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农村的执政基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农村的执政基础

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中,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赋予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新时期如何开展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撤县设区后,我区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考虑到区域内大部分地区还是以农村为主,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当前必须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段时间,区委组织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区委的正确领导、指导下,我区在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委领导重视,工作措施有力。区委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任务紧抓不放,落实领导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并结合实际及时制订出台各项工作举措。近两年来,每年都召开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区委书记亲自作动员和部署,目前“先锋工程”第一批70个创建镇、村已全部达标,第二批单位正在创建之中。同时,从2004年开始还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镇乡(街道)”评比活动,进一步明确了镇乡(街道)党(工)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责任。二是加强制度创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全面实施了村干部述职评议、村干部报告工作日、“三务”公开、“三会决策”、“群众提议,干部承诺”等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从事前议事、事中决策到事后监督的民主管理体系。三是大力推进以农村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以“两推一选”方式进行了村党组织换届,提高了班子的群众认可度;加大了选派机关干部下村任职力度;出台了《处置不合格村干部暂行办法》,进一步畅通了出口;全面推行了村级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精简了村级人员;为全区1139名村主要干部投保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初步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优。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把好党员的出入口关,注重从源头上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及时对流动党员和不合格党员进行了清理,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还开展了以“关爱党内同志,凝聚组织力量”为主题的一系列关爱活动,特别是对全区60周岁以上农村老党员进行了免费体检,成立镇乡(街道)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五是积极探索了非公企业、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进一步做好非公企业中党组织的组建扩面工作,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两支队伍,表彰了10佳优秀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树立了三星、浙东等一批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典型。同时,积极探索实施了安置型、商住型、城镇型三类不同类型社区的党建工作,使新领域党建工作有了新的进步。

在看到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解决,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五方面的矛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地位的特殊重要性与实际工作中镇乡(街道)党(工)委对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工作、力度、措施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但在实际当中,一些镇乡(街道)党委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主要表现为:一是重经济,轻党建。部分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没有把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到应有的思想认识高度,存在着“没兴趣、没心思、没精力、没办法”等模糊思想,没有切实履行起抓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二是重眼前,轻长远。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时紧时松等现象,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和长远的工作规划。对村级发现的问题苗头能捂则捂,能盖则盖,不愿捅“马蜂窝”,不从根本上去考虑彻底解决的方案和举措,导致农村矛盾日积月累,一些问题甚至积重难返。三是重调整,轻教育管理和指导督促。不少镇乡(街道)党(工)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单纯倚重对村干部的组织调整而轻视教育管理;一些镇乡(街道)党(工)委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了解不深、不透,信息掌握不灵、不多,平时指导督促不到位,甚至呈放任自流态度,致使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不快。据统计,全区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中任职不到5年的就占了41.5%,人员更替过于频繁,影响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村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与当前部分村级班子和干部能力素质、精神面貌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撤县建区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村级各类组织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如土地征用补偿、违章建筑拆除、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等工作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的要求比较迫切,特别是撤并后的新村群众对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期望值比较高。而与此相矛盾的是一些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能力偏弱、办事不公、责任性不强、精神状态不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撤并后新村中村班子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村干部只求太太平平过日子,缺乏开拓发展的新思路;一些村干部为了保住“饭碗”不愿作“恶”;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单一,宗旨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做群众工作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往往是凭老办法、老经验办事;少数村干部甚至以权谋私、目无法纪,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与党委、群众所希望的“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净干事”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村党组织书记待遇报酬与实际工作强度、工作压力不相称的现象日益凸现,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奔奔前头,拿拿零头”、“要吃苦头,没有奔头”,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老办法不经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再加上日益繁重的各项行政性任务,使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岗位的吸引力不断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党组织书记难物色,往往是“想当的人当不了,能当的人不想当”,造成后继乏人现象。

