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渔业局发展水产加工业交流材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渔业局发展水产加工业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渔业局发展水产加工业交流材料

*市水产品出口从*年只有0.65亿美元,发展到*年3.19亿美元。从*年起连续四年排在省的首位,*年出口2.8亿美元,排位下降为全省第二,*年出口1.21亿美元,排位下降为全省第五,这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可见我市水产加工业发展路程是起伏的,但从总的发展历程上看,也有许多地方值得回思的。

我市从明、清时代以来,水产的传统加工历史悠久,加工经验相当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产现代加工业迅速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有水产加工企业62家,制冰厂23家,冻库80座,冻结能力1604吨/次,制冰能力1517吨/日,冷藏能力43281吨/次。从日本引进烤鳗线4条,年加工能力4000吨;引进IQF单冻生产线3条,年加工能力3500吨;罐头生产线3条,年加工能力3000吨;建立烤紫菜生产线2条,年加工能力6.4亿片。大部分出口企业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对虾生产线,各出口厂厂房崭新,环境整洁,均配备了急冻、单冻、制冰、冷藏、技术检测等设备,从全市看,已初步形成水产加工产业群。在软件建设方面,出口企业38家中,有29家获得美国FDA认证,有8家获得欧盟注册,有11家获得韩国注册,有2家烤鳗厂在日本备案,出口企业全部实行HACCP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建立先进化验室,配备高水平技术人员。同时在*年美国对虾反倾销后,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现有5家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有8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获得农业部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有2家,获得省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有2家。近年来还突出抓好开发海洋藻类产品的开发,开发即吃型紫菜系列产品,发展龙须菜加工,建立琼脂加工厂,建立生物制品厂,开发螺旋藻蛋白保健品。在生产烤鳗同时提炼含有DHA、EPA的鳗油精和鱼油系列产品,海淡水珍珠制品也形成系列,水产加工的综合利用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党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离不开中央关于加快水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指示和部署。在*,还有许多适合当地特点的东西。首先是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促进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水产品具有季节性、多样性、易腐性、分散性等特点,水产加工必须适应这些特点。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吃惯了大锅饭,适应不了这些特点,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一个个逐渐关门倒闭。改革开放象东风劲吹,极大地激发群众办厂的积极性。在原有国营、集体办厂的群体外,外资、股份、合作、个体纷纷走进这个行列。我市制订发展民营经济有关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省的指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民营水产企业,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灵活的工作机制有效地配置了市场资源,使收购、加工、储藏、包装、运输有机联结在一起,经营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展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在全市水产加工企业中,他们占了绝大多数,成为水产加工业的主体。其次是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升水产加工业的水平。*是经济特区,又是著名侨乡,同时又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地区,资源缺乏。市里根据*对外关系密切,历史商贸活动活跃(1860年这里就是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经商意识浓厚的特点,把“外向型经济”作为发展方向。随着国家海洋开发时代的到来,市里又把水产对外贸易列为重点之一,这等于给水产加工业增添了助燃剂。因此,大力引进外资,引进新技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出口创汇,新型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厂一个个建立起来,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上规模企业有26家,它们的产量、产值占了整个加工业的大头,成为水产加工业的主力军。第三是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巩固水产加工业的基础。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捕捞和养殖。国际上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固然对水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制约,但另一方面又促使企业加快与国际接轨。出口企业实行HACCP安全保证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对进厂原料的检测,严把进料关,确保原料合格,注重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防止生物危害、化学危害和物理危害,特别是防止药残超标,不断提高产品的卫生和质量安全水平。我局根据农业部渔业局和省局的布置,注重无公害产品基地建设,目前已获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的有31家,有7个产品成为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注重药物使用和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上保证加工原料的卫生和安全。由于上下质量安全抓得紧,我市经历8次国外官方来汕检查,次次顺利通过。在欧盟宣布对动物源性食品进口解禁后,我市万亚食品厂有限公司于*年下半年,在全国率先把对虾产品输入英国,以后不断扩大占领市场的份额。鳗联股份有限公司保持22年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今年开始在日本东京开设连锁店。几年来,出口水产品重大事故零记录,国外客户无不良反映,有力说明*水产品质量安全信誉度比较高,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加工业发展的关键。第四,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促进现代企业建设。当今社会,诚信、资金、人才、技术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市水产加工企业在贸易中,能够格守诺言,遵守合同,因此取得客户的信任,客户主动来汕考察、联系洽谈,客户资源相当丰富。在经营上,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不断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占领市场的份额。在技术上,除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外,还根据客户要求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企业花巨资充实厂化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提高检测能力。龙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重视水产加工技术的开发研究,开展“熟制水的品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年9月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万亚食品厂有限公司加强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观念创新工作,被市科技局认定为我市第一批“*市民营科技企业”,该企业自行设计的急冻厂,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于*年11月颁发“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人才上,加强培训和引进。象侨丰集团公司,拥有各类技术(管理)人员70多人,常聘美国专家2名。有的企业为了留住骨干,无偿购买住房分给骨干居住。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粤兴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坤德亲自到美国参加美国农业部*年科因伙伴计划,接受国际冷藏链和冻物流系统的新观念,进行学习和培训。龙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龙把儿子送到加拿大读大学,本科毕业后又把儿子留在身边当助手。在管理上,各企业都建立了严谨的生产管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按照进口国的法规要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把关,理顺生产管理程序,严格岗位责任制,确立员工行为规范,加强执行和监督力度。这些都说明,管理出效益,效益是水产加工业生存和发展的重点。第五,加强对水产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水产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水产加工业和产品出口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非常复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根据外向型经济的特别,采取了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努力打造出出口贸易的良好环境。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全市海洋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海水养殖业”、“大力扶持渔业龙头企业”等多项政策措施,建立以副市长为召集人的市水产进出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完善关贸、税贸、银贸协调会议制度和口岸“大通关”工作效率专报制度,因此各部门工作效率和通关效率有明显提高。企业所在地的区(县)委、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水产加工业,协调处理好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检验检疫局和*海关,既严格把关,又不断创新监督模式,对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水产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发展现代加工的同时,对传统加工(如腌制、干制、熟制等)予以保留,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使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满足市场多方面需求。目前*水产加工业有一定实力,据估计年加工能力可达30万吨,其发展前景无限,是一个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但目前加工量还不到三分之二,其潜力未能全部发挥,主要是面临的困难实在太多,制约的因素太多。我们相信,在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贯彻“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认真落实和完善出口退税、进出口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国务院*年工作要点》)等工作精神,水产加工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发挥其对水产养殖业、捕捞业的促进作用,为丰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