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专业课程

数学专业课程范文精选

数学专业课程

数学专业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对于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国部分高职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课程内容选择不科学以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所以,高职首先要不断完善本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积极贯彻数学思维。同时,高职还要进一步优化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此外,高校教师也要不断优化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

1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是在小学教育全科培养的大背景下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价值观以及数学思维的有效方式[1],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高职自身专业以及课程建设思路的优化,对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理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提供大量优质教师,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1.1有助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首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和数学教育观的培养,帮助高职学生在今后踏入教师岗位之后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同时对于学生良好师德观念的树立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学生可以借助学校的平台以及优质课程资源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于数学教学的认识,从而将自身所学运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数学教学能力的提升。最后,数学作为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主要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所以,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还有助于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2],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1.2有助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首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本校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理念的更新。高职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以及网络形式积极了解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学科教学的前沿资料,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高职院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建设思路,推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展。其次,高职可以根据自身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同时将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专业建设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同类型院校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思路,完善课程结构,推动本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高职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呈现形式,在实际的高职院校小学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以及高科技教学设备优化高职院校实际的课程教学形式,对于高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3有助于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需求,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其次,可以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小学教师作为学生今后的主要从业方向,数学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其今后的专业学习内容和学习思路以及明确其今后的工作内容,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力量。同时,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课程组织形式,通过支教以及顶岗实习等形式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也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教师队伍管理方式。最后,有助于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逻辑以及魅力所在,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热爱程度,对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是在原有专业以及课程建设基础上,对高职小学教育数学课程建设思路与方式的革新。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高职在数学课程设置上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3]。同时,部分高职还存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不恰当、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式选择不完善等情况,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造成一定的阻碍。

2.1数学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首先,我国部分高职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上对于基础知识以及难度较大知识的比例分配不均,部分高职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对于难点知识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基础类知识,所以在课时比例上,数学基础知识的所占课时与难度较高的数学理论相比相差较大,导致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不仅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造成一定的阻碍。其次,我国部分高职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忽视数学思维培养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过分重视数学知识灌输以及数学教学技能训练[4],影响了高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最后,部分高职在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忽视了数学史类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历史与概念了解有限,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2数学课程内容选择有待优化

首先,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脱离了学生实际,主要选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以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大学数学课程内容[5],此类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差距较大,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信心以及兴趣的培养也造成一定的阻碍。其次,部分高职对于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小学课程内容联系不足。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多为基础知识,且关注点主要在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我国部分高职小学专业数学课程则忽视了其为教育实际服务的理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以高等数学为主,不仅增加了高校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同时对于高职学生实际数学教学能力提升有限。最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在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存在忽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中所包含的分析、综合、运算以及判断推理方面的能力重视与培养不足,影响了我国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2.3专业认证中对于小学数学的关注程度不足

专业认证是推进我国师范教育以及师范类人才培养规范化的重要步骤,对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部分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工作与专业认证的衔接并不完善。首先,在考察内容上,部分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认证过程中的考察内容匹配度不高。部分高职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并未按照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标准,而是需要学生在考试前期报名相关辅导班,对于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我国部分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内容与教师专业认证标准的配合并不完善。部分高职的教学内容中甚至没有将专业认证标准中明确标示的内容进行讲解与传授。最后,数学教学内容在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所占比重与专业认证中数学内容所占比重不吻合,部分高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置上对于学生专业认证过程中考察的内容重合度不高,对于教师教学方针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4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国部分高职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足,部分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讲授以及数学公式定理的证明大都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但由于板书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与效率。其次,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教师并未对本校现有的生源质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帮助有限,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数学知识的丰富都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部分教师对于相关案例的引用较少,导致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6],与学生实际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联需要细心发掘,但部分高职教师对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足够重视,不利于我国高职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策略

