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农业科技进步的意见

科技局农业科技进步的意见

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省属在金有关单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市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当前农业科技还不能完全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体系不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全面推进农业“一特两化”发展战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就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出如下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工作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把握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一特两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初步解决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主要科技问题,力争到“*”末,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初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具有我市特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体系,促进我市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主要任务。坚持以建设一支服务于基层的科技队伍为中心,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先进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引进推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先进适用工业技术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拓展农业发展方式和途径,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完善农业科技体系

(四)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国家兽医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构建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多元化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活力,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履行职责,认真搞好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按照《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有关规定,市、县(区)要继续稳定和完善农业、畜牧、农机、经营管理和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乡镇农技站、畜牧站、防疫检疫站、农机管理站、经营管理站和林业站,根据行政区域大小,每站原则上配备1—3人,并积极创造条件,用3—5年时间在清河、东河、西河和双湾建设四个中心乡站,实行县(区)直管模式;每个村要配备1名兽医防疫员,培训1—2名专兼职农民技术员,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的科技示范、推广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省、市命名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有相应的技术依托单位,有条件的可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积极孵化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各种学会、协会等群众组织和科技示范户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五)加快建立农业科技示范体系。按照“主导产业有示范区、支柱产业有示范园、特色产业有示范点”的要求,围绕地方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示范园区建设活动,辐射带动一批科技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的发展,逐步形成乡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户有示范项目的发展格局,使示范体系成为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载体和科学技术集成推广的基础,进一步扩大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范围。

(六)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在继续加强院地、院企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研院校人才技术聚集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推动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向前发展。要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发展论坛会、科学技术报告会、技术交流洽谈会,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合作、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全面开展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储备活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末,使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80%。

(七)加快建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把农民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突出培训效果,既要对走出去的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也要对留下来的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特别是对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要进行半年到两三年不等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返乡务农懂得农业科技知识,外出务工又有一技之长,实现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重点抓好农广校、农村职业学校、星火学校等培训机构的建设,积极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10万农民劳动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对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能力。

(八)加快建设农业信息体系。以金昌兴农网、农村“家家e”信息工程、农口部门局域网等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为依托,在全市建立覆盖农村基层的信息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为政府决策、市场开发、技术推广提供有效的服务。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健全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市场与科技服务、农业管理信息服务三大信息应用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的采集和管理,加快农村电视、电脑、电话“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工作,整合、集成县(区)及乡镇农业、林业、水利、科技、供销等部门的技术服务力量,形成资源共享、提供公共科技服务、网络式结构、农科教结合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三、落实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各项任务

(九)大力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充分利用光能、热能、风能和戈壁、沙滩资源,挖掘农业内部生产潜力,积极发展阳光农业、绿色农业和戈壁农业、沙产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加强节约用水,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电,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田防护林、北部草原围栏保护、防风治沙等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村镇绿化和生态小康村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改革耕作制度,发展节水作物,提高灌水利用率,重点示范推广地膜覆盖、膜下灌溉、少免耕垄作栽培、设施农业微滴灌等技术,进一步扩大高新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范围,努力开创节水农业的新局面。

(十)抓好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集成配套。围绕特色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重视种子工程、生物技术工程、畜禽改良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模式化丰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养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六大先进实用技术,采取切实措施,将各类先进技术集成配套,落实到田间地头。

(十一)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把推进养殖方式、饲养方式、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统一标准、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舍饲养殖、小区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发展,改善设施条件,调整畜种结构,改良畜禽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料、良法、良医、良舍等“五良”饲养技术,逐步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走标准化、优质化和节约化的经营路子,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采取整村整片推进的方式,对纳入强制免疫计划的动物,实行全覆盖免疫。加强对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交通沿线和城市郊区等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和密度,确保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报。加强检疫监督,做到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四到位。进一步强化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健全疫情应急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疫情,做到坚决果断,全面彻底,及时处置。

(十二)抓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因地制宜地引进、试验、示范一批新优品种,筛选推出一批符合当地生产的专用、优质、高产、抗寒、抗旱、抗逆性强的主栽品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积极推进玉米、蔬菜等制种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大支持专用小麦、啤酒大麦、玉米、马铃薯、蔬菜等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力度,力争“*”期间农作物主体品种实现更新换代,禁止使用淘汰品种,使品种的优良率达到90%以上。加强畜禽新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调整畜种结构,改良畜禽品种,优化养殖业品种结构。

(十三)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将农机购置补贴与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农机经营大户和建设农机安全村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普及。特别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和优质小麦、玉米、牧草、马铃薯、胡萝卜机械化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跨区作业、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切实抓好重要季节、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的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在农田基本建设、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率,转移农村劳动力。

(十四)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及时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各类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并转化为农民易懂易记的操作性文本,提高农民参与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与本领。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提升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部级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已由国家认定的优质胡萝卜、西芹、花椰菜、德赛羊肉四个产品的标准化示范效应。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狠抓产前环境、产中技术、产后产品、全程管理四个环节,加大农产品标准的实施推广力度。加强对产地环境条件的检测,积极防控动植物病虫害,抓好农药、肥料的科学使用和管理,控制产地农产品的污染,认证一批以特色、名优农产品为主的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一批无公害标志产品。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例行检测、质量追溯、标识和公示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快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努力营造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扩大首届“德赛杯”地方传统特色羊肉烹饪技术大赛的推动效应,真正把金昌“羊肉垫卷子”培育成享誉陇原的驰名品牌。

(十五)加快发展农产品新型加工业。在发展啤酒原料、优质肉羊、面粉、饲草四大优势主导加工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蔬菜、食用菌、美国红辣椒、洋葱等特色加工业,大力开发面粉、啤酒麦芽、优质肉羊精深加工业,生产终端产品,加快主流产品和副产品开发,积极发展速冻食品、冻干蔬菜、辣椒色素、精瓜饮料等绿色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积极扶持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定产品标准,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水平,大力开发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优先支持大宗农产品加工与转化技术的开发应用,注重先进加工设备引进与开发,推进农产品加工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原料供应基地化、产品生产系列化,提高农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十六)着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农村能源建设,扩大增量,提高质量,加快综合利用。特别要把农村小康房建设、舍饲养殖和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和新能源利用的有效结合,逐步形成农民家庭基本生活单元内部的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建设绿色节能住宅,构建数字化农村社区,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

(十七)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制定科技治村实施方案,开展“两带一帮”送科技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步伐,选派科技人员到基层工作,全面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带资金、带技术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以村为重点,驻村跑面兼职指导,也可以直接脱岗进驻企业或农户指导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指导服务技能和水平,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科技工作,结合自身经营活动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立或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开发机构,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涉农组织逐步建立啤酒大麦、饲草、蔬菜、羊产业等各类专业协会,传播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带动和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十八)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农民自筹、金融信贷、社会融资、吸引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逐步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把农业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位置,每年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其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的比例不低于10%,农业科技三项费50%用于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企业要将经营收入的3—5%用于研究开发工作。要积极鼓励引导集体和农业开发服务经济实体及农民增加对农业科技应用的投入。

(十九)完善项目带动科技发展机制。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合理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对种粮农民的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及时兑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补助资金。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的“三农”资金,认真组织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国债项目、世行贷款牧业发展项目、草场围栏、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春小麦综合增产技术集成推广等农牧业项目,带动农业科技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档次。

(二十)建立推进农业科技工作长效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重视和支持农业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经常研究部署,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科技、农牧、财政、农办、发改、林业、水利、乡企、环保、气象、金融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搞好配合协作。农技推广部门与农业科研单位要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健全推广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指导服务,切实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