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财务审计

项目财务审计范文精选

项目财务审计

项目财务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高校;财务审计

1新财务会计制度对我国高校财务审计的影响

1.1对财务审计职能的影响。审计基本职能包括监督、确认、评价、咨询,根据审计工作执行主体不同,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内部审计。高校财务审计属于内部审计,其主要是为实现高校组织目标,而对涉及高校各项业务和控制实施独立评价的活动。高校财务审计的主要职能是对高校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施严格的检查与监督,发挥其查错防弊的重要作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审计职能增加了管理服务职能,要求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兼顾管理服务,实现服务型审计转变,针对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校稳定发展发挥保障作用。因此,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高校财务审计进一步了突出其管理与服务职能。

1.2对财务审计内容的影响。旧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实施的是收付实现制,其对高校资产负债情况以及运行中的成本情况缺乏准确性和完善性。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要求高校财务系统实施“双核算”模式,即需要设置财务会计科目与预算会计科目双系统。财务会计科目下,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设置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大要素;预算会计科目下,设置预算收入、支出、结余三大要素。随着高校财务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其财务审计内容也必须随之而变,财务收支审计、预算管理审计、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审计方面均发生变化,同时新增了财务报告审计内容。

1.3对财务审计类型的影响。原有的高校财务审计包含的审计类型有预算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及重点领域和其他专项审计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要求高校财务会计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且基建数据要包括在大财务数据中,财务大账需要对校内独立核算单位进行反映。因此,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对成本核算、绩效管理等关注度更高,同时注重财务数据的可比性。高校财务审计与财务会计制度相适应,就必须要拓宽审计内容,在已有的审计类型上增加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审计、突出成本效益的绩效审计等,以满足高校财务审计监督检查与管理服务兼顾的审计职能。

1.4对财务审计方法的影响。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开展中,传统的审计方法包括现场调查、函证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双核算”模式要求设置平行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科目,会计核算内容的复杂化,对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要求更高,要求其更新财务审计方法。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应加强对审计抽样、计算机审计等先进审计方法的应用,借助审计软件,提高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提升审计效率。

2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2.1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从目前高校财务审计团队构成来看,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岗位、管理岗位等转岗而来,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往往具有较强的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但对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足。这导致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审计工作涉及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审计任务越来越多、审计难度不断提升,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财务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非常容易导致审计工作形式化,甚至出现审计报告不实、审计误判等严重问题,降低审计质量。同时,审计人员受专业限制,对复杂审计问题的处理能力不足,职业预见性与风险敏感性较差,难以满足新制度下的审计需求,不利于高校财务审计的有序进行。

2.2审计业务范围狭窄。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财务审计职能监督检查与管理服务并重。但是,从实际来看,目前大多高校在内部审计实施中,对象集中在会计账务及相关资料方面,审计方法也多局限在“就账查账”,更侧重于对财务的监督检查,其管理服务效能未能充分发挥。例如,高校在教育经费管理、绩效考核评价审计等方面的重视度不足,对重点领域审计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审计工作涉及不全面,落实不到位等,导致高校财务审计工作难以满足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2.3信息系统间协调不完善。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基本建立了财务信息、资产管理、收费管理、学生信息、人员及工资管理等各项信息系统,但各信息系统之间多处于独立运行阶段,其系统协调性较差,通常依赖于信息使用者的手工录入,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对于高校财务审计工作来说,缺乏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对审计数据进行全面搜集和及时有效的筛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2.4内部审计站位不高。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都更侧重于“查错防弊”,对其管理服务职能的认知严重不足,不能实现对经济活动事项的全过程控制。虽然计算机审计等先进方法的出现,为高校内部审计管理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支持,然而,实际上,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多是进行预决算编制、财务收支等活动的监督,尚且缺乏对学校中长期经济决策,以及学校发展等方面的管理服务,不能充分发挥其为领导层提供可靠决策依据的作用。

2.5信息化内控制度不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对其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由于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信息系统建设重复、利用效率不高,系统运行安全措施不足,人为违规操作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高校信息系统存在数据安全性不高、数据泄露、恶意篡改等问题,控制舞弊的难度增大。此外,由于人为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系统故障、数据丢失等,也会对内部审计监督造成严重影响。

