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财务管理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精选

乡村财务管理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第1篇

自年10月推行乡村财务集中核算以来,通过县、乡两级的共同努力,我县的乡村财务管理基本上达到了“记账、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规范服务”的要求,初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扭转了以往村级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局面,有效遏制了胡支乱花现象,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在乡村财务集中核算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大等等,制约了乡村财务集中核算的健康运行。为了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乡村财务管理、做好乡村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乡村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对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促进农村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要充分认识抓好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此项工作与农村综合改革、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务求实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二、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为了切实加强对乡村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乡村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长吕千军任组长,财政、监察、人事、农业、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级机关核算中心,财政局副局长、核算中心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乡村会计集中核算的组织协调、建章立制、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具体业务由“乡(镇)村会计服务中心”办理。“乡(镇)村会计服务中心”日常管理由乡镇政府负责,业务上受县乡村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并接受农业、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为了便于上、下联系,“乡(镇)村会计服务中心”统一设在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以财政所人员为主,乡镇政府至少再选配2名同志参与集中核算工作。各乡镇及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动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财政部门要搞好调查研究和宏观指导,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农业部门配合财政部门搞好乡村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人事部门配合财政部门选配好“乡(镇)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把好人员进出口关。监察与审计部门要做好日常监督与定期审计工作。各乡镇要保证“乡(镇)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上的相对独立性,从时间和人力上保证会计核算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强化措施,完善制度

针对乡村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各乡镇和县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改进措施,健全制度,狠抓落实,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使村组干部真正了解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容和程序,明确“三权”不变即会计主体不变、资金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基本原则,彻底打消思想顾虑,积极支持、配合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二是对乡、村两级所有纳管对象要全部进行纳管,特别是乡镇机关及教育组的账务必须做到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三是纳管资金要涵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和村组承包费收入、租赁收入、捐赠收入等其它资金,严禁体外循环、私设小金库。四是“乡(镇)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除财政所人员外,乡镇配备的会计人员的进出必须征得财政、人事部门同意,以保证工作人员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五是各乡镇和财政部门要为“乡(镇)村会计服务中心”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办公用具和经费支持,实行集中办公、对外服务,有条件的要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六是财政、农业部门要加强对乡村两级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法》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全面消除无证上岗现象,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七是要教育“乡(镇)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断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规定的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做到核算准确、及时,坚决制止坐支、白条进帐等违规现象。八是要积极搞好调研,制定出村级招待费、差旅费及通信费等开支标准,使乡村财务集中核算做到有章可循。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第2篇

一、适应形势,加强乡村财政财务管理工作

(一)党的“*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我县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增加农民补贴,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农村、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规模逐年扩大,以予为主、加大投入成为新时期农村财政工作重要指导方针。因此,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当前农村财政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管理、资金支付方式及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积极探索,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为逐步建立资金规范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但也要看到,当前涉农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乡镇和部门资金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监控不严,违规违纪问题仍有发生;一些基层部门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白条入账、提取大额现金、账务不清及国有资产管理混乱现象;乡镇对村级转移支付拨付不及时、不到位,存在截留、挪用情况;村级对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缺乏乡镇监督与指导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资金投入的形势要求极不适应,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乡镇财政管理行为,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是保障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也是从源头堵塞漏洞、治理腐败,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措施。

(三)乡镇财政必须尽快转变职能,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工作。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以来,乡镇政府职能发生很大变化,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加强涉农资金监督管理,关注民生、服务“三农”、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乡镇政府主要任务。乡镇财政部门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充分认识肩负的使命,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发挥基层工作优势,转变职能、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搞好服务,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二、依法理财,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

(四)科学编制预算,严格依法理财。乡镇财政要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编制年度预算。收入预算根据税(费)源调查情况和现行财政体制规定,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保稳定、保运转、促发展原则编制。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制定完善乡镇支出标准、综合或分类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对国家规定的人员经费、社会保障等必保支出优先保证,从严控制差旅费、会议费、公务用车等间接性公务消费支出。量力安排专项支出,促进乡村公共事业及经济发展。

(五)严格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乡镇财政要健全支出管理和审批制度,坚持拨款按预算、用款按计划、支出按标准、审批按程序,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和集体研究决定的理财规程。记账票据必须做到有合法原始凭据,有经办人、单位主管领导签字。不准以领代拨、以拨作支,不准超范围、不按规定用途支出各项资金。

