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精选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一、目的意义

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认知应用能力,才能把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是运用现代技术,把党的农村政策、科技信息和致富技术,方便快捷地传达到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当中,实现“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农业部门担负着对农民进行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办学体系和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全省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农科教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网络体系优势以及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作用,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不断加强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新农村公益性岗位人才队伍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企业家队伍建设、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及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骨干队伍建设,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三、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每年平均使85%以上的滞留农村劳动力接受3次以上科技知识培训,5年内掌握或更新2项以上新知识、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好以下五支队伍。

(一)培养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10万人。主要是培养农民群众拥护、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干部,用5-10年时间,使其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通过他们的组织发动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

(二)培养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公益性岗位人才队伍40万人。通过培养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中高等实用型服务人才,打造一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发展的人才队伍,如农村动物卫生防疫员、农村发展信息管理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管理员队伍)、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农村会计员、农村电气管理员等。用5-10年的时间,使其中70%以上人员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尤其要建设一支10万人左右的爱岗敬业、业务熟练、保障有力、服务周到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队伍,使其中80%左右人员达到中级以上管理员水平。

(三)培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企业家队伍100万人。选拔一批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及进城返乡立志创业的农民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定点培养等方式,将他们培养成掌握先进文化、技术和信息,能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来。

(四)培养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150万人。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出发,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大力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走出农村的农民,适应现代城市、城镇文明和工作生活的要求。

(五)培养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骨干队伍200万人。主要是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且扎根农村的青壮年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农业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成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已形成的网络体系,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并完善以各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为骨干,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专院校、农业职业学校等为补充,集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手段先进、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容丰富、快捷高效的全省农村现代化公共教育培训网络体系。

远教平台建设。在省、市、县(市、区)三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辟农村教育专栏,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通过拓展“山东泰山网”功能、开通各市“农业远程教育网”、新建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农广校卫星远程教育网络县级接收站点和多媒体教室,构建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辅导站点建设。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已形成的网络体系,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农业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建设科学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县级教学辅导站点。

辅导队伍建设。制定实施《辅导教师评聘制度》,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辅导教师队伍。

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各类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规范化建设,在全省规范建设100个集培训、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设施功能比较齐全的新农村、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二)大力开发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生态环境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选题,开发制作质量好、数量多,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培训资料。“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开发制作50小时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类课件,100小时的技术技能类课件,50小时介绍农村政策和经营管理类课件,每年整合更新涉农信息2万条以上。

(三)多形式推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一是发挥远程教育传播优势,推进媒体资源进村。根据农时季节,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卫星网络、报纸、杂志、电话、科技直通车等载体,将科技知识和信息迅速送进千家万户。二是利用农广校体系健全、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有利条件,推进实用技术培训进村。配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照培训进村、科技入户的要求,切实做到“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增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发挥专业培训机构、专业教师的优势,推进农民科技骨干培训进村。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做大、做强“农业远程教育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

(四)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以及寻求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和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同时,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照有计划、有教材、有基地、有证书、有岗位的“五有培训模式”,逐步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五)积极实施农村中高等实用人才培养。以村组干部、乡村公共事业服务人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专业农户、农产品营销大户、复转军人以及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逐步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中高等实用人才。

(六)加强管理和教学辅导。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考核评估等,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逐步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托各级农广校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辅导队伍。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农民科技书屋的作用,多形式、多途径、经常性开展农业科技下乡进村入户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农广校教师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现场教学辅导、技术咨询、政策服务,把远程教学、现场讲授、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五、组织领导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针对当前返乡农民工特点和就业需要,主要开展三类培训,分别是: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农民工转岗培训、农民工创业培训。①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内容包括:建筑施工、服装鞋帽加工、电子装配、装修装饰、汽车维修、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家电安装维修。②农民工转岗培训主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有关农村民房、校舍、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③农民工创业培训围绕农业产业调整、农产品市场开发、农村服务业发展,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引导、创业能力提升,帮助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

二、时间安排及目标任务

这项活动从5月份开始,到年底结束,5月至7月为集中活动阶段。活动形式分为:集中办班培训和分散教育培训。集中办班培训任务由人事局、农业局、教育局党委和各乡镇党委承担,集中在5-7月进行。分散教育培训在乡镇党委指导下,由村级党组织实施。这次活动集中办班培训返乡农民工不少于1300人,分散组织培训不少于15000人次。参加集中培训的农民工经培训后达到专业技术要求的,培训单位统一申报发给其技术证书。