3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3.1打造高校财务审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展开需要结构多元、专业完善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方面,高校财务审计团队应当具备财务会计、经济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增加专业的法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高校在财务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可以选聘具有创新管理意识和较强专业能力的审计人才纳入到审计队伍中。同时,审计人员还应当具有专业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对财务、管理、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对本校业务、内部控制等具有较高的熟悉度。此外,需要提升高校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高校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培训,引导人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建立科学的轮岗制度,促进审计人员全面发展,提升队伍整体专业程度;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人员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确保审计工作稳定展开。

3.2扩大内部审计范围。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审计需要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在会计审计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对重点领域及重大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完善与廉政建设相配套的专项审计;重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资产管理审计以及预算管理审计等。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和薄弱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改进措施,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加强风险防控。重视开展“参与式审计”,转变传统的监督审计为管理服务审计,积极与被审查单位交流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对计算机审计等先进审计方法的使用,提高审计抽样的系统化、智能化,提升审计结果的预测性。同时,加强对技术手段的使用,提高审计风险平复、统计抽样等方法的技术性,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3.3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新财务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审计业务愈加复杂化,直接提高了内部审计的风险性,要求高校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以保障审计质量,立足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在审计全过程中将审计风险防范作为关注重点。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方法体系,通过进行风险预警识别评估与分析,尽可能规避审计风险。在高校财务审计工作实际开展前,首先要全面性、系统性地调查审计对象,确保针对其掌握的资料与证据的准确与全面,然后再进行分析判断,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建立“双向承诺制度”,要求被审计对象与相关责任人进行书面承诺,确保法律责任的明确性。在重大项目审计中,实施跟踪审计,确保审计的全程性,防范审计风险。对于任务重、范围大的大型审计项目,进行合理分类,抽样检查,防范审计风险。

3.4融合统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高校财务审计工作中,全面的、完整的信息数据才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因此,高校审计部门需要加强与信息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的交流沟通,实现高校经济与管理各项业务的有效整合,建立健全统一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在统一信息平台中,通过统一数据格式与接口,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沟通协调,灵活操作,避免“信息孤岛”出现,为内部控制提供完善准确的信息数据,确保其实现风险的分析、预警与控制。同时,高校还需要重视和提升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确保数据库安全,制定信息系统维护制度,定期进行系统维护,避免系统故障发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数据备份与保管工作,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对系统程序的修改等操作必须要经过授权审批后才能交由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且还需要保留相关工作日志,对其进行检查,确保系统安全。

3.5加强内控信息化系统的审计监控。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顺应信息化建设现实,建立相应的内控信息监测制度,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有效性。加强对高校单位及业务活动控制的测试,检查操作岗位人员执行过程中具体证据链的完整性,以及业务流程中交易处理的恰当性等,实现对单位及业务各个环节运行情况的内部控制,确保数据保存合法,加强安全审核,有效避免内控系统中的漏洞和风险,一经发现,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历史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安全运行。定期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测试评价内部控制建设及实施情况,并负责进行内控信息化建议的编制,向学校管理层报告,为其进行相关决策提供有效建议。完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以学校自身发展规划及财务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管理服务效率。

4结语

项目财务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字:专项绩效审计、财务审计

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三个要素进行。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经济性就是在适当考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使用资源的成本;效率性是指商品、服务和其他结果及其所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即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产出,或一定的产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效益性是指项目、计划或其他活动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关系,商品、服务或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以及其他预期效果。

