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音乐教育

农村音乐教育范文精选

农村音乐教育

农村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农村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农村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对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等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农村学校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尽量聘请代课教师。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工资较低。而一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没有课,在年终考核时没有机会参加考核,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在较偏远地区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知识、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所以,学校一方面考虑升学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家长的“重望”之托,它们以抓学生成绩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一些学校拿教学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标准,一些老师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一连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会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觉得走到哪里都是文化课最重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学校讲升学率,家长期望他们跳出农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重视文化课。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3.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还不够好。要对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

在改变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随之改变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当各方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3.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目前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有音乐爱好的其他课程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当然,单靠农村音乐教师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作讲学、作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然后再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便不至于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建设农村,毕竟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少部分,城市学校所需的音乐教师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在农村,要保存传统音乐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更是便利,对传统音乐文化触手可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适合农村的特点,容易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共鸣。例如,淳朴高亢的西北民歌、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豪迈热烈的北方吹打等,这些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学生的感染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本地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演出,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使他们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这样既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实现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科教兴国,一定要狠抓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这是物质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农村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现象相当严重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

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同时在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中,各地的录取分数也是不一样的。升学录取中存在着学校的等级之分——重点与普通,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二)音乐教学师资严重缺失,兼职教师是音乐教学一线的主体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10万人即便是按每校配备1位音乐教师计算,以我国现有音乐院校的培养速度,60年后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那么现行农村中小学缺额的80多万又是如何完成课表上的音乐课的呢?兼代便成为首选方式。兼代音乐课的老师首先是本校之内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他们大都懂一点音乐理论的师范类老师,我国恢复高考后的人才断层期,国家招收“初师生”、“中师生”,在他们学习中,“小三门”变“大三门”,重视音体美教学技能的培训。这部分毕业生现在仍然有在教学一线兼代艺术课的。其次,兼带音乐课的教师是音乐爱好者,他们至多会一门乐器,能大致拼凑出不太复杂的简谱,看着音乐课本和参考书,就给学生“唱”音乐课了。还有一种音乐老师,他们没有丝毫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甚至连对音乐感兴趣都谈不上,只是充当了素质教育、音乐课堂的牺牲品。上级来检查,课程表上、音乐课堂上有个音乐教师了,至于学生受教育与否姑且不论。音乐课表的音乐课其实是上的其他科目,音乐课名存实亡。据调查,全国农村中小学现有音乐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仅仅只是30%。

(三)音乐教师的待遇差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农村中小学,一切都围着“主科”转,对待“新课标”教育管理者们依旧是置若罔闻。在一份调查材料中有一组数字显示“70.4%的教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感到迷茫;69%的学校依旧把学生的考分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尺度;55.3%的农村小学课程未开齐全(含课表上有但实际没上的)音乐课和美术课”等。

音乐教师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不重视。2.同行们的轻视。3.社会环境中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农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导致“台上的音乐家是天才,隔壁的音乐家是疯子”的意识普遍存在,音乐教师也自然成了“下里巴人”。

(四)教师音乐素质低,科研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学校的音乐授课教师多是兼代老师、音乐爱好者,所以就很难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一部分专业的音乐教师因为教学环境、所受待遇等问题,根本就无法安心、钻心从事音乐一线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许是平衡一下音乐教师的“低贱”身份;15%的专业音乐教师改行教授了其他学科;只有10%的专业音乐教师还坚守在原来的音乐教学岗位。

(五)教学设备极其贫乏,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按照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直至2007年的现在,经调查,农村中小学97%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上文化课教室里。由于教学班集中,一个班级上音乐课,整个学校都知道唱了、欣赏了什么歌曲!钢琴的普及率在农村的高级中学里只占5%!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上音乐课还是只用一个破旧的、不断维修的脚踏风琴。至于说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多媒体……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六)不开音乐课的中小学仍然大量存在

教育部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至2005年,农村学校达到9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70%”。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师资的匮乏、教管部门行政职能上的不作为、农村特有的文化氛围等等因素导致了具体而实际的开课率只能达到30%。换言之,中国80%以上人口数的农家学子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音乐课。

