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土局县委国土资源发展计划

国土局县委国土资源发展计划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会议精神年,国土资源工作要履行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指导思想:以党的*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规划,认真落实好用途管制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提高保护与保障能力,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全面夯实基础业务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深化内部改革,努力提高队伍素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工作主要目标: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25.7万亩,保护率达到85%以上;计划完成土地整理5000亩,建成标准农田1600亩,新增耕地面积500亩,获取折抵指标350亩;完成土地开发5000亩,力争完成60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500亩,力争完成600亩;全年计划供地1300亩,其中出让商住用地310亩、工业用地700亩,行政划拨用地290亩,出让金收入5.5亿元;计划完成征收土地1000亩,土地收储500亩;完成采矿权出让4宗,价款收入200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50万元。

*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继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

1.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耕地保护工作做到三个到位:一是保护责任机制到位。建立实施问责制,发挥责任制的作用。将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保护、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真正使乡镇政府负起责任来。二是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位。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5.7万亩,保护率达到85%,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解到16个乡镇,并具体落实到村、地块、图斑,登记造册;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基本农田位置和范围;在全县主要保护区中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三是动态监管制度到位。研究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耕地保护监督网络,在每个行政村聘请兼职耕地保护监察员。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巡回检查制度。县局、基层国土所定期对辖区内的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台帐,及时准确掌握基本农田的动态变化情况。

2.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1)土地整理从标准农田建设向建设高标准农田转变,努力提高全县基本农田标准化水平。继续做好土地整理工作,重点做好新增耕地面积较小或零增耕地项目的实施,并实行政府全额投资政策。按照“三化”措施,即建设标准化、责任社会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建设促保护,确保全县粮食安全。继续严格控制占用和改变标准农田用途,巩固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根据省厅《关于切实保护标准农田的通知》(浙土发〔2002〕84号)文件精神,今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局部调整中,不得将已进行过或规划进行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调整为建设留用地、待置换建设用地和生态退耕用地。进一步研究标准农田的保护措施,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建立管护制度,切实巩固已建成的标准农田成果,并发挥其作用。

(2)土地开发从侧重低丘缓坡耕地开发向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并举转变,确保全县耕地占补平衡。随着荒山、荒滩、荒草地、废弃园地等后备资源大量减少,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一定要坚持“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原则,不仅要抓好耕地开发,同时也要抓好建设用地开发实施规划,充分利用废弃山塘水库资源开展造田试点工作,拓展补充耕地和建设用地空间,尽量减轻建设占补耕地压力。要在《*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土地开发复垦资源调查及专项规划。同时,强化补充耕地的质量理念,补充耕地既要体现数量,更要提高耕地质量。保证一定的数量,稳步提高耕地质量是有效保护耕地生产能力的两项基本要求。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只重数量平衡,忽视质量平衡、占优补劣的倾向,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继续开展对耕作土保护管理的课题研究,力争6月份取得实效。严格执行年度土地开发计划,确保全县新增耕地5000亩。

(3)建设用地复垦从单面强调建设用地复垦数量向多项工作相互动的建设用地复垦转变。促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复垦是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制度的需要,是今后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要从单一的、片面强调数量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着力转向与农村新区建设、村庄整治、地质灾害防治、下山脱贫等多项工作相结合的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保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赢得社会支持。落实好2007年省厅已立项备案的2个宅基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年底完成。在上级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配套激励政策,以明确资金和利益的分配办法。

3.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规划编制从思路上创新,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弹性增长空间”的划定方法和管制制度。认真克服上一轮规划预见性不足、频繁调整的弊端,切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认真总结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待置换用地”管理和用途管制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划定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域总体规划中“弹性增长空间”,包括城镇发展的弹性空间和省以下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弹性空间,特别是交通、能源、电力等项目在新一轮规划中多留点空间,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衔接专题研究,加快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的编制步伐,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规划调整要公示、公开,让农民有知情权。结合我县行政区划调整,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切实做好和完成八镇八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制工作。

二是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规划引导作用的发挥要靠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引导与龙头作用。

