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结构设计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精选

专业结构设计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介绍本校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和专业结构调整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对策

安康卫生学校位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陕西南部,经过4O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专业结构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专业结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鉴于对专业结构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建校初期到1984年,学校主要开办医士和护士2个长线专业,间断开办过中医、放射、药剂、妇幼等专业,每年的招生专业数一般为3个左右,招生规模维持在600人以内。从1985年起,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专业调整和创办新专业的力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两部一院(大专部、中专部和附属医院)的基本办学格局,学校大专部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定向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中专部设有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计划生育技术、眼视光技术、IZ:l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药剂、中药制药、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信息管理15个专业。专业结构的拓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学校2006年与1984年同期规模相比,在校学生由600余人发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积由3000m扩大到58246m,固定资产由138万元增加到6000余万元,实验室资产由40余万元增长到近1600万元。1993年我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部级重点中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优势专业,创建自身品牌

对于就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自身优势明显的长线专业,如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以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树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新专业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医学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开办新专业。如针对本地区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方面人才缺乏的情况,及时开办了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针对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专业;根据一些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和药品市场的需要,开办了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并从师资、设备、管理等诸方面予以倾斜,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2.3增强趋前意识,避免盲目开馥

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领域也有其周期性变化,因此开办新专业不能盲目追求“热门”,要注意其专业特点与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尽可能缩短培养周期,快出人才,争取“短平快”效应。我校挑选部分医学相关学科开设了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中专(包括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短线专业,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则采取隔年招生和轮流开办的方式,对一些已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渐趋疲软的专业,则逐步压缩招生规模,适时淘汰或停招,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没有造成培养过剩,避免了资源浪费。

3加强协作.纵向联合.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

目前,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要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还应在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上下工夫。我校从1986年开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开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由原来单一的临床医学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定向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并开办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目前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已占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这种依托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与上述学校以及省内外其他高等院校协作,开展了专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与相关行业和部门联合开展了所需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学校的生存空间。

4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4.1开办新专业.6论证与决策问题

新专业的开办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决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

4.2锞程馥置与散学计划制订

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搞好课程的优化组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开办新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对于国家尚无指导性计划的专业,先组织人力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制订出能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4.3妥善解决师费问题

随着新专业的开办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师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从事第二专业的教学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拓宽知识面,加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大中专学校、科研、医疗单位和工厂的优势,实行校院联合、校企联合,进行联合办学,聘请兼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4.4实验、实习问题

随着新专业开办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实习问题。这既有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也有带教师资匮乏的问题。除学校自身应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应走校院联合、校企联合的协作办学道路,实行联合办学,挖掘教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效益分享的办学模式,扩充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如我校开办的部分短线专业(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除学校先期进行基础投资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门、寻求协作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学校大量财力的重复投入。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第2篇

1.1加强政府指导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作为连接企业与成果创造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双方合作与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公益性与企业性的组织必须获得政府的指导和认可,提高政府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认识,通过项目和政策等方式进行支持,将中介服务机构打造成系统化、多元化、网络化、产业化集成的综合组织,增强中介服务机构的权威性,并进一步明确中介机构项目招投标、技术评估、项目论证、通用技术培训、设立技术或产品、项目融资、成果或企业销售及拍卖等职能。

1.2依托资源与优势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为使中介服务机构能够尽快满足企业与科技成果创造单位的需求,加强双方的有效对接,要根据自身资源与优势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快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平台应具有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功能、农业科技成果实际应用与展示功能、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与融资功能、跟踪服务与调研功能,4个功能有机结合成为整体,体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价值与作用,为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灵活的广适的工作系统。

1.3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综合性较强的部门

人才短缺问题依然存在,特别一些懂得技术、了解市场、善于沟通、认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更为严重。因此,中介服务机构在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注重人才发展,挖掘人才潜力,健全和完善机构内部的人才使用、选拔和培养制度,使人才培训制度、选拔制度与业务发展相配套,提升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推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1.4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专家服务系统中介服务机构明确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家服务系统,专家组成包括农业研究技术专家、政策法规专家、宏观理论专家、财务分析专家和法律维权专家等,专家按照服务双方需要可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论证、立项、评审、验收和监理等工作,从组织上保证项目推广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服务系统聘请的专家要本着高技术、高水准、着眼于前沿领域的原则,充分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时效性和复杂性,实行流动的、非职业的工作模式,逐步创立多层次、网络化的专家系统。