(六)全面实行“零户统管”和“收支两条线”办法,加强综合预算管理。乡镇各项预算内外资金要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管理。乡镇对所属各单位实行“零户统管”,取消乡镇各预算单位所有银行账户,由乡镇财政所集中办理各单位资金结算。单位收入必须按照规定全额缴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设过渡账户,不得截留、挪用和坐支收入,不得随意划分和变更收入级次、项目、种类。

(七)认真落实、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做好农民补贴网建设工作,乡镇财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农户数据对照归档清册等资料进行逐户核对,确保信息真实可靠。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实行“一卡通(一折通)”方式,补贴发放标准、范围、时间应予公开,发放对象应予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加强乡镇债务管理。按债务的来源和用途,对已有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实,严格区别公共债务和企业债务,建立县、乡、村三级债务台账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对乡镇债务采取盘活乡镇资产、清收债权、建立偿债基金、创新偿债机制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债务化解工作。

(九)加强乡镇资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乡镇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领发、保管、盘点、清查制度,确保乡镇国有、集体资产、财产安全。乡镇固定资产要纳入乡镇财务核算,严禁存在账外资产和公物私用。乡镇财政部门依法管理本级会计事务,对各种会计凭证、账簿、资料实行专人统一管理。

(十)加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工作。加大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宣传力度,建立税源台账,堵塞税收漏洞.依法清理应缴未缴和欠缴税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做好非税财政收入征管与监督工作。

三、完善措施,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监管力度

(十一)发挥基层财政部门对涉农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财政面向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的优势,从项目立项的调研、评估、项目实施及监督检查等都要让基层财政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管理。属于乡镇政府或乡镇政府部门、单位申报,乡镇组织实施的项目,乡镇财政部门应确定项目负责人和专管员,建立项目档案,对项目申请、实施、资金使用、项目验收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十二)涉农项目资金支付采取集中支付或报账制方式。由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采取集中支付或报账制方式支付。县级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支付或报账票据进行审核,实行项目主管部门签署意见,项目村签字、盖章,并由所在乡镇财政审核并签署意见的管理方式。对乡镇组织实施的项目,可由县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报账制或将项目资金按建设进度下达乡镇财政。采取县报账制支付方式的,乡镇财政审核后由县支付;下达乡镇财政的资金,由乡镇财政按照集中支付或报账制方式支付。

(十三)明确责任,加强监管。要进一步明确基层财政特别是乡镇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责任,乡镇财政除编制和执行预算基本职能外,还应对管辖范围内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属于县级申报并组织实施以及本级财力安排的涉农资金项目,县级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及效果负主要监管责任。由乡镇申报并组织实施以及乡镇本级财力安排的涉农资金项目,乡镇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及效果负主要监管责任。由上级直接安排的财政涉农项目,以安排资金的主管部门为主,同级财政部门为辅,按照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对资金使用及效果承担监管责任。

(十四)强化乡镇财政基础工作,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信息系统。完善各级财政信息对接、沟通机制,提高时效性,确保各项财政涉农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十五)乡镇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要求,结合乡镇财政管理特点,明确工作要求、岗位和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四、改革创新,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财政管理工作

(*)全面推进各项财政管理改革。一是认真落实《河北省财政厅关于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冀政办[*]25号),积极推进以相对规范的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两种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进程,全面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积极推进“乡财县管”。要围绕“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改革方式,积极实施和推进“乡财县管”工作。把“乡财县管”工作逐步纳入各级财政考核目标责任制,确保改革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全面推行“村财乡管”。在村民自愿、受村委会委托前提下,在乡镇建立村财乡代管结算中心,由乡镇政府(乡镇财政或农经站)依法对农村财务收支实施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规范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真正使村级财务管理达到“四化”(管理制度规范化,财务核算电算化,民主理财制度化,资金结算统一化)的标准。四是继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县乡财政应在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及乡镇实行“零户统管”基础上,推进实施集中支付或“报账制”制度。积极实施村级财政性资金直接支付:1、每年由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相关机构对各乡镇村组干部、优抚对象、五保户人数进行全面核实,对人员支出实行动态管理。2、对村组干部工资发放,以按时发放、直达个人帐户的方式兑现。3、对五保、优抚经费发放,采取“乡村申报、民政审定、财政核对、按季发放、直达个人帐户”的办法。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有效规范村组干部工资、五保、优抚补助的发放与管理。

