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工作情况

1、 办理日常业务审核报销,按月填制财务月报。

在日常业务的审核报销中,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认真审核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对记载不正确,不完整的原始单据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后再进行报销,对不合法的报销单据拒绝受理。对于每天处理的账务都能及时编制记账凭证,做到日清月结,时时掌握资金余额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每月下旬按时填制资金月报,保证报表真实、完整、准确。每个季度的决算报表都认真负责的填制,正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2、加强财务结算中心的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

资金中心的集中管理为合理安排资金,保证资金正常运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此我严格按照公司资金中心的要求做到每日上收下拨,按照项目部的需要申请资金,保证了项目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

对于公司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遵守,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手续。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做到固定资产的账实相符。

二、业务学习情况

1、及时学习并掌握公司下发的新文件,新要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加强对“营改增”等政策法规的学习。

2、虚心求教,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向领导及同事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3、财务工作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的不断的学习与“充电”,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的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学习财务知识,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财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重视不够。

2、核算质量有待提高,主要是个人工作不够认真细致。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2015年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已于2016年起施行。在新制度的引导下,总预算会计审计开展具体工作实践中,清理总预算会计往来款项,对化解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一步提升财政工作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颇有裨益。以下就清理总预算会计往来款项具体工作开展讨论,思考总预算会计往来款项清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清理往来款项的几点建议。

 

总预算会计账中,除去收入、支出等明确的会计核算具体内容,往来款项往往涉及了如何处置尚未最终“尘埃落定”的财政资金。会计账套中的往来款项若不能及时清理,将带来很多问题。一是,若未能及时清理账套中的往来款项,不断累积,不但先前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往来款项的金额也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久而久之,若会计更替换任,对往来款项会计信息的理解就会更加晦涩。

 

二是,会计制度、财政政策的变更可能不利于先前问题的解决,使往来款项变成一个“烫手山芋”,会计人员无从下手解决。三是,可能由于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错用、混用往来款项涉及的会计科目的情况,错误的会计信息将对未来工作带来不良影响。还有,往来款项涉及的会计科目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经济风险与问题。

 

例如,应计收入、支出的核算项目,暂挂往来科目中,这样就会影响真实的收入支出数据,由于信息不对称,政策的出台和具体实施产生滞后性,甚至可能产生权力设租寻租的行为。由于挂账的资金未及时入账,形成一部分闲置的资金,产生挤占挪用资金的可能性,造成资金使用的乱象。因而,清理总预算会计账套中往来款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在总预算会计具体实务工作中,为清理总预算会计账中的往来款项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协调上下级财政间的关系,做好体制结算工作

 

上下级财政间的关系涉及两个方面的会计科目,一是与上级往来,一是与下级往来。在具体的科目使用过程中,首先要正确厘清往来结算事项,及时将往来结算情况登记入账;其次,要严格按照体制结算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结算前将往来款项涉及的科目全年发生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作为上下级财政间沟通协调工作的依据之一。同时,应对未来上下级财政间的资金结算总体情况做好预判,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协调处理结算事宜,为体制结算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确保与上级往来和下级往来资金结算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更有利于处理与协调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

 

二、清理借入借出款项,及时做好债务情况分析

 

首先,从借出款项来看,在出借给预算单位应急所需资金时,要明确借还主体的具体法律责任义务,签订合法规范的借款协议。财政部门应对借出款项进行跟踪和使用情况评价,结合借出款项对整体财力的影响进行借款单位的分级监督与评价。借入款项的一方,应对具体的借款使用情况向财政部门进行定期反馈,做到出借的财政资金在合法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发挥其最大效用。其次,要对借出的款项进行分门别类,对借出款项今后的处理方向进行预判,是借款转拨款,还是收回借款,还是根据实际情况由借入方继续延期使用,都应做好情况梳理。再看借入款项,首先应区别债务的类型和明确具体用途。第二,要及时建立借入款项的信息监控体系,将每一笔借入款项进行记录和监控,按期结合自身财力安排偿债资金,对借入款项的本金和利息进行偿还,避免产生政府信用危机的问题。第三,要根据实际财力和社会发展状况对借入款项的总额进行控制。

 

三、及时处理应收应付款项,明细项目核算需准确

 

