拍摄;后期-剪接和套片、配音、配乐与音效、试片和发长行等工序。三维动画制作流程工序包括建模、动画、编辑材质、贴图、灯光及渲染合成等工序。动漫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上述工序对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动漫专业的课程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充分考虑动漫行业的工作流程,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2.2教学课程体系结构

动漫专业应以动画制作流程和动漫设计岗位及其能力特点为依据,以增强就业能力为主导,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形式全面改革整合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总共分为三大模块。一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设计素描、三大构成、动画概论及摄影摄相等课程。二是专业必修课,按照动画制作流程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的必修课。分别有Photoshop、3D动画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场景造型设计、Flash、AfterEffects及MAYA等课程。三是专业拓展课,主要开设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音乐欣赏等课程。此外,为了增强动漫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需开设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等公共文化基础课,还可视情适当开设影视赏析、艺术概论等选修课程。

3为适应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具有生动、直观、实用性强及艺术创造性强等突出特点。但面对动漫专业知识点的“杂、繁、灵活、多变”等特点,要想短时间内掌握实非易事。要熟练掌握知识点必须多学、多用、勤练和常体会,方可在创意和想象的空间里翱翔。这使与之相对应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在考核体系中,也应摆脱传统的闭卷考核方法。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新增形式多样的考核体系。如以大作业形式进行考核、以小组协作形式共同创作完成作品、以实践动手形式完成考核内容。在考核过程中,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学习实践与理论。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第3篇

中国传媒大学试图把动画学设置成与设计艺术学、美术学等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自主增列了动画学专业,招收动画艺术、动画技术和动画产业等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这种把动画由专业向学科转变的尝试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深远意义。要建立规范的动画教育体系,就必须先建立规范的动画学科体系。动画学学科建设重在学术梯队建设,研究设施建设,形成、转化研究成果及研究组织建设等,所以要将动画人才培养提升一个层次,也有赖于规范的动画学科体系。在我国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只有将动画建构成一个从属于艺术学门类下的独立的二级学科,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动画艺术创作、教育和研究的发展。至此,动画学科概念提出之后,就研究方面而言应该分为三个领域:动画史、动画理论、动画批评,这三个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和相互合作。

动画的分支学科研究状况

(一)动画史方面动画史是研究动画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动画史的研究范围包括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实验动画等动画类型的历史,涉及动画师、动画作品、动画理论和动画流派等各方面。在动画史学科中研究方向无非以下几大类:动画通史、断代动画史、区域动画史和国别动画史等。动画史是对中外动画发展历史进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它为我们了解动画的来龙去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寻当代动画的发展走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参照。我国关于动画史论的建设已经起步,目前有多个有关中外动画史的著述问世。研究国内的动画史书籍有《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中国动画电影史》、《动画发展史》以及2010年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承担,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动画史》。研究国外的动画史书籍有《亚太动画》、《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世界动画艺术史》、《世界动画电影史》、《日本动画全史》、《迪斯尼动画艺术史》等。中外结合研究的动画史书籍有《中外动画史———动漫与媒体艺术》、《中外动漫史》、《中外影视动画史》等。随着动画史学科独立性的加强以及对动画自身现象与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画通史和国别动画史方面的研究近十年以来成果渐丰,然而动画思想史、动画风格史等方向至今还未见成体系的专著面世。