(十七))足额核定、及时拨付财政补助村级经费。财政补助村级经费是维持村级组织运转的资金,各乡镇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和县核定的村级经费补助口径,及时足额拨付村级经费。除保障村组干部工资预算到位外,各乡镇要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及时拨付村级办公经费。财政补助村级经费资金,必须用于村级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平调和挪用。

(十八)加强技术支撑,提高管理水平。要全面加强农村财政信息化建设,按照省财政厅确定的办公化标准配置设备硬件。积极使用项目资金管理、监管、信息、档案等管理软件,移极推进县乡信息网络化建设。通过以技术支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实现农村财政科学、程序、高效、规范管理。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第3篇

一、村级财务现状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我镇制定了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出纳岗位责任制、报帐员岗位责任制、收支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以及会计财务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章立制,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使用、开支审批核准、财务处理程序、财务公开的时间和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摸清各村村务的家底。

本镇大多数的村在未实行委托制前,根本就没有认真对各项往来款项、固定资产作过清理,帐目含糊不清,时间拖得过长,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固定资产有其名无其实,无专人管理,无安全存放,存在这些现象,给村级集体资金流失创造条件,集体资金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应收、应付的款项也不及时兑现,失去信任感,给群众干部带来不良的影响。我镇托管中心在村级财务移交前进行了认真调查,清理了各项往来款项和固定资产,在清理进程中能兑现的及时兑现;能作调整处理的及时处理,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存放地,专人保管,确保村级资金的安全。

3、收入来源明白。

我们对村干部、群众反映的个别村瞒报集体资金收入,收入不进帐的现象作了一次调查清理。了解近年来各村从区级部门、镇级部门和其他社会单位对该村的补助、捐赠款项是否入帐;本级收入应该收多少,实际已收到多少,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对未入帐的部分进行了一次追缴,现以入帐。给了干部、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4、支出民主化。

在未实行委托之前,村级的各项支出基本上都是由村主任或支部书记一个人签字说了算,未征求村支两委其他同志的意见,或未通过社员大会讨论,搞得村支两委的其他同志意见较大,群众不满意。现实行委托制度后,按委托办法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甚至各村在某些项目的支出票据上,或正常的业务支出票据上,同时有村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签字,方能做帐,实行了公开、民主的办法,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

5、财务实事求是,按时公开。

在未实行委任代表以前,村级财务有时不按时公开,公开的内容有时不齐全,应付了事,经不起群众的监督,老百姓不满意。现实行制以后,实事求是,按时公开,认真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有问题及时作了认真的调查、解释、纠正和处理。

6、财务档案得到规范的管理。

以前村级的财务档案都没有得到规范管理,如:记帐凭证上的回行针、大头针已锈,也不取掉,没有装订成册;讲究点的就拿张报纸或塑料口袋简易装一下,不讲究的就散放一堆;有的财务档案被雨水打湿,字迹也看不清楚;有的被老鼠啃掉,如要查看有关财务资料,半天都找不到。现实行制后,各种帐册、票据有了专人的保管,分类编号,装订归档管理,并实行了档案查阅登记手续的程序。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委托的认识不够。

大多数的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始终抱着“村民自治”管理的观念不放,认为实行委托是取代了村级财务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得不到自由。不象以前那样,村级想怎样管理就怎样管理,无视有关财经的规章制度。

2、报帐员履行的职责力度不够。

少数村级报帐员都是以村支两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来对付村级财务管理,发生的财务没有按实际的事实来处理,变向合理、合法化时有发生。报帐员起不到应尽的职责,即起到了“”的作用。

3、审计力度不够。

认为本镇各村的财务收入都无其他资金来源,全靠镇级拔付的资金来维持工作,村级有点资金收入都不多,认为没必要进行审计。根据上级要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须进行调查、审计的事项,有时讲求人情,走一下过场,应付了事,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职责。

三、今后的工作和建议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主要现行的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大概有四种,“村财村管”、“村财乡或镇代管”、“村财双代管”和“村级会计委托”。现行乡村财务管理运用较多的模式是“村财村管”,而国家较为推行的是“村级会计委托”,这四种模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适合在不同的地区实施。

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薄弱。

各地乡村普遍只有一到两个会计人员,处理的工作也较少,对于会计政策的执行力度也不够,使得乡村会计基础相对薄弱,对于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存在很大问题。此外,财务管理也不够规范,会计人员对财务工作处理简单,很多方面例如原始凭证以及各类单据的填写签章不完整不规范、记账凭证填制错误,甚至漏记的情况等等。

