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党执政交流

农村党执政交流

执政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三论”:一是与己无关论。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执政是上面领导考虑的事,与基层无关,基层只要干好具体事就行了,无须考虑那么多。二是领导满意论。有的基层干部对执政内涵有错误理解,认为执政是为上级执政,领导满意就行,搞不清我们党是为谁执政的问题,工作中但求领导满意,不求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不出执政为民的思想。三是悲观失望论。有的基层干部认为现在农村基层矛盾和问题比较多,执政能力再强调,基层党组织也无法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思进取,悲观失望,无所作为。

执政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农村组织覆盖面出现盲点。随着农村各种类型新经济组织的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大批劳动力开始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农村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仍然停留在按地域划分的模式上,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经济组织形式不相一致,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许多不便,容易产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空白点、薄弱点,使党的领导在这些“盲区”缺乏组织基础。二是党的血液代谢不畅。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不同程度存在“不能发挥”和“无力发挥”作用的情况。有一定知识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发展党员找不到合适对象,不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三是党的执政主体能力不强。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速度慢,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弱;政策理论水平比较低,对党的农村政策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科学理论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对市场经济知识学习了解不够,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把握不够,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闯市场的能力比较弱。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选人难,即农村已有的能人大多数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学生、退伍军人又不愿返乡,造成在少数人中选人,“矮子里选将军”;二是教育培训难,即培训方式简单不灵活,针对性不强,教育经费难保障;三是基层干部待遇低、兑现难,有些乡镇干部的工资不但不能足额发放,而且拖欠现象严重,有的地方村组干部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拿不到工资。

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经济发展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市场经济的能力与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群众迫切的致富愿望很不适应,仍习惯沿用计划经济思维模式,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可用财力减少,影响到乡村基层政权的运转。从滁州市调查的情况来看,税费改革后,一般的乡镇年减少收入在**万元左右,多的乡镇接近350万元,大部分乡镇的减收额约占税改前财政收入的302到40咒,村级收入减少的幅度更大,基本上都超过了502。税费改革在实现减负的目标后,使少数地方尤其是一些经济原本就落后的乡村连工资发放都有问题,更谈不上有能力去保障乡统筹开支的乡村教育、民政优抚、民兵训练、计划生育、乡村道路维修等其他事项所需的经费了。这就对乡村两级党组织如何发展乡村经济,培植财源,增加乡村集体收入,从根本上缓解收支矛盾,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乡村两级债务日益凸现,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使原本就比较严重的乡村债务问题更为突出,滁州市乡村负债率达**%。沉重的乡村债务并非一时一事所造成,它是自改革以来各种因素积累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超越承受能力搞各类达标活动、盲目兴办乡村企业、村级借款垫付税费任务和过高的乡村社会管理成本。此外,债权清收不力,集体经济薄弱,乡村财务管理不严等,也对乡村债务形成和加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沉重的乡村债务,导致了部分基层组织陷入“无钱办事”或办事实力不强的境地,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失去了联系群众的主要物质纽带。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工作难做,“上边压任务,下边有情绪,软的办不成,硬的不能来”,一肚子委屈;另一方面,农民群众则反映干部头脑中没有群众,只会“催粮派款,刮宫流产”,有一肚子怨气。究其主要原因: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和任务发生了新变化。我们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对新情况、

新问题估计不足、研究不深,还没有完全从过去注重行政命令转变到引导、教育、服务上来,党组织的意志不能很好地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必须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切实解决干部的“委屈”与群众的“怨气”的矛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这为我们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指明了方向。

一、增强党的执政意识,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理论和纲领是执政党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针,是凝聚党心,赢得民心的旗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使农村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执政意识,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自觉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带领群众的职责,打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