(二)动画理论方面动画理论是对于动画实践的科学总结。其广义指动画史、动画基础理论和动画批评。学术界通常取其狭义,即指动画基础理论。动画理论的研究任务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探讨并揭示动画的起源、本质、形态、创作及功能等一般原理,揭示动画同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关研究又形成相关的理论和学科,如动画社会学、动画经济学、动画本质论、动画特征论、动画形态学、动画文化学、动画心理学、动画美学和动画教育学等,这些都是动画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是总结和研究动画作品的材料、工具、制作技术、流程和方法。在这方面涉及动画材料学、动画技法学、动画语言学、动画音乐学、动画风格学、色彩艺术学、造型艺术学等诸多学科;三是探索广义的动画理论自身。除基础理论外,还包括动画史和动画批评的发展规律,总结其成败得失,寻求其如何提高和完善,如动画批评学、动画研究方法论等问题。动画学会副会长欧阳逸冰在首届中国原创动漫展映研讨会上表示,“理论和创作是艺术的双翼,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起飞。中国动画能否成为世界动画之林的一枝奇葩,主要看中国的动画理论体系能否建立起来,动画理论能否和创作结合起来。”[3]近十年来动画理论有了一定的发展,基本状况如下:在国家课题方面,动画产业理论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漫画产业价值链的建构:以深圳为例》、《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策略研究》。动画比较理论有《中日韩动画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动画美学有《动画美学》、《中国动漫产业民族化发展趋势研究》、《动画电影视阈中的汉传佛教文化》、《敦煌壁画造型动漫角色设定研究》。动画与传播学结合研究有《数字动漫艺术的视觉传播》。动画与音乐学结合研究有《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研究(1935———2008)》。[4]在博硕论文方面,随着部分高校招收动画方向的研究生后,推动了动画理论研究范式的演进与视域扩展,几乎触及到上述动画基础理论的各个研究领域,但是整体研究起点不高,理论思辨也不够深入。在动画理论书籍方面,动画出版物虽然非常丰富,动画技法方面的图书很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专著非常少。针对此问题,贺万里教授曾指出:“使得我国近几年的动画热具有了一种‘偏头痛’似的症候:动画热,热在了动画影视产品的制作、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周边产业的开发上,而动漫理论,似乎还没有随之跟进。”[5]动画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正是由于动画艺术具有跨艺术与技术两个领域的特点,所以动画理论学科中亦可分为动画基础理论与动画应用理论两部分,就当下来看,两者研究水平已经失衡,动画基础理论有待于加强,与动画相关的边缘和交叉学科急待建立与完善。

(三)动画批评方面“所谓‘动画批评’就是对动画作品的判断和评价。换言之,动画批评,是以一定的动画观念、动画理论为指导,以动画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动画现象(包括动画创作、动画接受和动画理论批评现象),以具体的动画作品为主体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6]动画批评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组成,它们分别是动画思想及观念批评、动画行为及现象批评、动画创造主体批评、动画本体批评、动画接受批评。动画批评是促进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动画批评与动画自身在近十年内的发展势头相比很不相称。动画批评作为一门学科,它与动画理论、动画史都是动画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动画学研究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因而,在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应该占有恰当位置,然而国内整个动画行业和教育内动画批评还处于缺失的状态。

1.在学科理论框架中失语在动画学科研究的框架中,以动画史为中心,动画理论与批评为两翼,动画研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动画批评与动画史、动画理论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它们构成了动画的基本内容。从目前全国动画的理论构成格局来看,有关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些,而动画批评几乎完全处于失语状态。当下动画评论散见于网络媒体,一些CG刊物刊登部分自由撰稿人的随感式的评论也屡见不鲜,但是这些现状并不是对动画范畴的价值判断的理性反思。

2.在动画产业中失语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理论批评营造有利于创作思考的良好气氛。当下从中国动画实践的发展现状看,动画产业在“繁荣”的镜像背后隐藏着许多浮躁、困惑和现实问题。对于动画产业政策扶持的不到位,动画市场的无序,动画从业者的良莠不齐,动画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时下中国韩文利论高校动画学科体系的建构115动画教育如何真正服务于动画市场等重大的现实问题,却没有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的动画批评出现。产业界需要动画批评,表现出对动画批评的巨大的功利诉求,批评在促进动画产业化过程中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在动画教育中失语在高校动画教育过程中应给学生开设动画批评的相关课程,在动画理论上培养一批可以引领业界朝健康、合理、进步的方向发展的从业者,同时也可促进中国自身的一套动画理论系统的形成。然而动画批评的教育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以动画艺术的概论性理论著作《动画概论》为例,《动画概论》是动画专业基础理论课,可是在近年来出版的四十多本的相关教材中,能够涉及到动画批评这部分内容的还很少见,只有少数几本编有动画鉴赏的章节。从这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动画学界对动画批评的相关知识了解和研究是相当有限的。

