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评价论文

数学评价论文范文精选

数学评价论文

数学评价论文范文第1篇

1图书馆学研究生培养

单位简况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我国授予图书馆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大学、研究机构及其学院、学系、图书馆。对该教育机构的导师进行h指数评价,可从很大程度上代表该机构的科研水平。我国目前的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由博士学位、学术型硕士学位(academicdegree)和专业型硕士学位(professionaldegree)3种类型构成。2010年,在我国专业学位目录中增设有“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简称MLIS)。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信息及招生单位实际的招生目录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8个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8个MLIS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图书馆学研究生培养单位总数共计48个,分布于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数量较多的有北京(6个)、上海(4个)、陕西(4个)、江苏(3个)和天津(3个)。我国图书馆学硕士点或开设于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或开设于高等学校,后者又可分为高校教学院系(37个)和高校图书馆(6个)两种类型。除军队系统院校(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之外,最常见的开办单位是管理学院(10个)和专门的信息管理学院(8个),此外还有公共管理学院(5个)、计算机学院(5个)和经济管理学院(3个)等。

2数据来源硕士点与导师信息采集自教育部

高校学生司主管的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各高校研究生院(处)及相关院系二级网站。此外,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也是研究生导师信息的重要补充来源。h指数的检索、排序和统计来源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工具,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所有源数据库产品的参考文献,并揭示了各种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具体计算方法为:进入数据库中的引文检索,选择期刊导航中的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使之限定在图书、情报与档案专题)期刊,确认期刊类型引文,选择每个培养单位的图书馆学研究生导师姓名及单位名称组配检索,被引时间限定为2003—2013年,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列,找出论文序号h值,使前h篇论文被引频次都大于或等于其序号,而序号为h+1及其之后的论文被引频次小于其序号,此h值便是该机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h指数。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需要说明

本调查仅针对作者为研究生导师(有博士点的机构包括博士生导师)的文章,未考虑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另外,只要论文研究范畴属于图书情报领域即可,对第一作者和其他合作者并没有区别对待。

1图书馆学研究生培养单位h指数评价

根据h指数的定义,计算出上述机构的h指数,经过具体分析,在h指数前10名的单位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h指数(34)高居榜首,武汉大学(30)和北京大学(30)并列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和中山大学紧随其后,分列第4名至第7名。湘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及南京大学并列第8位。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郑州大学等高校均排在前20名,而中国人民大学未能进入前20,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山东大学等机构则远在30名之后。从调查分析可以看出,48个培养单位的h指数呈现出逐渐减小,中间数据庞大的现象。h指数大于20的机构有7个,20~10的为25个,约占总数的52%,小于10的有16个。h指数为10的机构(7个)最多,约占总机构数的14.5%。排名最低的仅为3,相比第一名的34,差距悬殊。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统计时间的特殊性和数据库的局限性,完全精确地测算出每个机构的h指数值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对每个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计算出其相对的h指数。

2图书馆学专业排行与h指数评价结果

自2004年起按年度的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等人编著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数据采自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高校网站、有关数据库、刊物、书籍和内部资料等,是国内较权威的研究生学科评估成果。由于采集的源数据不一样,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的h指数评价与该报告中的研究生图书馆学排名相比,虽然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一致,但数据和方法的不同对最终的排序结果产生了影响,表现在h指数排名次序和星级不尽相同,对某些学校的评价甚至差距悬殊。

三结果分析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个别综合实力或学科实力较强的培养单位并未得到相应的排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h指数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1)被引频次对h指数的影响

如果某人曾经发表过一两篇被引频次很高的论文,即使其他论文被引频次低,他的总体成就也会因此被夸大,特别是如果被引次数高的论文有多名共同作者的话,其水分就更多了。此外有的特殊体裁的文章(如综述)的被引频次会比原创论文高得多,但是它并不代表作者的学术成果。从实际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总体成就容易被个别几篇被引次数超高的论文所夸大,可以发现对h指数的数值大小有贡献的只是那些被引频次足够高的文章,绝大部分的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都没有被用来支撑对这位研究学者的评价。例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h指数为9,名次排在西南大学之前,该校的研究生导师仅为两人,但论文总被引频次达到了200,被引篇数为34篇。

