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局推进学校管理创新意见

教育局推进学校管理创新意见

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各学校,各民办学校: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现就如何推进学校管理创新,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学校管理创新的意义

1、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就没有学校的一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新世纪,创新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管理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管理的必然趋势。推进学校管理创新,就是要在进一步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对学校管理的目标、组织、制度、过程、内容、措施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只有推进学校管理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水平,才能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才能全面落实“*”重要思想和“三个为民”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当前,全县学校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学校管理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六不”现象:管理理念不新,囿于计划经济的“等、靠、要”思维定势,缺少主动发展意识;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缺乏素质教育的管理思路。管理目标不明,学校发展缺少近、中、长期规划。管理机制不顺,管理层级过多,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相互推诿,缺少协调。管理措施不力,对存在的问题缺少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或有措施而不能落实到位。管理方法不当,不能根据现代学校管理科学的要求实施有效管理。管理效率不高,时间意识、效率意识不强,高耗低效,事倍功半。

3、学校管理创新的长期性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变革、完善、提高的过程。学校必须根据自身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大要素的变化,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不断完善管理系统,调整管理策略,改革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措施,追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进一步增强管理效能,实现:

4、一流的校园环境达到绿化、美化、文化。

5、一流的教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善经营、会管理的教干队伍和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6、一流的管理机制使学校管理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人文化。

7、一流的办学条件达到市级教育现代化的标准。

8、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普通教育、职成教育、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统筹发展,均衡提高,质量指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9、一流的学校品牌盱中、马中创四星级高中,其他高中创二星级高中。90%以上的初中建成省、市现代化示范初中。80%以上的小学建成星级学校。创建成一批省、市模范学校。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措施

10、目标管理各校应根据校情及教育发展的要求,制定学校发展近、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内容包括:学校发展定位、校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

11、队伍管理建设一个“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管理理论,深刻领会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使管理行为正确、科学、规范。积极主动地向先进学校学习、向专家学习,反复锤炼决策、用人、协调等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要不断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管理措施应用于学校管理实践中,健全与完善适合校情和教育发展要求的学校管理机制。要经常总结学校管理的经验与教训,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调整管理的思路与策略,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管理创新的转变。

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贯彻盱教发[2003]1号文件精神。加强师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加强业务培训,学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分年实施。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学习培训活动,将个人学习与小组讨论、业余自学与集中培训、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学校每月组织学习论坛,定期展示教师学习成果,每学期对教师学习进行考核评比。学校要尽最大可能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加强校本教研,将学校建成教学研究基地,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主体,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加强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重点研究《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突出教学行为的研究。重视课题研究,降低课题研究的重心,以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集中“优势兵力”突破重点课题,及时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开好专题研讨会,每学期确定不同的主题开展研讨,将“专题研讨会”纳入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培养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兼教并胜任一门以上的选修课,能进行循环教学,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有开发课程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2、德育管理学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完善德育方法,改进德育手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德育规划和具体的德育工作措施。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特别是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班主任队伍。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加强德育业务知识培训,经常交流德育工作经验。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要注重德育研究,分析新形势下学生心理特点、行为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品德和行为的影响,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方法、途径。要强化德育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13、教学管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基础上,重视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教学特色。农村中学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发以技术为主的校本课程。落实课程标准,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规范。积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引导课程实施走向深入。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突破口,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坚持县级月备课制度、月报分析制度和督导评估制度。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不同的课型、课题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实施“中转优”工程,目标明确,任务到人,全面关心,全程关注;实施“帮扶”工程,每位教师每年帮扶一名以上的“学困生”。两大工程要定期考核,奖惩兑现。

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人人达标,限期达标。开展教学特色校创建活动,努力创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教学特色校。开展教学管理合格校创建活动。