首先,要明确各类应收款项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具体的资金性质、具体债务单位信息。其次,在具体科目使用过程中,对将被核算资金的总体情况和明细情况以书面文字形式做好备注。应该注意到其他应收款科目原则上年终无余额,因此务必要做好年终全面清理和结算工作。相对应的,对于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要确定其他应付款科目涉及的单位信息以及具体的金额等详细信息。其次,在收到款项时,应对今后该笔款项的具体处置方式做好预判,以便今后及时准确作出处置。最后,同样应控制其他应付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不宜过大。

 

四、加强审计监督,让内部控制制度助力往来款项清理工作

 

审计监督的有效介入,可以帮助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具体工作中查找往来款项涉及的科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外部监督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比较以往的往来结算数据并作出分析和评价。财政部门应控制往来款项涉及资金的总体规模,及时减少往来款项,做好监督工作。从内控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应建立相对完备的内控体系。财政内部各单位资金的使用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其他财务管理人员整理提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应形成往来款项清理长效机制,提高相关领导和具体业务经办人员的责任意识,分类预警、设置底线、定期评估与全面清理。编制往来款项清理工作备忘录,将有用的经验保留推广,高效防范各类总预算会计业务风险。

 

在总预算会计具体工作实践中,重视和加强往来款项清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重要工作。今后,要不断提高总预算会计业务水平,建立往来款项清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清晰、明了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账套和报表编制工作作出努力。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项目组织的结构类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烟台移动3G项目投资多、规模大、施工周期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项目一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项目组织选择合理、运作高效。

第一章项目组织概述

1.1 项目组织基本概念

项目组织是为实现项目的目标,配备了一定的人员和资源,以某种形式去实施项目的组织。它是实施项目的主体,具有相应的领导、规章制定、配备人员、组织文化等。项目组织是为一次性特殊任务设立的,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在项目结束后,它的生命就会终结。

1.2 项目组织结构形式

项目组织有多种形式,常用的主要有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事业部式等。这些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不同的项目应根据其特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1.3不同项目组织结构适用范围

职能组织结构。适用于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所用技术标准规范,持续时间较短的小项目。不适用于环境变化较大,技术创新性很强的项目。

项目型组织结构。每个项目都下设很多职能部门,可以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矩阵型组织结构。融合了职能型和项目型的优点,充分利用公司资源,适于技术复杂、风险较大项目。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适用于多项目的大型企业,特别是适用于远离公司本部的项目。

第二章烟台移动通信3G项目概况

2.1项目背景

烟台移动通信3G项目总投资1.7亿。安装46套移动基站设备,46套线路设备,1套交换设备。涉及交换部、线路部和基站部共三个部门;东区分包工程队、西区分包工程队共两个工程分包队;一个监理公司;建设周期是2009.4-2009.11,共7个月的时间。通信设备由中国移动集团统一采购,运送到烟台移动公司,工程分包队由烟台移动公司统一招标,然后调拨给3G项目使用。

2.2项目技术特征

46套基站设备安装在烟台市各乡镇移动公司机房内,为施工方便,按地理位置分为东区和西区;交换设备安装在烟台市移动总公司机房内; 46套线路设备,把乡镇基站设备和总公司交换设备联接起来,形成了交换-——线路——基站网络结构。

项目,通过各工程人员的施工,将交换设备、线路设备和基站设备安装到相应的机房内,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调试,开通整个通信系统,使用户可以使用3G手机打电话。

通信系统按技术特征分为三大块:交换、线路和基站,这三大块因其技术不同,其施工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第三章组织类型选择与人员配备

3.1影响组织类型选择的因素

项目组织的结构类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项目组织的方针、项目目标、项目所能获得的资源多少、项目所处环境等。项目组织结构包括确定项目机构、岗位、职责和权限,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应使项目的所有参加者都易于沟通和协作。项目经理应确保项目组织结构适于项目范围、项目团队规模、当地条件和项目组织中权限和职责的划分。

影响管理跨度与层次的因素

3.2.1烟台移动3G项目按技术又分为交换、基站、线路三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可分为基站建设、线路建设、交换建设与调试等工作包,因此管理层次受技术影响,可分为三层。