在高职开展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数学课程成绩的高低,对于高职学生数学专业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高职要不断优化本校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在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积极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同时,高职还要不断提升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与专业认证的契合程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高职还要不断优化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高职要不断优化本校专业课程设置,为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奠定基础。首先,高职要在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升数学基础知识的占比。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集中在小学教育事业上,而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多以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以及理念为主,所以,加大数学基础知识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中的占比,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思路的理解,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实力,提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其次,高职还要进一步增设数学史课程,数学史这门课程虽然对于数学计算以及解题思路相关内容涉及有限,但是对于相关数学定理、公式以及相关数学家的趣闻轶事都有一定的介绍,可以帮助本校学生充分体会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某些概念的来源典故以及历史演变过程[7],进一步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高职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灵魂。在具体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职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及时穿插相关的数学思维,诸如:数形结合、化规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以及建模思想,将数学思维的运用贯穿于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3.2优化数学课程内容

优质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知识储备的丰富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今后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高职要不断拓展与优化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文化以及数学哲学修养的培养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素养。其次,高职还要增加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类课程的课时,通过教育见习以及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其今后的工作内容以及方向[8],纠正我国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职学生实际专业素养的提升。最后,高职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小学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进一步加强本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帮助高职学生从更高视角了解小学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对小学数学知识以及思想方法进行更深刻的认识与剖析。

3.3提升专业认证体系中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高职师范专业建设规范程度的提升以及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首先要提升本校领导以及教师对于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视程度,同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明确专业认证考察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导向性以及对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视与配合程度。其次,高职还要不断加大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对于专业认证考察内容的占比,加强学生对师范专业认证教学内容的掌握,提升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师范专业认证过程中的通过率。同时,高职教师还可以根据师范专业认证中有关小学数学方面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从而对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进而不断推动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建设。最后,高职还要进一步调整自身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范式,明确在全科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不断分析专业认证标准对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育人才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4完善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数学专业课程范文第2篇

传统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模型的内在系统性、严密性,而忽视其内在逻辑关系和模型本身的经济学解释。在一味强调数学的理论性过程中,学生很难把握其数学模型的真正内涵和本质,也难以体会到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思想、方法。会计学专业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应力求淡化严密的数学论证,切实根据专业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把学生从不具一般性的数学技巧和繁琐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学生在毕业后大都走向会计实务工作。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处理教材,有选择地设置教学内容。要从注重数学概念、理论、原理发展为———理解数学本质、数学价值,寻求定量与定性有有机结合,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对数理工具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与会计学专业的内在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2突破传统,多样教学

当今,虽然“大众数学”、“服务型数学”的观念已经普遍形成。但传统教学中,会计学的学生接触到数学的普遍反映却是数学过于严谨、抽象、概括,繁琐难懂。究其本质,是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数学的严密推理论证所致。事实上,数学都是从解决问题出发的,任何数学模型的建立,数学定理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起因。如果在数学教学中以定义、性质、定理、公式为核心,就数学而数学,对“解决问题”避而不谈,就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力求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有用,并力争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从会计学专业背景的鲜活案例出发,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迫切希望,步步引导,层层递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数学方法,还还原了数学的本质,体会了数学建模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

3锻炼思维,培养能力

会计学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而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学常常被数学计算所禁锢,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精妙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也停留在记忆公式、推导运算上。事实上,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妨尝试将MATLAB、MathCAD等数学软件引入课程教学,以适应会计学实务已全面电算化的专业特点,从实践中来,到应用中去,把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将专业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数学知识与专业背景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能力。

4提升师资,完善教材

数学专业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慕课(MOOC);信息与计算科学;课程群建设;混合式教学

一、前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InformationandComputingScience)的前身是“计算数学”,后更名为“信息和计算科学”,是一个信息领域的结合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从事IT、教育、金融等相关行业设计、开发、教学、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重要,在信息与计算专业课程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课程群现设有数学模型、数据分析、模式识别、信息论、数据挖掘、数据库等专业核心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群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多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然而目前该类课程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一方面,由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设置须符合专业培养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技术。授课时,不能真正贴近学生的课程背景,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实践性,虽然教学策略的应用较多,但学习内容分散,学习形式不整体意识,缺乏具体的应用场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常常面临“需要掌握更多的内容和有限的学习时间”的矛盾。信息技术课程群的教学如能结合MOOC课程的授课优势,可满足实践要求高、内容更新快、学习时间相对有限的课程特点,通过积极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将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实践网络资源的混合教学和翻转课堂,引导学生线上线下课堂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群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慕课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群混合式教学模式