14、学生管理在强化学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强化学习管理。根据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在一定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帮助学生优化预习、课堂学习、练习、复习等主要环节;严格控制作业量和学生在校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自主学习时间、自我调节时间。强化活动管理。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严格规范学生行为;在班、团队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做到每学期有目标,每月有主题,每周有安排;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集体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班风;发挥多元评价的导向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常规管理。强化心理教育管理,设立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指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对不良的心理倾向进行重点疏导,加强对男生群、女生群、优生群、学困生群、贫困生群等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研究和心理教育。强化特长管理,通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特长发展拓展空间,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素质发展成果。强化学籍管理,建立规范的学籍档案、学情档案、特困生档案;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小学、中学年辍学率控制在1%、3%以内。

15、校园文化管理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规划校园,合理布局,体现人文精神,形成学校风格;绿化校园,立足校园生态建设;美化校园,实现规划布局美、标志工程建设美、生态环境美、人文环境美。要凝炼学校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文化治校,形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制作校牌、校徽、校旗、校服等反映学校精神的标识。加强“三风”建设,确立“校训”,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墙板、黑板报、画廊、橱窗的育人作用,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办好班报、校报、广播站等文化宣传主阵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营造浓烈的文化氛围。

16、学校经营管理遵循教育经济规律,将企业管理思想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整合学校资源,使学校的人、财、物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学校资源的“升值”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要积极创建品牌学校,做优做大学校资源。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实行民有民营、公有民营、股份制等形式,建设后勤服务体系,增加学校收入。要依法聚财,按章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勤俭办学;大宗物品购买、基础设施建设一律公开招投标。要管好用好现有资产,校产校具建立台帐,公物使用履行手续;要充分利用“三室”现有设备和社区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

17、安全管理安全无小事。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努力达到“平安校园”的标准。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安全网络和安全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将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常抓不懈。继续执行“两个针对”、“三个不准”、“四个严禁”、“五项制度”,确保安全工作有序开展。“两个针对”即:针对师生相对集中的场所进行安全治理,针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进行安全治理。“三个不准”即:不准非竞标商店在校内及校门附近经营,不准校内有代饭点,不准学生到无卫生许可证的代饭点就餐。“四个严禁”即:严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庆典活动,严禁学校以任何理由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严禁学校将场地出租作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品的生产、经营场所。“五项制度”即:师生集体外出审批制,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制,安全质量监察制,安全责任追究制,重大事故一票否决制。

18、制度管理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理顺学校管理环节,协调并有效发挥学校各要素的作用,确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

依法制定各种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各个层面、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制度设计要服从于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管理的总目标,着眼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实事求是地制定规章,防止要求过高或过低。

制度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和要求。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同一尺度、同一标准。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和强化激励,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创新。随着学校的发展,在保持管理制度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不断推出新的制度、新的规范和新的要求。

四、推进学校管理创新的要求

19、切实转变管理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确立效率优先的理念,不断追求管理效率的最大化。确立系统整合理念,调动各方面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确立开放创新的理念,将学校管理系统变成开放的系统,适时调整、丰富、完善。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电换脑,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20、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完善全员聘任制,学校每学年与教职工签订大、小两个合同,大合同规定岗位职责、规范,小合同规定每位教职工的学年工作目标任务。建立竞争机制,构建同科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同类学校之间的竞争平台,以目标为导向,在横向比较中形成竞争态势。建立激励机制,在满足教职工基本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评优评先,考核任用等办法,实现教职工高层次的需求。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阶段性评价与学年全面评价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甄别的倾向,以促进发展为方向,实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多元化。

21、明确管理创新的责任校长是学校管理创新的第一责任人,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学校发展负责、对师生员工负责。分管校长和中层干部是具体责任人,对校长负责,对分管工作和部门工作负责。教职员工是学校管理创新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领导负责,对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负责。

22、加强监督检查县局将加大督查的力度,实行全程督查。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常规工作,定期督查;突击性工作,随机督查。将督查的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范畴。努力达到计划与落实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规范与创新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