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教育叙事

数学教育叙事范文精选

数学教育叙事

数学教育叙事范文第1篇

21世纪是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时期,也极大的促进了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医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从传统生物医学转向更加注重生物—心里—社会医学。这就要求相关医务工作者要结合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模式转变来切实的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水平,要不断的充实自身的医学新知识,开展新技术的学习,从而有效的增强医学理论与医学技术水平,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众所周知,作为紧张并且繁忙的临床工作,相关医护人员很难有空余时间与精力去专业学校学习,这就导致产生了接受教育的急迫性同相关工作性质特点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继续教育以其灵活、结合实际、针对性强等优点成为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同传统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比较,继续教育更加开放,具有较高的层次,使其能够成为实现医护人员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在这种条件下,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在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满足医学研究人员的提高个人层次与专业素质的需求,在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整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二、图书馆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2.1图书馆工作的转变为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当前图书馆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其作为在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其有效的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从而从各个方面和层次对医务人员获取、评估和使用情报的能力进行提高和培养,从而以此当做日后医护工作的重要突破点,促进临床医护人员能够有效的结合信息情报意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在医院的图书馆内设立相关网络课堂和有问必答等之类的栏目,从而充分的发挥因特网的巨大优势,不断的拓展和加深医疗信息。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搜集同本单位专业具有密切关系的医学信息,进行相关信息简报的编写和宣传。

2.2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方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现代化管理对情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应用到现实中,则是要求图书馆员不断的转变服务观念,强化对相关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从而不断的培养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广博知识和技能,同时熟练业务、服务热情周到的业务骨干。提高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可以积极主动的收集和提供专业全面的医学文献信息服务,为广大医护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提供方便。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并不是对资料进行简单的收集与整理,而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结合自身情况,对浩瀚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加工,使用全方位和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对服务领域进行不断的扩展,与此同时加深管理员的服务层次和水平,促进信息服务朝着更快、更深、更专的方向发展。

2.3图书馆在继续教育中起到桥梁与纽带的联系作用

作为知识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能够在进行先进知识和科技成果传播的过程中,将其有效的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在此之中起到桥梁与纽带的联系作用。众所周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一项比较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在一方面需要相关科研工作部门进行知识生产宣传和培训,在另一方面则需要图书管理员进行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管理和服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知识的传播与应用。

三、医院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的增强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现实生活中,医院图书馆在拥有浩瀚文献资料与信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知识和信息的更新与积累,从而有效的丰富和扩展医护人员学习和积累新知识的方式与途径,并为其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具体而言,医务人员可以进行一些同本专业有关联的文献期刊开展阅读,这也是其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合理和最佳方式,而护士人员可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从而不断的增加自身素质,提高护理水平,这在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3.1医务人员利用文献检索继续教育

这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医护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医疗文献的检索,从而开展医护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这也是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信息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增强医务人员科学研究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对医学文献信息的学习和检索,从而及时有效的了解最新的医学科研动态,与此同时进行先进临床诊疗技术的学习与传播,以此来提高自身医学经验和方法。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开展系统性文献检索培训,以此来增加医护人员的信息意识,有效的增强其信息能力和道德水平。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所限,一些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由于未经受过正规的检索培训,因此当其面对一流的计算机和设备与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时,常常举足无措。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其所拥有和掌握的文献检索知识,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潮流,而当前通过自学或者其他途径来有效的获取文献检索知识与技能又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通过开展系统性的文献检索培训,能够有效的帮组医务人员详细的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检索与网络检索的基本原理,从而有效的获取和利用专业文件信息。

3.2加强护士人员技能继续教育

提高护士人员的护理学继续教育,这是提高培养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时展的重要措施。能够帮助护理人员结合时代的发展及时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护理教学、对新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专业的研究。在之前,很少有护士来图书馆进行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护士均是中专毕业,偏低的知识层次导致其无法熟悉和掌握图书馆文献检索知识,因此也导致其很少来图书馆进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医院图书馆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开展“护士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专业知识讲座,详细的讲授查找翻阅文献书刊的技能,并且对具体的专业咨询等方面知识进行传授。从而帮助护士人员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利用图书馆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技能,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不断的充实与完善自己,在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护理技术以及成熟稳定的情绪和敏锐的观察力的基础上来有效的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作为信息中心的医院图书馆,同时也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不断的提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的促进护理学的发展,结合时展的潮流来转变护理模式,日益提高相关人员的护理水平。