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着明显不同的审计效果。传统财务审计指向“钱是怎么花的”,绩效审计重点是考量“花钱的效果”。国际上的绩效审计,首要的一点就是以审计机构的绝对独立性为基础的,这样他们的审计结果才有权威性,才能让公众信服。而我国内部审计的非独立性这个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我们应该探索走“非独立型”绩效审计的道路,也就是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这类审计主要是以查处和揭露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专项资金审计。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仍主要是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根据公认会计原则公正地说明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遵守了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为目标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即财务审计为主。审计人员具有了比较丰富的财务审计经验和技能,财经监督体系日益完善,企业资产管理逐步深化,所有这些,必将使得内部审计重新定位成为可能。积极防御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完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同时,审计制度体系的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审计的重新定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财务审计将有条件和精力将重心从以往的真实性审计及错弊审计逐步转移到绩效审计上来。另外,审计一向都存在人力不足的的问题。绩效审计恰恰是在逐步缩小审计范围,而不是在扩大审计范围。绩效审计把重点放在具有决策权的部门,以增强对经济责任的重点审查。缩小审计范围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是审计利用有限资源优势,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战略。由此可见,财务审计的成熟,也为企业内部审计重新定位绩效审计提供了可能。

实现企业绩效审计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施资金管理绩效审计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摸索。绩效审计审查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所有使用资金的单位。由于企业的业务活动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操作起来具有很广的辐射面,故而实施审计时需同时涉及诸多单位。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有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应用范围也宽广得多,既包括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它除了通常的财务收支和工程审计之外,还包括对企业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必要的审查。探索绩效审计的初步阶段,企业内部绩效审计应沿着资金使用效能和工程效益两条主线、有重点的进行。

一、绩效审计在资金使用中的应用

目前企业审计着重于审查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帐目是否如实地反映了该部门的货币性活动和各项业务活动,以及其在工作中是否依法行事和前后一致。这种传统的财务审计是不能满足当前需要的。因为事实上随着资金支出的迅速增加以及资金使用范围的日渐扩大和工作的日趋复杂,企业领导(甚至包括企业员工)想要知道的不单是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而且还想知道资金支出是否经济有效。

对资金使用开展绩效审计,是指对企业资金使用行为提供独立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或部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围绕提高效率和效果而不断地改进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的资源管理,做到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对企业开展专项绩效审计,为决策者和企业员工提供有关的信息,这些审计信息不仅限于财政财务理财方面,而且包括资金使用效果方面。这样有利于促进财政收支计划及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避免经济、政治风险。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比较容易,它主要是要找出被审项目在经营中需要改进之处,即评价资金资源是否得到既经济又有效率的管理和使用。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例如,购买的设备过于昂贵,或质量过高等就是缺乏经济性。而效率性,是指从对一个项目的资源的投入,力争取得最大的产出,或确保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一定数量的产出。在进行专项资金经济和效率审计时,审计人员应适当考虑该项目是否:遵循适当惯例;遵循适当的程序,保证支出的物品具备需要的型号、质量和数量,并被各使用单位加以妥善地使用和维护;采用效率高的工作程序等。

效果审计是对资金支出行为真正的绩效进行衡量,即对项目是否能实现其目标进行评价。效果不同于结果,它是把采购项目的实际成就和预期要达到的成就进行比较,然后把比较的结果与绩效标准相联系起来。为了评估效果性,必须确定所预期的目标正在实现,效果性审计主要是评价被审项目的最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即审查决策目标是否正在或已经圆满地实现。对资金支出项目效果审计时,审计人员应:评估管理系统是否完备,足以衡量采购项目的效果;确定该采购项目的效果是否令人满意地达到预期水平的项目结果;查明造成绩效不够理想的因素。

二、绩效审计在工程效益审计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审计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性审计,而是应当逐步向审计领域的高层次审计??绩效审计迈进。绩效审计标准的多样性使得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评价一个工程项目的标准取决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工程项目的未来效益,工程质量是关键,项目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是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审计不仅要确保工程中资金运用的安全性,还要促进工程投入的效益性,考核工程项目的投入与收益的比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在绩效审计的方法上,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绩效审计。运用成本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宏观经济理论,将工程技术方法与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财务审计人、法、技建设,为绩效审计奠定质量基础。

我们进行财务审计的方法虽然比较成熟了,但是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制度建设和技术方式方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加强财务审计的人法技建设,是提高绩效审计工作质量、水平和效率的保证。

1.提升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绩效审计工作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随着绩效审计的开展,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将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和整体性的发展趋势。因此,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当务之急。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需要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除了传统的财务审计所要求的能力以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加专门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刻理解审计工作,在评价企业绩效时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断。