二、改进组织设置,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能力

1.改进组织设置,夯实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形态相适应。在坚持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应打破集中划一的支部设置模式,探索建立灵活多元的设置模式。一要本着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在村建制调整后的一批人口较多、地域较广的大村中建立党总支或党委,下设党支部、党小组,方便党员开展活动,使总支(党委)能够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二要本着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支部加公司、支部加基地以及采取设立花卉党支部、养牛党支部等行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建在产业上,使党的组织设置更紧密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党组织结构的优化组合和力量聚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三要本着有利于服务党员的原则,把外出从事同一行业的农村流动党员组织起来,打破党员原有的隶属关系,在务工经商地点建立流动党组织,做到“人行千里不断线”,切实维护外出党员的合法权益,引导外出党员积极投身家乡建设。

2.按照新型人才观的要求,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队伍的素质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

一要把好“两关”。一方面,把好党员“入口关”,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吸收新党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培养发展党员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在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企业中的骨干、发展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另一方面,把好党员“出口关”,对少数不能发挥作用的党员,经教育帮助长期不改的,坚决予以劝退或除名,纯洁党员队伍。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

二要探索建立农村党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现状,按照党员不同年龄、知识结构、职业专长,对农村党员进行分类,分别设置不同的目标要求,把农村党员个体作用与整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最大化。

三要探索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要求,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的落实。设立农村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励基金、农村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农村党员开发致富信用担保基金等。

3.按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设一支“三强”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关键。

一要树立以政绩取人的导向,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选任办法。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形成依靠党员群众选好党员群众“领头人”的机制和环境,把发展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公道正派理念强的人选进乡村班子。同时,改进乡镇领导班子设置,依法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减少领导干部职数,提高工作效率。人才贫乏、后继无人的村,可以从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

二要加强规范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抓发展的能力。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任职、任期和进修培训,告诉干部干什么,教会他们怎么干。同时,可与高等院校联合开设进修班,培养高层次领导人才。要改进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开设培训“超市”,实行“订单”培训,推行学分制,由干部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自行安排受训时间,促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述学、考学制度,把干部的学习同年度考核、奖惩和任用结合起来,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三要强化激励约束,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可开展“双评”活动,即每年分别评比有作为和不作为的农村基层干部。对被评为有作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重奖;对被评为不作为的干部,经组织考察属实的,可责令辞职。要改进评比办法,扩大评比工作中的民主,把评比标准、评比权限和评比要求交给群众,真正由群众当家,把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干部选出来。要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积极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村干部的补贴争取做到按月发放,使他们有地位、得实惠、增光彩,让他们真正感到“有靠头.有干头、有奔头”。

三、适应执政兴国的需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是我们党的根本任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经济工作搞得怎么样,是衡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谋划和改进经济工作。一要调整工作思路。坚决克服抓机遇抓在口头上,抓发展抓在口号上、抓落实抓在会议文件上的现象,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在挖掘自身优势、把握市场导向,谋划乡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思想和服务发展上来。要遵循市场规律,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批准优势、找准定位,切实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绝不能盲目“从上”,也不能盲目赶“时尚”,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把能不能研究制定出一条自身发展的特效良方,作为衡量其有没有良好执政能力的首要标准。二要改进工作方法。农民群众既要尽快致富,又怕担风险、怕麻烦、怕赔本,特别是对新鲜的东西,观念一下子转不过来,他们最讲究实际,“不见兔子不撒鹰”。要通过算账对比,宣传政策、因势利导,变“令”为“引”;通过落实减负政策、提供信息咨询、科技指导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变“要”为“送”;通过组织干部带头示范,党员帮带,创办基地、建设示范园区等典型示范带动,变“逼”为“带”,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真正架起农业、农村、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引导群众提高适应市场需求搞产业.参与市场快致富的能力。