(三)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之间的矛盾。这几年来,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民主意识不强,工作方法单一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村党组织书记往往任职多年,自认为立下了汗马功劳,工作上比较独断专行,习惯于原来的大包大揽那一套,制度成摆设,不能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力量,造成群众对村党支部的不信任、不支持,干群关系比较紧张。这种情况原来往往发生在边远山区村,近几年来在近郊个别“先进村”中也有所发现。另一方面,村委会直选给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少数村由于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再加上一些群众对“民主”的片面理解,使村民自治脱离了党组织的领导,造成村委会与党支部争权,两委会关系紧张,出现“两张皮”现象。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注重用制度规范来协调村两委会关系,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作用弱化的现状与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作用之间的矛盾。据2003年统计,全区26584名农村党员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占了39.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9%,由于部分党员“双带”能力不强,又缺乏有效发挥作用的途径,致使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有些还不如群众,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党组织新陈代谢渠道不畅,教育管理方法单一,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的有效平台缺乏。从党员的发展上来看,客观上由于农村优秀青年大量流向城镇、企业,给农村党组织吸纳优秀人才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一些党组织要么几年没有发展新党员,要么新发展的党员质量难以保证;主观上也存在着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因怕丢位子不愿发展新党员的思想。目前全区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有32个,农村党员队伍后继乏人。同时,由于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再加上党内“好人思想”作怪,对党员的民主评议流于形式,使一些已不具备党员资格的人长期滞留在党内,有时还在工作中起“反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五)“两新”组织大量涌现和社区建设加速推进带来的基层党建领域不断扩大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新经济、新社团组织大量涌现,非公企业飞速发展,既扩大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域,又增加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目前,全区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面仍然比较小,在8252家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只有594家,仅占总数的7%,非公企业中党员占从业人员比例仅为4.2%,且有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只是“挂牌支部”。社区党建工作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与新城区建设步伐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社团党建工作仍缺乏扎实有效的工作载体和推进手段,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下步努力加以解决。

二、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对策措施

针对我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现状,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我区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按照“着眼于农村基层组织,着力于镇乡(街道)党(工)委”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抓好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新鄞州工程”和“平安鄞州”建设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主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三级责任体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筑起一个从上到下的有效工作责任体系,来协调和指导区级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党(工)委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区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制度。在工作研究部署上,区委召开全委会专题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扩大到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并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意见》。同时,建立区委“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工作责任制,区委常委分片联系镇、村、企事业单位,及时帮助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一年二次专题听取和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区委常委会的整体合力。

在落实上,区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区性党建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全区年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健全每季度一次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交流各部门掌握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并进行认真分析,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研究部署阶段性农村党建工作任务;健全每季度或半年一次的镇乡党委书记例会,定期分析、交流、布置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增强镇乡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

在考核上,适度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在区委对镇乡(街道)综合考核中的分值比重,继续开展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镇乡”活动,并把基层党建考核情况作为对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党群书记和组织委员评先评优、使用的重要依据,建议对列每类最后一名的所在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由区委分管领导作一次谈话,并取消年度评选先进资格,对因不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所在镇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应进行组织调整。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定期检查和结果通报制度,在区委布置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告一段落后,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量化打分,并将检查结果向各镇乡(街道)党(工)委进行反馈通报,每一项检查的结果作为年度党建工作考核评分的主要依据。

2、转变作风,加强指导,切实发挥镇乡(街道)党(工)委在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龙头”作用。我们将围绕如何促使镇乡(街道)干部“沉下去”这一工作难点,抓好两项工作:

(1)建立完善抓镇促村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指导,督促帮助镇乡(街道)党(工)委建立完善抓村级组织建设的九条措施。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深入了解、掌握民情,定期分析、化解矛盾,定期督查、考核激励等三项机制,落实镇乡(街道)班子成员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走访和定期工作汇报、村级组织建设定期分析会、镇乡(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片包点、村党组织书记定期例会、对村级组织建设情况定期督查反馈和通报、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和谈心谈话、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核激励、村级班子和村党组织书记预警(发现问题早介入、有问题早调整、好苗子早培养)等九项制度,提高镇乡(街道)党(工)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党群书记、组织委员党建工作业务培训,切实提高镇乡(街道)党务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2)加大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选派、管理和激励力度。坚持抓好农村工作指导员“一评两选三公开”工作,定期对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情况进行抽查、督查和通报,要求做到“四必知”(即所联村基本情况必知、村里存在的主要问题必知、村里工作开展情况必知、村里的党员群众困难户必知),“四必报”(即村级重要工作必报、村级班子有矛盾必报、村干部有问题必报、群众有上访及群体性事件苗头必报),“四必到”(即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必到,村里有急事、难事、突发性事件必到,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日必到,村级有重大决策时必到),并把上述内容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各镇乡(街道)应就联村工作单列考核奖,并与机关干部年度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等挂钩。同时,每年对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切实提高他们做农村实际工作的能力。对班子成员联片包点的情况也要加强考核力度,如所联村出现问题,要追究联村班子成员的责任。

3、明确要求,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农村党建“三级联创”中的作用。对村党组织继续实施分类动态目标管理考核,把村级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镇乡(街道)对村考核的重要内容,对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党员活动不正常和因工作不当引起重大上访事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予以调整。

(二)以村两委会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起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责任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机制。

1、加大选拔培养力度。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从非公企业中选拔一批有党性、有公心、有能力、有魄力的人才来充实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把非公企业作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一个重要培养基地;二是加大选派区、镇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下村任职的力度,并规定镇乡(街道)新录用的大学生,三年内必须到村任职一年,每年安排50名左右,进一步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三是加大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力度,定期从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农村致富能手中公开选拔一批优秀的同志,先在镇政府挂职锻炼一段时间,然后派驻到村任职。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提高村主要干部依法办事、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做群众工作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一是抓上岗培训。对新进村级班子的干部按照不同岗位需要,进行集中上岗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各项业务;二是实行菜单式轮训。成立区级村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整合教育内容和资源,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每1-2月一次,对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进行轮训,并建立学分档案。三是鼓励在职村干部参加中专、大专等不同层次的学历培训。