三是加快推进“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引导“城中村”和“城郊村”村民建房加强统一规划,实行适度集中,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鼓励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中建造多层和高层公寓,禁止建造别墅和低容积率住宅,提高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率。农村村民建房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计划安排村民建房用地指标120亩,启动农民公寓项目的建设。

(二)大力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不断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增大土地储备量,掌握土地供应的主动权。扩大收储范围,拓宽收购储备渠道,增大储备资本金的投入,构建收储平台,促使我县的土地储备工作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注重为大项目预留发展空间与用地空间,对每年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单列60%以上用于工业用地需求,对100亩以上成片工业用地和特殊项目用地建立储备制度,每年工业用地的储备量控制在300亩以上。

2.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是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的利用结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严格控制限制类工业项目供地,把土地资源更多地配置给技术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和现代服务项目,重点保障节能降耗、循环经济、重大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用地和城市住房保障、下山脱贫等民生项目用地。实行用地指标适度向工业园区和功能区倾斜,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的效用。二是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新的评价体系。在继续严格执行原定的控制标准的同时,对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对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具体建设项目的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建设项目用地的控制标准,提高新增建设用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水平,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加大标准厂房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在符合产业特点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鼓励建造多层厂房;在符合有关法规和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各类开发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安置留地和空闲建设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四是大力开展企业挖潜节地工作,依法处置闲置用地,对利用现有厂房、土地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积极予以鼓励。开展对原工业用地改变用途后如何处置从政策层面进行研究并进行规范。

3.充分挥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激活和调控二级市场的能力。完成基准地价的更新工作。增加商住用地的投放量,商住用地推出时序要科学安排。重点研究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政策制定,切实解决住房困难户住房问题。进一步完善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工作。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建立工业用地预公告、预申请等制度,探索竞单位地价取得土地等多种公开出让方式。科学合理设置出让条件,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引导产业优化升级作用。抓紧建立征地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工业用地土地出让金的收缴和使用管理。在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加快转而未供土地的供应速度,切实提高供地率。

(三)探索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以全面实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使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我县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储量动态管理为重点,促进矿山布局合理,增大矿山开采规模,逐步扩大乙类矿山的年开采规模在5万吨/年以上,优化矿业结构。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把监督管理贯穿于整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做好每年不少于2次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坚决取缔无证采矿、盗矿行为,严肃查处无证选矿、越界开采和非法转让采矿权行为。整顿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建设,重点规范建筑用砂资源管理制度及职能划分,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砂资源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社会化探矿权的监督管理与引导工作。

2.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责任上真正落实。开展以村为单位的防灾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的防灾抗灾能力。完成编制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细化预案内容。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和监控。掌握隐患点动态,落实监测责任,做到心中有数,掌握防灾主动权。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水雨情动态,及时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电信等提示,提醒乡镇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3.开展全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开展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国土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和减少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的现实需要。系统查明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和危害程度,研究总结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评价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危险性,建立小流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预警体系,为我县科学制定防灾方案和城镇、村镇规划,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小流域地质灾害损失提供依据。确保调查评价的质量,质量是调查评价成果的生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调查评价工作进度,确保11月份完成。继续做好全县建设项目和村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真做好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完成1个“百矿示范”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治理工作。年底前完成率达到我县24个废弃矿山治理任务总数的80%以上。

(四)努力夯实业务基础,不断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1.认真做好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根据上级的部署,我县被省厅列为全面开展土地调查县之一,从今年开始至2009年,我县将用二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年主要工作任务为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五云镇建城区1:500数字地籍调查及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籍变更快速更新机制,具体要求是:一是充分发挥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与工作经费保障作用;二是严格按拟定的土地调查工作方案科学操作;三是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四是加强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五是每个阶段工作环节要紧扣,保质保量完成好年度的工作目标。

2.强化土地登记管理工作。土地登记管理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努力破解登记中的问题,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登记。一方面向空中拓展,提高建筑容积率;另一方面就是向地下拓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积极探索地下空间的产权界定,使用权出让等有效制度和办法,规范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地价评估,消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制度障碍,有效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认真学习贯彻《土地登记办法》,规范土地登记行为,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认真开展日常土地登记和抵押登记工作,加快数字和地籍信息系统化建设。尽快实现“以图管地”,加强国土资源勘测工作,发挥测量数据在全县国土资源各项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3.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本着“按需分配、承前启后”的原则,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争取年内实现局机关人手一台、基层所每2人一台计算机的目标。局内部网络平台初步实现现有基础业务全局资源的共享。其次,土地、矿产资源实现网上审批,实现与政府之间的公文信息传递电子化,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办文的高效性;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文件传阅制度。第三,加强业务培训。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培训,使全局干部职工能操作,会应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意识在全局初步形成。加快做好国土资源档案馆建设的前期工作。