四、图书馆藏与继续教育密切结合

对于医学图书馆而言,其主要功能是搜集、存储并且有效的提供医学和相关文献信息,从而符合医护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技术水平的医学信息服务机构。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较而言,医学图书馆具有自身的专业特征,在馆内,关于中医学专业类的文献资料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此其主要服务对象局限于希望了解相关医学信息的读者和医护人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早日到来,从而有效的增强了读者对信息广度与深度的要求。目前而言,读者这种需求的变化,极大的推动了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此同时,传统信息交流与服务环节面临着较大挑战,强迫其朝向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方向进行发展。随着最近几年医院的精简和整编,极大调整了医院的人员结构,特别在护理队伍中,其所聘用的人员占据比较大的比例。为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满足其知识的需求,在实际生活中,图书馆可以馆藏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护理专业杂志,加大护理专业书籍的采购,从而有效的满足临床整体护理新理念的相关要求。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对医院的特色专科提供促进其发展的全新知识和信息。在当今社会中,患者在医院的诊断治疗,通常是三分治、七分养,鉴于这种情况,医院图书馆可以增加关于食疗方面的藏书,从而配合药物治疗,保证患者在医院的诊断治疗中还能够得到全面的护理。

五、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促进临床继续医学教育

众所周知,医护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大都是自觉学习。这就要求图书馆要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读者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其也要主动的深入继续医学教育的第一线,在详细的掌握和了解读者需要的基础上,做到针对性授课,具体的解决医护人员在继续医学教育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读者合理有效的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例如可以进行远程医学教育,从而使得医务人员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掌握医院图书馆的相关藏书信息。在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图书管理员不断的提高系统医学知识学习,从而能够展现图书馆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知识导航作用。从而能够帮助其符合学科专业不同以及层次不同人员的具体要求,进行高效快捷地提供完善、科学、新颖的信息资源,与此同时进行新信息的更新换代,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面发挥图书馆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六、促进图书馆知识服务和人性化服务的有效结合

数学教育叙事范文第2篇

一、夯实专业知识,共促林业发展

(一)通过培训使我充分认识到走现代林业之路是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走现代林业之路是由林业发展的趋势决定的。这一趋势有以下特点:森林资源遭遇无数次的盲目破坏并持续减少,导致气候变暖、特种灭绝、生态恶化,保护森林、改善环境的任务加重;森林的多功能日益受到关注,不仅要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而且特别要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已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形成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及其质量的下降,必须大力植树造林,培育和发展经营森林,提高林分的质量和效益成为林业的首要任务;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呈现了多样化,林业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木材生产供需矛盾突出,国家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木材;现代科学与技术革命的浪潮为各行各业发展注入了不可估量的活力,林业不能游离于现代科技浪潮之外。

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林业发展息息相关,许多高新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林木种苗、造林育林、森林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林业的各个方面,不仅促进了林业的科技进步,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林业的三大效益,给林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推动力。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研究现代科学革命理论、现代技术革命实践、以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点。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创新,以自己丰富的林业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理论功底,适应全球科学技术的产业化、经济化、社会化,发展多元化,结构整体化,技术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努力在拓宽现代林业之路和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上取得成效。

(二)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有赖于各部门的具体实践。林业是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于一体的特殊行业,是一项不仅具有经济产业功能,而且是一项不可替代的社会事业。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林业建设的具体行动、措施、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实现以森林资源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可协调发展。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涵义为:首先是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林分应该是健康、稳定的,且结合人们的经营目的其综合效益是最佳的,特别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的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森林产品与服务,如木材与木材产品、水、粮食、饲料、医药、燃料、居住、就业、休闲、野生动物栖憩地、景观多样性、碳沉积与碳库,以及其他森林产品等方面。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提升森林的价值和生态功能,保持林地的生产力和森森的可再生能力,提高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二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内生物的多样性;三是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和持续活力。我省林业的发展为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是由世界林业发达国家之一德国的林学家提出和创立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国林业生产急需的理论与技术,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和我省林情,是解决大面积人工林生长衰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差的最好方法。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刻领会其理论精髓,并结合生产实际,消化吸收,创造性地推广应用,为我省现代林业建设注入先进理念。

二、珍惜培训机会,帮助工作前进

我省的森林覆盖率与德国、奥地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基本持平,但森林质量同他们相比远远不在一个水平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经营水平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森林经营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提高森林经营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在现阶段和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继续扩大造林面积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因此,要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大力开展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才能缩小安徽林业与发达地区和国家林业的差距。总之,我省林业专技人员是建设现代林业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所在。大家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林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现代林业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林业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去,自觉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指导实践,共同努力,推动安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充分运用知识,促进林业发展

