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测试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精选

心理健康测试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1篇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学校中,学校和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中,抓文化课、提高升学率是学校需要做的头等大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基本没有。有些学校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会成为其他学科的补课时间。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学校没有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问题无处排解,学生不知道方法进行解决,导致很多中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当前,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团委等部门的教师兼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是为了做好学校布置的的工作,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心理咨询的经验不足,技能不高,不利于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形式化,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心理课堂上,教师只讲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不能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四)错误的认识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

社会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比较歧视,甚至被等同于精神病。这种观念下,即使有初中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也不敢说出来,不敢求助于心理教师,害怕心理教师将自己的情况说出去,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很多初中生都选择隐瞒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中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还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作用,并不对学生开放,设置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心理健康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明确心理教师的重要职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经费,设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教师,保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能力

要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做前提。学校应选择一些心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掌握心理诊断的方法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并要求心理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学校还应组织心理教师对学校内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组织心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心理教师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蔼地对待每一位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为他们保守秘密,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心理教师听,从而帮助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

(三)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

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硬件设施以及环境不完善,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和氛围,使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优雅、舒适,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能够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检测仪器和设备,帮助心理教师判断心理问题。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远离学生聚集的位置,避免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受到周围学生的偏见,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心理咨询室在日常教学时间随意为学生开放,以便满需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学校应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应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校风,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人师表,鼓励学生,学生应勤奋好学、尊重师长,实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不给心理问题滋生的空间和土壤,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五)强化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一、心理压力的来源

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压力的来源面较广。

1.1社会压力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是一些打针、发药之类的简单机械劳动,而把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生,对护士和医生的态度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在病房内常能看到。此时,护士对患者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亲切问候等都化为乌有,使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造成心理失衡。

1.2工作压力由于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护士24小时轮流值班,遇到急诊、抢救病人更不能按时下班,甚至会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医、护、患比例不合理。护士缺编,工作时间以及超负荷的工作量,既导致人体生物钟的紊乱,又加重了护士的身心负担。另外,护理工作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其辛苦不言而喻。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面对一些简单劳动换取高额经济收入以及社会现实中种种畸形现象,护士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

1.3竞争压力由于护理知识不断更新,技能要求日益提高,对护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断的理论学习、业务考试、技能操作比赛等各种业务活动,迫使护士经常处于紧张的竞争状态。加之护理专业学历起步普遍偏低,职称晋升难度较大,护士在工作之余又须加班加点自学、上夜大,使护士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1.4家庭压力护士在家庭扮演着多重角色。本来应该关心老人、体贴丈夫、教育孩子,但漆黑的“夜班”还需要丈夫接来送去,偶尔的家庭矛盾是避免不了的。繁忙的工作使护士筋疲力尽,与他人交流时间减少,亲情减淡,人际关系淡漠,使护士感到无所适从,苦闷难言,引发忧愁、烦恼等负性情绪。

1.5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护士应以愉快的心情和热情的态度走进病房去“微笑服务”。但护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

1.6自卑心理同行之间也会出现鄙视、冷淡等态度,加之医技人员认为护理工作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治疗,没有高难度的技术,不受重视,使护士产生自卑感。

总之,护士的个体性格差异、婚姻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也是诱发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温床”。

二、护士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过重的心理压力必将导致身心疾病的产生,损害自身健康。在生理方面,中年护士往往有一种疲劳感,自觉身体虚弱无力,即便多休息也不易缓解。此外,还容易出现头晕、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的女性,可能有长期或频繁发作的烦闷、不快和失眠,或出现暴躁易怒、空虚、无故悲伤和失落感。因此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护士应学会心理自我调适。

2.1保持健康的情绪护士应该热爱护理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未来,应有上进心,以激发健康情绪。护士应该正确认识自我、人生和社会,接受现实的自我,适应规律,心胸豁达,乐观。

2.2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懂得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都不可能事事如意,要经得起挫折和磨难;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爱意识,注意培养踏实、克制、有涵养、坚韧、热心、勇敢的个性,不要软弱、孤僻。

