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设备维修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精选

医疗设备维修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模式;质量管理

就目前来看,新医疗设备不断投入到医疗临床使用中,致使医疗机构面临的风险种类不断增加,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医用电气设备标准颁布了更加严格的明文规定,需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尽快探索出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模式,提升医疗设备质量水平。

1.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问题及质量管理要点

目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原厂维修、第三方维修和自行维修,三种模式各存在一些问题,也有各自的质量管理要点。(1)原厂维修,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直接交由生产厂家负责。在购进医疗设备,尤其是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后,厂家会提供一年或几年不等的免费维修服务,由于近年来医疗设备功能性及运行稳定性的不断增强,一些设备往往在超出免费维护期限后才出现故障,虽然续保也可得到厂家的专业维修维护,但费用高昂[1]。但是由于这些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厂家,往往对所持技术和配件严格封闭,为了保证设备维修的时效和质量,医院对这些设备的维修维护一般都依赖原厂。针对这类设备维保质量管理要点在于严审维保合同内容,细分服务条目,严格监督后期的执行情况;(2)第三方维修,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由第三方维修公司或个人负责。此类维修公司良莠不齐,而且其技术团队掌握的技能种类有限,无法满足医院多种类型的医疗设备维修要求,维修效率也较低。如果选择这种服务模式,从质量管理角度,医院须严审第三方公司的执业资质,并对第三方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进行全面考察。(3)个人维修,由医院自发组建医疗设备维修团队。由于医疗设备专业维修人员数量较少,缺乏高精度专业维修器具,一般只能够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以及常规医疗设备检修,无法实现精密医疗设备维修或升级。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工程师的人才储备和专业培训。

2.提升医疗设备维护维修与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2.1明确设备维修维护及质量管理内容

医学工程师应基于新设备安装、故障设备维修及校准、预防性设备管理等的方面开展设备维修维护服务工作。健全设备操作规程、医疗设备质量检测机制与设备三级保养制等[3]。提升医院工程部门工作规范性,确保设备维修标准的深入贯彻落实。构建医疗设备维修记录档案,将设备运行及维修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下,更好找寻出造成设备故障的症结所在。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需从预防维护、校准及设备计量保障等几方面入手。首先,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计量检测,将计量检测结果作为评价设备质量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性[4]。建立起与上级计量检测部门密切联系,深入落实设备运维检测工作,由专人负责设备计量检测档案的追踪,从根本上提升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效率。同时,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也应从技术层面上考量,把握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建立起有预防性的设备检修项目,如设备外观检查、清洁保养、更换维护及功能检查等,有效降低医疗设备运行故障问题出现。

2.2做好医疗设备预防巡检及维护工作

在医疗设备预防巡检及维护工作中,医院及医学工程部门应注重以下要点:第一,明确设备使用操作流程。一方面,在设备采购期间,设备厂家需对院方工程师专业技能及操作使用等进行培训,为设备提供更加完善的使用操作指南;另一方面,设备使用者需依据厂家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制详细的设备操作流程,对设备进行规范操作[1-5];第二,构建设备日常保养机制。针对设备安全性、重要性及故障发生几率,制定预防性设备维护周期,如4~12个月进行一次维护。用于急救类的医疗设备可将维护周期缩短。严格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医疗设备维护工作颁布的明文规定,完善设备维修维护及质量管理责任制,制定出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监督设备使用者对设备外表的日常清洁与保养工作,针对设备外观及性能指标,填写出设备巡检报告单;第三,注重医疗设备维修后检测工作。医疗设备维修后的性能指标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误差,因此需做好指标校准工作,填写相应的质量控制检测报告。

2.3紧抓设备调拨工作

现阶段医疗设备数量依然无法满足医疗要求,一旦出现设备周边问题,极有可能导致医疗抢修时间延长,引起医疗纠纷等问题出现。因此为充分发挥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有效性,需做好设备调拨工作。结合医院建设规模采购医疗设备、建立设备维护中心。要求维修中心做好设备保养、维护及登记借还工作,如设备分配紧张等问题出现,维修人员可将闲置设备直接送到相应科室,提升设备调拨效率。

2.4培养专业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人员

为切实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及质量管理水平,需做好医学工程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针对新进设备操作及维修技术,在工作人员群体中展开定期教育培训活动,构建起一支更加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团队,确保设备维修维护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总而言之,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服务模式转型工作迫在眉睫,医院需及时认清传统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及质量管理存在问题,构建起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出医疗设备在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中的积极作用,为推动医院信息化、科技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运立.医疗设备全过程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2]马晓龙.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张志刚.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售后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设计[D].兰州:兰州大学,2017.

