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事档案创新管理

人事档案创新管理范文精选

人事档案创新管理

人事档案创新管理范文第1篇

一、人事档案内容的创新

1.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对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具体来说,由于我国人事档案记录存在“四轻四重”的特点,即重视政治经历、轻工作经验;重视家庭情况、轻工作效果;重视思想素质、轻工作能力;重犯错情况、轻改进效果。这种人事档案管理手段使得其在对一个人进行记录和评价时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同时,由于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模式化材料,记录在册的工作人员人事档案中所表现的优点呈现出“千篇一律”“雷同程度高”的情况,这就导致人事档案资料真实性不够,无法为国家及社会提供真正具有能力及素质的优秀人才。鉴于这种情况,对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对现有的人事档案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具有极大的必要性。随着我国数十年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新挑战。新的制度环境: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方面,除了传统的集中统一、分级管理体制外,还出现了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服务中心、人才中心)、中介组织等机构管理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机制,由此诞生了新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新的管理环境:人事档案管理种类主要有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近年来,出现了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等新的人事档案类型。除了人事档案类型增多外,人事档案形成也发生了变化,内容复杂,这是当代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事实。新的技术环境:在管理技术上,除了传统的纸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外,还在信息化技术方面有所创新和运用。

2.充实人事档案的内容。在当前我国人才机制和时展有效结合的背景下,人事档案的功能在部分地方需要强化,在部分地方也需要弱化。具体来说,人事档案对人才的控制监督功能需要弱化,这是当前社会发展以及人才需求多样化特点决定的,而人事档案对人才的社会服务要求功能也需要得到强化。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对人才档案的记录手段进行更新,使得人事档案内容丰富、活泼起来,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爱国爱党”等内容。在这种要求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根据个人职业的不同来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对不同的人员进行不同的档案记录手段。同时,还需要促进人事档案和个人信用的有效结合,将个人信用这个具有一定权威性和说服力的材料纳入人事档案中,使得用人单位对人事档案的信服程度进一步提升。

二、单位人事档案工作情况

笔者所在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经过几代人事档案人员的努力与实践,逐步呈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态势。2016年5月,顺利通过了上一级党组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目前,单位共管理厅级领导干部档案复本9卷、处级干部档案119卷、干部档案1141卷、工人档案282卷、学生档案26卷、离退休档案近700卷、死亡档案150余卷,并逐年以上百卷速度增加,为单位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方面提供了真实可靠、全面完整的参考依据。如何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让其为单位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大数据,是值得我们去深思与探索的。

三、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

1.健全人事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为了促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我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2017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通知》,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干部的人事档案是对干部进行监督以及评价的重要资料,也是维护干部合法权益的重要材料,另外还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人事档案越来越注重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考察,避免出现“带病提拔”的情况。对人事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本质上就是指借助人事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借助档案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内容,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确保提供给机关和用人单位的人事档案资料真实可信、内容完善。

2.探索档案材料收集的标准化、规范化。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实现人事档案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当今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仍处于无序开发和低端应用,制约着我国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历史、全面地了解干部,实行党管干部,更好地开展组织人事工作,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事档案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人事档案各项内容过度分散以及其要求的统一管理是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针对该现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人事档案的功能、流动特点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对材料的内容、归类及归档方法进行严格要求,切实提升人事档案归纳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及落实效果。另外,在当前我国各单位开展互联网人事管理工作的大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积极建立互联网体系,实现人事档案数据资源的共享。

人事档案创新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问题

人事档案管理在现代管理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管人的工作,只有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现代化水平。但是,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入发展,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却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其作用逐渐的被人们所忽视。无论是企业、政府机关、公共管理部门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所以,探索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管理之中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人事档案的重要性

1.提供基本信息

人事档案是相关单位了解员工的重要重要手段,人事档案承载着大量员工的基本信息,而且单位通过人事档案可以对员工的家庭背景、工作情况、教育背景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掌握员工的个性、性格,了解了这些之后,可以有针对性的给员工安排合适的岗位,或者是有针对性的提升员工的素质等。2.优化人员配置人事档案是员工个人性格、个人能力以及经历的很好展现,只有通过人事档案,管理者才可以较好的获取以及掌握员工的信息,才可以把员工放到适合的岗位上,才可以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为长远的战略规划作出参考只有通过对人事档案的详细分析,管理者才可以获得真实的员工信息,才可以了解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才可以掌握发展的动向,从而制定有利于发展的战略计划。