3.2.2烟台移动3G项目作为一个大的项目,设立总项目经理。交换、基站、线路三个子项目设立子项目经理。基站子项目施工人员5组共20人,线路子项目分东区分包队和西区分包队,100人左右。整个项目涉及地理范围广,人员数量众多,因此管理跨度比较大。

3.3组织类型选择

公司任命本人作为烟台移动3G项目的总项目经理,由本人组建整个项目的组织机构。我参考以前所做类似项目的组织结构,结合本次项目的特征,做出初步的组织结构选择。

3.4人员配备

从线路部挑选一名工作时间长、施工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线路子项目经理,管理线路施工,并及时与监理和外包工程队领导沟通协调,处理线路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从基站部挑选一名工作时间长、施工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基站子项目经理,管理基站施工,其他基站项目一线施工人员直接向子项目经理汇报工作,并脱离原日常工作。

原交换部经理兼职担任交换子项目经理,交换部员工兼职任交换子项目员工,原工作关系不变。

第四章计划阶段项目组织的运作流程

项目组织建立后,开始正式运作。第一项工作是制定范围计划,做出更详细的工作分解结构。

4.1范围计划制定流程

参加人员:总项目经理、线路子项目经理、交换子项目经理、基站子项目经理、监理经理、东区分包工程队经理、西区分包工程队经理。

计划目标:在7个月内,依照公司财务预算、人力资源、质量要求等,将1套交换设备、46套基站设备、46套线路设备安装完毕,开通整个通信系统,使用户可以使用3G手机打电话。

参考依据:烟台移动以前类似项目的范围计划、外包工程队以前类似项目的范围计划、监理公司以前类似项目的范围计划。

4.2组织结构的再修改流程

初步的组织结构选择由总项目经理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且制定初步组织结构时,还没有制定详细工作范围计划,后来制定完详细工作范围计划后,初步组织结构显示出与详细范围计划不适应的特征,因此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再修改。

参加人员:总项目经理、各子项目经理、分包队经理、监理经理

修改目标:根据详细的工作范围计划,对初步组织结构再修改,使其与范围计划相适应。

第五章 执行阶段项目组织的运作流程

项目的各种详细计划制定完后,总项目经理将计划分发给各子项目经理,子项目经理依据计划开始施工。

5.1项目执行组织工作流程

执行依据:各种详细的计划。

负责人:总项目经理、子项目经理

5.2项目控制组织工作流程

总项目经理将各子项目经理上报的工作情况汇总审核,了解每天项目进展情况、偏差情况、遇到的问题等,并把工作分为两类:一是按计划进展的工作,一是有偏差的工作。每个周五,总项目经理与各子项目经理、分包队伍经理、监理经理聚集会议室,共同审核一周工作进展情况。对于按计划进展的工作,做好文档记录,以后继续按计划执行;对于有偏差的工作,重点讨论。

第六章 收尾阶段项目组织的运作流程

各种计划执行完成后,项目进入收尾阶段。由于烟台移动3G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因此项目收尾即涉及各子项目收尾,又涉及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这些特征,将收尾阶段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子项目收尾,二是各个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协调,三是总项目收尾,四是共同进行项目后评价。

6.1子项目收尾流程

收尾依据:项目计划、工作情况记录。

负责人:子项目经理。

子项目经理把工作情况与计划情况再对比,确保所有计划都正确执行,工作都合格。

子项目经理将各种文档收集齐全,并按照合同自己做好子项目初验工作。

将子项目初验结果与其他文档上交至总项目经理,总项目经理签字确认。

6.2确定各子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的流程

由于各子项目之间相互影响,各个子项目收尾并不能确保整个项目也随之收尾,还需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此需要多次召开会议,共同讨论收尾工作。