三、培训安排

1、县级职能部门党委集中办班培训返乡农民工。人事局、农业局、教育局要结合各自实际,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基层群众需要,确定一个培训主题或一个工种,在所属培训机构组织农民工进行集中培训。部门集中培训返乡农民工各不少于100人。培训方案商县委组织部后组织实施。

2、乡镇党委集中组织开展农民工培训。各乡镇党委根据本乡镇返乡农民工的主要群体就业需要,确定培训主题或工种,5月底前举办一期集中培训班,集中培训返乡农民工不少于100人。集中培训要把请专业技术人员面授与观看远程教育培训节目相结合;主要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组织培训,集中观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专栏》视频节目。

3、村级党组织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分散培训。各村级党组织要确切掌握返乡农工培训需求,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为农民工提供经常性的培训服务,每个村级站点每月至少组织观看一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专栏》,每个村年培训农民工不少于150人次。同时,各村党支部也可以根据本村农民工的需求,邀请专家、技术人员组织集中面授培训。

四、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抓好安排部署。“学知识、学技能、扩就业、保增长”教育培训活动是组织工作围绕中心,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抓基层,服务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载体。各乡镇党委、县级有关部门党委(组)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乡镇党委要细致搞好摸底调查,尽快安排部署,对本乡镇返乡农民工进行调查摸底,填写《返乡农民工登记册》;二要合理确定培训课题,建立参加培训的农民档案,制定培训日程表,明确培训时间、地点、授课形式及负责人。三要加强领导,分管党务工作的领导要亲自抓,认真研究解决问题,深入做好检查指导工作。乡镇党委要在5月底前将工作安排、《返乡农民工开展“学知识、学技能、扩就业、保增长”活动集中培训登记卡》、《返乡农民工登记表》报县委组织部;县级部门党委在7月10日前上报《返乡农民工开展“学知识、学技能、扩就业、保增长”活动集中培训登记卡》和书面总结。

2、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作用。乡镇、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要认真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做好保障工作。结合在返乡农民工中开展“学知识、学技能、扩就业、保增长”活动,各站点要确定第二、三季度播放学习内容,其中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党章、农民工就业创业视频教材为必学内容。同时,每月要有20小时的自选学习内容。开展播放学习情况,要做好记录,县远程教育中心将通过远程教育管理软件对培训点的培训情况进行监督。

3、把开展“学知识、学技能、扩就业、保增长”活动与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在培训中,要向农民工多角度宣传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惠农政策,激发农民工为乡村致富出力,为乡村发展谋划的责任意识。结合培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鼓励农民工向村上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介绍一条致富信息、带动一批劳务输出,为村民办一件实事。对表现突出的非党农民工,村级党组织要加强引导,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1.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是农业转移人口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环境基础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和理念,已经从最初的理论形态转变到现在的实践形态。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终身学习理念并没有广泛普及和被接受,这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的重要思想障碍。要扫除这个思想障碍,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农村社区实施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和有效载体,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实用的、便捷的教育产品和信息。这样农民想学了,就能马上学,遇到问题了,能通过学习马上得到解决。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学习能够解决问题,推动致富,帮助自己提高融入城市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自然又会带着新的问题去学习,最终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的理念就会扎根他们的思想中。这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能让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便捷地学到他们需要的、实用的知识,满足众多农村人口的多样性、多元化学习需求,显然那种定时、定点、高门槛、长期连续进行的传统教育形式是无法达到的,而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其具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资源的多样化、学习的个性化,及其成本较低、辐射面广的独特优势,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各类人员随时随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能力,已被越来越多地人们认识和接受,将会为农业转移人口树立坚定的终身学习理念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企及的。

2.现代远程教育是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理想选择终身学习倡导的是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的学习时间就是人一生的时间,贯穿于人生每个阶段,它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模式,没有年龄、地域、时间的限制,真正的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习目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石。现代远程教育独有的特征,是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理想选择。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多种媒体课程载体为手段,形成了受众社会化、共享教育资源、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可提供多维的实时与非实时学习支持服务等特点,不仅有利于农民开展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性化学习,也有利于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远程学习技能的提高,更好地适应各种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使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农民终身学习的最佳选择。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束缚的现代远程教育,融合了原本相互隔离、相互分割的各级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使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实现有效沟通,让广大农民群众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实现建立农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目标。

