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有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及风险防控探究

国有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及风险防控探究

摘要:国有企业在融资环节中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若突发潜在风险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运转问题,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严重后果。基于此,文章将围绕“国有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以及应对策略”展开研究,重点对融资风险概述、国企融资现状、国企融资风险防控对策等展开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问题;风险防控措施

为快速符合新时代企业发展需求并强化国企融资能力,应深入分析国有企业融资问题并采取有效风险防控措施。当前国有企业融资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面临着内源融资动力匮乏问题,而且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也过高,如因政府过度干预,导致国企很难完全进行自主融资决策;还存在负债规模大与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国企的融资风险。

一、融资风险概述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果不能取得预期融资效果,将会让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丧失运营能力的风险,这就是融资风险。从理论层面分析,可以将企业融资风险划分两个种类,也就是融资内部和外部风险,融资外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治、法规以及金融因素,融资外部风险是不可控制的;而融资内部风险的主要干扰因素有股权和债券因素。

二、国有企业主要融资方式

(一)直接融资方式

大部分资信水平较高的国有企业都比较习惯应用直接融资方式,资金短缺企业对接资金盈余企业,以金融工具与协议的方式办理资金借贷业务,进而实现企业融资的根本目的。

(二)间接融资方式

通过金融机构取得资金的方式是间接融资方式,主要金融机构为银行。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都是银行,也就是说,很多国企的融资方式都是银行贷款。

(三)其他融资方式

其他类融资方式比较多,常见的融资方式包括租赁、境外、政策性以及股权融资,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并进行融资活动,即境外融资;租赁融资一般发生在企业失去购买大型固定资产能力的时候,这个时候,企业普遍会选取租赁融资的方式;在国家政策支持前提下,企业借助政策性银行、其他银行获取资金扶持,即政策性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借助扩股、合资与股权转让的方式吸引投资者,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

三、国有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面临着内源融资动力匮乏的问题

因改革红利的释放,国有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推出“四万亿计划”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涌现出一大批政府融资平台,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仅需要逐步扩大规模,还需要更多地资金用于投资,这会致使企业出现资金紧张与资金缺口等问题。而且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经营效率低下,依靠经营积累的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投资需要,这就导致国有企业很难依靠自有资金投资新项目以及扩张企业经营规模,只能大规模举债投资或错失良好的投资机会,难以实现投资良性循环。总而言之,国有企业面临着内源融资动力匮乏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低、盈利能力有待提升、自由资金不足以及内部积累慢等,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出现内源融资动力匮乏问题。虽然我国国有企业肩负着大部分社会责任,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处理民生问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却因为改革进程较慢、缺乏健全的企业制度、市场竞争理念淡薄、企业市场化高端人才缺失等因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偏低并出现内源融资动力匮乏的问题。

(二)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结构有待优化

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间存在密切与繁杂的关系,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国有企业背后有政府支持,即便近年来不断有政策出台强调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信用脱钩。但无论国有企业经营现状好与坏,商业银行仍然因为“国企信仰”都会为国有企业审批并发放贷款,哪怕商业银行有权力不给国有企业发放贷款,他们也尽量不会停止为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基本不会让国有企业出现断贷的问题,这就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效率不景气的领域。如果企业过于依赖银行贷款,会导致融资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应不断增加融资途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融资问题,但是传统融资方式已经根深蒂固,一时间很难改变以往固化的融资模式,固化的融资方式不仅导致资金综合收益率低,而且也无法实现多元化融资结构。部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面临着逐年下降的趋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融资结构问题,间接融资比重过大。商业银行对融资成本话语权太高,导致国有企业难以实现降本增效并弱化风险抵御能力,而且大部分国有企业债务到期时都依靠“借新还旧”保证债务续接,不会真正偿还这笔债务,因此一旦出现银根紧缩,将对国有企业资金链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

(三)政府干预过度导致国有企业很难进行市场化融资决策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都面临着政企不分的问题,虽然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已经重新定义政府职能,但是政府职能模糊仍是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国有企业难免受会政府行政干预的牵制,在融资审批流程方面存在着审批环节多的问题,不利于企业把握黄金融资时间段,也不利于企业尝试新颖的融资方式。例如,有些地级市国资委为了控制地方国企债务规模,有意放慢对地方国企在资本市场上发债审批进度,导致有些地方国企无法自由的通过直接融资获取期限更长、成本更优的资金来源,这样反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效率,提高了企业流动性风险。如果政府过度干预国企,对国企融资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让国企显著提高融资成本。另外,政府在融资决策层面同国有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这将不利于企业进行多元化融资。从国家层面来讲,过度干预国企融资会起到反作用,内部融资离不开政府的内部资源配置,所以,这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融资。

(四)负债规模比较大

负债规模大是大部分政府融资平台的共性问题,大部分平台的负债率已经高于80%,因为平台企业承担了替政府投资建设各类公益性城市基建等业务。这些项目往往总投资很大,经营收益偏低甚至基本没有,而财政资金往往极度有限,很多地方政府面临着“小财政与大城建”困难。这些平衡资金来源不足的项目往往需要平台举债完成投资,债务规模随着时间逐步“利滚利”的进行指数型增长,最终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会让各平台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通过调查显示,巨大的负债规模已经成为部分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问题。尽管从短时间看,政府通过土地价值融资的风险性比较小,但是在融资贷款平台办理环节中银行却以预期价格为基础,假如土地涨价出现落空现象,政府融资平台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或者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为此,想要解决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大的问题,除了要合理调控负债规模以外,还要适度扩展融资途径与模式。