参加人员:总项目经理、子项目经理、分包队经理、监理经理

参考依据:各子项目经理提交的文档、初验证书等。

各子项目经理将文档、子项目初验证书等提交会议,共同讨论。

与会人员详细讨论,确保其他子项目的收尾不影响本子项目的收尾;其他子项目的各种技术指标符合本子项目的要求。

经大家一致认可后,总项目经理、各子项目经理在总项目初验证书上签字,认可整个项目结束。

6.3总项目收尾流程

总项目初验证书签定后,整个项目工作结束,需要进行终验,终验后整个项目正式结束。

1:总项目经理向公司上层经理写终验申请报告,并将各种报告、合同等汇总上报,申请项目终验。

2:公司上层经理审核报告,并派人现场对项目终验。

3:公司上层经理签署终验报告,总项目正式结束。

6.4项目后评价流程

为了提高员工个人工作水平和以后项目工作更好的开展,需对项目做出总结,以评价项目执行情况、个人工作情况等。

评价形式:总结报告、会议讨论

参加人员:全体项目施工人员

第七章结论

烟台移动3G项目投资多、规模大、施工周期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项目一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解决主题,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没有出现推托责任的现象。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项目组织选择合理、运作高效。

1:选择的合理性。项目组织选择充分考虑了项目技术、工作特征、人员配备等各方面的因素,适得项目组织适应工作需求,项目人员各负其职。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施工阶段;费用控制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1301

1 施工阶段工程总承包费用控制与管理

1.1 积极主动地做好资料凭证

在施工阶段现场的造价人员应积极主动地整理与业主相关的联系单、签证单、委托单和变更单等书面资料,切勿等工程完工后补签资料,以避免被动局面。在每份变更单下发前,造价人员均应根据合同约定确认变更单的责任承担方,对于因业主或监理单位超合同规定要求发生的变更单应先向业主发联系单,待业主回复意见后再向施工单位下发此类变更单。同时要及时统计与业主之间的任何往来文件所发生的费用,尽量准确,避免同一事项费用计算来回变化。

1.2 内部各专业应充分沟通、认识统一

施工阶段造价人员应定期与设计人员和采购人员沟通,以防止设计和采购超合同范围和标准的情况发生。设计人员和采购人员与业主之间的任何往来文件均应发现场项目部一份备案,项目造价人员要对这些往来文件进行归类分析,评价是否产生费用。如果现场项目部发现有超合同规定的情况应及时向业主发联系单,待业主确认事项和费用后再执行。

1.3 要选择有利的索赔方式

向业主索赔应分步进行,索赔前应先发工程联系单确认事实。事实确认后再发费用索赔报告,以提高索赔成功率。工程造价人员要在总承包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上报总承包竣工结算书,最好在工程移交时同步完成总承包竣工结算书的编制及上报工作。

1.4 做好尾工处理和工程结算工作

参考近几年的国内总承包项目实际情况,多数总承包项目的尾工处理和结算谈判的时间仍很漫长。项目移交业主后大多项目仅造价人员在现场进行工程扫尾工作,结算进展慢,效率很不理想。因此,项目部人员应从项目一开始就对整个项目的尾工及结算工作进行整体策划,过程中及时处理索赔事项,做好过程结算工作,为工程结算奠定基础。项目移交后,总承包结算工作最好集中时间解决,尽量阶段性推进工作进展。

2 施工阶段工程分包费用控制与管理

2.1 熟悉解读各分包合同

分包合同签订后,总承包项目部应立即组织对内部全体员工进行合同交底,让项目部参与人员了解、熟悉并掌握相关合同条款,尤其是标段间的接口界线划分、承包范围、采购范围等,明确各自的管理内容、职责和权限,为全面顺利地履行合同奠定良好的基础。物资采购人员应掌握工程设备材料管理等合同条款,将总承包单位采购范围鉴别清楚,对于不确定是否由总承包方购买的材料要及时与项目造价人员和设总沟通,减少代购材料现象。

2.2 抓住图纸会审工作核心

对于总承包项目来说,图纸会审工作是核心要素之一。图纸与外部会审前应先进行内部会审,相关部门必须参与。工地代表和专业设计人员应仔细审查图纸,将问题在施工前处理,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图纸会审时如发现超总承包合同规范标准或增加项目的情况,应该在施工前及时通知设总,查明缘由。如业主要求提高标准或增加项目,应尽快与业主沟通,要求业主提供书面资料说明后再安排分包单位施工。应避免工程完工后再要求业主补签资料现象。