2、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集体经济没有一点实力,村级组织就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所谓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统统都谈不上。要认真总结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教训,走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工业的误区,立足于本地资源和条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农村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努力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实现形式,增强乡村集体经济实力,推动乡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积极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充分发挥农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闲置荒山洼地,水面林地以及其它可开发资源,把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外资结合起来,以资源引资本,通过“借脑、借财”,依托外部力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当地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辟稳定的增收渠道。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为农服务上。围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化服务,寻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立足于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公开出售、股份合作制改造、租赁经营等形式,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现有村级存量资产也可投资入股到回报率高,风险性小的经营性项目中去,换取投资收益,使集体资产由集体组织直接经营,转到间接经营或依靠资本运营取得收益上来,从而减少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风险,提高其运营效率,确保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3、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大力招商引资,以现代观念谋求农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非农”化步伐,为“三农”发展谋求快速捷径。要改变过去主要靠政府投入、行政推动发展经济的老做法,按照市,县大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找准突破口,发挥比较优势,开发特色产业。要围绕市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激活农村经济的每一个细胞,使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市场经济。同时,建立健全产业化服务网络,组建各种服务组织和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产业政策、信贷资金,技术指导、供求信息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要把干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4、化解乡村债务,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乡村两级负债,要由市、县两级政府组织审计、财政、农经等有关部门分别进行彻底清理,准确核定债权、债务关系和债务、债权金额。指导好乡村收回债权。对清理的乡村债务按社会、银行、财政进行分类,并对银行、财政借款停息挂帐。根据乡村偿还能力,制定偿还计划。由国家财政统筹进行部分或全部转移支付,彻底消除债务带来的负担压力。

四、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办事的能力

严格按章办事、依法执政,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始终团结在农村党组织周围,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牢牢地掌握党的领导权。

1、转变领导方式,由干预包揽村级事务向依靠支持村委会工作转变,把主要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上。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领导。保证村委员会必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二是支持。支持村委员会制定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保障民主管理。对村委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决定的事项,要大力支持,并教育党员带头执行。三是放权。放手让村委会按照财寸民委员会组织法》去管理衬里的具体事务。村委会按法定程序决定的事项,应当由村委会出面办理,村党支部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要发号施令。四是监督。监督村委会干部依法办事,按村里的有关章程、制度办事,监督村委会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这样,乡村两级党组织就能从繁琐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规划本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方向、重大问题的把握和决策上,就有精力和时间为群众办几件群众关心的、看得见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转变管理方式,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行政手段和民主法制、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并用转变,按法律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章理事,推动农村工作开展。如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可以实行“四个引导”。一是观念引导。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和效益观念,彻底摒弃“小农”意识,一切以效益为中心,主动关注市场、研究市场。走向市场。二是规划引导。结合本地实际,根据市场情况和全局利益,制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正确导向。三是政策引导。落实优惠措施,在资金、土地和收费上重点向效益农业倾斜。四是典型引导。培植和树立先进典型,抓好一批示范基地、先进农业龙头企业和优秀专业大户,带动当地农民发展效益农业。

3、转变决策方式,由封闭的决策方式向公开民主的决策方式转变,积极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定、大家办、大家管,保证党组织意图在“由民作主”中贯彻落实。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一是在重大决策上,让群众有发言权。在讨论重大问题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党支部一班人首先形成共识,然后提交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最后由村民会议表决通过。二是在敏感问题上,让群众有监督权。如群众对财务问题最关心也最敏感。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通过严格财务管理,强化财务支出审批程序,做到“有权的不管钱,管钱的无权花钱,花钱的事情群众说了算”,这就能“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三是坚

持村务公开,让群众有知情权。坚持定期公布村级财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村民质询会议制度,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如实地给予圆满答复。干部的工作在群众的监督下,自身清白了,群众对干部的误解消除了,群众气顺了,自然会积极拥护和支持党组织的决策。

4、转变工作任务,由单纯对上的任务转变为任务和服务相统一,以服务为主,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当前,要在“三个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基础服务。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把一家一户或几家几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起来、办好。如做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日常保养,照顾困难户,满足村民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方面需求的服务。二是科技服务。加强和科技单位的合作,帮助农民调结构,定项目,解决技术问题,提高广大农民尤其是专业大户的科技素质。三是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政策、科技、市场信息和流通行情等,及时指导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