2.制订绩效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

绩效审计的目标是评价管理活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它要求审计人员要有严格的独立性、规范性和客观性。而我国审计准则体系中关于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还是个空白。因此,要形成以审计法为核心、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为基础的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体现企业特色的绩效审计制度体系。需要通过制订绩效审计准则以及绩效审计操作指南,明确审计部门开展绩效审计的审计标准、原则以及执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3.不断夯实绩效审计的技术基础

项目财务审计范文第3篇

一、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特点

(1)新的会计制度使得国库集中支付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对于财政预算和支付收支工作进行了落实,整合了一些有关政府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让政策法规的执行更深入彻底,而且把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这两个科目进行更明确的附注说明,这需要结合本单位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来分辨是否需要进行计提和折旧,对折旧以及摊销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这些处理方式的改善可以非常客观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真实情况,不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还能为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工作提供非常有用的帮助。(2)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对于投资会计审核的工作,又特地制定了“财政补助结余”以及“财政补助结转”两个科目来进行核算,并且对于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条件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对于核算事业支持科目当中财政补助的支出有了非常细致的说明,对于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当然也有特定的管理制度,这会使得财政投入资金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被完全激发出来。(3)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也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财政结余和结转的情况特定了会计科目,进而让非财政补助资金的结转和结余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核算,在充分集合分配制度的前提之下,对账务进行非常合理的处理流程的完善,这些做法和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是相符合的。

二、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现状

(1)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工作人员工作素养已经不能适应现时代的发展趋势,财务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配置也没有跟上要求。单位领导对于财务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不够高,这也使得财务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达不到所需要具备的岗位素养。在现在的情况之下,事业单位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只能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以这个时候事业单位就需要去开展丰富更多样化的项目,这就需要更多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然而初入审计工作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还不能适应活动的多元化和多样性。(2)在实践工作中,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方向,也缺少主体的思想意识,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得到建立健全,财务相关的细节工作没有严格的制度来进行规范,所以财务审计工作很容易在实践工作中出现目标不明确的情况,这会让财务审计工作逐渐偏离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让财务审计工作的整体发展速度变缓。在这个前提之下,事业单位因为要经常有各种公益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财务支出的问题,如果这其中没有财务审计工作的大力支持,就会使得活动中的费用支出问题没有财务的规范,会陷入一片混乱。(3)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出台以后,对于财务审计工作需要有更合理正确的期初余额。事业单位审计人员需要结合各个单位具体情况,对本单位的会计账目余额进行调整,然后在调整好的会计账目余额的基础之上再次对项目余额表进行编制。(4)事业单位比如医院、学校等属于为社会服务的组织,具有很大的公益性特征,以致于单位内部对于财务审计工作不重视,把财务部门和其他单位行政部门归为一类,这也就让单位财务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部门发展速度缓慢。除此之外,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都按统一的会计制度来执行,没有针对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细化的会计制度来约束自身行为,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

(1)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家相关部门也颁布了相关规定,对之前老的财务会计制度核算下的期末余额都做了新的分类和调整,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做好试算平衡的工作。经过多方面的整理之后,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要承接的期初余额,需要转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中去。在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应该着重关注初期余额审计,要对新老财务会计制度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中不正当的行为进行进行探讨,对账务中的问题进行调整。(2)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首先需要处理好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的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所有的固定资产,单位应当要求相关负责人员加大管理的力度和核算的力度,并在这个前提之下对相关固定资产做好清产合资和核算等工作。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原本的固定资产进行追溯折旧调整,对后来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购置当月的时间开始进行折旧处理,并且把折旧挤到相关的费用和成本科目当中去。无形资产的处理方式也是按照和固定资产类似的处理方式。这时候就需要相关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重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原价的真实性、使用年限的科学性还有追溯调整是不是合理,避免资产账面不实的情况发生。(3)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还需要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环境。内控环境的好坏对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内控环境在对于促进特定控制目标发生增长和减少的情况,如果内控环境不好,可能财务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在单位内部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在单位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一定要重视内控环境的重要性,为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此外事业单位还应该重点关注集中收付制度上,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大公开支出权限控制的力度,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