(五)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大部分政府创建的融资平台,在形式方面都面临着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严格规范管理平台,政府官员是大部分融资平台的管理阶层,部分管理人员在管理经验与经营经验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会导致企业在融资环节中面临着决策问题,容易出现做出不够市场化的决策。与此同时,大部分国企在防控融资风险方面的专业人才、经验也比较匮乏,这将不利于融资平台准确的评估和预测融资风险,很难制订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这样会增加资金链断裂以及提高风险的发生率。

四、国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对策

(一)优化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解决内源融资动力匮乏问题

为有效处理国企内源融资问题,应全面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盈利水平。然而,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国内上市公司都面临着亏损的问题。基于此,国有企业管理阶层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竭尽全力处理企业盈利能力薄弱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国企要强化内部管理能力,引导员工逐步改变以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对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的现象以及占用国企资产等行为进行严格惩处;其次,国企须加大品牌影响力、加强市场竞争意识与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国有企业应积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与工艺技术,要从自身角度高度关注自主创新,根据企业具体经验状况减小成本支出的同时提高收益,通过优化盈利能力的办法有效处理内源融资动力匮乏问题。

(二)优化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扩充融资渠道

想要有效解决国企对银行贷款依赖性过高的问题,就应优化银行与企业的关系,让二者可以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从银行与企业借贷关系层面分析,应按照独立自主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坚持合作共赢的融资观念。作为国有企业,应积极沟通银行,确保银行提供的信息具备真实性与有效性,信息要真实呈现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尽量规避银行与企业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在银行和企业信息对称的基础上,银行可以客观真实的评估企业财务情况,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另外,国有企业要优化融资结构并扩展融资途径,不仅要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发力,用好用足企业信用类债券、银行贷款、租赁贷款、理财融资等非标融资渠道,还应合理规划融资比例和融资方式,尽力使企业债务结构在期限、品种、性质达到相对平衡。此外,要进一步保障偿债机制,须对中长期债务融资实时监控,避免出现债务集中到期兑付风险,并合理储备、规划和使用流动资源,保障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发展。

(三)通过明确政府职能强化国企融资决策能力

当前,大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的主导单位是国有企业。从融资决策而言,要进一步细化并清晰国企和政府的双方责任,要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完备政府职能,推动国有企业在自身综合盈利能力和融资决策能力方面得到有效优化。为此,在设置融资规则和投资规则方面,政府要严格秉持科学与合理性原则,提高企业监管力度、降低行政干预力度、严格执行国有企业以及银行独立经营权利。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政府要积极改变自身角色,从以往的管理者角色改变为参与者的角色,国有企业要健全融资与投资管理制度,为开展融资业务奠定制度保障,进而有效缓解国企资金缺口现象。不遗余力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方案,让国企可以积极主动参加市场竞争并主动肩负社会责任。政府应适度减少行政干预,这样才可以促使国有企业逐步趋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让企业运营和资本运作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推动国有资产可以实现保值与增值。

(四)健全风险防控,有效解决资金链断裂问题

1.对融资平台进行强化管理

政府应对融资平台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国家须采用统一的标准管理政府创建的融资平台,适当考虑重新整合重组平台企业。基于市场经济主导条件下,针对民营企业可以胜任的工作,政府应下放权力,让民营企业负责这项工作。当民营企业不能依靠自身能力完成某项事情的时候,由政府融资平台负责民营企业不能胜任的工作;然后,应对融资平台负债量进行合理调控,并坐实资本金,应统一检查政府资本金的到位情况。

2.扩展融资方式

针对融资方式而言,要改变以往固化的融资方式,探索投资带动融资,投贷联动等模式,要积极扩展融资方式,比如:PPP、TOT与BOT等模式。PPP融资方式是由政府和民营企业一同完成,二者通过合作一同承担融资风险并开展融资业务。在项目建设初期,应合理划分风险,风险由政府和民营企业一同来承担,这是PPP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从企业视角来看,可以降低企业原本的风险,从政府视角来看,可以增加项目的可融资性,让政府以及民营资本能够实现互惠互利,进而达到共赢的目的。TOT融资方式是指,通过融资平台,政府部门将已经完成的项目交由民营、外商特许经营者,外商特许经营者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管理与运营,政府获取特许经营权利并产生经济效益,合同约定事件结束后,政府将项目收回。运用TOT融资模式,政府能够获取资金建设其他项目或者还本付息。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有利于获取资金并缓解负债压力,而且因不用转让产权,有利于保护国家财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降低财产安全威胁。

(五)完善治理结构并制定风险预警机制

大部分政府融资平台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由政府原官员担任。我们上面已经讲到,有些官员都比较匮乏丰富与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为帮助高层管理者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融资风险度,须对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并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促使融资平台全面优化经营水平并提高经营效率;另外,还应积极吸引专业人才,让高管人员逐步提升经营素养与能力。除此之外,政府融资平台为更好地评估与回避融资风险,应积极搭建健全的融资风险预警机制,根据资产负债率、新增债务率与预期债务率指标科学预测债务风险度,要及时风险预警可能出现风险的地区,为降低风险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五、结语

由上可知,国有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包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国有企业面临以下几种融资问题:面临着内源融资动力匮乏的问题、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过高,融资结构有待优化、政府干预过度导致国有企业很难进行融资决策、负债规模比较大、治理结构有待完善。为此,为有效防控国有企业融资风险,应采取以下有效对策:优化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解决内源融资动力匮乏问题、优化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增加融资方式与途径、通过明确政府职能强化国企融资决策能力、健全风险防控,有效解决资金链断裂问题、完善治理结构并制定风险预警机制等。

作者:宁依依 a单位: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