二、现代远程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1.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承担着生产、生活等家庭重负,学习时间有限。特别是青壮年农民肩负着家庭致富和子女教育的重任,农村妇女和老人也承担了繁重的家庭劳务,参加学习时间少,困难大。然而,面对科技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学习知识与个人家庭致富、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地位、求得个人发展、融入城市生活,甚至是对子女教育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农民又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以追求科技进步带来的显著效益。现代新型农民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劳动、学习,再劳动再学习,不断交替的循环的。新型农民身上的多重角色压力,使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因而追求实用性和个性化成为他们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农民学习的实用性表现为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以致用的心情迫切,他们希望所学知识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发展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特别注重学用结合,希望所学知识,不仅具有新颖性,更要具有实用性;农民追求个性化学习,是因为他们要自行安排生产劳动时间,没有统一的作息制度,劳动场所分散,学习时间不易集中,所以农民希望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农民能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家庭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需求选择学习方法,确定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自己空闲的时间安排学习,甚至于学习的效果,对自己是否有帮助,都可以由农民自己来评价。另外,农民希望开展个性化学习、学有所用的同时而不增加他们更多的学习费用和经济负担。

2.现代远程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终身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共享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新型农民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远程教育环境下运用优质的网上资源去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适应社会和职业的新挑战。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和地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利用农闲或空闲时间安排学习,闲时多学,忙时少学或不学,使农民免除因脱产学习耽误生产、影响家庭收入的后顾之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让新型农民在家就能看到(听到)优秀专家、学者的授课,享受到过去只有在学校才能获得的知识的好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为新型农民提供所需的新知识、先进生产技术,还可提供其他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导新型农民就业和创业,更快地适应城市生活。随着有支持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教与学的实时、非实时互动沟通的实现,新型农民在家也能跟专家、学者进行个性化沟通交流,实实在在地为农业转移人口学习知识、提高素养提供服务。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能极大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能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内容,随着远程教育不断发展,促使新型农民“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美好理想和愿景将变成现实。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远程教育培训奠定了基础

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使之可以走进村寨,零距离地接触农村居民,为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远程教育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国家在广大农村地区实施的“村村通工程”的推进,以及科技部开通的“中国星火计划网”,农业部开通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等工程的落实,我国农村信息网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网络状况大为改观,为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地区有充分有利的条件,大力发展以广播、电视、网络为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将全国优秀的、适合农村居民的各种优质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地区的村村寨寨,输送到农村居民身边,以便他们能随时随地接受文化教育和先进技术教育,开展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从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四、现代远程教育为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束缚,融合了各类教育机构的优势,整合了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素质提高提供了最有力、最全面的智力支持。人口学家指出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口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内容,文盲率、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所占比重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开展教育培训,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革新了传统教育,融合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多向交互于一体的新颖有效方式,将最新的知识、技能、信息、理念及时地传到城镇化农村的各个角落,使农业转移人口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知识时代日新月异的各种信息,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业转移人口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现代远程教育开放的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为农业转移人口进行宽松的、自我导向性的学习培训,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现代远程教育能有效地发挥用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的资源效能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有一半多的人口在农村,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会有众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工作、生活。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解决好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可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增强进城谋生能力和融入城市的生活,解决好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这个问题是最关键和核心的问题。“人”的户籍等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解决,而“人”的素质和能力问题,与农业转移人口接受教育的程度息息相关,需要加大教育培训来提高。我国目前还不是一个十分富裕的国家,国家财政无法包揽每位农业转移人口都能有更长时间在校接受传统教育的费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在一涨再涨的传统教育学费、培训费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国情,在对农村成人教育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如何用好有限的资源,开展教育面广、量大、教学基础薄弱的农业转移人口继续教育,提高他们对文化科技知识的需求,来大幅地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文化素养、政治、法律素养,塑造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是我们开展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现代远程教育具备的辐射面很广、规模效益高、成本较低、课程资源丰富、信息量大、方便快捷、适合开展个性化学习等特点,具有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益的经济功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用于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的有限资源的效能,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面临的资金、资源不足等困难的最有效途径。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一、以远程教育为载体,促进党员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执政能力,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关键。要把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来抓,要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远程教育、利用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远程教育搭建的服务平台,逐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远程教育分层次对农村乡镇领导干部、涉农部门干部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始终把“抓经济建设必须抓干部素质,抓干部素质必须抓干部培训”和围绕“能力培养抓好教育培训,抓好教育培训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点。采取领导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强化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措施,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在培训对象上,突出抓好后备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以此带动其他各类培训。要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群众进行学习培训中的作用,指导农民群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使远程教育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针对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和养殖能手个性化辅导,着重抓好全县农村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使青年农民每人掌握2—3门现代实用技术,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素质基础,从技术上保证了农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利用远程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思想政治、文化体育、农村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巩固和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活动水平。