四、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应当采取的有效措施

(1)应当对单位内部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这样对于财务工作的监管也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相关部门会出现一些维护各自部门利益的现象,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审计部门的保障机制,杜绝这些不好的现象发生,提升审计人员的考评标准,提升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作为事业单位,还需要将审计纳入年度的工作计划中去,并给予充足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持,重视财务审计结论,把审计结论作为纪检监察工作和内部风控工作等的重点。(2)新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对于财务审计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工作要求,需要熟练掌握的岗位工作技能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多。要想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效果,就需要把握各个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执行力度,针对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进行大范围的培训和强化。与此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还需要实时关注并更新财务政策和知识,能够与时俱进,以确保自身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作用,强化风险意识。(3)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过去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观念也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对于财务审计的工作理念要进行更新和完善,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更深入的认识,依照国家新的财务政策方针,对财务审计的工作方法进行有效调整,通过财务会计工作的结果能够对各个单位的总体工作执行情况做一个科学的评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越来越多,过去老旧的财务审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了事业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从我国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工作的重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财务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冼齐常.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改进建议[J].知识经济,2016(14).

[2]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浙江省事业单位预决算管理制度》等六个制度的通知[J].浙江财税与会计,1997(05).

[3]王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J].财会学习,2019(26).

[4]李生念,孙军毅.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关注的重点[J].会计师,2013(15).

[5]彭玉红.新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实践分析[J].商业会计,2014(14).

项目财务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职业院校;财务审计;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变革,教育逐渐迈向新的台阶。在改革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建设要求在不断提高,尤其在开展改扩建、采购教学设备等各项活动中,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职业院校需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针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完善[1]。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内容,分析了新财务会计制度对我国职业院校财务审计的影响,总结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我国职业院校财务审计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内容

(一)会计确认基础的变化。新财务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度,职业院校需要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做好无形资产摊销,真实反映职业院校资产状况,全面反映职业院校的资金运行情况及财务情况,突出职业院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二)预算决算的变化。新财务会计制度对职业院校财务预算提出了更多新要求。首先,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是在建项目,新建项目的贷款数额、还款数额,基建业务,这些项目业务对财务预算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其次,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职业院校全部收支都需要纳入预算管理中,如基建财务项目统一核算,必须保证财务预算的真实性、全面性;最后,基建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必须统一合并编制,而传统独立核算的单位应将会计信息融入财务总核算表中,需要准确记录重大投资、资产处理、借贷等各项信息,这对会计、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我国职业院校财务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类别。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财务审计工作类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预算执行、决算审计、财务会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及固定资产审计等,预决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是其中的关键审计内容。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建项目会计也应融入统一核算体系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建项目的预算、支出、固定资产审计等。并且,新财务会计制度增加了很多收支内容,如政府收支、国库集中支付等,这就促使审计内容必须予以更改、调整,如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重点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突出财务预算审计的重要性,预算制定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资金的有效收入,这是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财政内容,这就使得新财务会计制度将基建、固定资产审计融入这一流程中,使审计类别日益丰富,提高了审计的全面性、严谨性。另外,新财务会计制度对职业院校的盈利效益、风险评估提出了更多要求,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业院校为国家培育了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参与者,促使职业院校的财务效益、财务风险评估在市场选择基本观念下进行。新财务会计制度进一步优化、规范了职业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升了财务工作的整体效率,增强了职业院校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审计内容。为了满足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审查、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规范性、完善性,审点如下:基建会计数据是否融入统一报表体系,单独列示在决算报表中;职业院校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信息是否融入财务决算报表中;职业院校独立核算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转结余、年末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分配情况能否融入决算报表中;职业院校内部业务、事项能否作为抵销处理。另外,为了满足新制度会计报表要求,审查会计报表附注需要将各项会计信息融入学校财务报表中,如财务情况、业务活动情况、借款活动情况、资产处置情况等,并以文字说明方式反映、披露。

(三)审计职能。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职业院校审计工作的重点是针对学校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有效地防范各项风险问题的出现,为职业院校内部各项工作的稳定进行提供支持,其本质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重点逐渐向审计职能的防范性转变,并对审计部门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职业院校需要及时转换角色,针对学校内部活动、策略制定和实行等各项工作进行监管。因此,职业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突出审计制度及程序的规范性、严谨性,从根本上防范财务审计风险的出现。

