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小学教育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精选

乡村小学教育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1篇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把这些孩子当成“小少爷”、“小公主”,重也不是,轻也不是,溺爱骄惯,重养轻教。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们,这些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亲戚带,就象农村里常说的:“这孩子不是自己的,隔了一层,首先要满足他们。”这样下去,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就成为我们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家庭中,有的家长宽严失度,方法不当,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每次检测、考查要求孩子考到多少分,给自己的孩子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当不利,更谈不上和谐发展。

有这样家长的孩子,越来越怕上学,越考试越害怕,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友的一生都在受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现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一子女的教育持消极态度。甚至出现“读书先用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致使很多学生气习积极性差,将学习视为自己负担、有些学生过分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为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不惜失学,去城市打_I_。我们当老师的是一个双重身份的演员,应给学生灌疏一些竞争意识,让他们杜绝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去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经济决定教育,落后的农村经济束缚着教育的发展,没有齐全的、标准的教育设施,无法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科学的现代教育手段无法实施,如今有的小学的讲台,还是用一块长石条搭起来的,学生面对的除了老师就是课本,更没有象样的课外读物,对于那些高科技产物总觉得那么陌生,好象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学生的特长需求不能满足,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爱好。我一们小学教师应抓紧时间学习,练出过硬的基本功,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进行教育,认真钻研,积极探索,为基层教学开出一条新路。农村的孩子除了每天学习之外,还要做很多的家务,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2篇

一、加强对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构于整个校园设施的智慧互联上,所以要重视包括校园信息网络、智能安防、智慧教室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具体包括学校和教师拥有的教学资料和配套的支持资料等。对现有资源的管理,一要多渠道获取资源,增加资源总量,可以学习国家、省、市、区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鼓励师生们共同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资源库;二要及时更新现有的资源库,在内容上保证与现有年级、学科资源配套齐全,不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尽量做到丰富,满足不同教师的备课需求;三是注重资源共享,通过建设共享渠道,实现教师之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共同进步。

二、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对信息化教学的直接使用者进行培训是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培训的课程设计,培训内容虽然包含理论、技术和整合应用层面,但应该把重心放在大量的实践操作课程中去,重点解决乡村教师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乡村小学中,教龄长、对信息化不敏感的教师占多数,针对他们的培训要有的放矢,可以结合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以达成培训的实效。加强培训的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们正视信息化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努力地改变教学观念及方式,让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同时,在设计教学案例、制作教学课件时,合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三、创设教育信息化的客观条件

硬件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乡村小学可以开设多媒体功能室或者电脑室等,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扩宽眼界的同时增加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对于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而言,教育信息化的统筹、建设也需要专业的人员负责。乡村小学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将会影响义务教育的质量。

四、善于运行信息化教学方式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3篇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可见小学教育又是农村教育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已渐见成效,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毋庸讳言,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客观上制约着教育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甚至不惜花巨资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尤其是最近又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提上日程,这无疑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春天。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与城市小学相比较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备缺乏或不完备。据调查,目前只有10%左右的农村学校拥有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而更多的农村学校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电化教学器材,如收录机、投影仪等。这些20世纪70~80年代的仪器设备由于使用时间长、损坏多,在教学中还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学校的办学经费缺乏,现代化教学仪器的购置十分有限。尽管按“普九”硬件的标准要求已达二类或三类标准,实际上是将陈旧的、损坏的仪器设备算在内的。这种现代教学技术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接受现代化信息的机会。另外,农村小学图书馆的书籍拥有量很少而且书籍陈旧,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图书馆,只有一间简陋的阅览室,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一些图书不仅损坏严重,影响阅读,还有很多图书已经不适宜今天的孩子去阅读,那一摞摞泛黄的图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地躺在书橱里,无人问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孩子在最美好的年代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而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知识的机会。音美体器材也很缺乏,几台简陋的录音机,几个破旧的篮球,几盒单调的彩笔往往就是许多农村小学开展音体美教学的全部家当。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没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室或者活动场所,老师就在学生的所在班级简单的进行教学。学生课间玩的多数是自制的娱乐用具,如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等。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短缺或过于简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队伍质量偏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