2.3 深入细致做好分包工程各标段结算工作

总承包方内部做的工程量结算书务必要仔细校核,与施工单位核对前要尽量保证自己的结算书是正确的。结算资料要有计算、有书面依据资料。每个标段的结算参与人员要固定,中途尽量不要换人。最好是一个标段的所有结算均由一人核对。每个卷册务必由一个人计算,尽量不要出现多人做一个卷册的现象。避免工程量交叉重复现象。和本卷册有关的变更签证尽量由原计算人员计算。

项目结算负责人应有计划地进行每个标段的工程量计算,各标段要安排专人负责。各负责人不能仅计算工程量清单,还有与合同有关的费用调整,如甲供材料、签证、设计变更等都要统计。避免一个卷册多人统计现象。

在与施工单位核对前总承包单位必须整理好所有的签证和变更资料,列出清单,编号要连起来。尤其是设计变更单。工程联系单必须在办理签证后才能进入结算。要及时落实施工单位是否已将设计变更单内容全部施工完毕,已经按设计变更单施工的,要及时整理出反馈单给项目造价人员计算费用,没有施工的也要以书面形式告知项目造价人员。结算前办理完毕所有签证单子,避免发生补单子的现象。

项目结算负责人要编制详细的结算计划。与施工单位核对前要排好施工单位上报结算计划和结算核对计划。为加强结算核对的进度和质量,要让施工单位按总承包方的要求上报结算资料。核对前每位核对人员要详细消化施工单位的结算书。找出差异,核对时仅核对双方不一致的地方,这样既掌握主动又节省核对时间。每个卷册核对完毕后双方要及时签字认可。

2.4 及时处理争议问题

每个现场造价人员均应积极主动地处理费用争议问题。对于争议问题,结算负责人要及时整理出争议问题汇总表,注明双方争议的原因和涉及费用,并对每个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处理建议及预计结算金额,供主管领导决策。

2.5 及时处理施工单位上报的联系单和签证单

各部门应及时处理施工单位上报的联系单和签证单,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联系单和签证单的回复意见反馈给施工单位,不要随意搁置一旁不处理。对于有争议问题的单子,应及时和设总及主管领导沟通,确保工程完工后不再补办签证。施工过程中涉及签署签证的相关部门要经常沟通,相互提醒各部门及时处理施工单位已上报的签证单子。签证单签署要规范,对于有附件的签证,附件的每一页双方都要小签。

2.6 结算人员要有责任心、有耐心

有责任心是每个工程结算人员必备的素质。同时,因大多分包工程结算过程比较漫长,结算时双方结算人员难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争议问题甚至为此争吵,因此参与结算的人员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责任心外,还要有坚韧耐心。

项目会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审计;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

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审计现场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重视查问题、轻视管理;二是审计计划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性;三是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僵化,审计项目组各自为战,审计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审计现场时间管理随意性大;五是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还不尽人意。部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凭主观经验多,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的意识不强,我国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体系及制度也还不完善,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应重点做好审计现场各个阶段的控制工作。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控制

在审计准备阶段,主要控制要点有三:

(一)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

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审计是一项人力和知识双密集的工作。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的第一要素。从数量上讲,一个审计项目所需人员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数量,其对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影响的边际效用递减。但在这一个数量限度内,人数越多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就会越少,反之越长。所以审计人员的增加在一定数量内,会减少审计项目整体所用时间,假定人员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那么因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会大于追加审计人员所增加的成本,但超过这一定点,随着审计人员的增加,审计人员的整体效率降低,造成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开始逐渐小于审计人员增加带来的成本。如图1所示:

从审计人员质量来讲,主要表现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两方面。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审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所审计事项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等,业务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识的运用能力,重点表现为专业判断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计经验)、计算机审计能力。专业判断水平体现了一个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某某人审计经验丰富,实质上就是表示这个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较高。