三、我国职业院校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业院校的治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为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职业院校必须加大内部审计建设工作力度,合理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为职业院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相对随意,未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很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实行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审计部门归财务部门主管、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合并等模式,但无法保证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另外,职业院校内部审计很难实现形式、实质的双重独立,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可信度,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同时由于审计机构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无法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

(二)审计方法有待更新。在社会的发展中,很多职业院校仍实行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审计手段、审计方法未及时予以更新,职业院校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普遍实行检查、观察、询问等审计方法,很少实行分析程序、审计抽样、计算审计等方法。而且,职业院校会计会实行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但内部审计工作未及时予以更新。审计软件使用不到位,很难有效提升内部审计效率,并对审计质量带来很大影响。同时,无法全面落实各项评价体系,阻碍了职业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职业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线索普遍将资金作为中心,重点评价财务收支的合规性、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差异性[2]。除此之外,职业院校涉及大量复杂的业务,尤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如网络信息、电算化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内部审计方法予以调整、完善。

(三)审计管理工作不规范。在职业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机构必须合理规划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应覆盖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风险领域。但很多职业院校内部审计机构未制订完善的发展计划和工作计划,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普遍按照管理人员规定进行,导致审计工作无法利用抽样技术选择审计事项,很难及时发现高风险问题。很多职业院校制订了完善的年度审计计划,但评价、检查制度还不够完善,无法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因此,内部审计机构不仅要制定业务规划,还需要加大质量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但很多职业院校审计检查工作未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审计质量控制、评价规范体系不够完善。通常情况下,职业院校管理人员普遍将内部审计作为提供信息、建议的咨询机构,充分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关信息及使用情况,但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导致内部审计作用被削弱。

四、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我国职业院校财务审计策略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预警机制建设。职业院校在内部审计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预警制度,针对审计风险做好前瞻性预警工作,改善内部审计财务收支的误区,尤其要加强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视,将事前审计作为基础,避免出现事中、事后审计滞后的问题,有效预防前期差错过度的问题,及时判断职业院校运行中的财务活动、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消除各项风险,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完善内部审计预警防范体系,促进后续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为了有效地开展职业院校财务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将各项制度全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发挥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首先,深入分析现代职业院校财务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有效设计,在遇到审计工作制度盲区的情况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为职业院校审计部门监督、评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其次,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现有的制度,充分发挥各项制度的作用,修订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制度,及时调整、完善审计制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内部审计准则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其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应的职业谨慎性。为了满足内部审计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等各项工作经验,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技能,又要积极参与后续教育培训活动,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职业院校必须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活动,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促进职业院校的转型、发展。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职业院校财务审计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作用领域更加广泛,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拓宽审计业务范围。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资金来源途径日益广泛,使得资金使用过程中遇到很多风险。在职业院校开展内部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强化财务审计风险意识,有效防控各项重大风险,将其作为职业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内容。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为了不断拓宽审计业务范围,审计部门必须注重以下内容:首先,积极开展预算管理审计工作,保证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职业院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及结果等全过程的审计,并针对各项问题提出更多建议,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实现各项预算资金的充分利用。其次,在职业院校发展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混乱等问题,为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风险,职业院校必须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工作,针对重大科研项目、业务环节进行有效审计[3]。最后,审计部门需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管理、公务支出等进行审计,进一步拓展审计业务范围,保障内部审计的全面覆盖。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培养、输送人才的关键场所,职业院校在建设中,需要财务审计工作作为支持,尤其要注重新财务会计制度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职业院校财务审计问题,制定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以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职业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玮娜.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探究[J].新商务周刊,2019,(8):84.

[2]张燕.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36):227.