2.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要理解、宽容、尊重他人,真诚相待,以积极的心理、和蔼的态度对待病人、同事,创造团结友爱、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有计划地安排业余时间,赡养老人、培养子女,主动承担家庭责任。适当的家务劳动也是一种放松心理压力的方式。与亲友和睦相处,争取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向他们倾诉、合理宣泄,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逐渐消失,以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2.4目标定位要适宜,有利于解脱心理压力错误的完美主义的期望,只会使人不停地劳做,却很少有过对自己努力完成工作感到满意。护士不可能在多种角色中把每件事都干得完美,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内心期望的活动中去。身处逆境时能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钻“牛角尖”,降低做事的标准,自我减压,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5增强适应能力护士要努力调节自我,学会对各种现象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沮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学习本专业及边缘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体现自我价值,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认可及同行对护理工作的支持。

2.6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单调是产生许多疾病的原因。护士应改变从家庭到医院、又从医院回到家庭这种两点一线的单一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节奏,正确定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下夜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以满足身体能量的消耗。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业余时间可以养花、养鱼、种草、种树、听音乐、散步、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以调节情感、调和气血,利于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春荣,常惠丽.护士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6(2):323-324.

[2]徐春婷,吴保东,王艳荣.如何提高护士自我心理素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9):2665.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敦煌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后,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包括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划时代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中被视为重中之重,被视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同时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此外,对于少数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不断培养他们的优秀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为他们做好科学合理的心理辅导工作,从而提升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促使中小学生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学生要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阳光的心理,但是部分学生也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虽然,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单纯地通过心理咨询室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分析班主任的日常职责可以看出,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同时,心理教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能被忽略的。只有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自尊,还有指某个个体中间时,他人对于自己积极肯定的评价。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急速的变革,在校青少年通过网络可以接收到各种不良信息,这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时期,缺乏科学有效的辨别方法,加之青少年目前缺乏较强的自治意识,使近些年中小学生会有心理行为偏差,所谓心理行为偏差就是指学生会产生自卑,妒忌等负面情绪。探究会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时不难发现,那些青少年患有心理行为偏差是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懂得怎么解决矛盾和应对困难。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能对此袖手旁观,不能只在乎学生的成绩,也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生的教师,需要时刻牢记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因为如此,学校要达成全面共识,苦下功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新一代人才。

三、敦煌市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使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式。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开展心理教育能促进其健康成长,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明确其心理需求,通过专业知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辅导开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了解引发心理障碍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性格,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促使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地和教师沟通,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用的方式有两点,第一,开展心理教育团体辅导课程。课程的设立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年级等情况,然后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开设不同种类的心理课程辅导班,以便更好地解决多种心理问题,团体形式心理辅导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具有集体性,教育过程相对活跃,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二,单独设立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的心理教育辅导。设立主题心理教育课程,比如“敞开心门”“爱自己”等,教学主要采用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开展心理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最近几年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大幅度提升,同时,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受到了家长与学校的高度重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学校的爱护,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家长要进行耐心的讲解,以上两种方式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希望通过心理教育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家长与学校的关心,从而更好地通过知识来完善自己。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巧妙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教育中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还会伤害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最基本条件。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压力越大越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能因为压力太大而损害在教育中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在心理上要有安全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全新的知识与教学方法,还要适应新的教学观念,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总的来说,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教师产生共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质,高雅的气质,必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化作用。

(三)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之前,要仔细分析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学生与身边人相处越和谐,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越低。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平台以及教育方法,同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生活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避免出现心理问题。现阶段与学生相关的各项教学内容都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这要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这样就形成了多种渠道开展健康教育的途径,比如,各科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监督小组等。在各个科目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心理教育元素,使两者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通过多种课程与心理教育课程的结合,产生了非专业心理教育渠道,为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渠道。同时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心理教育课程的效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要通过多种形式逐渐融入。据相关数据显示,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限,通过与其他教学课程或者活动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心理教育成果,整心理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且细致的教育环节,心理教育时间过短,效果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心理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日常开设的各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该方式的教育重点是将学校各个科目与心理教学的内容、思想相结合,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进行,情感教育要依靠科学知识来巩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加强和家庭的交流配合。首先,教师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行为观念会受到家长行为和家庭因素的直接影响,因此,家长要意识到过度溺爱对学生的危害,同时,要及时制止自身的溺爱行为,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其次,教师在日常学习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一些异常举动,应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实现“育人”必须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教学形象,从而做到表率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质,高雅的气质,必将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化作用。在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做好配合,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带来正面影响,并做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惠.培养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积极参与社会竞争[J].品位经典,2020(12):123—124.