1.5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合作平台

科技成果市场是信息流的重要汇集点。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科技成果市场不单单是出版刊物、科技展会和现场推介等现实市场模式,同时,开拓了互联网展会、推介和宣传等模式[9]。因此,为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成果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要根据服务双方需求,建立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科技成果信息平台,信息时效性强,信息数据详实准确,并根据科技成果类型,举办科技展会、产品推介会和招投标会等,最终协助服务双方开展成果转化签约和实施等工作,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各项职能。

1.6提供融资服务

中介服务机构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基金等社会资金加入到成果转化行列中,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受用主体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合资等形式直接融通资金;建议国家建立行业性风险投资机构,地方政府要创办区域性风险投资公司,银行系统要支持和鼓励创办民间风险投资组织,形成政府、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风险公担的风险投资机制;同时,通过提供贷款等形式间接融通资金。

2结论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结构设计;建筑设计;问题与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居民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以及购买能力得到了相应提高。尤其是居民对建筑行业的外观、整体的舒适性以及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房地产以及建筑公司为了解决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分别对建筑造型、外观以及室内外空间灵活性进行了一一改善与提高,同时也导致建筑行业结构不断复杂化,这些改善与优化对建筑公司以及房地产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为此,设计师必须保证符合居民生产生活要求,同时保证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以及安全性。

1建筑企业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相关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必须重视建筑结构整体的设计水平与质量。在项目开展时,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如地质条件、水文水利环境以及周边设施等是否满足人们后期使用,这些问题对建筑行业以及房地产后期运营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相关设计以及施工人员必须依据当地环境采集报告进行相应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交由第三方公司对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整体性进行评估,确保建筑结构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下,设计师还应该对建筑整体结构以及方案实施进行系统性优化。相关文件表明,凡是涉及到有关建筑设计内容变更问题,都需要建筑公司提出变更方案并上交至设计公司,待设计公司书面签发、同意授权才可以进行合理变更,坚决杜绝施工方以难以施工作业等理由拒绝执行或进行建筑结构方面变更。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相关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等。在综合了解之后,对结构进行设计时进行整体考虑,确保施工方可以安全高效的执行。同时,需要提出预算方案,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并对其进行改善。为了确保项目质量和相关项目进度,相关人员必须不定时不定期进行督察、检测并制定相关补救方案。

2建筑结构设计的具体内容

2.1建筑结构设计遵循的原则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推进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需要遵循一些基础的设计原则,主要可以细分为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安全性是指建筑自身的承受能力,如果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就会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居住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适用性主要是指在完成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后,对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把握。避免建筑出现较大规模的变形和裂缝,保障建筑的后期正常使用;耐久性是指完善相关的维修养护工作,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除此之外,在当前时代下,建筑结构的设计面临更多的挑战,工程设计人员要结合工程施工成本、工程施工难度和用户实际需求,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

2.2建筑结构的分类

针对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可以对建筑结构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能够得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果按照工程施工材料进行分类,可以将建筑结构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和砌体结构等。按照建筑物结构形式进行细分,可以分为框架结构、排架结构、大路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等。按照建筑物高度进行细分,可以细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和单层。按照建筑的具体使用用途来看,可以细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超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多,建筑施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建筑设计人员要综合多种因素,采取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式。

2.3建筑结构设计程序

在当前时代下,为了提升住户的居住体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内容趋于多样化发展,涵盖了很多设计工作,譬如,暖气通风设计、建筑设计、电气设计和结构设计。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潮流来看,在设计工作中不仅要降低工程建筑成本,同时也要采取绿色环保的设计方式,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3建筑结构设计行业常见问题

3.1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房屋进行建设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地质勘探勘测工作。勘测勘探数据是房屋结构设计中一项重要指标。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房屋里面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具有综合性能的房屋不断更新迭代。如果不重视房屋的勘探数据,终将严重影响房屋的质量[1]。部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设计与现场实际施工环境出现偏差。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进行现场察看,同时,没有得到相关地质勘察数据。部分设计工作人员经常依据开发商或者其他机构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由于很多数据不是十分精准,导致最终的施工方案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甚至严重影响房屋本身的结构。

3.2忽略房屋自身结构设计

其中,房屋住宅的设计与施工图纸是房屋住宅结构建设当中重要的指导文件和基本文件。精准的房屋结构设计和施工图纸可以有效保证项目整体结构质量。现阶段,部分房屋住宅机构未能重视结构设计,对房屋住宅结构重要性认识存在严重的偏差,未能及时有效进行现场勘察,盲目的根据感觉与经验进行复制粘贴式的设计,这样房屋建筑设计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同时,部分设计单位在竞争压力巨大的市场环境中,只是看重自身效益,快捷出具房屋结构效果图,未能将房屋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考虑,最终导致房屋在施工或者交付过程中存在相关问题。

