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民间舞蹈种类调研报告

民族民间舞蹈种类调研报告

*地处珠江。水路上接左江、,下接浔江、西江;陆路上承京华,下达广东,县志云:“诚四塞之国,八达之区,左江之扼要、南海之上游,侨寓之乐土也”。因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开发也比较早,秦汉以来,向为州郡首邑。“贵乃古林郡。周以前尚为荒裔。秦并天下,略定扬越,立桂林郡,”“然后归于华夏”。

郁江从境内贯穿而过,将三千五百七十三平房公里,一百一十多万人口的县域自然地划为南北两半,南岸多为平川、丘陵今为汉族聚居;北岸则为丘陵、山区,壮汉杂处,全县近四十万的壮族通报同胞几乎全部集中在北岸的龙山、奇石、樟木、蒙公、石龙、附城等几个公社。

据县志记载,*原为西瓯骆越故地,少数民族是土著居民。“荒裔”既含有荒僻的边地之意,也泛指四夷,“夷”即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的鄙称。除了壮族的先民瓯骆人之外,此地的少数民族还有傜人。“深山之中,更有一种名曰山子,槃弧氏苗裔,不赋不,砍山而食,食尽复徙,居无定止,性善射猎”(注2)“槃弧”应为“槃瓠”,槃瓠即后世所传的盘古,相传为傜人的祖先。秦统一中国后,本市出现了壮汉杂居的局面,“秦徙中县民杂处四瓯”,所以,反映在本市的文化上,也有了民族之分。就民族民间舞蹈而论,大致上可以分为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民间祭祀舞蹈。这部分舞蹈又可以分为两类,即壮族师公舞和汉族道公舞。师公舞是一种较原始的、带有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的歌舞,应用于酬神、驱鬼、祭祀等场合。原来南北两岸、汉族地区均有流传,但目前只有北岸壮族地区保留得比较完整,南岸汉族地区仅保留着从师公舞脱颖出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师公戏,师公歌舞本身已经十分罕见了。因此,我们收集到的只是壮族师公舞。

汉族道公舞是应用在丧事道场中的一种舞蹈,表现超度亡灵的内容,场合单一。广泛流行于我市汉族客家话地区。

第二部分为民间自娱性舞蹈。这部分舞蹈也可以分为两类,即壮族采茶舞和汉族麒麟舞。

壮族采茶舞是一种表现劳动场面和爱情生活的自娱性歌舞,也用于恭贺新春,流传在我市北岸壮族地区。

麒麟舞是一种拟兽舞。由于麒麟的形象美好,象征性强,适宜出现在喜庆的场合,表现赞美和祝福的内容,目前流行的南岸各公社,尤以木格、木梓、湛江、东津和瓦塘为盛,是较纯粹的汉族民间自娱性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