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教学范文精选

民族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教学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中,民族音乐的内容不容忽视。民族音乐欣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让他们了解并热爱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民族音乐欣赏教学探索

笔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没有音乐系,也不招艺术特长生。学校有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全校的艺术选修课,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理论类的,如《音乐欣赏》;艺术实践类的,如《合唱艺术》《钢琴表演艺术》等。大学生通过选修这些课程,学习鉴赏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既要介绍西方经典音乐作品,更要重视民族音乐作品的鉴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丰富和价值,提高审美能力,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祖国的优秀文化。为此,开设了一门《民族音乐欣赏》课,在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从而丰富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一、结合中国悠久的音乐史,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音乐文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极为丰富,就传统音乐来讲,有民歌、民族器乐、宗教音乐、戏曲音乐、舞蹈音乐五大类。虽然有部分同学对诸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民族音乐经典有所了解,甚至在中学也欣赏过。但是,有很多学生对于我国的音乐史知之甚少,这就像有的人知道《清明上河图》,但是并不了解美术史和创作的技法一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显得知识面狭窄。因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音乐历史非常重要。实际上,中国音乐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根据出土的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可知,它们距今有八九千年,是中国最早的乐器,证明了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想见,我们的先人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音乐艺术活动和音乐实践。又如,在湖北随县出土的2400年前的编钟,被国外学者赞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编钟上的铭文,使我们了解了很多失传的音乐信息。“它的出现,导致音乐学术界对先秦音乐史的彻底改写和对近大半个世纪以来,逐步形成的整部中国音乐史的重新认识”。①对于古代中国音乐的历史,很多学生是不了解的,或者说是了解得不系统。这必然导致对中国音乐难有深刻的认识。以乐器来说,实际上每一件民族乐器都承载着漫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古琴、二胡等等。每一部传统音乐作品也都有深厚的人文背景,学生对此往往了解得非常少。通过音乐史讲解,学生有了更宽广的认识,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个乐曲或人物上。例如,欣赏乐曲《流水》,就要把古琴的历史进行讲解,甚至乐器的制造以及古琴所蕴涵的人文内涵都要进行分析,学生从而从宏观上认识到了中国的音乐文化,对乐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把原生态音乐歌舞纳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来

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电视歌手大奖赛和当年10月举行的民间歌舞盛典极大地吸引了全国的观众,人们尤其对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歌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歌舞没有经过繁复的雕琢和加工,是人民群众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些来自民间的原生态音乐和舞蹈是艺术工作者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在民族音乐欣赏中,笔者有意识地加进了原生态歌舞的欣赏。在课堂上,学生对于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音乐特点、舞蹈特色等等。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当家乡的音乐出现的时候,往往会引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共鸣。记得有一场音乐会,当演员用粤语演唱广东传统民歌《咸水歌》的时候,广东的很多学生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很多人对于少数民族的语言虽然不懂,但是对于演员(也是少数民族群众)贴近生活的表演完全能够理解。欣赏了原生态歌舞后,许多学生非常激动,有的学生甚至说:“太震撼了,第一次感受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迷人之处。”

三、模唱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经典旋律

很多民族音乐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旋律优美。有的旋律如泣如诉,如《二泉映月》;有的活泼热闹,如《百鸟朝凤》;有的典雅精致,如《春江花月夜》……再加上各地优秀的民歌,这都是上好民族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基础。音乐欣赏不是音乐技能课程,如钢琴、声乐等等,从本质上来它说是理论课程,是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美。但从教学上来看,单纯的讲解和欣赏是不够的,还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一个方面,教师和学生需要交流对音乐的体会;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旋律的模唱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导致不少学生乐理知识十分匮乏。笔者曾经在学生当中做过调查,很多学生都有迫切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机械地教授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课程又有一定的脱节。“音乐知识的学习是很有用的,但是它们毕竟属于手段,最终还是为了服务于对音乐的欣赏,把理性知识融会于感性的体验之中,这是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也是学习音乐知识的正确途径。”②为此,可以把音乐欣赏和乐理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模唱优秀的民族音乐旋律,学生不仅学习了乐理知识,还记住了优秀的旋律。既动了手(划拍、打节奏)、动了口(唱),又动了脑(记忆、感受音乐),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而且对欣赏过的内容(尤其是旋律)记忆深刻。这些都丰富了民族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

四、介绍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扩大学生的兴趣

民族音乐欣赏,除了介绍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精品外,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也要介绍。如《梁祝》《彝族舞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赛马》《春节序曲》《瑶族舞曲》等等,这些作品或者有优美的旋律,或者有着动人的故事,因此课堂效果是非常好的。除了这些作品,笔者有意识地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当今活跃在世界乐坛上的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兴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以后从专业院校毕业的作曲家脱颖而出,有的甚至活跃在世界乐坛上,如谭盾、叶小纲、周龙等等。这些作曲家具有中国文化的背景,有的从中国专业音乐院校毕业之后又到西方继续学习音乐。他们的音乐往往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因素,创作的作品曾在某一个时期被称为“新潮音乐”。这些作品曾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谭盾的某些作品。那么,这样的作品,是否要给学生做介绍,他们是否能够接受,仍然是未知数。但是,这些作品在中国和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也因此形成了一个作曲家的群体,我们需要对此关注。笔者把谭盾创作的一部作品《鬼戏》给学生作了介绍,让大家欣赏讨论。出乎意料,欣赏以后有很多学生对这样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作曲家运用许多“音乐形式”,诸如石头、水、奇异的人声创作的作品,并没有表现出排斥感。有的学生甚至说“深受启发”。在随音响配备的作品介绍中,摘录了《深圳商报》《让莎士比亚与中国和尚对话——谭盾与乐迷一席谈》的一篇文章。谭盾在回答乐迷提问时曾经说道:“所有技术上的突破,也都是观念带来的……现在的音乐的优劣就是观念上的对比……”笔者认为谭盾的作品可能给了当代的大学生某些启发,他们可能感受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创作理念。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民族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只能是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优点是可以浓缩很多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还有很多形式可以作为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补充。

