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

论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

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就是指企业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先进运营管理模式、方法为手段,为客户提供及时、优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行。

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不足及原因

我国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还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不断引进先进的运营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水平、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仍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应有的效益。

从企业内部看,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运营管理方式无法适应多品种要求生产运营管理工作的非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企业内部信息沟通迟缓、决策速度慢、不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以高库存保证连续生产,难以降低成本;员工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从企业外部看,存在没有规范的业务往来关系、企业间缺乏明确和真正密切的协作关系、市场不成熟、供货及时性难以得到保证等问题。

1.基础管理水平较低,运营管理粗放。当前国内许多企业忽视基础管理工作,盲目追求所谓先进的概念,把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在不健全的基础管理之上,致使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如上海市对1771个工业企业的调查中,有比较健全的原材料消耗定额的企业只占61%,有比较健全的劳动工时定额的企业占74.4%;有比较完整的原始纪录的企业占37%有比较健全的计量验收制度的企业仅占26.8%;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仅占到17.6%。

世界先进企业通过全面应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技术,促进生产制造过程的科学化、柔性化、智能化及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较好地实现了人类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而我国企业由于运营管理粗放和不规范,导致能源消耗大,劳动生产率偏低。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及发达国家的50%左右,90%以上的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

2.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国部分先进企业开始采用现代化运营管理方法,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设计方面。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制造工艺方面。发达国家较广泛地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自动化技术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设备和管理水平仍处在大规模生产的水平,机器设备陈旧,生产线柔性不足,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3.重技术改造,轻管理创新的现象比较普遍。剖析我国当前的企业运营管理,技术水平和装备固然落后,但管理更为落后,矛盾比较突出。企业普遍只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而忽视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改进及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宁可花大钱去购置昂贵的设备,而不愿花小钱开发或移植先进的管理技术不少企业热衷于在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下,进行某些环节甚至全过程的计算机化,而忽视对制造系统的合理化等管理基础工惟有的企业虽然已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面对管理的改革却感到困难重重,望而却步,因为这不仅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人、组织及企业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4.供应链管理整体水平较低。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进展是比较缓慢的,整个生产流通仍处于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行状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企业侧重于营销系统和内部制造计划体系的建设,对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重视不足。二是国内企业在以全球供应链为依托,组织全球化生产流通方面仍相当薄弱。三是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虽有快速发展,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给异地组织产品设计、生产、运输等带来较大困难。四是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健全,不少企业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不高、交货不够及时、信用度较低等,企业间形成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广泛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够牢固。

5.安全管理形势严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有了较大转变,安全生产观念和认识有所提高,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安全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但安全事故总体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问题非常突出。我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但煤炭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却占近80%。

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一是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生产经营者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处理全局利益与自身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缺乏科学的认识观。三是工作一线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待提高。大量事故案例分析表明,90%以上事故发生在班组,80%以上事故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的人为因素造成。四是现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合理、安全生产法规执行较差。五是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许多企业生产工艺安全性能、安全设施和装置标准、安全检测和监控技术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6.人力资源素质亟待提高。我国劳动力结构已经呈现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状况,即中间层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人力资源素质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管理的质量,由于企业中相当比例的劳动者不能理解现代化管理理念、方法,不能掌握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在进行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方法的实施时不是困难重重,就是效果不佳,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7.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面与应用深度还比较有限,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还不足1%。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高,跟国际比差距比较小,但在全国1000多万个中小企业中,还有将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配备计算机。

从信息化应用领域来看,我国企业真正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比重较低。据调查,除了在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相对较多之外,在经营决策、研究开发、采购管理、制造管理、营销管理、电子商务方面完全应用网络技术的企业很少,在全部经营管理上都完全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更少。

对我国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实施现代化的运营管理需要一系列艰巨的变革,从经营理念、组织结构、技术状况、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合作文化一直到优化企业的作业流程,都需要系统的配套条件,是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1.提高认识,追踪并把握世界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运营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变化加快。企业应以敏锐的嗅觉、积极的态度,追踪其最新动态,把握其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其对市场、行业乃至企业的影响,以便做出快速反应。

中国企业往往比较重视经营成果质量和生产要素利用率,而世界一流企业则注重经营成果质量与运营过程质量的统一。美国马可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的标准结构全面反映了企业运营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共分为领导、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重点、信息和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管理、公司成果7类。在总分1000分中,公司经营成果指标占450分;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指标总和为550分。这表明美国对企业运营质量的关注,引导企业关注运营领域的改善活动。

2.加强基础管理,继续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规章,规范员工行为,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先进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海尔的“日日清工作法”、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等。

在各种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方法中,信息技术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信息技术是运营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基础和支撑,而且伴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其作用将越来越大。我国企业应结合实际,继续加大信息化投入,使自己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同时,国家也应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降低企业信息化的负担,调动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

3.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探索有我国特色的运营管理现代化方式和模式。我国企业在引进、移植国际现代化运营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同时,要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关系,结合我国文化和企业实际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模式、新方法。

一是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对现代化的运营管理体系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在客观分析、认真研究、全面把握现代化运营管理体系本质基础上的“扬弃”和创新。二是坚持科学的程序。对现代化运营管理体系的引进、移植和创新要有积极稳妥的步骤,加强风险防范。三是要进行相关配套的变革。只有配套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变革,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模式、方法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安全运营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长期还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为此,要建立起保障安全生产、防范安全事故的三大措施。

科学技术措施就是通过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装置、安全检测、监测、防护用品等安全工程与技术硬件的投入,实现生产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安全文化措施就是通过对全民,包括各级政府官员、企业法人代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等的安全培训教育,以提高全民的素质,包括意识、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综合素质。安全管理措施是指企业通过建章立制、监督检查和奖励惩处等管理方式,提高违规成本,保障技术的条件和环境达标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以实现安全运营管理的目的。

5.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现代化的运营管理方法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实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引进掌握现代化运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高端人才,把握运营管理现代化模式、方法的战略方向和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企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