(2)培养机构导师构成对h指数的影响

此次调查主要是以各培养机构导师论文的被引情况作为依据。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某些学科实力强的导师退任教学职务、院系招收年轻教师、新出现的培养机构外聘著名学者等人员变动,这些人员变动对h指数的最终结果有直接影响,但通常不能直接代表该培养单位科研实力的变化。

(3)等h指数机构

通过对比两组h指数相同的机构的传统评价指标(被引次数、被引篇数、篇均被引),可见它们彼此之间还是有显著差异的。以h指数均为10的7所学校为例,被引用总次数最高的是407,最低309;总篇数最高的是68,最低49;篇均被引最高的是7.7,最低4.83。其中尤其是论文被引篇数和篇均被引次数的差距都比较大,h指数的局限性也就表现出来,即它无法反映这些指标上的差异。

四结论

数学评价论文范文第2篇

相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虽进步较快,相应的文献研究资料也在不断增多,但实证研究在图书馆学研究中仍然只占极小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实证研究并没有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而我国公共、高校、科研这三大类图书馆中实证研究方面的论文数量也十分有限。通过对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分析和评价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占馆藏总量的约35%,问卷调研方法的文章占32%,网络调查法和用户系统交叉方法的文章分别占馆藏总量的25%和2%。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管理质量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将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其中。图书馆学研究使用的比较普遍的实证方法是文献计量法、网络调查法及问卷调查法,其他的实证研究方法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数量相对较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讨论文献计量法、用户系统交互记录法等实证方法来对图书馆馆藏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不但反映了图书馆馆藏质量建设的实际水平,更是对图书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有力补充和分析。

2图书馆馆藏质量的实证分析与评价

2.1数据来源及百分比统计

通常的数据来源主要有3方面,分别是流通分类统计、馆藏文献分类统计、分类外借数据库。以贺州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2012—2014年新入藏的202420册图书为研究对象,对其类目百分比进行分析;以2012年入藏的中文图书100188册文献资料和2013年新进的60036册文献资料以及外借的83456册文献资料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分析得出了2012年的馆藏文献的各类别藏书百分比、馆藏利用率、符合程度指标。利用文献数据库对馆藏文献进行分类百分比的统计,我馆近3年的统计结果如下:在2012—2014年的馆藏所有文献中,工业类、艺术类、文学类图书的百分比排名居于文献总占比的前3名,尤其是工业类、艺术类的书籍馆藏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的文献书籍。由此可以认为,工业类书籍应该作为我馆的重点藏书进行保护和整理。2014年图书馆藏书量及工业类的馆藏量明显高于2012年及2013年。

2.2藏书评价的相关研究

在对馆藏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藏书类型的分析,还有就是要重点研究读者的需求方向与馆藏资源的类型是否一致,如果馆藏资源的书籍类别能够与读者的需求相一致,就说明馆藏资源较为丰富,同时馆藏质量比较高,基本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如果藏书类别与读者需求不匹配的话,则说明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欠缺合理性,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其藏书质量。这里,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图书馆藏书管理专业知识,因为在藏书管理中涉及的几个公式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首先,藏书周转率=藏书流通量/藏书总量,通常其最佳范围是2~3,它反映了一个图书馆在市面上流通的图书量及外借的图书数量之和在藏书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由于图书馆作为实体空间,藏书量必定有限,因此这个值一般都在1以上,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在2~3这个范围。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馆藏评价公式,f=某类主题书籍的流通量占总藏书量的比率/各主题藏书量在总藏书量中的比率。通过对这个公式结果值的判断,可以得出某图书馆的馆藏量是否充足,如果f=1,则表明藏书量适当,f>1则说明馆藏量不足,f<1则说明馆藏量丰富。