2.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乡村管理模式一般较简单,普遍人员较少,监管也较疏散。一个村委会计人员独自处理所有的财务工作,没有财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监督,一般账务的收支情况也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这就明显会导致对财务的监管不力,出现无交账、无记账、无结账的现象,财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3.财务公开信息存在于形式化等问题。

一般乡村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都不完善,很多乡村都过于形式化的将信息随意总结并对外发表,乡村领导对于财务信息也没有过多的重视,乡村群众们也很少关注乡村的财务信息,普遍看不出问题,但就算看出问题也不敢提出来或者提出来领导也不会重视并解决。

(二)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的原因

1.组织领导对村级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村级干部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员,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是很高,随意聘任会计人员,从而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管理混乱等现象。其次,村级干部在思想上不重视,对于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也不予以整改解决,对财务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不进行惩处,使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制约乡村经济发展。

2.村民参与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能减弱。

乡村的各类事项管理与决策一般是由村支部与村委会共同决策,虽然每年都有村民代表大会,但一般只是走过场,形式化,根本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与价值。从这个问题上来看,村领导层基本不受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这就容易造成村支部集权领导,财务人员腐败现象滋生。

三、解决我国乡村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决定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保证,只有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才能保障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解决会计基础薄弱的问题,促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加强村级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建设

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体制,首先要从村领导层开始做起,财务人员恪尽职守,认真高效的完成乡村财务工作,村支书等领导从思想上端正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态度,肩负起监督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努力完善迅疾财务管理监督体系,落实好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每一个点。

(三)认真落实财务管理公开制度

乡村财务管理公开面很广,关乎于村民的切身利益,需要村部各部门各干部的高度配合,必须严格按照《村务公开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各干部的职责,及时、透明、准确的公开乡村财务管理信息。调动村民对于了解财务管理信息的积极性,公开积极的采纳村民的意见,必须注重发挥村党支部和农民群众的作用,提高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四、我国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及保障措施

(一)我国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

通过以前各位学者的研究探讨发现,第一我国大部分农村还很落后,推行“村财村管”的模式较为合适,它能减少行政支出,也让各村准确了解本村的财务状况。第二会计委托制模式的实施,它能有效的解决乡村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工作处理不当的问题,极大地加强了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解决了村级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第三会计委派制模式,它能有效的解决,乡村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会计人员对财务工作处理简单,很多方面例如原始凭证以及各类单据的填写签章不完整不规范、记账凭证填制错误,甚至漏记等问题,它是当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的最好选择,也必然成为未来乡村财务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

(二)我国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1.如若希望财务管理模式更好的实施

会计人员是重要决定部分,提高会计人员的全面素质和道德建设是最重要的,那么提高会计人员的薪酬福利就能快速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将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与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项捆绑,就能强有力的保障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2.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大力在农村推行会计电算化,这能促使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和简单化,它能更快捷方便的登记会计信息,减少会计的工作量,提高会计工作信息的及时性和会计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公开化,使了解会计信息的方式更简单快捷,更利于各阶层对财务信息的监督。

3.为了解决乡村“村财村管”监督不力的问题

可以实施审计委托制度,聘任一位审计人员或者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定期来乡村对财务进行审计,这样就能很强有力的对财务人员以及财务工作进行监管,也能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真实性。

五、结语

乡村财务管理范文第5篇

笔者认为,当前乡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应从改革对乡村财务管理提出的许多新要求中去寻找,着重抓好完善"双代管"、推行乡镇财政财务公开、强化支出控制、规范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等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双代管"

近年来,"双代管"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在村级会计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预防和治理村干部腐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议。

笔者认为,现阶段在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两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关系、不完善的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人员与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隶属关系条件下,要有效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就应实行"双代管"。应注意的是,在实行中,应以"六不变、三不准"为原则。必须明确代管会计的职责、权限,严格管理和审计制度,以保证其无法干预村合作经济组织正常经营管理。另外,应因地制宜,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代管形式。主管部门应尽快制订《乡村双代管制度》,以使其操作更加规范。

二、推行乡镇财政财务公开

多年来,我国农村开展的村级财务公开维护了农村集体所有者的权益,目前其运作规程和方法已趋向成熟、规范。而乡镇财政财务公开,特别是向全体乡民的公开却无显著进展。乡镇级财政财务理应向乡镇集体资产所有者--全体乡民公开。其规范操作大体上可借鉴农业部、监察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思路进行。在此,我们仅就其公开内容作以下初步构想。

