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创建调研报告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创建调研报告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而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则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终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思想素质不高。有一部分党组织书记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足,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的形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开拓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研究和分析,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习惯于用老方式、老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影响到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二是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对如何带领群众闯市场、脱贫致富奔小康、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束手无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好,在各种矛盾面前无能为力,影响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执政能力不强。目前,一些农村党组织书记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受到严重削弱。一些村党组织书记虽然想为村里办实事,因无法妥善处理村里一些问题和矛盾,各项建设停滞不前。部分党组织书记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下降,说话不响亮,威望不高,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

3、队伍结构不优。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年限过长,工作激情缺失,无法适应当前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一些村党组织书记文化水平底,加上又不能及时加强自身学习、补充知识营养,导致自身工作被动、滞后,无法适应如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4、两委关系不协调。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使得一大批年富力强、文化素质较高、懂经营会管理、群众信任的人,通过村委会直接选举被选进村委会班子。但由于受农村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影响,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有的人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由’了,就可以不要党支部的领导。”村委会直选以后,有的村委会成员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不接受党的领导,不执行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规定,甚至否定党组织书记的领导地位,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则和宗旨。有的人说“支部书记是十几名党员选举的,村委会主任是全村村民选举的,村里的事情应由村委会说了算,党支部只要收收党费、管管党员就可以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这种模糊认识,导致党支部与村委会产生“两张皮”现象,村委会片面强调“村民自治”,不服从党组织书记的领导。

5、激励机制不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待遇偏低。生活保障体系不健全,失业、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6、后备力量不足。一是有能力有本事的青年人才大量外出,能人难留,高素质的农村青年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重经济利益轻政治前途;二是村级财力薄弱,债务难消,农村各种矛盾突出,工作难干;三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担心年轻人才培养上来,会夺位、夺权,导致其有意压制后备干部的培养。

二、对于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真正把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成为领导班子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排头兵,发展经济的“领头雁”,农民群众的代言人,需要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断拓宽新的管理、教育、选拔、培养等各项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一是优化年龄结构。要大胆起用一批有能力、有素质的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二是优化知识结构。一方面及时调整撤换一些文化程度低、发展意识不强的村党组织书记,让文化程度高、能力强的勇挑重担;另一方面,加强对现任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文化水平;三是强化发展意识。鼓励、支持、扶持村党组织书记自己先富起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共同致富。

2、加强探索创新,认真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选拔任用。拓宽选拔任用渠道,改进选拔任用方式。一要拓宽选人视野。要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识和眼光。把党员队伍中的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事业单位骨干纳入选才视野,要解放思想,打破身份、职业、地域界限,加快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二要创新选才机制。选才方式要有创新、求突破。要深化完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的办法,逐步推行“直选”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通过内选、下派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党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使命感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倡“一肩挑”,有条件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三要建好后备队伍。要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老化现象,通过组织筛选、群众推荐等形式,尽快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加大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优秀青年到农村工作的力度,严格考核,将其中工作业绩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重点加以培养。

3、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一要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农业、科技、财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党校、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探索与县委组织部、县科协、县农委的协作,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二要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各种途径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可采取县和乡两级集中培训,党校办班系统培训,组团参观考察实地培训,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手段进行远程培训,选派部分党组织书记到机关部门或乡机关跟班培训,等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三要认真掌握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状况,摸清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设置培训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要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观念,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群众观念,提高为民办事的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4、结合农村实际,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激励保障机制,调动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在关心爱护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上下功夫。一要强化精神激励,加大在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的力度,大胆提拔重用村干部,突破身份限制,疏通和拓宽村干部提拔重用渠道和政治上进一步发展空间,选拔特别优秀的村干部进镇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使用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多安排农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健康检查。二要强化物质激励。要完善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办法,在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奖金发放中,尽量多考虑党组织书记。完善落实好党组织书记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将党组织书记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5、认真分析研究,加强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一是要正确引导,努力发挥村党组织书记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长,带领广大村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要加强教育,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多方面的教育,确保他们切实履行好职责,使他们真正成为靠得住、有本事、善共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三是要严格要求,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妥善处理好村两委的关系,明确职责,增进团结,形成合力。建立和健全基层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日常管理机制,严格考核制度。对素质差、群众公认度不高的村党组织书记采取组织措施进行调整。四是要健全机制,严把村涉政关口。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村级青年人才成员参政,及时吸收到党组织和村级领导班子中来。另一方面,要严把关口,从源头上防止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员进入党组织和村级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