项目财务审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神经;审计风险;问题;措施

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组分,主要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所存在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所发表审计意见的一种可能性[1]。作为供电企业中最为主要的特殊商品,电力不仅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当前国家主要控制与调配的资源,另外,电力问题会引发电费纠纷、分类电价等现象,会导致供电企业的财务变得错综复杂。因此,为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供电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加强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与了解,针对性的提出措施与建议,提高我国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主要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财务审计方式比较落后

众所周知,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最为主要目的便是避免与防止出现差错,其中,当前应用比较多的审计方法是逐笔审查方法,这种方法在资料收集中比较慢,往往会影响工作效率。此外,在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之中,无法进一步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尤其在近几年我国财务方面的重大变革,导致财务系统数据平台的标准不够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审计手段与审计技术的推广有所限制。此外,供电企业中对固定资产审计偏重同样不够合理,在积极开展固定资产审计的时候,审计中对工程建设的关注度会高于资产运行阶段,并且审计工作所揭示出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资产管理是否合法之上,这一系列的问题,均不利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模式的转型[2]。

1.2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现如今,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由于受到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会牵扯到众多利益,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会与部门以及个人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正性,这种不先进、不客观的审计管理模式,不仅无法保持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服务于大众,无法真正发挥出供电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3供电企业审计人力资源结构缺乏合理性

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但是从供电企业的整体现状分析,审计人员的素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在部分地区的供电企业之中,缺乏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操作技能比较熟悉的审计人员[3]。另外,在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中,其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结构比较单一,很多审计人员无法适应审计任务。此外,虽然在供电企业的整体发展中,以提高员工的基本素养作为主要目的,对审计人员开展训练与培训,但是从我国供电企业审计人员发展现状分析,仍旧缺少复合型人才。

2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2.1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得到扩展

现如今,我国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业务范围得到扩大,并且很多审计工作也突破了对收支以及经济责任的审计,各个项目之间呈现出相互交错。在这种发展现状下,审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合作,这种复杂的情况下会导致审计人员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会导致财务审计风险会得到增加。除此之外,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国供电企业下设的基层网点比较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保证审计人员知识面的全面性,才能真正提高审计工作的完整性。

2.2供电企业财务审计能力比较低

我国供电企业在财务审计以及方法、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在审计过程之中,统计抽样技术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利用,由于抽样结果存在一定的漏洞,并且其误差比较大,逐渐淡出供电企业[4]。又如,在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之中,如果审计的证据不够全面,质量误差则会比较明显。总而言之,供电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由于缺少事前计划、报道等一系列程序,经常会出现取证困难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审计质量误差明显。另外,供电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较低,工作强度比较大,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财务审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3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

3.1进一步强化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我国企业财务审计部门在发展中不仅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还需要领导的支持,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财务审计的权威性。但是基础供电公司的上划情况表现,只有审计部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在机构设置、业务开展上得到独立体现,才能真正促进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另外,还要对审计人员的身份进行监督与核查,避免工作人员与审计单位、部门之间有所关系,对财务审计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严格审计程度,能够强大组织保障机制,能够进一步防范审计风险的出现。

3.2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严谨性

众多中,经济责任审计并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而言的,其发展过程涉及诸多方面,因此,供电企业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需要具备严谨性,要保证审计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5]。其中,在审计评级环节之中需要注意:在评级的时候规定其范围,并且评价的内容要有据可寻,用词妥当,要保证职业所具备的严谨性。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积极纳入到供电企业的干部管理制度之中,要加强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责任感,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3.3要积极改进财务审计的方式与技术

由于供电企业财务审计对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审计业务需要不断发展,因此在抽取样本的时候要以判断总体的审计方式作为其基础。在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中,采用统计抽样技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统计抽样方法需要根据统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信区间,这样不仅可以确定抽取样本的范围,并且能够降低风险[6]。此外,要实施财务审计的质量控制,要积极围绕事前计划及时开展各项工作,从根本上做到责任到人。企业可以积极引入会计电算化软件,对其信息进行规范,这样一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风险进行规避。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特殊性,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供电企业的财务数据比较复杂,并且所提供的电力商品关系到人们生活群众,因此,积极开展财务审计工作,对提高供电企业审计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水平,可以促进供电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并且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玲玲.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118~119.

[2]杨柳青.关于对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3:184~185.

[3]李瑾.供电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研究[J].现代商业,2012,29:222.

[4]张爱琴.浅谈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