二、由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农村教育机构的相当一部分领导根本不重视音乐教学,他们对音乐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多。绝大多数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依旧是智育为主,根本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

作为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改善音乐教师的待遇,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近93%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对音乐教育的轻视,76.9%的教师改弦易辙,脱离了音乐教学的课堂。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三)加大对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的投资

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尤为重要,课堂中的“唱”起码需要乐器的辅助定调;欣赏中的“创造表现”需要乐器;器乐专业学习中门类繁多的乐器更是奇缺。

(四)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农村荒漠的音乐文化生活、尴尬的学校教学资料设备、绝多是乐盲的中小学生……这些都给专业的音乐教师出了难题,他们既是一门普通学科的教学者,也是音乐的普及、扫盲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音乐教师也是新课标的倡导者、实践者。同时新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标中特性彰显突出,音乐教师也是其他学科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者。

由上述可见,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之艰巨。但鉴于工作环境不够理想,许多教师采取了“绥靖”政策——拖拉教学任务。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正确的做法是:1.转变消极等待的观念,立足现有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2.从自身找突破。音乐教学氛围的浓厚与否,相当一部分在于音乐教师本身的着力营造。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马达.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2004,(4).

农村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已经过去多年。而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80%的农村中小学里,却因各种原因,在实施这一行动纲领、深入教育改革方面没有做到足够的积极的贯彻与配合。故此中国的音乐教育应以加强农村音乐教育体系为重点,方能全面、真正实现全民族的素质教育。

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音乐院校不断增多,接受系统音乐教育的人数呈急剧上升之势,为整个社会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遗憾的是这种大好景况只局限于大中型城市,而占全国学校总数的85%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几近空白,绝大多数高中生还都是乐盲,这与党的“十六”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素质教育等要求相去甚远。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近年来,笔者作为一名在农村中小学工作二十年的音乐教师,对农村的音乐教育有深切体味,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本专业调研、学情走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堪忧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现象相当严重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

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同时在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中,各地的录取分数也是不一样的。升学录取中存在着学校的等级之分——重点与普通,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二)音乐教学师资严重缺失,兼职教师是音乐教学一线的主体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10万人即便是按每校配备1位音乐教师计算,以我国现有音乐院校的培养速度,60年后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那么现行农村中小学缺额的80多万又是如何完成课表上的音乐课的呢?兼代便成为首选方式。兼代音乐课的老师首先是本校之内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他们大都懂一点音乐理论的师范类老师,我国恢复高考后的人才断层期,国家招收“初师生”、“中师生”,在他们学习中,“小三门”变“大三门”,重视音体美教学技能的培训。这部分毕业生现在仍然有在教学一线兼代艺术课的。其次,兼带音乐课的教师是音乐爱好者,他们至多会一门乐器,能大致拼凑出不太复杂的简谱,看着音乐课本和参考书,就给学生“唱”音乐课了。还有一种音乐老师,他们没有丝毫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甚至连对音乐感兴趣都谈不上,只是充当了素质教育、音乐课堂的牺牲品。上级来检查,课程表上、音乐课堂上有个音乐教师了,至于学生受教育与否姑且不论。音乐课表的音乐课其实是上的其他科目,音乐课名存实亡。据调查,全国农村中小学现有音乐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仅仅只是30%。

(三)音乐教师的待遇差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农村中小学,一切都围着“主科”转,对待“新课标”教育管理者们依旧是置若罔闻。在一份调查材料中有一组数字显示“70.4%的教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感到迷茫;69%的学校依旧把学生的考分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尺度;55.3%的农村小学课程未开齐全(含课表上有但实际没上的)音乐课和美术课”等。

音乐教师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不重视。2.同行们的轻视。3.社会环境中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农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导致“台上的音乐家是天才,隔壁的音乐家是疯子”的意识普遍存在,音乐教师也自然成了“下里巴人”。