[2]董秀银.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C].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第十二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稿集.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2020.

[3]刘慧慧.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探讨[J].心理月刊,2020(20):64—65.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4篇

1.问卷的理论来源

鉴于国内的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缺乏科学的测量工具,缺乏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心理健康理论等问题,童辉杰等悬搁了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理论等争议,采用常人心理学的研究路线,运用扎根研究,概括普通中国人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并据此发展出理论框架,编制了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HSQ)。在进行了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健康风格的理论。该理论是更能反映中国人文化特点的心理健康观,其认为心理健康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是一种良好、完善的适应状态,也是一种健康的人格特质,更是良好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并提出中国人的心理健康包含勤勉、快活、守恒、达观、明智、坚韧和融洽7个维度。心理健康风格理论和健康风格问卷为更好地了解和衡量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2.问卷的测题编写

拟采用形容词检核表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的他人评估,问卷由若干对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形容词的来源主要是:一是根据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HSQ)的条目,从中筛选能够体现7个因子的形容词;二是开放式问卷调查,对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有关7个心理健康因子表现的形容词。

3.问卷试测及项目分析

初步编制的《心理健康他评问卷》共包含77对道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如,真诚—虚伪,合群—孤僻,淡泊名利—急功近利等),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靠近某个形容词,代表相应的程度越高。在两所大学进行试测,发放2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对预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使用极端分组法和相关分析法,77道题的指标较好,遂暂不删题。初步形成正式的《心理健康形容词检核表》(MentalHealthOthers-assessmentQuestionnaire,简称MHOQ)。该问卷共包含快活、勤勉、达观、坚韧、融洽、明智、守恒等7个维度。

二、问卷正式施测

1.施测方法和对象

让被试自测健康风格问卷(MHSQ)及其他自评问卷,同时请被试利用《心理健康他评问卷》(MHOQ)对其进行他人评估。他人评估时,为避免评价人对被评价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太熟悉等可能会导致其评不准确的情况,我们在进行他评时让大学生评价者自行选择和自己居住于同一宿舍并且比较熟悉的三人作为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然后计算几人的均分作为他评的最终结果。由此,每人会有一份自评分数和若干份他评分数。选取江苏省的5所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30,回收份317,即获得自评分数,并且对应有三份以上他评分数的数据共计317份。严格剔除废卷后,共获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为92%。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1)生活定向测验修订版(LOT-R);(2)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ell-Being,IndexofGeneralAffect)[3];(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4)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5)童辉杰等[3]编制的心理健康风格问卷(MHSQ)。

3.问卷信、效度分析

(1)结构效度

对他评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取样适当性的结果为0.947,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为p<0.001,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为避免他评结果的偏差影响因子分析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几人评定的平均分作为他评的最终结果,共303份数据(303个被评价人,每人有三份他评数据,取三人平均作为他评结果)。因子分析限定抽取7个因子,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斜交旋转。删除负荷低于0.30、在多个因子上高负荷及解释不清的项目32个,最后保留45个项目,45个项目在各因子上的载荷见表1。最终确定的因子名称和项目数。