[4]陈郁韩.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6,21(4):32-34.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医学工程师;维修

1加强学习,适应、熟悉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

医学工程师在学校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应该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争取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工作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阅读关于医疗设备的各类杂志和期刊,以了解当前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也能够借鉴关于医疗设备维修的经验,这对于提高自身的维修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医院还要组织医学工程师进行相关设备的技术培训,以便能够更好的掌握关于新进设备的维修知识、保养知识以及操作流程,进而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工程师的维修工作同样需要借助计算机和网络;首先,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功能,使医学工程师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一些先进的知识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询问和查阅相关资料;其次,通过互联网医学工程师能够同行业内其他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工作心得的交流,通过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参与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建立设备档案

就从实际工作来看,医疗设备的验收依次为:对设备资质的核对,外包装的验收,对设备外观、规格和型号的验收,根据合同中的要求详细清点维修手册、操作手册和配件的数目,配合厂家工程师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临床使用人员培训,最后填写验收报告单。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建立和厂家工程师的良好关系,有利于设备日常使用问题的沟通交流,设备故障时的快速判断和及时反馈。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该将设备申购资料、设备资质、合同、说明书、技术数据和相关质量检测及调试资料,进口设备报关单、验收报告等进行汇总,将其记录存档,建立该设备的档案。这是设备维修的一个基础。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对于X-CT、MRI、X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还需要注意保证机房内的湿度、温度也应控制在12~28℃之间,部分有射线的设备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加防护层,以保证设备的使用对环境和人员不造成影响。

3定期进行设备保养、维护和巡检

医学工程师除了应该按照每个医疗设备的使用要求,制订具体的医疗设备耗材的更换标准或时间,设备的过滤网清洗、内部除尘、保养时间外,还要定期到各个科室检查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性、工作精度、技术参数等,并参考科室设备操作人员的意见,以能够在问题还未发生时就进行处理,或建立预案,进而保证科室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4做好维修设备质量控制

医疗设备是作用在人身上检查或治疗的,其安全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在维修设备时,不得改变原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结构组成、计算方法等,尤其不能改变或去除信号检测、安全保护等部分。重要部件更换优先使用原厂配件,关键性部件不得使用普通代偿性器件,维修完成测试合格,才可投入临床使用,并做好回访,保证维修设备功能的齐全和性能的稳定。

5做好合理的分工

现代医疗设备是集多项科学技术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融合了力学、光学、电子以及机械等多学科的知识,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医疗设备的复杂性和边缘性特征;因此要求某一名医学工程师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维修工作,是很难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医疗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正常开展,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工,即每一名工程师着手负责某一个科室或某一类设备的维修,这不但能够将医学工程师的个人能力最大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责任心;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方法它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当实际负责一个科室的医学工程师休假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参与到工作中时,其他技术人员由于技术掌握程度不高无法很好的完成维修及保养工作,为避免这种情况对医疗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将医学工程师分为2~4人一组,根据其专业、职称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搭配。

6建立维修配件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名合格的医学工程师要想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应该有充足的设备配件,并做好配件的储存和保管,对其用途做好详细的记录,以便在使用时能够尽快投入。

7发挥管理的作用

作为医院方来说,如何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提高设备维修工作质量的关键;结合过往的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①强化工作制度的落实,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并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以保证制度的落实;②加强医学工程师与设备使用人员之间的沟通,以更好的掌握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③组织医学工程师定期进行疑难故障讨论,提高业务水平和团队意识;④做好医学工程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技术人员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提高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更会直接影响到各项医疗活动的开展和质量,作为相关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提高维修工作质量的催化剂,只有做到了技术、管理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院设备维修及设备运行保障的能力,进而更好的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秀生,陈志国,冉建鹏.关于医学工程师在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J].医疗装备,2013,10:55-56.

[2]蒋秉梁,王晓堂.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浅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3,04:67-69.