面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立足于信息技术类课程群建设,通过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慕课类型的设计研究、慕课资源的开发研究、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等方面展开信息技术类课程群的“慕课”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推进基于慕课的教研新模式的形成,在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达到资源共享,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双重目标。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第二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很难在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中,MOOC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现阶段,MOOC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将MOOC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新平台进行设计,包括短视频、实践、讨论、补充材料、测试等。采用“网上学习”、“翻转学习”、“互动学习”等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借助MOOC模式,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能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在线指导和交流,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更加充足;教学资源组织有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化、渐进性。这不仅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类课程群的MOOC设计

MOOC有多种分类形式,按照其呈现形式可分为课件播放式慕课、讲课式慕课;按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点讲授式慕课、例题习题解答式慕课等;按照教学环节可分为课前预习慕课、新课导入慕课、练习巩固慕课、总结拓展式慕课等。根据信息技术类课程的信息技术特征,可重点设计以下类型慕课资源。MOOC视频的形式丰富多样,各中类型的MOOC优势和不足都不尽相同。结合信息技术类课程特征以及授课对象为信息与计算专业的学生特点,选择一种适合的形式。为了开发出较为理想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群的慕课资源,通过充分调研,有以下几点在制作慕课中值得重视。

1.知识点慕课

信计专业学生虽然在本科大一学年已学习了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具有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所需要的数学基础,但在学习信息技术类课程时,由于该类课程均应用型较强,不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教学,学生很难深入掌握该课程。因此若教师在设计慕课前,与学生充分沟通,在制作慕课时将学生已掌握知识和将学习知识充分衔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导入,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领悟知识,体会知识的用途,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较大地推动教学质量。另外,此类慕课还可加入学生可能遗忘的部分知识,如模式识别课程中的贝叶斯定理等内容,在数理统计课程中学生已掌握,如能在慕课开始,设计关于天气预报等场景的导入部分,让学生自然地回忆起该知识点,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模式识别课程的学习劲头。

2.案例式慕课

信息技术类课程体系复杂,应用场景跨度很大,开发慕课时,如能将某困难知识点合理地分割为若干个知识小点,针对每个小点制作对应的案例情景式慕课,学生就能充分深入地理解消化。例如,可在数据挖掘课程中设计不同的案例来区分聚类和分类这两类重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例如通过某疾病的特征进行机器学习的案例,学生既可以快速地对分类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也能正确地辨识分类和聚类的差别。且案例式慕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学习,方便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其他信息技术类课程,也可设计类似的案例式慕课进行教学。

3.总结拓展式慕课

对于信息技术类课程中的某个具体授课环节,教师可通过总结拓展式慕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小结,或对某点知识在其应用领域上进行横向的延展,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模式识别课程中,在学完决策树数据分类后,可在总结该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先验概率若以知场景,将教学内容拓展至其他重要分类方法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贝叶斯分类方法。在信息技术类课程中,这类微课涉及的内容较多,除上述内容外,还有数学模型课程中的微分方程模型、数据挖掘课程中的数据立方体技术、信息论中的哈夫曼编码技术等内容,均可以采用慕课形式对课程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拓展。

四、小结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摸索,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信息技术类课程群的建设工作,搭建功能齐全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群的慕课教学平台,已建设有信息技术类在线课程3门。通过课程群内容设计优化,强化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训练的教学,将较大程度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引入MOOC教学模式,提供面向创新人才培养、面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群教学体系,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拓宽学生的受益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可推广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研究,还可以推广到同类高校的教研改革。

【参考文献】

[1]王鑫平,祝根发,陈美芳.基于MOOC环境的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广场,2016.

