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技局加快行业创新管理计划

科技局加快行业创新管理计划

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两创”决定精神,按照区委六届三次全会部署,深化拓展落实全面创新发展模式、建设效益和谐新*的各项举措,以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为目标,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以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在加快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上取得突破

通过深化区域、产业、企业三个层面的科技创新工作,建设四大创新服务平台,提供阀门、食品制药机械、不锈钢、合成革、制笔等优势特色产业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撑。

1.积极创建行业创新平台。重点培育发展阀门、食品与制药设备等两大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实现一批“火炬计划”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为建设创新型城区打下良好基础。强化企业研发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大楼建设,争取年内进场施工,2010年底完成。

2.不断完善科技合作平台。以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建设为契机,完善企业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合作平台。要落实与支柱产业相关的大院名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邀请专家到我区,深入企业了解基本情况;发动相关行业企业提出技术难题,与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对接,引进智力项目。在条件成熟时,举办首期*企业与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交流会。

3.深入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实施ERP、PDM、电子商务信息化工程,建立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构建中小企业ASP平台,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省、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服务业,加快物流商贸信息港建设。

4.加强建设中介服务平台。加强集成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中介全程服务,引进和建设一批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成果鉴定、价值评估、产权交易、融资服务、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的机构。

(二)以科技创新三大计划为重点,在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

1.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计划。要在全区各工业园区(基地)内引进一批与传统产业紧密相关的低能耗、低污染、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生物制药、食品与制药设备、节能环保新材料、创意产业等项目,在全区范围形成以*高新科技产业园新兴支柱产业为主导,其他工业园区(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推进的区块经济发展格局,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一是阀门行业。支持研发或应用阀门铸造技术、阀门精密技术,电动、气动、液动、电液联动等多种阀门驱动和控制系统技术。二是食品与制药设备制造行业。支持成套机械设备、食品深加工设备、中药组装式自动化生产线、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三是制笔行业。支持研发高档滚珠笔球珠和球座生产技术、水性书写墨水生产技术等。四是制鞋行业。支持推广鞋样设计技术、无毒或低毒鞋用粘合剂生产使用技术、优质低污染新型皮革化学品生产使用技术等。五是水暖洁具行业。支持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发或应用价格低、性能好、污染少的新材料替代旧材料技术。六是不锈钢行业。支持酸洗废水处理技术,研发或应用能耗低、污染少的生产新工艺。七是民用电器行业。支持开发节能、静音、传感等关键技术,向智能化、个性化、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八是合成革行业。支持应用天然革的绿色生产工艺技术、制革废水治理技术等。九是服装行业。支持研发或应用个性化设计生产技术、绿色生产技术等。十是支持其他优势传统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3.农业、商贸、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行动计划。一是特色农业实施计划。根据现有的农业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山上杨梅、平原蔬菜、滩涂养殖三大产业带具有品牌优势、出口创汇能力的无公害种养技术及其产业化技术开发,支持农产品、海产品食品深加工技术及其产业化技术开发,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蓝田渔港标准化建设。二是现代物流实施计划。重点鼓励生产流通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引进现代物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物流技术等方面,强化科技对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培育发展空港、海港、路港运输业,重点将*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全国一流的物流中心。三是生态*行动计划。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开展以能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研发和应用,基本建成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支撑与保障体系。重点推广应用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工业废水有机、有毒物深度处理技术,高效优势微生物菌群处理废(污)水技术,清洁生产、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等循环利用技术。四是平安*实施计划。重点研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防、预警与调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工业生产安全保障与重大风险防范技术、重大事故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技术、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技术,为打造平安*提供科技保障。

开展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金实行贷款贴息补助工作,2009年将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行科三经费贴息补助贷款的办法,创新运用科三经费,建立创业创新基金。拓宽科技企业融资途径,提升我区产业整体实力。通过科技三大创新计划,2009年力争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企业20家;在企业研发中心方面,新增省级2家,市级5家,区级10家;在科技发展项目方面,新增部级5个,省级6个,市级15个;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方面,要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努力实现科技为我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我区节能减排服务,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为我区生态*、和谐*建设服务。

(三)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在创新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突破

1.深化“高校—企业、名校—政府”合作机制。以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建设为契机,完善企业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合作平台。鼓励我区龙头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内外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产品中试基地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引进核心技术等优质科技资源。由科技部门牵头,每年至少举办一次高规格的科技对接洽谈会,邀请国内外具有高水准科技水平的大院名校和科研机构与我区有关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以*与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等国内知名大学、科技中介机构合作为契机,构建政府与大院名校、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合作创新平台,力争在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区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2.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合作活动。不断探索创新科技合作形式,激发科技热情,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人才成长,创新产学研结合方式。向公众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充分展现现代科学技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3.推广好网上技术市场和浙江省科技信箱。充分发挥科技桥梁服务作用,坚持为我所用,在网站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技术难题对接、技术成果推广以及专家咨询等技术中介工作,为*块状经济服务。进一步发挥科技信箱功能,改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推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提高政府科技服务能力与水平。

4.加强科技合作有关激励政策的制定落实。尽早制订出台政府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实施细则,完善创新人才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与评价体系。建立鼓励科技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法规体系。激发企业和科技人才合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吸收引进再创新。

5.切实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加强前置服务,将工作重心由知识产权管理转移到知识产权服务上,通过培训、与专利事务所对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持有量。同时在科技项目扶持倾斜,专利政策引导等手段提高企业专利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四)以培育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在大力培养引进创新人才等优质科技资源上取得突破

1.发挥人才教育培养摇篮作用。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培养人才,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学生实习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进一步深入落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和省“151人才工程”,把引进、培养与我区产业紧密相关的科技研发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2.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认真做好“十佳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活动,评选培育创新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活动。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扶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政治待遇等办法,特别是通过技术要素入股、人力资本入股、期权激励、重奖科技人员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创新。

3.启动*区科技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凝聚和扶持创新团队,培养科技领军人物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组织制定并实施科研院所等优秀青年创新人才计划,通过量大面广的一般项目支持非共识的项目研究和小企业发展。加强与浙江大学、*工大学、上海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等院所的全面合作,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形式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科技人才和优质科技资源。

(五)以形成合力和提高效率为重点,在推进政府科技管理创新上取得突破

1.完善协同配合机制、长效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强区、镇(街道)联动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区上下共同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合力。探索建立适应我区科技发展要求的科技考核指标体系,激发有关部门、镇(街道)和企业主体创新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合理、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各类机构平等参与承担重大科技计划和项目,为全社会积极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2.健全专家咨询机制。发挥好我区科技专家“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注重借助和发挥行业专家、院校学者的“智库”和“外脑”的作用,形成多种形式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推动政府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企业创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创造转变。

3.加强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科技团体相结合的科技管理机制,把科技行政管理的重心从直接管理项目、资金转移到加强规划、制度建设、政策调控和公共服务上来,转移到组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推广上来,转移到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上来,转移到调动科技创新大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来。强化量化管理,使得创新主体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能够通过横向对比发现不足、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