2.3统计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及符合度

馆藏资源的文献结构、内容等各方面的情况需要合理地安排才能更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但实际这些数据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和计算才能得到,而且这些数据也是反映馆藏质量的重要参数。为了更好地了解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际工作中需要调查的内容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例如,涉及某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文献数量、藏书内容能否满足读者需要、对某领域的研究是否有价值等。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判断,藏书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不但反映了馆藏资源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作为馆藏质量建设的主要依据。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文献利用率的统计方法,文献资源利用率=外借总册数/馆藏总册数。符合度是评价馆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馆藏文献与读者需求的契合程度,它的权值可以是正数或负数。当符合度为正值时,说明图书馆所藏文献比例高于需求比例,则在补充文献资源时应注意减少此类文献的馆藏数;反之,则说明馆藏文献比例低于需求比例,应及时补充此类文献资源。

3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结果的分析

3.1分析馆藏的学科结构

为了对馆藏文献及书籍的完备性有所了解,需要对馆藏质量进行评价。因此,馆藏资源的完备性也是馆藏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即将馆藏资源完备性作为馆藏质量的一个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对馆藏质量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图书馆藏书的学科分类稳定与否,是馆藏质量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入藏图书馆的文献书籍资源质量的好与坏,对馆藏质量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在当下出版量剧增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经费将采购图书的质量提高到最大程度,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图书馆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3.2对流通比率和藏书比率的分析

通过应用用户系统交互记录实证法并结合流通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读者需求的重点方向,如果某类文献资源的流通率与藏书率的值均大于1,说明此类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的藏书量已明显不足,应及时补充此类文献。通常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他们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会对相关方面的欠缺进行弥补,加上近几年来各大高校毕业生考公热、考研热等现象,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加大了对时政热点和相关经济类图书的阅读量。

3.3对文献利用率和符合度的分析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各地各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一般都在105%以上。这个数据的值表明了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如果数据值在1以下,表明馆藏资源质量较低。我馆的馆藏资源利用率达105.47%,说明较好地遵循了相应的课程设置安排的特点,设置了较为实际的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如果某类文献资源的符合度是负数,说明此类图书的藏书比例低于需求比例;如果某类文献资源的符合度是正数,说明此类藏书的比例高于需求比例。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某些类的文献资源藏书比例严重高出或低于需求比例,说明图书馆在某些类的文献资源馆藏质量方面严重不合格,缺乏对馆藏结构和图书利用情况的分析和评价。例如,一些陈旧书籍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清除,而一些读者需求量较高的文献书籍也没有及时得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影响了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4实证方法在馆藏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4.1建立评价机制

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中,用户系统交互记录是将图书馆学与时证研究方法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能够通过利用相关软件,将计算机与用户交流的每一个细节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对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人机交换过程中,根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结果对图书馆的藏书使用情况及用户行为进行合理的解释。具体到我馆来说,藏书应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为依据,将图书馆藏工作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密切联系,并随时关注学校的发展动态,尤其是科研、教学方向的研究重点,并将图书馆藏建设工作与之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对文献资源的深度挖掘,建立专业文献资源信息库,加快专业文献的搜索速度,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馆藏结构和图书利用率进行评价,以此作为馆藏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日常图书管理工作中,要及时调整藏书优化策略及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比例,使之符合广大师生的实际阅读需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符合本校特点的藏书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的积累。

4.2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图书馆实际馆藏质量的建设中,文献流通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同时也是确定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的众多指标之一。馆藏结构及馆藏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看流通量是否较容易获得提高,在实际的评比过程中,具体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4.2.1严格控制馆藏文献的入门质量

