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党员先锋作用调研

农村党员先锋作用调研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如何使农村党员永葆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各级党组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的形式,对我镇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想干事、想干成事、积极向上的党员占调查人数的78.78%。绝大多数党员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团结和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农村改革与发展。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调查显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只占调查人数的64.4%,能通过一技之长带动群众致富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9.09%,还有极少数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调整思路、探索途径、创新方法,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队。

一、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俗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调查显示,77.90%的人认为本村党支部坚强有力,80.24%的人认为党支部能够广泛吸纳党员意见,77.52%的党支部干部能联系群众,为民办事。总之,凡是农村党员作用发挥好的村,无一不是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战斗的党支部,无一不是有一个甘于奉献、公正无私、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这些差距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需要进一步用创新的精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着力从有政治头脑、有创业思路、有工作能力,懂组织协调、懂科学技术、懂经营管理的农业专业户、农业企业主、农业科技带头人和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优秀农民青年中选拔村干部,建设“能人型”村级党组织,选拔“能人型”党支部书记。

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化和新农村管理的需要,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创新村级党组织的设置形式。要紧扣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要求,改进活动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变“命令型”为“引导型”,变“人治型”为“法治型”,有效发挥服务推动和规范引导作用。

二、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增强党员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根本上讲,不仅取决于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更取决于党员的主体能动性,即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的积极主动意识。因而,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系统、完整地宣传到农民心中,做到家喻户晓,增强农村党员建设家乡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民发展的信心,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先锋队的蓬勃活力;另一方面,要做好关心帮助党员工作,及时掌握生活困难党员情况,采取党员互助、党组织扶助等多种办法进行帮扶,强化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同时,要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提供平台,按需设岗定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三、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求农村党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但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并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仅占党员总数的40%,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少数党员还属于扶贫对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对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的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契机,积极组织党员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帮助和引导广大党员学习科技知识、法制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带头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种养基地,带头领办劳务输出、农产品经营等中介组织,使他们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能人,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优秀创业者。

四、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创新适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活动载体

调查数字显示:对于党组织所开展的各种活动能积极参加的占调查人数的76.35%参与村务管理和民主建设积极性比较高的占调查人数的81.38%,认为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发挥教育管理和引导作用,组织和发动党员推进村务工作的占调查人数的60.91%。组织引导党员参加建设新农村的活动,创新活动载体是广大农村党员的心愿。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构建载体、提供舞台。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在创新活动载体上花工夫、下气力。要突出阶段性工作主题,努力搭建富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以专题活动为主题的多种活动载体。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从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入手,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活动载体。如组织了“党员奉献日”、“党员活动日”,党员“先锋工程”,“争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极大地锻炼考验了农村党员。

五、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在我们调查的农村党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5.4%,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71.1%,文盲占3.5%。由此可见,提高农村党员文化科技素质,培养新型农村党员是新农村建设中最为迫切的要求。当前首先是要落实好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着力完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持久动力。在阵地上,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类学校、培训机构、革命纪念地(馆)和科技示范基地等教育资源,建立党员教育基地。利用全省正在推进村级“两室”建设的有利契机,完善村级党员教育的活动场所。在内容上,要突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强化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的农业技能教育,同时兼顾民主政治、文明新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在手段上,要整合现有党员教育资源,并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和报刊、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媒介,拓展党员教育培训和党员自主学习的途径,增强党员教育教学和培训效果。在管理上,要实施党员经常性教育登记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教育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党员参加集中学习培训、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生活和自主学习的情况,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信息库。

六、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

在调查中,谈到制约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因素,反映最多的是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制度规范,等等。对待好的党员典型,精神上、物质上、政治上奖励不够;而处置不合格党员又失之于宽、软。党内制度法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形势发展的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建立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一要创新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要求,通过适当的集中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为实现党现阶段的任务而奋斗。二要创新农村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教育党员经常把群众装在心中,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并且真正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事情上。三要创新农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通过完善党内议事和决策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使党员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四要创新农村党员带头作用激励机制。要求每一位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做到尽心、尽力、尽责。对创造一流业绩的党员在政治待遇上,要给予荣誉;在物质待遇上,要给予奖励。五要创新农村党员考核制度。可采取“星级党员”评定、党员积分制等形式,对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党员进行合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