3、加大管理考核力度。一是每年排摸出一批软、弱、涣、散的后进村党组织重点进行整顿转化;二是抓好对村干部的述职评议和不合格村干部的处置,凡年度群众评议不满意票在30%以上或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票相加在50%以上的,一律予以调整;三是进一步抓好《村干部工作制度》的落实,探索实施村级招待零开支制度,推进村级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四是继续完善村干部聘用制,精简村级工作人员,减少村级刚性支出。

4、加大关心激励力度。一是每两年评选一次“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二是建议对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工薪制,由区镇两级财政为主统筹资金,统一发放,实行工资与奖金分离的薪酬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励村党组织书记焕发良好的精神面貌。三是每年拨出若干个名额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招考进入镇乡(街道)事业编制,形成一种好的导向;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可以考虑直接进入镇乡党委班子。四是对工作实绩比较突出、工作年限比较长的机关下村任职干部,给予相应的职级待遇;对特别优秀的,在镇乡(街道)班子选配时应优先考虑。建议今后凡乡镇(街道)新提拔进入领导班子的,有在行政村任职工作经历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五是逐步提高离任村党组织书记定期补助额度,扩大村干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适时把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城镇医疗保险的范畴。

(三)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目标,切实加强村级各项制度建设,改进农村党组织领导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促进村两委会协调运转。进一步理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明确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完善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重大事项村两委会联署联章、村三委会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起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级自治运行机制。二是规范制度,强化监督,落实群众的“四项”民主权利。要大力推广明伦村、芦港村等先进经验,通过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通过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落实群众的“监督权”,把对村干部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通过完善以“三会决策”机制为核心的民主决策制度,落实群众的“决策权”,村里重大事项由群众来作主;通过完善“群众提议”制度,落实群众“参与权”,年度村级各项事务由群众来提议,从而真正实现农村党组织领导方式从直接“为民作主”向领导“由民作主”转变。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并村实际,探索加强村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以及村民代表管理的办法和途径,确保各项民主权利在落实时不走样。三是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和完善村干部月末走访、周末约谈、定期接访、民主恳谈会等形式,建立起干群之间双向交流沟通的渠道,促使村干部眼睛向下,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建立村干部“首问责任制”、村干部联系困难户等制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树立起村干部良好形象。

(四)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分层次,分阶段抓好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机关、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不同类型,设计不同载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出台《全区党员发展三年规划》和《党员发展细则》,严格责任,把好党员入口关和出口关,从源头上把住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为党组织提供健康的新鲜血液,争取经过三年的努力,逐步消灭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同时畅通出口渠道,加大党员民主评议和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力度,及时清退不合格党员。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一是加快全区各级党员服务咨询中心(站)建设,依托这一阵地,对农村普通党员分期分批进行分类集中教育培训,并明确镇乡(街道)班子成员的授课责任。成立区级“党员讲师团”,为党员培训提供师资。二是进一步规范村级党日活动,要求在镇乡(街道)内统一规定日期,并以“党员证管理制度”为抓手,抓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三是深入开展“了解群众,关爱群众”活动,通过党支部关爱党员、党员关爱群众,切实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同时利用各镇乡(街道)已建立的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切实解决部分老党员、老干部的实际困难。

(五)进一步加大新领域党建工作的力度。拓宽党建工作思路,把农村、非公企业和社区等各个领域的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联动来抓,形成抓农村基层党建的大联动格局。

1、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反哺”农村党建工作。适应大量农村优秀青年向企业集聚的现状,大力开展企业覆盖网建设,加大在企业中发展党员和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储备和输送人才。充分发挥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两支队伍在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力度,努力建立抓镇促企的工作格局。同时,深入开展以双百、双向、双强为主要内容的“三双”活动(“双百”即在非公企业中符合单建条件党组织的单建率和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率达百分之百;“双向”即把企业技术经营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技术经营骨干;“双强”即实现“经济强、党建强”),继续抓好一批省、市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工作,以点带面,强化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2、积极探索符合鄞州实际的社区党建工作路子。要结合实际,继续分类抓好安置型、商住型、城镇型三类社区党建工作,建立社区党建共商机制,规范社区党组织议事决策和日常工作制度;注重加强社区在职党员的作用发挥,以党员活动卡为载体,建立在职党员双向联系制度;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开展社区工作者聘用制试点;按照社区建设“五个有”标准,培育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