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在石油企业建设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在石油企业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福海创公司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探讨如何采用物联网技术并结合杜邦安全文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安全管理数字化水平。该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融合蓝牙定位、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制度有效落地,规范巡检、隐患排查和特殊作业管理,有效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物联网;蓝牙定位;杜邦安全文化;应用

1概述

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漳州古雷经济开发区,是福建石化集团控股企业。总资产近410亿元,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公司包括PX厂区、PTA厂区、固体码头和液体码头4个厂区,约1600人。福海创公司深入贯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先后引进杜邦安全管理体系和北京海顿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等先进理念和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图形化技术,通过“手持移动终端、RFID识别卡、蓝牙位置标签”等硬件设备,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实现现场账物合一、全程留痕、票证流程化、智能监督现场作业、加强承包商管理、引导式智能巡检等,为公司安全生产、运行、维护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平台支持[1]。

2系统建设和模块设计

(1)系统逻辑架构图(如图1)。现场管控平台Web以及APP前端业务操作通过nginx分发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响应,并与后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最终完成前端操作请求。(2)功能模块作业许可设计方案,具体如图2所示。

3系统建设

3.1建设前的问题

(1)风险辨识不全面、风险评估方法不得当、风险管控措施不具体、隐患排查不细致。(2)作业人员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检查执行力不够,部分人员存在侥幸思想。(3)现场巡检易出现“到此一游”。(4)承包商单位和人员管理是短板,数据不能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实时更新。(5)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票证签批程序不规范。(6)对人证不符、证件造假、资质造假等问题无有效的杜绝手段。(7)安全监管工作力度不够,缺少作业数据的统计。(8)现有手段管理效率低下,且缺少科学统计分析[2]。

3.2建设情况

项目建设分两期完成:一期内容包括:作业许可、巡检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监督检查、承包商管理、管理者驾驶舱、系统管理。另有门禁和NC系统对接。二期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属地管理。

3.3推进情况

2020年7月召开启动会,经过需求调研分析、设计开发配置、系统上线用户培训、试点运行、正式运行、阶段验收七个阶段,在2021年6月完成一阶段验收,共优化巡检路线路83条、站点621个、巡检内容5691个;采购服务器2台、防爆终端500台、物联网卡582张、蓝牙定位标签2000枚;组织讲师培训96人次,转训公司员工1200人次,承包商260人次。目前正在进行项目二期的设计开发。

3.4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蓝牙设备识别率低。原因:福建地处南方,第一代蓝牙设备因为天气炎热,内部电子芯片热胀冷缩,导致现场识别率低。解决办法:将第一代蓝牙设备统一更换为第二代蓝牙设备。(2)网络卡顿、内外网无法互通。解决办法:与古雷电信达成协议,设置福海创物联网专线,解决网络卡顿。通过技术开发实现内外网数据互通。

4应用创新点

4.1人员定位和巡检轨迹回放

系统通过防爆手机GPS定位结合谷歌卫星地图,精准定位现场人员。通过巡检轨迹回放,精准即时查询人员巡检到位情况。

4.2隐患分级管理

系统对隐患进行分级管理,根据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性和可能性划分为四级,一般隐患中细分为I、II、III级,重大隐患为IV级。根据不同隐患等级制定相应整改验收流程,对现场发现者和整改者进行奖励,提高人员隐患排查、整改积极性。

4.3门禁系统、作业许可、承包商管理联动

系统通过承包商NFC卡联动门禁系统、作业许可管理,形成管理闭环,通过承包商人员身份证号进行门禁卡制卡,人员信息在门禁系统、信息化联通,打破信息孤岛;通过门禁系统限制人员进出生产区域,限制承包商未经批准进入厂区活动;通过作业许可模块,监护人扫描承包商NFC卡,验证人员信息,保证人证相符,提高作业安全符合性;通过承包商NFC卡进行作业人签字,关联人员相关动火证件信息,提升现场签票效率。

4.4现场定位

从传统仅支持RFID刷卡确认方式,升级通过GPS或防爆蓝牙定位信标进行定位,判断人员到达指定地点,方可进行票证签批工作。针对立体定位,可采取蓝牙自动识别作业位置,辅助定位方式。针对平面区域,通过GPS识别人员是否到达指定作业位置。

4.5将杜邦安全文化融入系统

(1)改变作业管理理念,引入“作业负责人”制。高危作业实行“作业负责人”全面负责制,由属地团队负责人指定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担任作业负责人。通过组织作业风险辨识,制定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实现对高危作业的全过程管理。在有效管控现场作业风险的前提下,不仅有效减轻团队负责人的工作负担,并能切实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提升风险管控水平。(2)导入JSA工具,提升高危作业风险辨识能力。工作安全分析是作业前控制风险的重要工具,也是目前国内外化工行业常用的一种风险辨识工具。在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中集成JSA分析模块,在作业前开展JSA分析,不仅可以找出风险、消除重大危害、预防事故发生,也可以提升员工作业风险辨识分析能力,确保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3)开展“作业符合度”检查,强化现场管控。在作业许可模块中引入“作业符合度”检查工具,通过防爆手机对高危作业现场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统计,实时上传到系统。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不仅能真实有效反映出现场高危作业的管理状况,更能找出现场作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整改行动,持续有效改善现场作业管理。

5应用总结

5.1应用效果

(1)与制度相结合,规范办理作业票流程,按部就班,避免“走捷径”现象。(2)作业票需通过系统进行构建,防爆智能手机审批,杜绝涂改现象。(3)作业票审批权限与制度及人员相结合,杜绝代签、改签、补签等问题。(4)作业许可与承包商管理模块结合,承包商资质审核未通过,承包商人员培训不合格,无法办理入厂证以及现场无法签票。(5)与门禁系统、视频管理系统相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可视化,避免系统间孤岛化,提升系统价值。(6)设置提醒机制,现场审批记录全面保存,自动生成台账报表,实现有据可查。

5.2取得的成果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后,公司作业事故事件由2019年的4起降到2020年的0起,总体事故事件发生数同比下降54.8%;巡检到位率99.77%,发现隐患341项,隐患整改率同比提升2%,达到99.8%。截止目前,公司已持续7,386,321安全工时,为公司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5.3强化信息化系统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为了最大化发挥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价值,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还要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途径,发挥安全管理的制度价值与技术优势,为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员工安全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发挥应有的管理价值。对此建议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1)强化安全管理机构职能。先进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还需要石油化工企业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机构职能,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效能,推动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建立良好的基础条件。与其他工业种类相比,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普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强化安全管理机构职能、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最大化发挥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管理价值,是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条件。(2)构建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为了能够落实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能够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在确保安全管理模式适宜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与安全生产模式中,发挥安全管理模式的管理应用价值,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增长。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条件、生产状况以合理选择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模式的管理效益,促进安全管理模式与企业发展保持相互统一协调进步。另外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普遍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尤为关键,可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出现影响安全生产的相关因素,在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中为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正常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应有的基础作用。(3)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工作。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完善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同时还要提升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信息素养,保证在培训工作中使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能够学会操作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从而为实际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工作发挥重要的系统效能,为促进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增长提供应有的支持作用。

6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投入较大,时间周期长,文化和制度融合难,推广时间长,工作复杂,但通过管理员驾驶舱,实现了管理者对安全动态的实时掌控;通过承包商管理、作业许可模块和门禁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作业管理的电子化、规范化;通过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模块,实现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总体来说,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能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产出大于安全投入。同时还要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机构职能、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等途径,最大化发挥信息化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晓辉.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20(15):122-123.

[2]陈晓顺.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信息周刊,2020(07):1.

作者:易沁 单位: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