(四)教师音乐素质低,科研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学校的音乐授课教师多是兼代老师、音乐爱好者,所以就很难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一部分专业的音乐教师因为教学环境、所受待遇等问题,根本就无法安心、钻心从事音乐一线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许是平衡一下音乐教师的“低贱”身份;15%的专业音乐教师改行教授了其他学科;只有10%的专业音乐教师还坚守在原来的音乐教学岗位。

(五)教学设备极其贫乏,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按照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直至2007年的现在,经调查,农村中小学97%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上文化课教室里。由于教学班集中,一个班级上音乐课,整个学校都知道唱了、欣赏了什么歌曲!钢琴的普及率在农村的高级中学里只占5%!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上音乐课还是只用一个破旧的、不断维修的脚踏风琴。至于说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多媒体……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六)不开音乐课的中小学仍然大量存在

教育部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至2005年,农村学校达到9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70%”。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师资的匮乏、教管部门行政职能上的不作为、农村特有的文化氛围等等因素导致了具体而实际的开课率只能达到30%。换言之,中国80%以上人口数的农家学子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音乐课。

二、由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农村教育机构的相当一部分领导根本不重视音乐教学,他们对音乐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多。绝大多数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依旧是智育为主,根本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

作为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改善音乐教师的待遇,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近93%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对音乐教育的轻视,76.9%的教师改弦易辙,脱离了音乐教学的课堂。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三)加大对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的投资

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尤为重要,课堂中的“唱”起码需要乐器的辅助定调;欣赏中的“创造表现”需要乐器;器乐专业学习中门类繁多的乐器更是奇缺。

(四)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农村荒漠的音乐文化生活、尴尬的学校教学资料设备、绝多是乐盲的中小学生……这些都给专业的音乐教师出了难题,他们既是一门普通学科的教学者,也是音乐的普及、扫盲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音乐教师也是新课标的倡导者、实践者。同时新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标中特性彰显突出,音乐教师也是其他学科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者。

由上述可见,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之艰巨。但鉴于工作环境不够理想,许多教师采取了“绥靖”政策——拖拉教学任务。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正确的做法是:1.转变消极等待的观念,立足现有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2.从自身找突破。音乐教学氛围的浓厚与否,相当一部分在于音乐教师本身的着力营造。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农村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一)音乐教学师资严重缺失,兼职教师是音乐教学一线的主体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10万人即便是按每校配备1位音乐教师计算,以我国现有音乐院校的培养速度,60年后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那么现行农村中小学缺额的80多万又是如何完成课表上的音乐课的呢?兼代便成为首选方式。兼代音乐课的老师首先是本校之内其他科目的任课老师,他们大都懂一点音乐理论的师范类老师,我国恢复高考后的人才断层期,国家招收“初师生”、“中师生”,在他们学习中,“小三门”变“大三门”,重视音体美教学技能的培训。这部分毕业生现在仍然有在教学一线兼代艺术课的。其次,兼带音乐课的教师是音乐爱好者,他们至多会一门乐器,能大致拼凑出不太复杂的简谱,看着音乐课本和参考书,就给学生“唱”音乐课了。还有一种音乐老师,他们没有丝毫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甚至连对音乐感兴趣都谈不上,只是充当了素质教育、音乐课堂的牺牲品。上级来检查,课程表上、音乐课堂上有个音乐教师了,至于学生受教育与否姑且不论。音乐课表的音乐课其实是上的其他科目,音乐课名存实亡。据调查,全国农村中小学现有音乐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仅仅只是30%。

(二)教育管理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现象相当严重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

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指挥棒”。同时在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中,各地的录取分数也是不一样的。升学录取中存在着学校的等级之分——重点与普通,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三)音乐教师的待遇差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农村中小学,一切都围着“主科”转,对待“新课标”教育管理者们依旧是置若罔闻。在一份调查材料中有一组数字显示“70.4%的教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感到迷茫;69%的学校依旧把学生的考分作为衡量教育的唯一尺度;55.3%的农村小学课程未开齐全(含课表上有但实际没上的)音乐课和美术课”等。