二、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

在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之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内容过于片面。人事档案不仅仅需要记录员工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等自然情况,而且还需要记录员工的才能、品格、工作成绩等后天情况,但是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中的人事档案大多缺乏后者,有的单位的人事档案仅仅记录员工的姓名、生日、出生地等情况,而完全没有员工的工作能力、业绩表现等。所以,这种档案完全不能够成为选人以及用人的参考。(2)人事管理的方法方式落后。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在办公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许多单位已经跟上潮流的发展步伐,开始进入电子化、数据化管理的新时代,但是仍有一些部门管理的手段陈旧、方式落后,使得档案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出现问题,档案分散甚至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3)部分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员工的档案也是纸质的呈现,归档之后便不再更新,甚至于档案与员工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些都是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档案管理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价值,而只是流于形式。

2.中小企业

在中小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人事档案没有反映实际情况。与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比起来,人事档案失真是中小企业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历造假、身份造假、工作经历造价等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中个人信息失真的情况屡屡出现。对于这种现象,原因有如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造假者没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意识到造假是个违反法律的事情。其次,中小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问题,审查工作出现了问题,部分的管理者个人素质有限,面对一些信息无法辨别真假,企业的管理者也没有正确的渠道来有效地鉴别信息,从而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企业对员工的评估产生偏差,而且还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人事档案丢失的现象频繁发生。不仅仅失真的现象频繁发生,而且档案缺失的问题也广泛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人员进入了广泛的自由流动,这不仅打破了终身雇佣制,而且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使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用工期限的缩短使得管理者更加不重视人事档案的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1.提升管理者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经过如上几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单位、部门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都是管理者重视不足导致的,意识、观念形态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管理者应该将其提高到战略层面的高度上。比如我们在人事档案中记录员工的绩效、员工的奖惩、员工的晋升等都是十分必要的,管理者通过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很好地了解员工的个人特点、素质素养等,从而可以根据这些情况作出综合分析判断,选择对员工进行培训等,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

2.强化人事档案的时效性以及真实性

在人事档案的整理中,过去我们通常是采用传统的做法,采用手写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其间隔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样就及其容易产生失真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如今我们采用电子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地缩短档案整理的时间,时时的进行更新,把员工最近的个人表现、绩效考核等内容记录下来,对档案记录的范围进行合理的拓展,做好信息的分类以及补充,使得人事档案的信息可以实现及时的更新。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人事档案真实性的鉴定工作,要及时的对人事档案的内容进行清查,删除一些无效的信息,保证员工人事档案是员工情况的真实反映。

3.人事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创新

在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的时候采用传统的手工手段进行不仅降低了工作的效率,而且也降低了时效性,而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网络化以及一体化的管理,还有效地保证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纸张式的人事档案不仅不客观,而且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空间的浪费,电子化的人事档案则是绿色、环保的体现。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实现了电子化、数据化,企业通过搭建一体化的平台,资源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总之,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在现代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的管理当中非常的重要,而人事档案的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所以,管理者应该提高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意识到人事档案是人才社会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是企业任用人才有效标准。人事档案在选拔人才以及任用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机关事业及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观念,将人事档案管理放到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发展的前端,提升服务职能,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管理奠定基础,激发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活力,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及现代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博.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意义与创新策略初探[J].现代交际,2015(10):113-113,112

[2]赵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3):272-272

[3]谭淑文.基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策略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15):166

[4]曹蕾.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3(2):35

[5]郭松武.关于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研究[J].魅力中国,2014(24):261-261

[6]隋莹.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策略的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1):64-64

人事档案创新管理范文第3篇

1.档案规范性指导不强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想要更加的规范合理,必须从管理层抓起,对于相关领导一定要进行相关的专业性的培训,不断地提高领导层的业务水平。就领导层而言缺乏对于员工的关注度,对于员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要进行很好的指导。在我们高层领导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很多的情况会出现忽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在人员配备上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在真正从事工作的人员来说,一般的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够正确的面对工作,这样大大的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很多的情况下导致工作停滞不前。