建构高校动画学科体系的思考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近年来的动漫理论研究成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其对中国动漫理论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肯定;理清动漫的相关概念;动漫艺术和动漫史的研究层面取得新进展;拓展动漫理论研究的领域以及动画理论研究的学科分类上四个方面进行阐述。[7]这段话准确地把近些年来动画发展的概况和研究趋势概括出来。虽然领导小组对动画理论建设和研究方面给予肯定,但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整个动画学科体系确立、研究和完整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就建构高校动画学科体系具体问题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立动画的学科地位动画学科地位的缺失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就高校动画教育而言,国家层面没有给予动画以合理发展自身学科地位和政策理由,导致有关动画的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不能在相关层面得到注重。动画的知识传播和身份认知,也常常由于没有相应正规的学科架构作为实施依托,造成动画界内部也由于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教育,致使从业者对一些基本概念还认识混乱。因此,明确动画的学科地位,建构完整的学科体系,有利于扫除动画学科领域中的盲区,使学科范畴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得以全面进行。此外,同一学科体系中的诸多子学科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比较性研究与跨界研究,从而促进学科整体推进。

(二)加强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高薇华在《中国动画教育,瓶颈如何破解》一文中指出动画“科研水平较低,部级动画科研项目还比较少。科研方面,大多院校还是以校级项目为主,省部级项目为辅,部级动画科研项目总数很少。”以及“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期刊”等问题。[8]时下,关于动画历史、流派、代表人物、美学特征的纯理论性书籍和学术期刊是很少的。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整个动画界重视制作技巧而忽略艺术理论的现象又很普遍,加强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的研究势在必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对这门学科史论的学习,动画制作也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理论做指导,只有这样做才能扩大动画学科的学术视野,实现学术上的互补和相互渗透,意识到学科之间的“普遍联系”,这对我国动画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动画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还没明朗的今天,加强动画史和动画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选修课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考核的思路、模式、方式、内容、主体以及对应用型本科动画专业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动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研究意义

1.1提供高校动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借鉴与理论上的参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重技法、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考核形式单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学习目标模糊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2接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

当今动漫产业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动漫人才进人动漫创作行业,动漫企业却较难找到创意实践能力强的动漫人才‘}i;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又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困境。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所学与所教不匹配,所掌握的知识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需求等问题。因此,探索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i

1.3填补高校动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空间

创新人才培养的动画课程体系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少,并且是停留在探讨层面和文献分析层面,借鉴动漫教育强国的教育经验,重视课程体系的探索,提高动漫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在教研过程中进行不断反思和研究,进行艺术高校或地方高校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并形成结论,填补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空间。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动hl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

2.1探索国内知名高校动画专业课程

首先研究并对当今办学历史悠久的动画专业课题体系进行分析,考察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吸取其注重全面化、实用性教学特点。其次,研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其作为地方院校的模式化应用性具备办学特点‘31。再次,高职高专层次的高校动画专业如何针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进行特色化办学等方面的特点,对动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系统进行研究。

2.2立足本校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摸索教学规律与效果

本校动画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国内开办动画专业较早的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办学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基础,近四年来,专业针对教学目标化的改革探索,针对课程的安排,特别是对实践课程的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专业课中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比例等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根据教学效果,综合其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动画专业一般现行教学体系构架

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有着自己的教学规律和实践创作流程。除去非专业课程,动漫产业的每个岗位对应动画专业的各个必修课课程,统一并协调。一方面为了便于协调行业的发展调整教学思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就业。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通识公共课程

通i只公共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识环口公共选修课。课程一般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垦本原理概论》《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通i只公共课程各个高校匡伪办学定位、力有;!层次不口办学特色不同而不尽卜目同。