馆藏质量是指图书馆文献的知识价值及藏书的分类。在实际对馆藏质量进行评价时,要审视其文献分类是否具有科学性,在实际阅读中,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科研意义,以此来对进馆的文献质量进行控制。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析文献资源的质量及价值,从源头上保证了入馆文献的科学价值和内容质量。当然,这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需要根据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的质量进行实际选择,同时注意结合馆藏质量建设原则、读者的实际需求及市场上相应信息资源的流通情况,对馆藏文献的来源及质量进行控制,这是提高馆藏质量的有效方法。此外,在选购专业书刊时,应注意选择具有一定专业资质的出版社或是行业内具有一定权威的核心出版社,当然也不是完全将非核心出版社的文献资源排除在外,而应咨询选择出一些高质量的具有科研价值的文献资源。

4.2.2扩宽文献资源的购入渠道

馆藏质量的建设一方面取决于文献资源的质量和分类比例,一方面也取决于文献的购入渠道,除了要选择一些核心出版社和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文献书刊外,还应积极扩大文献资源的购入渠道。具体采取的方法中,通过读者的推荐来扩大文献资源购入渠道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征求专家及学者的意见,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文献资源的质量评价并得到一些较好的文献资源的来源和出处。

4.2.3有计划有选择地购书

采购人员应选择与当下时展紧密结合的图书进行购入,根据相应的经费和购书原则进行有计划的购书,使之符合广大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此外,还要注意结合图书馆藏书的结构比例,在购书时应注意图书类别的侧重,及时补充馆藏比例较低但市场需求较高的书籍资源。

4.3强化制度管理

图书馆在实行科学管理过程中,需要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这也是对整个图书馆有序进行管理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度的细化和完善,加强对馆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能力,使管理人员做到上下一致,各尽其能。通过不断地为图书管理创造优势条件,提高管理质量,强化制度管理,严格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有序进行。

5结语

数学评价论文范文第3篇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让评价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但我们在教学中普遍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如有一个学生把蟒蛇吞吃大象画成一顶帽子,教师耐心地和他交流:“为什么要把蟒蛇吞吃大象画成一顶帽子?”“因为大象还在蟒蛇的肚子里。”大象在蟒蛇肚子里不就是像一顶帽子吗?学生的心理体验与过程教师才明白了。很多老师考虑到课堂时间,没有耐心听学生解释,总是不耐烦地打断学生发言,总是把自己不理解的话斥为“画得乱七八糟”。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无情地扑灭了。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调控,耐心地听他讲完,并对这位学生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听了一定会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不应只注重美术作业的表面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想法,更不应采用“一言堂”式的评价方法,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

二、发挥示范评价,唤起创作灵感

教材中每课都有名家作品或学生优秀作业供欣赏使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欣赏、评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评价,以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上《小扇子》一课,我通过课件展示了不同款式的扇子,让学生进行评述然后说说自己的构想。一个学生说要设计一款长方形扇子。我请别的同学进行评价,这样设计合理不合理。其中一个学生说“:这样不合理。方形的扇子有四个锋利的角,很容易划伤人,而且这样的扇子容易破损。”学生通过欣赏、评价明辨了在创作中应避免的错误。教材中学生优秀作业也为学生创作起着引领作用。由于是同龄孩子的作业,学生对他们的作品更有认同感,觉得自己也能画出这样的画,甚至画得比他更好。教师示范时不能一声不吭。教师应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评价。上《下雨了》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示范,有意画一个学生背着书包直立地站在雨中,撑着一把没有完全打开的雨伞。画完后我问学生:“老师这样画行吗?”学生说:“不行,雨伞没撑开,要画大点。人物的双脚要迈开。”我按照他说的修改好。学生还不满意:“要多画几个人,还要有前后遮挡。”我对这个学生进行表扬,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建议。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合作”完成了示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了启发。