2.档案工作实际操作性不强

目前,档案工作面临的是内容空洞、材料不全、信息不准等问题。主要反映在档案内容缺少对干部的品德作风、人才特点、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工作表现方面。还集中空话、套话、完全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搜集不全,有的干部任免审批表、考核材料、工资审批表,未能及时补充更新,还有的一直在本人手中;有的干部履历表中本人签字、组织印章都不全,以致档案工作未能及时开展,更难以按规范的要求做好工作。

二、对人事档案管理革新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对档案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1.加强档案管理更新速度

档案管理的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档案管理的信息是随着个人的履历不断变化而更新完善的。这就需要,一方面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对于个人档案信息的获取,这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做好职能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档案管理信息获

取渠道的创新。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档案的当事人认识到,及时反映档案更新信息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做到个人及时反映自己的档案更新内容,而提高档案管理速度。

2.转变管理理念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事业的基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需要档案管理组织拥有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过硬的队伍。要想获得强大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一方面必须吸纳那些拥有专业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从而不断优化档案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还要不断进行档案管理队伍的培训、技能的不断更新等等。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理念,案管理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职位,并不是轻松的闲职。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服务观念,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机密性较强的工作,没有较强的政治素质是不能胜任的。

3.创新体制提升效率

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水平。作为档案管理组织,除了遵守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律,条例等还要根据档案管理对象的不同,“因行而异”制定本行业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制度。

三、结束语

人事档案创新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应该服务于公共利益。即关注公众的权益,整合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这一理论的提出,揭露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模式在当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理念滞后、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问题,也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革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因此,立足新公共服务理论,探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模式改革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模式运行现状

1.1管理理念滞后

虽然多年的人事档案建设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者、职工对人事档案的重要价值产生了一定认识,但是人事档案管理仍然停留在一般的档案接收、保存层面。部分管理者甚至认为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与现实业务不相关,没有将档案建设纳入年度规划,只有在单位需核查人员档案信息、人员任免时才开启档案管理服务,导致多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主动化开展。

1.2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提供的文件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存在匹配偏差。具体表现为单位职工人事档案可以保存在多个部门,由地方党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保管。因现行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无法满足单位职工对人事档案的利用需求。

1.3服务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受档案工作、公共服务的共同作用,在现实服务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不完善问题。比如,缺乏与时展相适应的服务制度,档案服务流程与人员实际利用需求不平衡,无法为人员提供所需的档案服务途径,致使档案管理与服务在运行方面受到的阻力较大。

2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2.1激发单位人员潜能

事业单位是国家高级人才的聚集地。创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体系,改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服务模式,可以全面分析人事档案中所含的每一位职工业务能力、经验水平、特长以及民众信赖度,明确人—岗匹配度,为每一位职工分配恰当的岗位,充分激发单位人员潜能[1]。

2.2推动单位岗位间人才流动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党、国家干部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推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可以从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细节入手,规范处理,促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更好地为组织选拔人才服务。进而推动单位岗位间人才良性流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2.3满足公民对优质档案信息服务的要求

“服务”是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词汇,事业单位的职能已转变为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全部公共服务。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开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可以整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与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建,满足公民对优质档案信息服务的要求。

3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的对策

3.1更新管理理念

作为与单位人事管理紧密相关的人事档案,其不仅可以为事业单位人才选拔、聘任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而且可以为单位岗位的科学良性流动提供保障[2]。事业单位应将以往被动服务管理理念转变为主动服务管理理念,将单一的个体档案管理转变为团队式的档案管理,将基本的档案信息管理转变为突出人才成长路线的档案信息管理,为人事档案自身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依据。(1)主动服务管理。面对单位人事档案服务管理长时间处于被动服务状态的情况,事业单位应树立积极而主动的管理理念,积极将人事档案管理与单位人才团队建设、年度人才引进结合,最大程度发掘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价值,为单位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保障。(2)团队式档案管理。传统以职工个体为单位的档案立卷管理虽然可为职工岗位变动、信息采集、职称变化提供依据,但是背离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因此,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从人事档案信息价值研发视角出发,围绕行政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团队梯度建设开展信息编制,以便为团队发展规划提供充足的数据参考。(3)突出人才成长路线。以往针对档案相对人各项社会活动的简单汇集仅可满足利用者判断档案相对人信息真伪的需求,无法满足档案相对人成长路线快速提炼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立足传统档案信息汇聚集成基础,结合单位职工团队建设特征、职工发展规划,将档案相对人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岗位(管理/技术)流动情况及成就演变线路纳入人事档案内,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便捷化、高效率的服务。

