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村特困户帮建工作意见

乡村特困户帮建工作意见

坚持“五个原则”,切实抓好帮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确定帮扶对象上,从实际出发,认真开展“村民评议、村社讨论、乡镇审核、公开公示、民政批准”确保了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农户都纳入帮扶对象。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在重建过程中,根据重建特困户的实际情况,采取“分步建设、有序推进”的办法,在不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情况下,从最急需的居住和生活功能出发,调结构、控面积、降成本,不攀比,不贪大,不搞一次到位,不搞形象工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科学帮建的原则。在帮建过程中,帮建干部以人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把“帮思想,帮计划,帮设计,帮资金,帮生产,解民忧,促重建”作为帮扶工作重点,开展帮建工作。坚持因户制宜的原则。帮建干部在充分考虑帮扶户居住环境与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了一户一策,一户一方,并积极引导特困重建户充分利用可再利用的旧料旧材、回收建材开展重建。坚持灵活帮建的原则。帮建干部注重帮扶方法多样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坚持做到了帮扶工作与资金帮扶、项目帮扶相结合,与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相结合,与培育产业、拓宽致富渠道相结合,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帮重建”活动相结合,与帮钱、帮物和帮智相结合,有效的拓宽了帮扶工作途径。

落实“五帮措施”,倾尽全力帮建。帮思想,教育引导困难群众坚定恢复重建的信心与决心。各级帮建干部进一步加大对县委重建帮扶的宣传力度,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住房自己建,不等不靠不当懒汉”的思想,消除“等、靠、要”依赖思想;树立感恩意识和开展重建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重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育引导他们开展重建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贪大求洋,盲目攀比。帮计划,一户一策,制定切合实际的重建方案。各级帮建干部全面深入了解帮扶对象具体情况,找准影响困难群众重建进展缓慢的瓶颈,从户情出发,因地制宜,因户而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帮建计划。对于缺少劳力的家庭,采取邻里亲朋帮建、转包村干部或村民代建等方式进行帮建,打破重建3间60平方米的限制,以26000元为标准,按照达到“两防”要求,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灵活重建。帮设计,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与建设标准。帮建干部引导帮扶对象从自身条件出发,充分利用原有旧料,降低重建成本。在住房结构上,在达到“两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特困户实际或修砖混结构,或修土木结构。帮资金,号召干部群众奉献爱心为特困户建房添砖加瓦。在及时兑付国家2万元重建补助款和县上帮扶每户的6000元资金的基础上,帮建干部积极发出倡议,对特困重建户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帮重建”活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企业业主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向特困重建户送去了爱心,也缓解了特困重建户重建资金不足的问题。帮生产,围绕困难户重建,力所能及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各级帮扶干部量力而行,力所能及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电力、通讯、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致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存条件。

明确“四种态度”,严肃对待帮建。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帮扶工作。各级干部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的态度,对灾区群众负责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当前的帮扶工作中,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待我的工作紧迫感,帮助困难群众开展重建,解决群众遇到的具体问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帮扶工作。针对每一户帮扶对象进行逐户核查,详细了解重建困难户家庭境况,困难原因,经济来源,以及对重建的思想认识,从困难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做好帮扶工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帮扶工作。从户情出发,帮助困难户量力选择重建模式,合理规划重建间数,严格控制重建面积,加强对重建过程中选址、打基础、建主体、封顶等每一个环节的指导,确保了建设质量。以开拓创新的态度开展帮扶工作。各级干部把帮扶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具体实践,立足帮扶对象的居住环境与户情,灵活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创造性思维,开拓性工作,不拘泥砖混结构房屋与土木结构房屋,不规定重建房屋的建设面积,力求保证重建房屋达到“两防”要求,确保困难群众年底安全入住。

严格“三定要求”,靠实责任帮建。在明确重建主体的情况下,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在帮建过程中,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一把手”深入困难户进行指导,乡镇领导干部分干包抓特困户,乡村干部和县直部门帮建干部具体负责特困重建户重建的日常指导与帮扶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各乡(镇)按照全乡特困重建户总数,确定严格制定重建计划,按照倒排工期,保证重建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狠抓质量监督,实行专人日常监管,确保重建房屋符合“两防”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