3.3施工图纸不规范

项目工程图纸属于工作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共同语言,同时,建筑结构设计图纸是房屋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是工程建设承包商的重要文件。项目施工图纸的精准性可以有效保证房屋住宅本身的质量与安全。部分相关设计部门不太重视图纸本身的设计,图纸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不合理性,如,比例尺紊乱、线性错乱、结构布局不规范。这些现象的存在未能准确表达设计师们最初的设计思想、设计意图,最终导致施工队伍错误理解,导致工程出现严重的问题。

3.4设计人员专业素养低下

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职业操守严重影响着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部分相关从业人员单纯的依靠自身直觉或者经验进行设计,对相关设计规章制度不明确、不了解,对部分结构设计理解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部分从业人员与结构设计师严重缺乏沟通,出现了许多问题。同时,部分结构设计师由于缺乏经验和设计能力,在设计初期,未能完全考虑建筑物结构本身属性、所处环境等。只是盲目的进行复制粘贴,缺少创新能力,作品古板不具有代表性,设计人员的责任感低下,进而不能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影响了建筑的整体结构效果。

3.5伸缩缝中存在问题

在一些建筑中,设置了一些伸缩缝,伸缩缝问题的解决也是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关键。结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情况来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外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混凝土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缩,如果无法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能就会引起墙面的变形。但是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实现对混凝土变化情况的有效把握,伸缩缝出现问题后,可能也会对整个建筑结构的美观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设计工作中,要将伸缩缝的处理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任务,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4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4.1提前进行现场勘察工作

为了确保房屋建筑整体质量,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做好现场调研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掌握项目地的地质状况、水文水利情况、绿化环境状况。严格依据采集报告进行结构设计,做好整体规划,一定对整体结构进行力学计算,确认建筑结构整体承重等。高效、科学的进行结构设计,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4.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必须严谨

在房屋建筑设计初期,设计机构需要将建筑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聚集在一起进行商量讨论。其中建筑设计是施工环节当中的前提与基础,其为结构设计创造了大量条件,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建筑当中建筑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建筑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如同硬币的正面与反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只有高密切联系、交流才能确保项目施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房屋住宅建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整体的安全性涉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因此,在建筑设计师设计完成时必须交由结构设计师进行整体分析及检验,验证其符合国家住建部门的规则。高度重视建筑结构的安全,尊重理解结构设计师,有效吸纳结构设计师的专业性建议和劳动成果,为每一份工作进行负责,为每一位用户负责。

4.3施工图纸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工程图纸是房屋住宅建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基础,在进行房屋设计时,必须注意图纸设计的规范性与合理性[3]。通过初期的图纸设计,形成了简单的合理的城市规划项目,按时完成图纸施工,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项目工程设计图纸必须遵循国家的规范与标准,在正确使用标尺、线性类型以及图例等元素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在设计完成时,必须将设计图纸交由第三方部门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验证,并运用大数据系统对其进行监测分析。现阶段的建筑施工,多处运用到现代化技术,合理高效的利用现代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设施工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工程的快速推进。项目工程图的设计与应用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变化,自然环境、水文水利以及周围区域的土壤环境,确保项目具备可实施性及可操作性,为后期的施工提供前期保障。

4.4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

结构设计人才是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承担着大量的结构设计工作,但是结合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缺乏专业型技术人才,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会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推进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很有必要。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对技术研讨会和人才交流会等多种人才交流方式进行利用,在培训工作中,对专业型技术人才进行进一步考核,结合技术人才的设计水平评定等级,一方面能够促进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激发广大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科学性。

4.5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需要应用到多种工程施工材料,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需要应用到不同的原材料,因此保障建筑原材料的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具体施工前,明确工程设计工作中需要应用的工程材料,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基于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优化工程材料的购入、运输和存储等环节,同时对原材料的利用率进行把握,避免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为了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施工前就要制定科学的原材料质量控制计划,一方面能够提升工程设计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多种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公司通过对建筑物的施工和出售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了完成这一目的,建筑企业必须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系统性。因此,在设计初期,必须让相关从业人员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通过不断完善建筑结构设计图纸,提高实际施工效率。与此同时,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这样才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进而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促使国家建筑行业不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胡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3):86-87.