首先,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与社区群众的交流和沟通,让他们了解身居江河源头的特殊性和森林资源对人类生存的作用意义;认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为了自己,为了江河下游人民,为了全人类;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你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其次,要激发社区群众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是能管理好森林资源的。我们在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相信群众就要相信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相信他们是能够办好自己的事情的。只有相信群众才能诚心诚意向他们学习,诚心诚意与他们沟通、为他们服务。只有相信群众才会充分肯定他们工作的成果,不断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觉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主体。

再次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紧紧围绕主题,通过工作开展使主题得到深化。我们开展工作往往只注重事前确定的目标,而忽视工作的过程和目标与目标之间的衔接性,而这次使我觉得今后的工作我们更要注重其过程,通过一项工作使其效果超越原定的目标,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数学教育叙事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教育叙事研究是作为质的研究方法而进人教育领域并为学者所接受和认可的,厘清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特点,认清教育叙事研究的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合理地选择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康纳利和克莱丁宁认为,叙事是基于反思并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制造意义,具有整体主义的品质。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了相似的看法。莱布里奇等人认为,叙事研究指的是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的研究,叙事材料可以是一些故事,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收集到的材料,叙事材料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其他问题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群体,了解某一社会现象或一段历史时期,或探索个人发展史。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借此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促使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专指教师叙事研究,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目前,研究者广泛使用教育叙事研究去研究教师。而教师或作为研究对象或作为研究者也很乐意接纳这种研究方法,这使得教师叙事研究似乎成为教育叙事研究的代名词。但是,实际上,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叙事研究,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现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而且能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此外,从更大的范围来考察,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领域,国家及地区间教育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的比较研究、具体的学科领域和教学研究等都可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将叙事研究法运用于研究教育问题的研究,即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通过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并对故事现象或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凡是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材料的分析研究都可以称为教育叙事研究。叙述不仅仅是为了解释,而是要寻找故事背后的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目前,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分化出两条道路:一条是“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另一条是“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前者主要是中小学教师自己展开的研究方式,也可以是中小学教师在校外研究者指导下所使用的研究方式;后者主要是大学研究者以中小学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或者,以中小学教师所提供的“想法”或中小学教师所提供的文本为“解释”的对象。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同,要看到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的总体特征,不能像规范性的量化研究那样,对其可靠性、有效性及普适性抱以过高的期望,至于具体表述,则各有侧重,这里仅概括其突出的特点。

(一)时间性

时间不仅是叙事文本分析中的技术性需求,而且从根本上来讲叙事的冲动就来自于寻找失去的时间。叙事的本质是对神秘、易逝的时间的凝固与保存,或者说,抽象、不好把握的时间正是通过叙事变得具体可感。教育叙事的视域基是指向过去的。过去和当下的教育经验总是凝结在时间之网中,把握特定时间内发生的事件就等于找到了认识经验的途径,叙事文本中的情节就是时间性的体现。

(二)主观性

教育叙事无论是“所叙之事”还是“听用之叙”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包括对细节的取舍、现场气氛的描述、心理状态的分析等,这本身也反映着参与者的教育信仰、价值观念和理论水平,而这些“弦外之音”也是研究的一部分。当然,对主观性的调控也是最难的,由于过分受到研究意图的影响而出现的“讨好效应”或“完美效应”必须加以克服。

(三)实践性

从质的研究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的教育叙事研究无不体现着实践性特征。“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强调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通过长期深入实地体验生活从事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如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实物分析等都离不开研究者本人的实地调查,叙事研究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理解后者的行为及其意义解释,而要做到这一点,除研究者的“文化主位”的方式以外,研究者还需要与被研究者不断地接触、沟通,这样才能做到以被研究者的角度去理解、建构文本的意义。

(四)情境性

首先,叙事研究必须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研究者本人就是一个研究工具,需要在实地进行长期的观察,与当地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该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其次,叙事研究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运作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分不开的。如果要了解和理解个人和社会组织,必须把他们放置到丰富、复杂、流动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考察。

(五)重视意义理解与建构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叙事探究并不停留在展示存在者的层面,与建立在客观主义基础上的寻求普适性结论的研究不同,叙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会”,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做出解释。

(六)真实性

胡塞尔的“面向事情本身”的思想,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改造,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基础,叙事研究也尊崇胡塞尔提出的“面向事情本身”。叙事研究强调对研究者要进行“深描”。以此揭示社会行为的实际发生过程,以及事物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描述越具体、越“原汁原味”,就越能够显示现象的原本。同时,对叙事研究的评价不追求客观性和有效性,它强调标准的运用必须适用于情境。叙事关键是看叙事者是否清晰、真实地描述了事件及其背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叙事本身是否注意到经济性和熟悉性。叙事研究工作的价值也不在于研究程序及结论的推广,而在于具体教育问题的解决、教育经验的意义重构和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并期望通过其激发共鸣,使倾听者和阅读者获得基于自身的启示。