(二)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按照审计公正性和质量控制要求,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这样由所有参加审计项目的人员就会组成一个项目团队(通常称之为审计组)。由于团队的存在,就会产生管理学称谓的一系列组织管理问题。在一个项目中,我们称之为团队管理。团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团队整体效率。因此,团队管理成为影响人力资源的又一重要因素。和管理学中所有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样,审计项目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分工和协作的处理。分工是指根据审计项目方案来确认的总体任务,按照“贡献相似性”和“关系相近性”原理,把总任务分解后分配到相应的审计小组中去,协作是指通过建立和贯彻沟通与合作的规范,创造和维持团体的协同效果。有效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审计人员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促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分配的审计任务,充分发挥其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从而满足复杂多变、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信息、不断创新的审计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表明,审计项目具有组织稳定性差(即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后其组织结构即行解除)、信息沟通量大、工作灵活、创新性强等特点。科学的审计作业分工和组织结构,必须适应和满足审计作业的这些特点。 为此,科学的审计分工应强调审计人员的参与和协商一致,使其成为一个上下有机结合的过程,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互有区别但彼此联系的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审计小组或人员去执行。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矩阵式结构,即先依照“贡献相似性”的管理原则,将相似会计核算内容分成一组,如将应收应付款审计分为往来审计,最终分配到具体审计人员,再依照“关系相近性”原理,按审计目标建立组与组之间沟通的负责组(人)。

从管理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原理分析,这一结构适应性强,符合审计作业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各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总结新的审计方法,有利于完成新的审计任务和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性。这一设计既体现了职责分工,同时也体现沟通和协调机制,引入和强化了合作的意愿和相应的工作能力。

二、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主要控制点如下:

(一)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

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二)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

在实施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具体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对业务程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收集有用性、相关、重要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如发现被审计单位人员职责分工不严密,存在混岗等严重缺陷时,应充分意识到该证据的重要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警惕,对这一重大隐患执行扩大测试,实施进一步的取证,以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利用机构内控不严的漏洞,实施了违法违规行为。

(三)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有利于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审计过程记录,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

(四)严格执行复核程序

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两级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项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检查

项目组长要及时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会同审计部门负责人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层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给予实时的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这是做好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六)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前,必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

三、审计报告阶段的控制

作为审计的收尾工作,审计的报告阶段过程控制也十分重要,主要控制点:

(一)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及时组织项目组长对本次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复核、总结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性复核不仅被运用于审计计划阶段和报表项目审计阶段,也可用于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公允性。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时,审计人员应执行以下程序:

1.应当全面审阅会计报表及附注,考虑针对实质性测试中发现的一些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恰当;这些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与审计计划阶段的预计之间的关系。2.将分析性复核应用于会计报表上,以确定是否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如果这种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存在,则审计人员必须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再追加实施额外的审计程序。

(二)撰写审计总结

在完成实质性测试之后,审计项目经理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总结,概括地说明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总结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简介,阐述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二是审计概况,主要阐述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计划执行偏差及其原因等)、审计的总体评价、审计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即应引起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注意的重大事项(包括关联方交易、财务承诺、期后事项等);三是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重要调整及事项;四是审计结论,说明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对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评价与建议。

(三)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

审计项目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面复核通常应在审计现场完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争取审计工作的主动。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则需审计部门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二级复核。二级复核既是对审计项目经理复核的再监督,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7个方面:1.复查计划确定的重要审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得以较好实施,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2.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3.复查审计范围是否充分。4.复查对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5.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的钩稽关系是否正确。6.监察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项目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7.复核一审会计报表总体上是否合理、可信。

(四)审计人员应当评价审计结果

主要是为了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以及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原则。为此,应完成如下四个工作:

一是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该过程可通过两个步骤完成:1.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三部分组成: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定的未更正错误;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以及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的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2.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金额)对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比如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影响程度。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可以通过填列和复核会计报表的检查清单的方式来进行。不仅可对那些经常容易被忽视的审计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还有利于监察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三是对被审计单位一审审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要实施各种测试。这些测试通常是由参与本次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组执行的,而每个成员所执行的测试可能只限于某几个领域或账项,所以,在每个功能区域或报表项目的测试都完成后,审计项目经理应汇总所有成员的审计结果并将这些分散的审计结果加以汇总和评价综合考虑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全部证据。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四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最终复核是在完成审计工作、签发审计报告前所进行的复核。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这项工作,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承担,是对整套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原则性复核。

(五)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从审计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审计部门负责人和总审计师、审计顾问,都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和处理,如告诫、批评、通报、取消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六)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档案是项目审计的主要载体,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档案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 娄尔行主编. 审计学概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晓霞. 企业审计风险.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 高校审计编写组. 审计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冯均科主编. 审计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 何庆林主编. 企业审计技术.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6] 张庆龙. 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