三、把握激励评价,增强实践信心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应随机进行教学处置,让它“化险为夷”。在一次美术教学观摩课上,上《大树的故事》一课,我让学生说说树上树下,树洞内外会发生什么故事,你想怎么画?一个学生回答“:我想画一个鬼!”全班大笑。这不是存心捣蛋吗?我当时真想马上请他坐下。但转念一想,何不听听他是怎么想的呢?那个学生说“:一棵大树被人砍倒,只剩一个树兜,树兜变成一个吓人的鬼。”原来是这样,我夸这个学生“很有想象力。”接着追问:“你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他说“:我画一个吓人的鬼,让人不要再砍伐树木。”说得多好啊!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因学生想法和作业各不相同,各有长处,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作业中的闪光点,不要从专业美术的角度去要求学生,没必要吹毛求疵,而应细心呵护学生幼稚、脆弱的心。即使有不足,以“你真有想象力。“”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画就更漂亮了。“”如果物体画大点,构图饱满些就更好了。”这些婉转的语言,既保护了孩子那份可爱的天真,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因为你的赞美,你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塑造一个画家,一个天才。

四、运用综合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数学评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考试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共识。新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宽松的开放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对考试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现状与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训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其他训练难以替代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着眼点、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这些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较高的数学修养,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科技工作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无论对各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公务员,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更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数学结构的联系愈发重要,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教育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不可少。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的设置沿袭普通高教数学课程的模式,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如《经济数学》课程的数学理论较深,在旅游、经贸、商务等专业中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度浅,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以课堂纯理论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况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较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差,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数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干脆不设置数学课,或数学课作为选修课,这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高极为不利。陈旧的数学考试模式能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数学考试模式,转变数学学习评价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试功能异化

目前数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高职教学特点来讲,数学的应用性内容欠缺,数学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三)考试方式单一

数学考试模式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很多学生采取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应付,忽视了掌握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

(四)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高职数学的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层次的复杂,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不理想,造成数学成绩不合格率在文化基础课中占领先地位。2004学年,我对所在学院招收的高职新生第一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了统计,结果90~100分占3.8%,80~89分占10.1%,70~79分占20.5%,60~69分占28.9%,60分以下占36.7%。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体现“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作了摸索,取得一定效果。

(一)引用“一页开卷”模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试行了“一页开卷”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在北美一些国家较为流行,所谓“一页开卷”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4纸,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典型例题解法,要求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老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学生认为,这种考试办法,至少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数学公式(如积分、微分、导数公式等),学生在总结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等于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同时也承认,单靠一张纸上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考试的,尤其对数学学科来说,思维素质是最重要的。

(二)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对考试的畏难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对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心理压力。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2)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于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不得不把知识吃透。

(3)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被抽到学生的题目最多一题。

(4)考试评分30%以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计,70%以统一试卷考试成绩计。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考试结果与没采用这一模式的前一单元比,平均分提高了8.46分,合格率提高了6.7%。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培养学生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我们在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应该且必须贯彻实施。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即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相挂钩,以下是“30%课堂教学+70%知识应用能力”的考试模式。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考核。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形成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30%。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经济数学》课程,在课堂学会基本数学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就如何利用极限、导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对利率问题、投资问题、经济优化问题、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问题、市场销售策划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并要求必须有数据与事例分析,防止纯理论抄袭。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

这种考试模式,开始阶段学生非常赞同,因为在表面上取消了坐下来考试这一关,随着过程实施的体验,学生中会出现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不知如何迈开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合作下,他们逐步学会了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1%的学生能较优秀完成,且对金融类业务已较为熟悉;56%的学生能基本通过论文答辩,已对经济数学知识基本掌握;33%的学生的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有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透,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缺乏,也有12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惯性。

然而,这一模式不同程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调查、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四、考试模式改革引发的思考

考试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仅就考试模式本身进行改革,相关的系统原封不动,改革必然失败,所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考试模式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的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数学评价论文范文第5篇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等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情境教学重在一个“情”字,主要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中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