[2]杨慧,丁正生,宋艳娥,李俊兵.微课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

[3]杨雯靖.基于微课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4]赵小艳,李继成.MOOC环境下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思考[J].大学数学,2015.

数学专业课程范文第4篇

1免疫学理论知识及技术发展迅猛,设置的课程应与时俱进

基于《免疫学技术》课程知识体系逻辑性强、技术方法多样以及理论和技术进展快的特点,课程教学的整体指导思想必须在强调对基本原理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同一理论下技术开发的多样性,以及免疫学传统理论技术与相关学科现代技术结合,促进免疫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要求学生掌握免疫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免疫学功能检测中的应用,并结合学科前沿进展进行适当拓展和补充,注重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增加CD4+T细胞亚群Treg(天然调节性T细胞)、Tfh(滤泡辅助性T细胞)、Tfr(滤泡调节性T细胞)分化发育等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不同疾病中扮演的不同功能研究;实验课的教学中增加细胞亚群分化发育标志分子及功能的检测。

2联系实际,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免疫学与医学密切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运用临床实例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将掌握的免疫学知识用于解答临床相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课“讲授法”可以问题为牵引的启发式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讨论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维逻辑的方向,尤其是对临床相关复杂病例的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能力的指导。这一部分知识很多都可能是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点,更多的是指导教师工作经验的累积,教师在平时的科研及临床实践中应善于总结,为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素材。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注重技术性与连贯性,如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技能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及连贯性,启发科研思维。如第一次实验课选择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及纯化技术;第二次实验课可以选择流式细胞仪检测或分选细胞亚群;第三次实验课可以选择细胞亚群功能检测如增殖能力检测、分泌细胞因子检测、细胞活性检测,CD8+T细胞杀伤功能检测等[3]。

3因材施教,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医学免疫学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从而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在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应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留出足够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假如存在学生对知识点没有理解、理解错误的情况要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对于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课后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同时,教师应将学生对实验的评价和建议归纳总结用于改善教学效果[4],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4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走信息化教学道路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应注重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员的学习潜能。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授之以“渔”,通过各种方式使学员明确如何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读、小组讨论、总结发言、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员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课后通过与同学、老师讨论,利用网络或参考书查阅相关资料,以扩大对该知识点的认识,认真体会如何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免疫”,并锻炼自己独立学习免疫学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阔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为学生模仿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形象了解实验步骤,实际操作更易上手;多媒体课件及互联网的利用创造了一个在功能、时间和空间上交互的崭新环境,使一些不易口头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的演示变成生动具体的知识,缩短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此外,学生利用虚拟教室,在自学巩固的同时又能实现课下与教师的互动,真正做到“互动教学”。利用课堂教学为主,信息化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符合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5实现真正意义的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学员应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的特性和生物学作用、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免疫学诊断要点和防治原则;具备学习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专业课程的必要免疫学基础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思考和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为最终实现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勇于创新的医学人才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课的授课方式以问题为牵引的启发式教学为主,重在培养学员科学的思维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员分析、判断、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临床相关复杂病例的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学习医学免疫学相关知识,培养对医学免疫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积极思考问题、探究未知的良好习惯,初步具有科研和创新意识。为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实现真正意义的能力培养。总之,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肩负着运用最新技术手段结合国际科学前沿理论知识对疑难疾病的诊断,掌握国际前沿医学领域做原创性的科研工作的使命,高等医学院校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结合,实现真正意义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田易,杨霞,倪兵,等.军队医学院校本科生医学免疫学教学体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1):124-126.

[2]杨霞,郭玲,王莉,等.医学免疫学创新实践意义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44-145.

[3]胡迎春.研究生免疫学实验技术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选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1(6):704-706.