3.2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手工管理流程,不仅包括职工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分类,而且涉及拆钉、裁剪、打孔、标页码、目录打印、裱糊、贴分类角、排序等多个环节,整体过程较为复杂琐碎,且耗时较长。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引入现代化整理手段,免除档案手工整理的加工、裱糊、打孔等程序。即以“人事档案数字化”为主题,结合统一的数字化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扫描。同时以业务协同为主导,结合单位与上级部门、单位与基层之间信息资源交互需求,开放公共服务的信息共享、数据校验、收集审核端口,逐步形成网络办公、现场办公双轨道并行模式。进而以互联网为载体,以部门为中心,进行现有流程的整合、优化。在优化后的流程中,需指派专门人员负责网络、线下渠道,依据材料有效性、真实性原则,进行人员入党时间、出生年月、工作经历、学习经历、任免情况的重点审核,保证人事档案前后无偏差[3]。在进入网络审核尾端,职工可以从窗口取件或者享受邮寄服务、电子传递打印服务,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层级的简便性、合理性。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实现的基础上,可以党委、政府为统筹,在各部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面向更广阔的服务范围,发掘网络化优势,构建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远程、异地服务体系。具体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以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为依托,完善人事档案目录,增设异地查询、个性化信息(性别、年龄、兴趣)标识功能模块,对档案信息进行有序化编排。此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人事档案的数字采集、接收、传递、查阅或借阅、分析、归档,节约服务成本。同时为了顺利实现“一站式”人事档案服务,单位应依据远程协同服务机制,在横方向联通档案室、综合档案馆,在纵方向由人事档案查询点延伸到街道、县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同时借助政务外网,构建以档案馆为后台调档,以社区、行政服务中心为前台查阅咨询的远程协同服务模式[4]。此外,在现代化管理体系中,事业单位应从信息网络安全视角入手,严格落实流程规范,严禁权限以外的人员拷贝档案材料,或者对电子档案进行拍照,防控人事档案管理安全隐患。

3.3完善服务体系

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改革的关键,涉及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制度多个方面内容。在服务体系完善过程中,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部门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为依据,以《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为准则,进行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制度的逐一完善[5]。(1)规范服务流程。为了同步规范单位人事档案线下服务行为、线上管理模式,事业单位可以《业务手册》《办事指南》为主体,进行规范性文件的编制印刷,奠定服务流程规范的政策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落实服务标准化、管理精准化方针,优化档案服务对象体验。(2)革新服务方式。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应牵头组织区域各档案部门,以人事档案为试点,全面收集与职工、民众切身需求密切相关且具有较高利用率的人事档案,为后续在部门开通“就地查询”“跨馆出证”“全区通办”“馆社联动”途径奠定资源基础。同时与区域内其他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开展强化联动,进一步突破档案利用的属地限制,拓展档案服务网络,让数据“跑腿”,促使人事档案数据惠及更多人。(3)完善服务制度。基于新公共服务理念下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规范化要求,单位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纲领,强化《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所涉及的服务制度建设[6]。比如,档案安全保管、档案利用体系等。

4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对人事档案价值的发挥造成了阻碍。因此,事业单位应立足新公共服务视角,从以人员为单位的基本档案信息管理转向以团队为单位的凸显人才成长路线的档案信息管理,落实高效性、统一性、合理性方针,构建多元化人事档案服务网络。同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使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更加规范,进而激发公众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制度的认同感,发挥人事档案的管理价值。

参考文献:

[1]侯仰森.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J].科技经济导刊,2018(22):263-263.

[2]李俐虹.基于聘用制下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J].人文之友,2019(6):64.

[3]黄洁梅.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刍议[J].城建档案,2017(1):23-24.

[4]朱珠.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危机与契机[J].人力资源管理,2017(6):350-351.

[5]郑扬.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势在必行[J].经营管理者,2017(21):334.

人事档案创新管理范文第5篇

一、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意义

在中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如果某人想调到更适宜于发挥自己专长特点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原单位领导若不同意调走,其人事档案和户口就不能转走,那么,既便是这个人调走了,但在工作、家庭、婚姻、住房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每个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单位人,每个人的人事档案由社会化的人才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与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协调运行,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社会化的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