3.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动画专业导论》《动画美术设计》《动画分镜设计》《动画运动规律》《三维模型》《三维动作》等。专业选修课程是在整体的专业课程大主体下进行辅助教学,如果要分卡通漫画方向、二维动画方向和三维动画方向,那么专业核心课将根据不同的培养特色,加人和删减核心课。

3.3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就是与《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课程结合专业需求,对课程进行优化和专业化,形成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基础课程。融合之后常见的有《动画素描》《动画速写》《动画色彩》等课。有部分高校对专业基础课不进行设置,例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不设置专业基础课程。

3.4集中实践教学课程

集中实践教学是集中一段时间进行专题训练的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写生》《专题设计》《艺术考察》《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集中教学实践是实践教学为主、理论偏少的课程性质,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创作实践,理顺专业知识,完成动漫作品创作,完成与社会对接.解决实用性、应用性和创造性的融合培养。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动hl专业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4.1岗位成长型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思路

岗位成长型课程体系是指岗位对接课程。学校学习的课程与社会需求一致。学生在一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产业的一个岗位。比如动画运动规律解决学生绘制动画角色动作的问题,学生可以去动画公司进行角色动作设计和动作关键帧设计。三维建模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直接人职动漫游戏公司进行三维模型的制作,以此类推。成长型的意思是通过课程大量练习创作,以获取较好的成长性。

4.2任务驱动型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任务驱动型课程是指将具体的创作、设计任务融人到课堂之中,以创作实质项目任务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比如三维教师在讲述完成如何用软件技术进行模型的三维制作后,老师直接结合现有的三维动画项目中的建模任务为例子,让学生在练习中就完成了项目的建模任务。这样的课程体系更加贴合社会需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好胜心,达到更好的效果141。这种任务驱动型课程体系适合一二线城市地方院校动漫产业发达的高校。可以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尝试与实践。

4.3创作型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创作型教学体系设计在国外比较常见。在全世界范围内,动漫产业以美国、日本为翘楚。美国的文化输出一半以上靠动漫。美国有漫威和DC两家动漫公司。漫威出品的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复仇者联盟等等形象与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大量的喜爱。从儿童时代的平面漫画书,到长大后少年漫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持续给予,再到成人后拍摄真人科幻电影,再到卖玩具、手办、服装、文具等等。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也是如此,他们更加注重实验动画和故事性创作、形象品牌树立等。创作型教学体系设计更加着重技法的创新、故事的创新和品牌的树立。

4.4技术创新型教学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技术创新型教学体系着重于技术的更新、画功的精进、内容的丰富、思想的创作,每个动画环节环环相扣‘51。从人文、科技、知识技能工具掌握,到创新思维、成果转化、文化关联和成长学习。

4.5动画专业选修课内容体系建设设计

在以上四点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进行专业必修课应当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与探索,但是课程设置基本不会大变,而动画专业的应用结合行业发展涵盖的一般分为三个方向.那么在选修课的建设上.就可以结合以上四种课堂体系建设并结合行业需求来进行设置和探索。如下:4.5.1综合性辅助选修课体系。综合性辅助选修课体系结合多科目、传统艺术和新兴学科的内容进行设置“l。综合性辅助选修课体系包括: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历史方面的课程、新兴技术方面的课程和知识方面的课程。选修课的设置与动漫产业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又息息相关。比如说写一个动画剧本,需要历史知识和文化地域、地理知识;画一个漫画场景需要学习古代园林设计和中国古建筑、建筑史等知识;绘画上又可以设置传统艺术的课程。如此类推,综合性辅助选修课体系是为学生掌握更多的其他知识,为后续的动画创作作积淀。4.5.2专业性辅助选修课体系。专业性辅助选修课体系是指选修课的范围仍然在动漫教育的范围内,是将动漫相关的课程继续进行细化。比如为必修课程《漫画创作》课程没置《绘本漫画创作》《儿童插画创作》等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必修课《三维建模》课程没置《游次三维建模》《动画三维建模》等建模选修课程。4.5.3方向模块化选修课体系方向模块化选修课体系其实是专业内部分方向的意思。模块课又称“限选课”,属于选修课中必须选修的课程,但是会有几个模块让学生任选其一进行选修,所以它又称作“模块课”,一般分为漫画方向模块课、二维动画方向模块课、三维动画方向模块课iii方向模块化选修课体系的优势是学生可以在选修课上集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更加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为以后就业的目标性、针对性训练提供便利。