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有三种群体组成:一是民办转公办的老教师;二是年龄不等的代课教师;三是为数不多的各方面都合格的具有专业素质的年轻教师。其中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坚持“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听、写、读、背、考”的五段式教学法依然是当前农村小学的主流教学方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更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且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但由于经费、师资及硬件条件的制约,外出培训和自我充电都难以实现。这种整体素质较低的教师队伍,必然在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目前农村小学教育还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为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工资待遇较差,发展空间小,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再加上有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优秀教师被条件较好的县城学校或其它更好的学校调走,农村小学只留下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或者代课老师,教师年龄出现断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使素质教育成为了纸上谈兵。同时,教师负担重、待遇差等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改善。专业教师不足导致许多农村小学尤其是村级小学,一个教师要上几个班的语文、数学课,还要兼上音、体、美等课程。平均每个老师每周大概要上25至30节课。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农村教师只能疲于应付,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收入和城里的教师相比,普遍偏低,他们的收入除了工资卡上的基本工资外,其他福利待遇也很少,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安排、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可以说是开设齐全,但是由于缺乏音体美的专职教师与教学设备,这些课程往往形同虚设,大多数是由班主任兼任。小学一般应在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和计算机课。但是由于缺少专职的英语老师,一些农村小学只能从附近乡镇的中心小学聘请或者直接由本校略懂一些英语的老师担任,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就大打折扣。此外,农村小学使用的计算机基本上都是县城中小学淘汰的二手机,由于反应太慢,一周一节短短的计算机课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中度过。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课程结构还存在偏重分科课程,学科门类繁多等问题。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所用课时占了小学阶段总课时的38%~47%。而且,在以往的课程计划中,这两个学科所占的比例甚至达到60%。此外,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需花费的时间也较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课程内容“难、繁、偏、旧”,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严重的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家长轻视学校教育,挫伤孩子学习积极性

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之一,在社会、学校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多数农村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认识不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当前国内就业形势不乐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使许多农民家庭又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这种环境和认识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不屑和管理懈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减弱。他们常常告诉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坏无所谓,混个小学毕业证或中学毕业证,能给家里干活或是出去打工挣钱就行了。”许多孩子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务活或农活,很少有自己的时间用来学习,更有甚者没有完成义务教育就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了。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而现实情况则是,农村的学生家长农忙时要忙着田间管理和收割,农闲时为了生计,往往外出打工,把孩子寄养在父母或其他亲属家中。由于缺少对孩子的管理,有些自制力差的同学放学后匆匆完成作业就跑得无影无踪,有的甚至根本不写作业,看电视,打游戏,还欺骗家长说写完了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师打电话和家长沟通,家长往往会说:“我们也没文化,老师,就全靠你了……”或者说“:要是不听话就使劲打,别手下留情……”把教育孩子的重担全都推给了老师。有的家长从骨子里就不重视小学教育,看不起小学老师。他们片面地认为小学教育根本算不上什么,有时还会数落老师的不是,认为是老师教坏了自己的孩子。

二、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发展农村教育遇到的比较大的阻碍。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教育投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改善教学硬件设施,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上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小学倾斜。要想真正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各级政府部门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加强对农村的实地考察,真正了解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改善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有计划地对农村小学的校舍进行统筹改造,对学校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进行统一充实,确保学校教学需求,这样,农村小学在办学条件过硬的情况下才能有条不紊地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从政府到学校,要逐层建立健全联动的资金管理机制,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遏制教育腐败行为。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偏低以及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我们大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通过各类学历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质;通过各类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通过各类师德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水平。二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减轻工作压力,完善福利政策,重视建立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激励机制,吸收高素质的人员加入小学教师的行列。教育部门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完善教师队伍结构,逐步改变教师老年化的状况,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尽快达到年轻化、专业化。

(三)加快农村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比城市小学差,很多设施都不齐全,因此,对于农村小学课程的设置就不能盲目追求“城市化”,应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自身条件,另辟蹊径。例如利用农村的自然风景、民族风俗等开展一些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农村小学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分科课程过多,会造成农村学生知识的割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所以,在分科课程当中应当让综合课程起到穿插连接的作用,故分科课程所占比例应适当下调,给综合课程一个活动的平台。巴甫洛夫曾指出“: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个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提高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改革。

(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与家庭沟通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4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第四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比赛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音乐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5篇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