[2]安少杰.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4):76-77.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BIM技术应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经济效益;流程管控

1引言

由于当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于效率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对于BIM技术应用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和技术部门必须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监管能力,严格把控整个设计过程的质量标准,尤其是把控工程的流程管控环节,引入多样的设计工作进度调控制度,深入探讨和思索建筑工程协同管理流程、提升效益的方式。建筑模型作为工程设计的主体必须实现其本身的实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审美水平和使用功能。

2BIM技术优势分析

2.1推动工程结构设计的工作效率

提升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是科技时展的需要,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中运用BIM技术能够实现结构设计的效率化、可靠性,确保了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实践证明应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具备科学依据和可行性的,简单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异形结构等结构形式都可以应用BIM技术进行结构设计,BIM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效率提升,必须在工程运作的整个阶段关注BIM技术应用,尤其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阶段和实际设计阶段[1]。BIM技术应用和技术软件本身的工作内容及环节比较复杂,建模是一种提高结构设计质量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化的模型调整,可以提升结构设计和建筑工程的质量。

2.2促进设计部门内部的协调运转

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结构设计之中必须做到综合性考虑,由于模型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由许多不同的设计阶段和工艺环节相衔接,每一个部门和阶段的工作特点不同,通过BIM技术带来的工程立体化展示,各专业设计部门能够及时进行配合。

2.3增强工程建造设计的立体式呈现

BIM建筑模型能够实现工程建造设计的立体化呈现,而非传统的平面化设计,由于BIM模型技术的独特优势,结构设计人员能够在建筑工程建造的过程中明显、清晰、直接地观察到工程结构设计的效果,也能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把握工程立体化呈现的效果。BIM技术投入使用之前,立体化设计的难度比较大,也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为了更好地对比分析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模型,具体项目建模中可以采用Revit等BIM软件建立真实三维模型,首先对建筑项目建立结构整体模型,其中包括轴网、楼层、结构构件等三维几何信息及构件属性等信息,并将此模型转换为结构计算模型,再对其进行整体结构计算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建筑项目结构内力、配筋计算等等。

3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在模型制作的阶段需要做好BIM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建筑设计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许多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的技术人员,如果选择BIM可视化技术不过关的设计团队,会导致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信息误区问题。由于建筑工程结构BIM可视化设计模型制作具备复杂性,模型制作的工作难度非常高,BIM技术应用中的设计进度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工程协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设计模型制作工作逐渐表面化、形式化,无法发挥保障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控的作用。

3.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应用能力落后

设计阶段的设计模型制作主要是为了优化工程质量和建设效果,合理调控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人力资源和进度,实践中常常出现BIM技术应用能力落后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技术人员的BIM技术应用不够科学,不适应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实际运转。如果技术人员仅仅关注设计的过程,忽视了应用高效的BIM技术和可视化模型,导致实际设计过程中出现信息误区,将破坏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技术软件的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然而现阶段设计单位对于部门协作、BIM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很多专业工程师的技术能力都比较薄弱,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协同管理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且BIM技术的应用具备一定的难度,当前设计过程中的可视化模型观念还需要加强。

4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结构应用策略

4.1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物理模型和设计方案的作用

BIM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首先需要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共同商讨,从而确定建筑工程结构形式,再利用Revit等BIM软件创建三维物理模型。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前期建筑专业建立的三维物理模型来布置结构构件,充分参照建筑物理模型来进行梁、板、柱等结构构件的布置。通过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结构工程师的建模时间能够得到有效节约,避免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重复建模的问题。

4.2优化结构设计过程的软件使用和建筑模型设计工作

为了提高结构设计的工作效率,设计师必须优化结构设计过程的软件使用和建筑模型设计工作,首先应当创建工程结构方案模型,将此模型导入相应的结构分析软件,通过分析计算、修改数据来不断提升准确度和合理性[3]。然后,将分析后的模型导回BIM软件,及时保存建筑工程结构信息,便于各专业工程师获取、查看相应的结构分析信息,从而推动工程的协同设计效果。科学应用BIM技术需要做好结构设计过程的模型设计工作,首先需要设计师合理加载建筑模型,由于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建筑模型的构建,建筑模型作为工程设计的主体必须实现其本身的实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保障建筑结构设计的审美水平和使用功能。通过在建筑设计工作之中采用Revit软件,发挥其颜色区分化、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对于建筑结构相关的数据进行可视化的管理,优化设定、调整视图样板,全面检查模型,能够更加高效地检查出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调整、修改,从而优化出图的质量和效率。BIM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实现可视化转变,不再拘泥于传统平面布局,实现建筑内部构造的三维立体化呈现,同时,受力构件也能够做到立体状呈现。

5结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建设的社会效益非常关键,设计人员通过应用BIM可视化技术能够将BIM设计的专业模型应用于图纸的设计工作之中,推动建筑工程内部构造的立体化、直观化、清晰化呈现。只有将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设计方案充分应用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化BIM技术应用能力,才能优化结构设计效果,推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勇.基于Revit的建筑结构BIM正向设计方法及软件实现[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8,10(3):39-45.