(七)重归纳而不重逻辑推演

从研究的基本思路看,叙事研究主要采纳的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质的研究的归纳过程通常由如下步骤组成:1)研究者自己投入实地发生的各种事情之中,注意了解各方面的情况;2)寻找当地人使用的本土概念,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孕育自己的研究问题;3)扩大自己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在研究思路上获得灵感和顿悟;4)对有关人和事件进行描述和解释;5)创造性地将当地人的生活经历和意义解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归纳的方法决定了质的研究者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走的是自上而下的路线,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分析资料与收资资料同时进行,以便在研究现场及时收集需要的资料。叙事研究的理论建构走的也是归纳的路线,从资料中产生理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和不断比较逐步得到充实和系统化。

三、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反思

近年来叙事研究招致不少批评。如,过于关注自我经验反省的研究旨趣,容易使研究陷入自我中心或唯我论;由于受到研究的规约而在叙事中出现“好莱坞情节”,即通过人为地化解或折中为所谈及事件中的矛盾设计一个完满结局:由倡导情境意义的特殊性而加剧了相对主义的泛滥,尤其是道德的相对主义,招致工具合理性在学术和现实生活中受到过度批判等。

就目前的观点来看,教育叙事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小样本往往只有一个到几个参与者,因此研究成果的典型性、代表性经常被人质疑,也无法回答普遍性问题。二是时间长。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丰富资料要花费相对多的时间。当教师事务繁忙或精力不足时参与比较困难。三是评定难。对一叙事研究的相对主观性标准目前还在探讨中,借鉴的典型研究较少。此外,教师相对封闭的专业生活习惯和缺乏自觉反思意识也会影响到叙事研究的开展。四是叙事研究对研究者具有很高的要求。教育叙事研究一方面要求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个教育实践现象,另一方面又要有足够的理论视角。只有这样,在叙事的过程中,才知道如何组织事件,才知道事件组织起来后能够表达什么样的理论主题。与此同时,“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以对话者、倾听者的身份同时与三种声音(至少)进行交流:叙事者的声音(包括录音带或文本作者的声音)、理论框架(为解释提供概念和思考的工具)以及对解释与阅读的反思性批判(即对材料所作结论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教育叙事研究除了要求研究者“贴近”“身处”教育实践这一前提性条件之外,还应有必要的教育理论作为内隐的支撑,否则。教师叙事难以避免“叙事越叙越贫庸”的结局。

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不过经历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对于叙事研究的反思与批评正是叙事研究发展的历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当前国内外教育叙事研究的总体情况来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第一,教育叙事内涵理解褊狭。国内很多学者简单地把教育叙事等同于教师叙事,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仅仅适用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领域,而且,无论是教师叙事行动研究,还是合作研究,对叙事者与研究者的关系缺乏辩证理解,要么取消研究者指导,要么无视教师自主性。

第二,对研究缺乏跨学科视野。如前所述,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很厚重而广泛的,教育领域的叙事研究必须基于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和开放的思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如果囿于所谓的学科独立意识,就教育论教育,叙事便很容易成为教育琐事、经验体会甚至牢骚的代名词。

第三,忽视教育叙事的本体价值考察。一方面,很多学者在运用叙事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了解叙事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基于怎样的研究假设等,造成了叙事一定程度的泛滥;另一方面,更多情况下,学者仅仅把叙事作为研究资料收集的过程与方法,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叙事其实是教育中人的存在方式,叙事本身也有教育价值,可以作为教师培训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四,我国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传统影响了叙事研究的开展。长久以来,我国教育研究中存在着很强的逻辑推演和量化取向,所以觉得叙事缺乏科学性与推广价值。比如,有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出理论,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叙事脱离了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加重了教育科研的虚假之风等。对于这些评判,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我们姑且不论学者对叙事研究的质疑是来源于我国教育研究对逻辑推演和量化取向的推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以质的研究存在有某种抵触情绪,单就说叙事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忽视理论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也许是学者对叙事研究缺乏足够了解的前提下而得出的结论。

数学教育叙事范文第4篇

我们如果在专业设置上注重技能与实践,那么又如何以职业教育为目标的各种短期培训教育形成区别。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目的都会让电影教育的过程与方法产生明显不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在任何艺术类的教育中都是最有弊端的。所以当下的电影教育应该对不同人才以不同的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形成明显不同的阶梯状教育格局。