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初中后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特别是2000年以来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个体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道德品质的低下令人堪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实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迫于形势,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对人的培养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数学对一个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的情景体检,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学方式、模式就成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情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未来的情感教育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链条,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从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情境创设其实质就是推动情境教学更好地走入课堂,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课改.改变数学难教,数学难学的现状。使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职校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文献综述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愫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促进或组织工作以及,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同时认知加工对信息的评价、神经激活而诱导的产生。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任职过程中起到协调、组织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到蒲怀、瓦解或是阻断的作用,工作效率低。愉悦的情绪体验能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并能积极引导他们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

西方学者有关的情感教学的一些论文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的,而且有的概念还是直接来源于宗教生活,如“精神关怀”等。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情感教学理论在科学性及实践价值。

情感教育的理念近年来颇受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地区都进行过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实践,其中较为成功的有英国的“夏山快乐教育”、“体谅教育”、美国的教师临床服务、荷兰的激励学校。而国内成功的情感教育实验有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实验、上海市“成功教育”的教育探索实验以及无锡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愉快教育”实验等。

我国的研究学者认为情感教学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这里、体制、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认为情感教学的倾向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的获得或是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情感教育是一个与其他教育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国内研究情感教学的论文选题基本围绕“怎样利用情感手段搞好学科教学或借助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展开,从以下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论文题目即可窥见一斑:“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情感教育对高考教学的催化作用”;“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初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影响因素及意义”;“论中学历史课的情感教育”;“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等。

硕博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情感教育论文的主体,而且大部分论文侧重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将情感作为一种手段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曹涛涛在其毕业的硕士论文中,就结合其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学习情感目标;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去激励、感染学生,要充分挖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活课堂教学、改善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缺乏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理论的基本把握和重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检验。报纸文章多为对当前情感匮乏状态的揭示和加强情感教育的呼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人们对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注意的作用,而对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问题涉及甚少。总体而言,当前的情感教育研究中,关于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展开的探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显得相当不足。对于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本质,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过程、方法与规律,以及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都需要从不同的视阈、角度,用不同的提问和言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回答。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情感教育这一刚刚开拓的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的目标:本次论文详细阐述发挥教师情感作用,让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该策略在职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益处分析

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价值所在

由于职中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2)不实行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弊端。

其一在于没有情感教学,数学的本身具有枯燥性、乏味性,这使得学生听听不喜欢听了,新旧知识的连接不好,学生不懂新的知识,就不乐于、不易于接受新知识信息。相当于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其二,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2、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给予特别关注.首先探讨了情感与态度对教学学习的意义,进而从教师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研究的价值和必备的品质以及数学与科学精神、世界观的形成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途径。

(2)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体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通过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师可揭示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通过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应提示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着的人物轶事,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

(3)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一切都要易而渐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知识始终处于可望、可及、有收获、想进取的积极学习状态。

论文的框架结构:

提出研究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意义,查阅文献,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构思,通过举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得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的益处分析及实施方案。

论文的提纲: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

1.1情感教学的历史渊源

1.2情感教学的价值

二职校数学情感教学的理论探讨

2.1情感教学的内涵

2.2数学情感教学的内涵

2.3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运用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3.1、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尊重的原则

(三)激励的原则

(四)个性化原则

(五)爱的原则

3.2、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改进教学行为艺术,引导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四)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情感教育载体,数学课教育教学效果

四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4.1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目标

4.2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4.3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研究地点、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

1、4周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存在的不足。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2、2周明确本研究命题的初步框架结构,

3、1周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4、4周研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得出的研究结论

论文新意预测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当前的情感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教学,对职业教育的情感教学研究较少,而职业学校因其教学的特殊性,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采取的策略应当与高中、大学的教学不一致,本研究希望能通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情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提供相关部门,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罗尔曼《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153页

2.胡淑飞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彭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策略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4.乔丽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

5.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6.周志远数学情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及实践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1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