[2]王晓彤,刘泽洲.BIM技术在国内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5(2):12-16.

专业结构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解决措施

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也有所增多。尤其近几年,建筑事故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增大建筑安全系数成为目前建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的抵抗能力,确保在外力作用下仍能保证建筑的稳固性。而要想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首要工作就是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条文和规范制度进行操作,减少问题的产生;另外,还要加大对设计人员的监管力度,优化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减少结构设计中误差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也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条件,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有必要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在满足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提高整体建筑的建设质量。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抗震性能较差

结合以往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建筑物在建设完成后都存在着抗震性能较差的情况,这使得其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造成了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首先,由于建筑结构设计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知识面较广,对于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但是由于现阶段专业性设计人员缺失严重、专业能力不足,使得设计人员无法达到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要求。再加上设计人员自身创新思维、工作态度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缺失,在设计中经常存在各种失误,进而影响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导致建筑抗震性能较差。其次,受到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工作人员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抗震性能,难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而造成较大的人身和经济损失。最后,设计人员并未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对于很多先进的设计理念缺乏学习和了解,过于重视建筑质量以及最终的经济效益,缺乏对抗震性能的综合考量,最终导致建筑结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再加上各企业之间信息流通效率较慢,使得很多技术和工艺得不到有效推广,加大了安全隐患系数,影响了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最终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2.2建筑布置的不合理性

建筑布置的合理性对于提高整体结构的抵抗能力,减少破损、坍塌等问题的出现有着重要作用。建筑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会最先出现损坏问题,相应的链接部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导致建筑发生断裂、坍塌,所以在建筑布置时,一定要结合其承载情况合理划分受力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3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3.1结合抗震要求提升结构设计合理性

目前大多数建筑均是以横墙和纵墙相结合的承重体系设置来确保结构稳定性的。因此在布置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受力的均匀性,做到水平方向上的对齐,竖直方向上的有效衔接,有效避免缝隙、错位等问题的发生,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性,如图1所示。再者,楼梯间的设置要尽可能的避开尽头和转角的地方。对于特殊的建筑,最好使用双向抗侧力结构布置来提升其稳固性和安全性。

3.2优化构造,保证结构计算的准确性

不同建筑结构类型所使用的构造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刚度均匀的多层建筑,通常会使用底部剪力法;底层框架结构建筑,因其厚度较薄,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变形现象,所以一般会采用双保险的计算方式,而不会利用框架抗震墙进行计算。这主要是因为,框架刚度是不会存在折减情况的,但是抗震墙会存在折减问题,考虑到由于地震作用而形成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底层框架中的附加轴力,故而不能用简单的单向板的计算方法来代替连续板的计算方法。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3.3按照国家具体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建筑人员意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的重视度有所增大,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居住安全,国家针对建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内容进行操作,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减少后期施工中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时还需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们的自身安全。在建筑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设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这也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要点。

3.4创新建筑结构设计模式

为了维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加大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力度,改变传统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以此来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自身的能力,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全面性、完善性,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另外,建筑行业应增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率,开发高精度的设计软件,且制定合理的提高措施,从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再者,要想让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得到提高,就代表着要让设计出来的样品比已有的成品有着更高的标准以及更加合理的结构形式,这样设计的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进步,建筑工程也会因此而更为顺利的进行。

3.5保证建筑基础选型的合理性

在建筑基础选型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所在区域的地形以及建筑外形设计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与图纸内容的对比分析,准确掌握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并利用合理的计算方式实现建筑模型的构建,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如图2所示。同时设计人员和施工相关人员应做深入的沟通,确保建筑基础选型,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让建筑基础选型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6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化

一方面针对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开展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减少后续问题的产生。同时还需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问题产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以此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在建筑设计中,一旦发现问题,相关人员需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继续扩大,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为后续的检修提供数据支持。只有从各个角度严格控制,才能更好的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

4结语

通过以上全文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获知,建筑结构设计综合水平对于建筑结构整体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完善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并保证各项设计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要求相符合。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整体建筑的安全性,最终确保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韦翔.试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民营科技,2018,218(5):110.

[2]李书源.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材与装饰,2016,5(8):55.

[3]朱建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48-49.

[4]宁曙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14):25-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