[3]王维明.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和医学计量工作[J].医疗装备,2013,11:44-45.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仪器设备已经成为医院的生命线,医院现代化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2.3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2.3.1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

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2.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第4篇

影响医疗设备临床应用安全的因素

1医疗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

有些医疗设备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有很多医疗设备为了追求利益完全是粗制滥造。这类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将严重影响临床的诊疗工作,甚至会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据统计,设计、生产及上市前由于临床验证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安全问题约占10%~20%。

2使用操作不当

目前医疗设备品牌型号繁杂,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多,临床医护人员缺少系统的操作培训,存在适应症选择不当甚至不会使用、乱使用,使得医疗设备没能在临床的诊疗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由于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操作、维护管理不善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占50%~60%。

3设备运行环境、性能退化和故障损坏

很多医疗设备对使用环境要求相当高,有些需要在无尘或层流环境下使用,有些则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使用。实际情况是很多医疗设备的使用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由于患者多、医疗资源有限及医工人员短缺等种种原因,造成很多医疗设备都在超负荷的工作,造成设备性能退化;各类原因引起的故障损害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占20%~30%。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QC)的概念最早形成于工业制造领域,其目的在于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包括确定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编制具体的控制方法以及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等过程[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临床应用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4]。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医疗设备需要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使用、淘汰和报废等整个寿命期内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一整套管理和技术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地核查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能直观地反映医疗设备在使用和维修中的各项性能、指标,让医学工程师对医疗设备是否安全作出正确判断[5]。

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内容

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控制伴随着医疗设备从进入医院使用到淘汰报废的全过程。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有:计量管理、质量检测、维修、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及淘汰报废5个方面。(1)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医学计量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临床应用质量和使用安全,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计量关注的是医疗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能否达到临床使用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计量监督管理、规范计量行为。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计量管理体系及实施管理制度,对强制检定的医疗设备、器械计量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为了确保医学计量器具所出具的结果准确、可靠、有效,必须依据国家《计量法》的规定对医学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2)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指根据计划定期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性能测试,及时了解和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确保应用质量和安全使用,达到最佳诊疗效果,将对患者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质量检测方式可分为:①验收检测:指医疗设备到货安装后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所进行的相应测试阶段;②状态检测:指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医疗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的全面测试阶段,以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并及时发现医疗设备性能的变化程度;③稳定性检测:指为了确定使用中的医疗设备性能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质量控制标准而进行的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汇总,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完善质量检测工作。(3)医疗设备的维修: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是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率,降低医疗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成本。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电路故障、机械故障及设备软件故障等,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只有及时排除故障才能保证设备安全、有效地使用。因此,不仅要求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熟练并且精湛,同时还要求其时刻做好维修准备。对临床科室而言,设备出现故障时医学工程人员能否及时到达现场,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并排除故障最为重要。医疗设备维修是医学工程人员赖以存在的基础,具有工作任务重,技术含量高,难度最大的特点,维修工作做不好,质控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维修工作不能放弃或弱化,还应加强,这是医工人员的生存之本[10],维修不是简单的进行修补,而是医学工程人员与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技术进行的较量,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和网络设施,随时与厂商或商、维修热线电话或专业网站取得联系,进行技术咨询,加快排除故障的时间。目前,维修主要有3种方式:自修、厂方维修和第三方维修。(4)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是构建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体系的基本保障。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对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①应根据设备的性能要求,对设备进行内外除尘清洁,润滑、机械检查和坚固,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对维修保养情况和故障现象等进行详细登记;②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医疗设备效率的有效措施。PM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医学工程人员根据设备情况、厂家资料与风险分析制定不同的详细检查和测试方法,针对设备的外观及附件、安全性能、功能检查进行常用性能指标测试和调整、电气安全测试、软件系统的测试、数据整理和备份等。PM能及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状况,减少故障及维修工作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使用,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医疗设备的淘汰报废:医疗设备淘汰报废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医疗设备的报废原因一般为自然生命中止、技术寿命完结、行令禁止及精度降级等。医学工程人员要按照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对申请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严格把关,给出客观真实的鉴定报告,应该报废的设备坚决报废,决不允许医疗设备“带病”工作。3.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医疗设备的风险范围有可能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程度。2008年12月,我国正式出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上报原则、流程等做出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因此,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数据统计和检测

必须对质量控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加以收集,并进行分类、归档和处理,从汇总后大量的原始检测结果中提取统计学信息,总结出设备运行维护中的规律,对质控工作效果以及人员绩效作出评估。质控结果对下一步设备的购置与临床使用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客观参考数据,为医院决策层实时掌握医院设备运行情况提供数据参考。

医疗设备维修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