五、结论

动画概论课程范文第5篇

整体课程结构需要优化

动画专业在进行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时,大一一般是进行美术基础训练,比如素描、色彩、速写;大二是专业基础课程,如动画技法、动画运动规律、视听语言、动画概论等课程;大三是动画角色造型、场景设计、动画分镜设计、动画编剧、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课程;大四是动画短片创作、毕业短片创作。由于专业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往往学生到大三才真正进入动画专业主干课程学习,动画短片创作往往就被拖到大四才进行,由于学生大四要实习、找工作、考研,所以学生难得有时间进行动画创作。往往是学了4年,掌握了动画部分工作的技能,但很少有学生能真正完成一部完整的动画短片。目前,课程设置较难实现让学生能从各个环节去设计一部动画片,所以课程结构要进行相应的优化。专业课程教学学时要减少,要增加学生实践教学课时数量,专业课程门类要减少,内容相似的课程要优化组合。专业课程教学应集中安排在大一大二,学生应该在这个阶段完成动画的专业技能学习,大三时间应留给学生进行动画实践,通过开设动画联合作业,让学生分组分工完成一部动画短片,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短片创作加以实现,提升学生实际动画创作能力,大四的时间可以留给学生做毕业创作和找工作。这样安排其目的是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既能学习到动画专业知识,更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动画片创作。

专业门类课程教学偏向视觉表达

在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该如何画、怎么画、画什么这些问题。造型技法训练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重点,但往往忽略了造型、场景、镜头表达是要服务于影片整体的叙事表达,是故事情节的体现,造型表达是和整个影片的叙事密不可分的。割裂影片叙事,单纯地讲绘画技巧,是目前我们教学中进入的一种误区。

理论课程重视不足

现在部分高校在动画课程设置上,较多地安排了动画实践性课程,但动画及其影视理论课程开设较少,师生给予的重视不足。有些人认为动画是技术的艺术,是动手的艺术,动画理论学习无足轻重。动画理论课程设置少、学时少,缺乏相关影视理论课程。高等动画教育区别于动画职业教育,前者更强调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一个掌握熟悉技能的工人。在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高等动画教育的关键。培养高素质人才离不开理论教育,通过理论教育,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个人修养和文化底蕴,让学生有丰富学识,能勤于用脑、善于思考。目前国内动画理论才刚刚起步,动画理论教学由于缺乏经典理论书籍和教材,在课程教学中也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影视理论发展较为成熟,在动画教学中可以引入影视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对影视理论的介绍,让学生逐渐掌握影视表现技巧和规律,再结合动画自身特点,动画理论教学是可以发展和深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动画理论教学中多下功夫。所以高校在本科阶段动画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动画及其相关理论课程的建设。

需要“精”而“特”的办学模式

动画专业是一个综合的艺术门类,它现在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涉及电影、电视、动漫、游戏、广告、展示等众多行业,动画的生产有着复杂工作流程和制作工艺,一部高水准的动画片可能是成百上千位工作人员共同分工配合完成的,所以动画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学科。由于动画涉及的领域广泛,高等院校在办动画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本学校学科优势,针对某一相关动画领域办“精”而“特”的动画专业,切不可走大而全的动画人才培养方式。比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立足电影学院电影专业的优势学科资源,着力培养电影动画高素质专业人才,经过几十年的电影动画教学探索,为中国电影动画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其中不少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创作了优秀的动画短片,摘得了国内外知名动画赛事的重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