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教育助推新农村建设思考

职业教育助推新农村建设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亿万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的发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需要大量有知识、有能力、能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和实用技术型人才。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直接的重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8亿,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占49.3%,高中文化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9.1%,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国现有进城农民工1.2亿,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5%,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4%,受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占18.5%。到2020年,我国预计还将有2.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都迫切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也从以传统的农业为主逐步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并重转变。但必须看到,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中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农业生产方式仍相对落后,农村二三产业较为薄弱。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缺少只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科学调整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这就需要有一大批长期扎根农村、致力农村发展、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第二产业实现农村新型工业化,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和管理、营销人员;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第二产业,需要建立由熟悉农村情况、具备相关专长的人才构成的配套服务网络,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现阶段,要培养和造就这些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唯一的选择是发展职业教育,最有效的实现途径也是发展职业教育。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使更多的农家子弟得到系统培训,才能造就一大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点,在我省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全省城市化水平以每年1.36%的速度快速递增,“十五”末达到45%,部分发达地区城市化率甚至达到6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农村城镇化在为推动农村发展、为农民群众创造全新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富余劳动力快速增加、社会就业压力骤升的严重挑战。面对当前农民文化与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的现实,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立长期与短期结合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才能及时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基础人才,才能保证农村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才能让更多的农民群众的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城镇化进程,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真正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事业

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现代化的原则,总体部署、统筹安排,锐意改革、创新开拓。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共识。各级党政组织应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思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部署,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去落实,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周密规划,认真落实,严格督查,确保实效。要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科学评价职业教育,积极关心职业教育,大力支持职业教育。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新路子。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办学规律,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职业教育以初中后分流不动摇、高中阶段职教与普教按比例发展不动摇,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模式。一是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办学体系。一方面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好国有职教体系的主导作用;另一方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社会各界办职教,形成职业教育大家办,办好职教为大家的良性互动格局。二是立足实际,创新模式。适应农民素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布局,科学建校布点、设立专业;完善科教兴农示范模式;倡导探索创新诸如“订单式培训”、“校企合一”、“半工半读”、“教学班进村”等有利于教科农结合、产学研结合和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服务模式及机制。三是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打造职教品牌。强化行业管理,科学建立评价体系,形成规范有序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推广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队伍建设,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建立职教单位评级体系,引导职教行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开展品牌推广活动。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进一步转变办学思想。从宏观层面来说,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微观层面讲,就是要求学校要树立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理念;职业院校要主动开拓教育市场和培训市场,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要树立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着力塑造合格的职业人;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用终身教育的理念重新构建学校的办学体系和办学模式。二是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三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四是进一步推进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可以采取前1至2年在西部和农村地区学习,其余时间在东部地区和城市学习。鼓励东部和城市对西部和农村的学生跨地区学习减免学费,并提供就业帮助。

总之,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科学构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就一定能为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为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城乡关系注入新活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进程中展现出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