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

面对农村教育工作形势的深刻变化,*镇把打造优质教育作为追求目标,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发展氛围,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走在了全县农村教育工作的前列。该镇中考成绩已连续6年名列全县前茅,小学在历次抽考中均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并呈现出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生源流失少等特点,打造了教师舒心、学生开心、社会满意的教育教学环境。

其主要做法是:

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营造良好氛围。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把教育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近年来,镇投资200多万元,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镇14处小学、3处中学全部达到标准化设施配套要求。`20*年成为济南市黄河以北第一个市级教育工作示范镇。二是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镇按照工作安排,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县进行了合班并校。为解决五、六年级学生离家远、上学难的实际问题,该镇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筹集资金10万余元,将*、姜集、三教三处完全小学改为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三是强化领导责任。为更好地熟悉教育、指导教育、有效推动教育工作发展,制定了定期研究教育工作、领导定点联系学校、深入学校调查研究等制度,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各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教师打成了一片,拉近了距离。建立了管区负责制,各管区书记对辖区内小学和教学点,定期走访、排查问题,重点协调各村为小学和教学点做好安全保卫、生活服务等工作。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业务素质提升。注重教师对新课标和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到北京、上海、济南、潍坊、泰安等地学习提高;先后聘请省、市知名教育工作者到学校授课、交流100多次。二是加强教研工作。建立了“周六教育论坛”制度,各学校采取学校推荐与教师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示范课、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交流讨论。全体教师以“周六教育论坛”为载体,展示风采,取长补短,相互提高。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大力推行“名师工程”,每年组织主题年教育活动,开展师德标兵评比、评选年度“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活动。镇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年至`20*年共拿出资金11万余元,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目前,全镇骨干教师达到120余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0%。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激发内部活力。把管理作为促进教育教学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各校在管理上,对历年来形成的制度、职责、规范等进行了整理、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校长综合考核、教职工考核、教代会、校务公开和安全管理等制度办法,并由教代会通过汇编成册,使各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依。二是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镇教育助理积极适应角色转变,发挥“指挥棒”作用,在学校布局、制度制定、师资补充管理、各校工作调度等方面,敢于抓、大胆抓,对整个教育负责;各校校长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严格管理抓落实,对教育助理负责;每位教育干部和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都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并进行量化考核,对校长负责。三是建立竞争择优机制。每年对中小学中层以上教育干部全部实行重新竞聘,使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四是注重以人为本。各学校对年老多病的教师,均在课时和岗位上予以照顾和倾斜;对婚丧嫁娶的教师,组织人员走访慰问;对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分配的教师,学校更是倍加关心,为其购买锅碗炉灶等生活必需品。镇中学针对农村与城区生活条件差别的实际,`20*年以来,多方筹集资金30多万元,修缮房屋60多间,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居住环境。在学生管理上,注重密切师生之间良师益友的关系。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坚持帮扶家访制度,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力争使每名学生不掉队。

振兴农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衡量和评价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县教育工作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全县乃至全市亮点。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不少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发展面临严重考验,农村教育成为全县教育工作的短腿。如何尽快拉长乡镇教育这条短腿,成为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措施,为农村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各镇和各农村学校更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责任,抢抓机遇,取长补短,迎头赶上。在这方面,*镇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一、打造优质教育离不开乡镇的重视和支持。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教育管理的人权、财权上收到县,乡镇仍然承担着依法维护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维护学校周边环境、划拨学校占用土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职责。“以县为主”不是弱化乡镇政府的办学责任,更不是减轻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法律义务。“以县为主”中有“主”,也有“次”。在“次”的作用落实上,*镇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减弱,支持力度不减弱,带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的局面,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打造优质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学生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是选择优秀教师资源。从我县近几年的情况看,通过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工资实现城乡统筹,基层学校硬件建设不断加强,教学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仍有少数教师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多的比较前后左右,没有真正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事业上,导致教学质量下滑,生源流失。*镇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培养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依靠高质量的教学留住了学生、促进了发展。目前,该镇4528名学生中仅有724名学生在县城上学,占在县城上学乡镇学生的6.3%。

三、实施科学管理是凝聚发展力量、打造优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优质教育需要资金,更需要凝聚人心。一个乡镇的教育教学工作、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如果出现局面不稳、人心不齐的局面,往往会导致校风变坏、学风变差、教风变乱,进而引起质量滑坡、社会失信、百姓不满。实施“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后,不仅在于做什么,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机制、制度去推进工作。*镇教育助理敢于负责,各校校长严于负责,在管理上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形成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老师们带着感情和责任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推动了教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