音乐教师的待遇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机构的管理者不重视。2.同行们的轻视。3.社会环境中音乐教师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农村特有的人文环境导致“台上的音乐家是天才,隔壁的音乐家是疯子”的意识普遍存在,音乐教师也自然成了“下里巴人”。

(四)教师音乐素质低,科研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学校的音乐授课教师多是兼代老师、音乐爱好者,所以就很难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一部分专业的音乐教师因为教学环境、所受待遇等问题,根本就无法安心、钻心从事音乐一线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许是平衡一下音乐教师的“低贱”身份;15%的专业音乐教师改行教授了其他学科;只有10%的专业音乐教师还坚守在原来的音乐教学岗位。

(五)教学设备极其贫乏,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按照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直至2007年的现在,经调查,农村中小学97%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上文化课教室里。由于教学班集中,一个班级上音乐课,整个学校都知道唱了、欣赏了什么歌曲!钢琴的普及率在农村的高级中学里只占5%!绝大多数的中小学上音乐课还是只用一个破旧的、不断维修的脚踏风琴。至于说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多媒体……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六)不开音乐课的中小学仍然大量存在

教育部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至2005年,农村学校达到9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70%”。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的限制、师资的匮乏、教管部门行政职能上的不作为、农村特有的文化氛围等等因素导致了具体而实际的开课率只能达到30%。换言之,中国80%以上人口数的农家学子里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音乐课。

二、由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农村教育机构的相当一部分领导根本不重视音乐教学,他们对音乐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多。绝大多数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依旧是智育为主,根本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

作为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改善音乐教师的待遇,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近93%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对音乐教育的轻视,76.9%的教师改弦易辙,脱离了音乐教学的课堂。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三)加大对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的投资

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尤为重要,课堂中的“唱”起码需要乐器的辅助定调;欣赏中的“创造表现”需要乐器;器乐专业学习中门类繁多的乐器更是奇缺。

(四)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农村荒漠的音乐文化生活、尴尬的学校教学资料设备、绝多是乐盲的中小学生……这些都给专业的音乐教师出了难题,他们既是一门普通学科的教学者,也是音乐的普及、扫盲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音乐教师也是新课标的倡导者、实践者。同时新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标中特性彰显突出,音乐教师也是其他学科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者。

由上述可见,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之艰巨。但鉴于工作环境不够理想,许多教师采取了“绥靖”政策——拖拉教学任务。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正确的做法是:1.转变消极等待的观念,立足现有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2.从自身找突破。音乐教学氛围的浓厚与否,相当一部分在于音乐教师本身的着力营造。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马达.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2004,(4).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标现状与思考

农村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目前在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关注的都是语文或数学方面的成绩,并与重金挂钩。而音乐教育则好像被遗忘在一边的角落,显得那样的孤单无助。如果我们只重视主科而忽略了次科,尤其是音乐,就好像“拣到芝麻,丢了西瓜”。在教学机制转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主体改变、教学内容扩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同时,“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音乐理念。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节。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和提高学校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要加强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全面改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

二、促进交流,提高师生音乐素质

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这片贫瘠的土地里,我们不应该原地踏步或故步自封,要向那些优秀的学校学习。据我所知,县的教育部门也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每个学期都举办音乐的方面的优秀课例,或请特级教师来上示范课。也举办中小学生的文艺汇演。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教师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然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使音乐的教学仍旧是老调子——改变不了。许多优秀课例无法推广下去,交流的目的是促进步,但只是讲,并不付诸实践,理论脱离实际。音乐是实践的艺术,离开了实践将是纸上谈兵。音乐实践活动会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大提高了音乐素质及其水平,这是课堂教学所不能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因此,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如举办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建校学生合唱团、学生管乐队、舞蹈队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能让大多数的学生均有受到各种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的机会,促进师生的交流学习,提高师生音乐素质。

三、丰富课堂教学,发掘学生潜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