(2)信度分析

由于自编问卷属他评问卷,故本研究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来验证问卷的信度:一是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二是采用概化系数。信度分析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他评的结果,由8位评定者应用他评问卷对45位对象进行评估,选取的评价对象为苏轼、陶渊明、余秋雨等中国古今文化名人,要求评定者在阅读对象的传记等生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评定。肯德尔和谐系数的计算如下:先计算45个被评价的知识分子在心理健康7个维度上的得分,再计算8位评价者在7个维度上的肯德尔和谐系数(theKandallCoefficientofConcordace,见表3)。结果显示,7个维度的KendallW在0.707—0.762之间,且均p<0.01,可见,8位评定者对45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的评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采用概化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一步进行考察。概化理论(GT)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处在一定的情境关系之中,应该从测量的情境关系中具体地考察测量工作,提出了多种真分数与多种不同的信度系数的观念,并设计了一套方法去系统辨明实验性研究多种误差方差的来源。概化理论把全域分数方差对总变差的比称为为概括力系数(简称G系数)。本研究即通过计算G系数作为评价信度的指标。共有8位评价者评价45位知识分子在心理健康7个维度的表现。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研究的评价的G系数为0.906,且当评价者和维度增加时,G系数的增幅不大,故认为本研究的评价信度是较好的。

(3)内容效度、效标效度

通过计算心理健康他评问卷(他评结果采用几人评定的均数,下同)各维度间的相关(见表5),来验证自编问卷的内容效度。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之间呈中度相关,表明各因子之间既有相同又有区别,证明了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心理健康风格的理论是一种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理论,以此为基础编制的他评问卷也是从积极的角度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故在效标效度的验证中,选取了一些积极心理特质作为效标,通过考察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的相关程度来验证自编问卷的效标效度。在此我们选取的是心理韧性、乐观、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作为效标,分别计算了心理健康自评、他评得分与四种积极的心理构念之间的相关(见表6-表9)。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1)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包括自评和他评)与乐观、心理韧性、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均呈显著的正相关;(2)心理健康(他评)与积极心理的相关系数,普遍小于相对应的心理健康(自评)与积极心理间的相关系数。

(4)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的一致性分析

对不同主体(自己和同学)进行心理健康的评价结果计算相关,考察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结果的一致性,以验证他评问卷的有效性。体不同维度(同法异质)的评价,深灰色数字表示同一维度不同方法(同质异法)间的评价。结果显示(见表10),总体来看同一主体不同维度(同法异质)的评价间的相关最高,同一维度不同方法(同质异法)间的评价的相关其次,不同维度不同方法(异质异法)间的评价的相关最低。

三、讨论

本研究编制了《心理健康他评问卷》(MHOQ),此问卷遵循严格的心理测量学标准,信度、效度良好。7个维度的KendallW在0.707-0.762之间,且均p<0.01;并且8人从7维度评定45对象的G系数为0.906。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7个维度的构想清晰,各项目在相应维度上的负荷较高,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7个维度累计可解释63.79%的变异量。问卷的各维度之间呈中等左右的相关,说明各维度间既有相同又有区别,表明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在效标效度的验证中,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与乐观、心理韧性、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构念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呈显著相关,也说明了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在本研究中,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的结果,都与乐观、心理韧性、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呈显著的正相关,此结果跟以往的相关研究一致,即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如Haddadi等研究发现,心理韧性通过自尊、自我效能、对负性情绪的忍耐、控制等影响心理健康,Ong等及Campbell-Sills等证实,心理韧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积极的生活定向被认为对健康有益,因为高度乐观的个体比悲观者会吸引到更多的支持和社会关系,采用更有适应性的应对方式,并且拥有更好的卫生习惯;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的免疫功能会降低,从而损害个体的健康。有研究证实自我效能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不少研究证明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甚至有研究将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与四种积极心理相关显著,亦说明了我们所采用的心理健康风格理论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积极的健康状态。