(五)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建立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执法监察经验,立足在管理上究原因,在制度上找办法,在创新上求突破,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导的土地监督的优势,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起分工负责,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综合防控,联合执法的土地执法长效机制。

二是攻坚克难,提高信访调处能力。继续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调整,不断完善我县征地补偿区片综合价标准,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执行《*县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安置管理暂行办法》、

《*县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安置暂行办法》,不断规范征地拆迁行为。切实关注民生,努力破解难题,以降低信访量为目标,提高调处初信、初访的满意率。解决重复信件的息访率和破解疑难案件的办结率为重点,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加强学习实践,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破解疑难的能力。发挥信访预告功能作用,全面排查,摸清信访苗头,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完善信访责任制,把信访矛盾下移给各基层所,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工作职能的真正到位。

三是严肃法纪,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围绕耕地保护,加强动态巡查,以发现率、制止率为主要内容,完善巡查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级国土资源监察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创造条件建立一支严执法、敢碰硬的执法监察队伍,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健全完善以分片巡查、信访举报为重点的违法案件发现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各项制度,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梳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提高办案质量,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从严查处。对于典型案件,公开调查,公开曝光,公开处理,维护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尊严和国土资源执法权威。

四是营造环境,加强政策法规宣传。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扎实推进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确保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耕地,保护资源,树立依法用地观念,创造良好的土地执法社会氛围。

(六)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1.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三种能力是前提。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关键来抓。一是提高履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工作职能到位,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重点提高工作的协调能力。二是提高创新能力。以人为本,深化内部改革,整合内部管理资源,理顺科室职能关系。三是提高落实能力。抓落实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一件一件、一项一项扎扎实实地去完成;抓落实要明确工作思路,科学谋划布局,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抓落实要突出工作重点,力求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抓落实要把目标任务具体化,使各项工作具有可操作性;抓落实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加强学习是基础。学习是工作的基础,掌握知识就是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第一,刻苦学习,更新知识。首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唯有刻苦学习,提升自我,探索求新,扎实工作,才能担起重任,奉献社会。学业务,不仅干什么要学什么,而且要广泛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学法律,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第二,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国土资源部门如何参与宏观调控,如何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如何从开源节流上找出路等等,都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创新。全体干部职工要立足本职,有针对性地选取国土资源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在工作中注重探索总结内在的规律性,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上锐意改革,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效能。第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县委、县政府工作为中心,做好围绕和服务的文章,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自觉地把所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把心放事上,把事放心上。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使全系统形成条条争先进,工作创一流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干部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继续做好青年干部上挂下派工作,为青年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建立健全用人合同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用人制度,加强老干部工作.

3.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加强基层所建设是关键。基层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从客观上说:基层的工作落实到什么程度,整个工作的落实就到什么程度;基层的和谐构建到什么程度,全社会的和谐就构建到什么程度;基层的发展推进到什么程度,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推进到什么程度。很多困难的解决、经验的创造、难题的破解,都要靠基层。基层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最前沿,当前国土资源部门的大事都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密切相关,都需要在基层得到落实。因此,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理念,真正理解、关心、支持、爱护基层,激发基层的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开展基层所规范化创建,规范化创建工作因地制宜,“硬件不足软件补”不贪大求洋,实事求是搞创建。规范化创建工作以领导表率作用好、科学管理好、人员素质好、单位风貌好、完成任务好为内容,从管理制度、办事程序、岗位职责、风貌言行等方面进行规范。

4.提升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保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措施,巩固治理商业贿赂成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依法行政,提高效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局长办公会议制度。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大额度支出实行集体研究决定。加强基层所财务收支管理,严格支出签字审批。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切实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乱收费特别是涉农乱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