数学专业课程范文第5篇

为满足社会及就业所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在重视实践技术学习及实践技能提高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原因如下:

1.实践应该与理论相结合。虽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应该以实践课程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就要只学习实践知识,而忽略理论知识的摄取。实践来源于理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这就像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一样,“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每一次认识都比上一次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同样每一次的实践也都比上一次实践得到提高。如果只重视实践技能而忽略理论的获取,那么实践技能就会停滞不前,停留在原地,得不到发展。因为理论知识并不是只用于指导实践,相反它可以使思维方式打开,并有利于形成独立的思考方式。

2.艺术理论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素质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艺术理论这门课程,其目的并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风格、艺术思维等这些抽象理论,而是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通过老师课上结合实例的讲授过程,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在提高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同时,才能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养技能,如在室内装饰设计时,使室内装饰的配色、布局等方面更加协调,满足业主的多方面需求;在设计一个商品包装时,由于外观新颖,使商品更加醒目,让购买者在一瞬间便被商品所吸引,从而增加商品的销售率及市场覆盖率,以达到商品宣传,刺激消费的目的。

3.如果只会实践而不懂理论,那么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只会变成空洞的设计,譬如:设计者要掌握艺术史上各个流派的特点以及设计风格的演变。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使设计不显得乏味,不与他人雷同,并且能够将艺术史上各个流派的特色,及各个风格的不同之处在设计作品中进行合理地运用,再结合自身的体会感受使作品具有自己的风格,与众不同,独具特色。这样的作品才会显得富有内涵,充分显示出自己的风格特色。

二、艺术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课程中,安排一定的艺术史论内容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在具体艺术史论教学中,决不能就史论讲史论,而应该从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所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1.艺术理论课程的当代性和实践性。“当代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讲授艺术理论课程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即从选取的材料到讲述的理论观点都要瞄准和跟上当今艺术前沿的步伐。要做到便于学生设计眼界的开阔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使其设计思维与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导观念同步发展。尽管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些难度,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基础缺乏信心以及对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接触的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耐心地进行引导,让他们能放开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自信心提高的基础上可以更大范围的融入到专业领域。举例来说,可以针对学生的求知需求举办一些讲座,还可以模拟拍卖会的形式,让学生用直接参与的形式理解课堂上教师讲授的艺术市场,亦可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编组,做一些专题类的辩论或专题片,这就需要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技能知识,充分利用所学专业优势,比如讲述艺术风格的课程时,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偏重于平面设计领域中他们所熟知的设计师来讲述何为艺术风格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其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激励他们去获取所需知识。又可以通过活动,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加深他们的专业技能及学识,促使他们在实际任务中提高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另外在相应的时机,根据需要也可采取传统型教师传授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设计实践课程上更为常见,即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实际的设计工程,涉及到艺术理论的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策划艺术展览之类的活动。

2.艺术理论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即少使用一些教条主义的知识框架,不从既定的各种原则框架及既成的艺术理论定义出发,更多地使用作品来解释概念,使概念不再深奥晦涩,更加浅显易懂。并且还要多联系些学生熟知的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创作的实际,多利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及作品,通过学生直观上的感触,动员他们自己去寻找艺术形式的内部规律,且进行深入地研究,这样他们既把艺术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又能够因为找到自己的熟悉点,从而对艺术理论的探索产生兴趣。不仅如此,在讲授艺术理论课程的同时,还要注意一层层深入、一点点地渗透,不能简单直接地讲述一些概念性的理论,而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就要求讲授艺术理论课程做到条理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地深入传授。在系统地传授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同时,有利于他们的记忆。只有做到熟记于心,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当中,才是真正地实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3.艺术理论课程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实际上,艺术理论是一门范围和领域都很广博的学科,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中尽量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桎梏,应该打破束缚,给学生讲述更多艺术前沿的艺术理论。并且在教学中应该加有对国内外及现代各种艺术流派、艺术理论学派研究成果的介绍,用来丰富我们的艺术理论。这样才能让打开学生的知识范围,并不只是单一地了解本专业小范围内的知识,而是具备广泛领域的知识储备,在艺术实践中可以做到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触类旁通。这样才能使得设计更具有内涵,能融入与世界的潮流之中。具体涉及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接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艺术领域,比如给学生们看一些现代艺术的视频,在观看视频中,给学生们讲解现代艺术的学派和艺术家创作现代艺术的出发点和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