研究结果证明,心理更健康的人(更快活、乐观、勤勉等)是更加幸福的、乐观的、高自我效能的,也是心理韧性更好的,这同时也说明了本土化的心理健康理论与西方的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存在着相通之处。生态系统论表明要更加科学地认识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就要借助于某种设计,它能够将与个体关系不同、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的观察者在不同背景下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解释,这些观察者可能是父母、同伴、教师或经过培训的研究者。在本研究中,对心理健康的评定采用了自评和同伴评价的方法,两种评定的结果呈显著相关,说明了两种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1)自评和他评的结果只存在中度的相关,而非高度的相关;(2)在心理健康自评和他评的相关矩阵中(见表10),同一维度不同方法(同质异法)间的相关低于同一主体不同维度(同法异质)间的相关;(3)在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的相关系数中,他评结果与积极心理的相关系数普遍小于自评结果与积极心理的相关。这三点说明了两种评价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多主体的评价中也是正常的,如在报告青少年的外化行为时,很多研究就都发现多报告主体间的评定一致性不高,这可能是由评价者的视角的不同以及对心理健康的看法的差异造成的。本研究的两视角研究结果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不一致性。一致性说明了心理健康多视角评估的可能性,不一致性说明了从多视角更加全面了解个体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只有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解释,才能更好地了解个体心理健康的全貌。

四、结论

心理健康测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普及,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各学校关注的重点,但是对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关注都少之又少,造成青年教师心理素质存在差异,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同时,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还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研究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必要的。改善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项体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维护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让青年教师的内心强大起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因此,青年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努力学习和深造,发挥主观能动性。我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分析农村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青年教师的自我调适对策。

一、农村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现在社会对农村青年教师的要求过高,这在无形之中给青年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很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立刻解决,在师生关系的处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磨练和尝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青年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创新的教学思想,高效的科研能力,这也给青年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同时,农村青年教师的努力付出和工作强度与所得到的报酬不匹配,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很多农村青年教师心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焦虑、烦躁、不安、工作不积极、心理负担重等。

(二)学校内部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当前的大部分农村学校,学校内部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真正地发挥激励的作用,而是流于形式,让教师对学校的做法感到失望,从而造成青年教师的大量流失。部分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存在漏洞和弊端,使青年教师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考核进行,比如,教学质量需要考核,日常出勤需要考核,科研论文需要考核,综合素质需要考核等,造成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考核上,忽视了教学工作,甚至有的学校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不称职的教师将会面临取消岗位津贴或者延期晋升职称的惩罚,可见学校内部的压力对青年教师造成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三)教师自身缺乏艰苦朴素和拼搏奋进精神

如今的青年教师生活在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中,很多教师一路走来都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和生活的历练,因此他们缺少了艰苦朴素和拼搏奋进的精神,缺乏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工作中容易出现散漫或者迁就的现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的农村青年教师个性强,不懂得变通和包容,出现被其他教师排斥的现象,间接造成了青年教师厌烦工作和与同事交往,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情感。同时,在生活中,青年教师将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问题,而微薄的收入却让他们倍感压力,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感情容易情绪化。

二、农村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对策

(一)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式,农村青年教师必须要学会自我调适,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从而更加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只有青年教师能够直视挫折和困难,才能够不断优化心理素质,逐步在逆境中成长。比如,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和观看心理学教育视频,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自己做出明确的指示;可以在家里通过唱歌、慢跑等方式抒发心里的感受,排泄内心的苦恼;还可以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交流,找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有动力去完成人生的目标。

(二)优化自身心理素质,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青年教师必须在教学和生活中学会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对待家人要有责任心,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改善错误的行为方式。农村青年教师是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教育事业的栋梁,因此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身心,这样才能够适当地调节工作压力。比如,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以后,青年教师可以与同事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一方面缓解同事之间的不满和排斥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感情交流,活跃同事之间的情谊。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多与学生沟通,学生的内心比较简单,不掺杂利益的情感,所以更加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会用理智的自我调试方式,减轻心理负荷

虽然很多农村青年教师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荷,但是一定不能自暴自弃,要学会用理智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更应该多接受一些磨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青年教师在学校里受到的委屈和压力不要轻易带给家人,避免造成家人的担心和不安。同理,在生活中遇到的坎坷和困难也不要带给学生,防止造成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农村青年教师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社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为自己的人生做出积极的拼搏,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对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不容小觑,社会、学校和教师都必须做出积极的努力,从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减少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平台,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让农村青年教师能够真正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及保护,从而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和归属感。同时,青年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学会自我调适,避免不良的情绪影响自己,给自己的心灵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孙琳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及自我调适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