2电影教育的教育方法

好莱坞称霸全球,凭借的是其大学本科电影制作教育多采用与专才模式相对应的通才教育模式,即不进行专业细分,大多数电影院校以一个电影制作(FILMMAKING)专业的学习内容涵盖编、导、摄、录、美等多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针对电影教育而言,“短平快”让学生“刀下见菜”,重视实用技能的教学方法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出明显成效,但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以丰富的文史哲知识丰富学生的大脑,增强中国电影的文化底蕴在当下也显得尤为重要。电影教育不同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生从小学习的课程学习。因为任何一个初进入大学进行电影学习的学生之前并没有系统化的学习过任何电影相关知识,都还是一张白纸。虽然任何一门高等教育都是在高中教育上的继续,但相比较而言,电影学习又更加要求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人领悟能力。具有电影普及意味的课程开设,是电影艺术教育的起点所在。所以“视觉叙事的艺术和技术基础课”等基础课程的开设将作为电影教育的起点,在整体的电影教育过程中,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我们针对电影教育的课程安排思路应该是是“先入行,后提升”,先对学生的专业水准进行提高,然后进一步启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电影实践能力,有对电影艺术的宏观把握能力而这往往是当下电影教育的缺憾所在。比较理想的电影教学方法,是电影实践操作与电影理论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电影学习之初涉及到理论总体把握能力,以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然后两者轮回强化,最终以理论指导实践获得提升。但中国电影的整体实践性仍还处在迅速增强的过程中,具有从业经验的教师资源就显得更为缺少,而如果学生从事电影拍摄实践又会让有限的电影教育资金捉襟见肘,从而增加学生的家庭负担。我国电影教育正处在一个到处开花的普及阶段,由于艺术学升级为一级学科门类,各个高校都在积极的筹办电影专业。但电影教育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中获得平衡,正是这种教育诉求将最终导致电影教育资源向某些高校相对集中化和强势化。

3当下电影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数学教育叙事范文第5篇

二、培训目标

1、建立主动参与、高效开放、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我校的校本培训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2、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三、培训对象所有在职教师均需参加培训和考核。

四、培训学时/学年度总培训学时不少于30学时。

五、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以邓“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本学期仍将通过每人每学期自选自读一本教育专著活动,给教师提供尽量多的教育教学“杂志”(理论指导,让教师能够研有所向,学有所依),并要求做一定的教育笔记,读后写出心得体会,及时地把握教改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3、教育教学技能培训通过网上学习,录像学习,专著学习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包括个案研究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科学运用教学评价的能力、师生沟通的能力、问题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的培训。

4、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资料下载、幻灯制作、fiash制作等学习培训。

5、青年教师的专线培训通过组织帮扶对象,利用听评课、师徒结对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帮扶对象为刚进校的青年教师)

六、培训形式根据本校实际,我们将采取以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主的多种培训形式,如:专题培训、主题研讨、小组交流、案例分析、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师徒结对以及竞赛、反思、自学等,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的组织机构1、建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略)2、主要职责: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3、明确分工:组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负责人。副组长则负责宏观调控和指导方案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汇总情况,研究改进措施。成员是校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工作并组织和协调培训方案的落实;组织考核工作,并做好培训记录,登记学分,整理存收档案资料。

(二)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保障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

(三)科学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内容我们将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计划结合起来,严密而科学。同时还安排了师德专题培训、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内容。具备了从思想精神到业务上的实质性内容。

八、校本培训活动安排表月份活动内容安排备注九月

1、拟订、学习学校培训计划,教师针对自身实际,拟定自学提高计划。

2、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师德学习。

3、组织教师参加全员竞赛的教学比赛和区“教学能手”的比赛前的听评课活动。

4、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培训。

5、完成9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十月

1、教研组阶段性课程改革研讨汇报会,探讨新课改中出现的疑难和困惑。

2、组织一、二年级语、数学科教师进行研究课的听、评课活动。

3、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网上学习)。

4、进行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培训。

5、完成十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6、继续开展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帮扶活动。十一月

九、三、四年级语、数学科研究课教学评比活动。

1、组织教师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

2、开展新教师培训后的汇报展示课活动。

3、完成5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

4、各教研组开展专业理论学习。(集中两次)十二月

十、五、六年级语、数学科研究课教学评比活动。

1、组织教师进行如何写好案例分析和叙事撰写的学习。

2、完成6月份继续教育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