乡镇财政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两大类:一是向全体乡民公开的事项;二是向企事业单位、对本机关干部职工公开的事项。这里,我们只探讨第一类。主要包括应向全体乡民公开的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与农村财务密切相关的事项。如两税及其附加的征收与使用、"双代管"、"一事一议"筹资及使用等。

1、两税及其附加的征收与使用、"一事一议"筹资及使用公开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改革的各项政策。应针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新要求,将改革精神原原本本地向群众公开或公示,使每个农民都能领会透,都能明确"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从而能够积极履行纳税义务。(2)改革的基础资料。应将农村人口、劳力评定等级、土地面积及等级、计税价格、税率等的核定依据和核定后每个农户的情况,农业税的减免对象等进行一一公开。(3)改革项目、标准、金额。主要项目应包括两税及其附加、"一事一议"筹资、过渡期的"两工"等。(4)征收税费的支出情况,包括征收的两税及其附加、筹集的"一事一议"资金等。

2、"双代管"公开

"双代管"管的是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账目、资金,而该资金属于全体村民所有,因此,该工作也理应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乡镇经管站应向全体村民公开代管会计编制的财务预算,制订的财务管理制度,发现的重要的、不合理的开支及其处理情况。最后,还应对其是否以"六不变"为前提、以"三不准"为原则来进行一一公开,以便真正做到无论谁记账、谁管钱,所有权、使用权都不变,农民的利益不会受到任何侵害。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财务公开与村级财务公开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此,国家也应尽快颁布相应法律规定予以规范。

三、进一步强化支出控制

改革后乡(镇)、村财政(务)收支矛盾的加剧,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支出控制。为此,应在撤并乡(镇)、村财政(务)供养机构,减少人员经费开支,规范县级和县级以上部门的行政行为等的前提下,着力建立健全乡(镇)、村支出制度。主要包括:(1)财政(务)支出预算制度。每年初,各乡(镇)、村要根据上年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结合当年实际,制定本年度的收支预算或计划,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严格执行;年终各乡(镇)、村要对本年度的财政(务)收支进行决算,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向全体乡民、村民公开。该预算必须是乡、村的综合预算(即包括各部门、各下属单位的预算);是一个列举所有开支项目并对其分类的详细计划;其中的每项开支都要说明理由,以区别轻重缓急;其执行中,没有列支的项目不能开销,列支的钱不能挪作他用。(2)预算总量控制制度。年初预算支出应实行总量控制。最高限额应坚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以应付预算难以预料的紧急情况。(3)开支标准和限额制度。应按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乡(镇)、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报政府有关部门备案。(4)开支审批制度。所有支出事项必须严格按审批规定由领导和民主理财小组进行审批。(5)政府采购制度。该制度不仅适用于各级政府,还适用于乡(镇)、村各部门的直接支出,都应按法律规定方式实行规范的集中采购。(6)国库或乡镇经管站集中收付制度。即将所有政府性财政资金或村集体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或经管站账户,其支出可由各部门、村根据细化的预算自由决定,经财政部门和经管站核对后直接支付。(7)财政财务稽查审核通报制度。(8)财政财务支出公开制度。乡(镇)、村应定期或在年终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乡民、村民最关心的情况等予以公开,接受全体乡民、村民的监督。

四、规范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

1、实行预算管理

乡镇经管站应指导村合作经济组织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与适度超限额发展相结合、先急后缓、分批实施的原则,依据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来提出发展项目,并经反复论证,也可请专家论证后,编制年内合理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超限额控制(即超"一事一议"最高限额)预算方案。然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半数以上的村民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代表签字认可的预算方案,再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上级审核审批的预算方案及其执行情况,年终还必须向全体村民公开。

2、探索筹资新路子

年内预算方案已定,村合作经济组织应根据预算方案积极探索筹集"一事一议"限额资金、用工之外资金的新路子,以防止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萎缩。

在深入挖掘农民自身潜力的前提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有计划的加大对乡村财政转移的支付力度。因为50年代以来就形成的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与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对我国农民是不公平的。这次农村税费改革虽然会对这一制度有所触及,但短期内不会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也难以彻底还农民公平。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国家只能尽可能地增加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让农民获得应得的更多的公平,以促进农村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