二、找准学习培训重点

紧紧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宗旨,不断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扎实开展各类培训为切入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村适用技术、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培训,使参学党员干部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农村政策理论知识和1—2门适用技术,激发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勤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过程中,针对部分党员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观念守旧等问题,要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等知识,提高他们知法、守法和用法能力,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针对部分党员群众耕作技术落后,致富缺门路,发展无技能的实际,要组织他们学习种植、养殖等农村适用技术,增强其发展生产的能力,同时还组织他们学习致富典型和现代农业经营等知识,开阔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在培训工作中,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精心选取培训内容,分类施教,狠抓个性化培训。对村“两委”人员主要进行国家农村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根据群众需求,采用“开小灶”的培训方式,加强对群众的个性化学习培训,有目的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典型,随后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带动其他村民发展生产,从而拉动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农业远程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乡已建成2个乡级接收站,28个村级接收点,28个村级地面卫星收视点,2个农村中学信息站,各接收点都配备了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各站点设施完备率100%,其中70%的站点运行情况良好。原创:今年以来,80%的站点开展了播放收看活动,收看的内容主要为政治理论学习辅导、学习讲座、专题报告和农村实用技术频道,观看人员主要是乡机关干部和村党员、村干部,共播放78场次,有约5000人次观看。

二、工作方法及措施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以来,我乡认真探索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推动了全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1、加强领导,强化指导。为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具体工作由乡组织办公室负责,同时从乡机关、教辅站、学校再分别明确2名专业技术人员抓乡村党员活动室站点和学校站点的具体日常工作,切实解决乡远程教育有专人办事,有阵地办事等实际问题。乡党委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及技术负责人参加的全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协调或培训会议,对远程教育工作各项任务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对站点建设整改意见、措施、办法等作了细化,进一步强化了各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了各自工作任务。

2、抓制度建设,搞好督促检查。为促进远教工作管理规范,各站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管理使用同步推进,制定了《终端接收站点使用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终端接收站点设备操作规程》、《终端接收站点工作人员职责》、《终端接收站点学习制度》等制度,做到规范上墙,严格遵照制度执行。乡里还印发了《老砦乡远程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和统一制作了“三册一簿一志”发送到各站点,对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作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同时为抓好远教站点的建管学用,乡镇领导建立了自已的远教联系点,制定了《站点设备运行情况定期检查制度》、《站点资源利用情况定期检查制度》等各项工作督检制度,通过加强对联系点工作的指导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有效促进了各站点设备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保证了站点培训的效果。

3、抓教育培训,增强服务能力。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的实际,我乡着重加强了站点操作管理人员队伍、教育培训辅导队伍、农业技术辅导队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突出抓好对这“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今年4月就有6名同志参加县委党校远程教育骨干班学习,同时我乡也举办培训班2期以,培训骨干人员60人次。通过培训,我乡远教“三支队伍”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上均有一定的提高。操作技术人员基本达到“三会”要求。在站点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的培训中,各站点采取定期播放与适时播放相结合的措施,制定了播放使用制度,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确定播放内容,灵活组织培训。

4、定时定点,保证质量。为了达到“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全乡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的学习质量,在时间上定时定点,学习内容上注重“三个贴近”。按照《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的要求,我乡级站点每周一次,村级站点每月两次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政、法律、农技、卫生等知识,并针对群众需求不定期组织学习。为保证教学质量,在“学”方面我们强化“三个贴近”。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农村需求;二是教学方式上贴近农村现状,农忙时候少学,农闲时候多学;三是在教学组织上贴近农村实际。在完成基本培训任务的同时,结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要,增加站点服务功能:把站点办成农民文化夜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活动室、农业科技学校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室等,做到一站多用,充分发挥站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做到典型引路、协会引导、项目带动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乡、村干部对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认识不到位,对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学习培训有畏难情绪,对组织教学的宣传发动不够,群众对远程教育不了解、不熟悉,部分站点组织学习培训有应付现象。

2、站点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是一些站点设备管理维护和使用不规范,故障及问题不能及时上报,无法得到技术解决;二是部分站点工作不到位,学习培训不够正常,没有充分发挥站点作用;三是管理技术人员经常变动以至于工作业务不熟且技术水平较低,对正常组织开展播放收看有影响。

3、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针对性、时效性不够强,供各基层站点自主选择的适合本地需要的课件很有限,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还不大适应,原创:致使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坐不下、听不进、不愿来;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与学习沟通不够,使得一些学校站点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不够正常,如何实现“两不误、两促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三是站点的运行维护经费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保证长期正常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