1.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

如果有条件,一定要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如选修一门民族乐器。学生在学习乐器的时候,在教师的教导下,学习演奏技巧,了解乐曲的风格,逐步感受音乐的美。

2.实地采风

我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文化。笔者所在的地区是潮州音乐的故乡,被有的专家赞誉为“绿色的音乐”。如果带着学生实地去采风,他们的感受肯定会更深。

3.现场聆听民族音乐会

记得有一段时间,笔者曾经对戏曲兴趣不大。但是有一次,笔者在剧场看了我们广东省的戏曲调演,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优美的唱腔、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现场观众的热情,都使笔者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以前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戏曲表演,不同之处在于剧场欣赏却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如果有时间和机会,可以现场听一些民族音乐会。作为教师,一定要多注意演出的信息,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欣赏。

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有责任把祖国优秀的音乐文化让学生认识、了解、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注释:

民族音乐教学范文第2篇

从对笔者的工作单位及其它艺术培训中心的观察,成人声乐的学习者主要有学前教育教师、从事音乐个体教学的教师、艺术类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和来自企、事业单位离退休的爱好者。他们所呈现的特点是:

(一)学习者年龄一般偏大,工作中和生活上的事情比较繁琐,课后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所学内容,对声乐的发展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很少能够坚持学习。(二)声乐演唱技能水平偏低,相关理论知识匮乏。

(三)能够比较认真、刻苦练习,学习声乐知识积极主动。

二、因材施教成人声乐教学要分析

并掌握学生的个体特点,清晰看到学生具有的优点与缺点,遵循成人的培养目标,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为每一位学习者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目前的成人声乐教学基本上都是专业音乐学院院校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传授方面偏重前者,结果是学生毕业后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只能演唱,不能教学,所以我们应取长补短建立科学的成人声乐教学。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成人声乐学习者应尽量避免过多讲专业术语,这样会让其觉得枯燥乏味,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且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就是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一样,在初学的时候要让成人学习者了解自己特有的嗓音条件,而不会盲目的模仿他人的音色,造成声音不自然,更不用说感动听众了,这样也避免了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众所周知,声乐中的五个元音的发声练习,并不是适合每一个学习者,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能唱出最自然的声音。

三、不同民族的音乐概念

从历史角度看,汉族“音乐”的概念,音乐与诗词曲是缺一不可的,曲牌的表达与“曲式”不能划等号,而西方音乐的不同在于,曲式的结构是第一位的,歌词与其相比是次要的,中国多民族音乐融入地方的方言,特别讲究歌唱发声特色比“曲式”更为重要。所以在成人声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的认为只有一个声音概念。不同文化的音乐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说哪一种声音是正确的,哪一种个声音是错误的,只有唱出来的声音是自然的、优美的、和谐的,才会与听众产生共鸣。

四、对成人声乐教学的建议

(一)中西合璧。由于现如今的中国声乐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偏重于西方的歌剧为主,二是主要以中国民族音乐特别是汉民族的为主,故此,把一体的音乐文化与多元文化音乐视野结合尤为重要。对基本的发声原理进行科学而有效地结合。

(二)声音概念的形成。不同文化的音乐对声音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不能仅仅考虑单一的西方音乐学知识论或者中国民族音乐,还应该有着多元性的解释,使其更加合理。

(三)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不要认为只有国外的发声方法先进,凡是中国的发声方法就落后,应该充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元的音乐价值观。

(四)和谐的教学方法。演唱者诠释作品过程中会涉及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这也是声乐作品演唱魅力之所在,作为教师不能偏重使用某一种,应该是多种风格都让学习者了解并掌握,保持和谐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民族音乐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相关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认为:“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在时间的磨练下,原本不被人们重视的民族音乐,拥有了被重新审视的机会。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突出民族音乐的丰富多样性及审美性,已成为音乐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以民族音乐文化培养中学生的素质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是优秀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在我国音乐教学领域的作用日益明显。民间音乐的流传面很广,分布在中华大地的东南西北,乡村、城市、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如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加入恰当的民族音乐元素,最终的成效会格外显著。第一,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流传面广,与初中音乐教学的标准和原则不谋而合。在我国音乐文化领域,民族音乐内容的多元化是非常丰富的,不同的地域有特色的音乐风格与音乐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习民族音乐元素后,初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就更深层,初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加深对地域音乐的尊重。同样,和其他的音乐教学内容相比较,民族音乐在其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这些都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兼顾传统与现代,富有时代感的教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二,民族音乐旋律动听,风格各异,通过民族音乐融会至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增强民族意识与民族自豪感。民族音乐孕育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拥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民族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历史荣耀。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初中生能深刻体会到自己民族音乐的修养与审美,进而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第三,民间音乐表演灵活,感情真挚,将相关音乐表演内容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与其他理论学科不同,体验和感受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民族音乐的渗透,音乐教学发展更加多元化。通过音乐之间的纽带,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欣赏被打开。在潜移默化系统地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后,初中生的民族音乐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视野开阔,乐感也更专业化。这部分都展现了将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体现。第四,将民族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推动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在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巨浪中,本土民族音乐文化面向世界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使年轻一代人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各国多元音乐文化,用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交流,与这个时代的发展主题非常吻合。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与教学体系相匹配的民族音乐教学方法

展望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现状,传统民间音乐教学还停留在非常肤浅和形式化的层面,脱离了音乐感受体验而进行枯燥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离身”学习,为转变这种现状,建立和改善与当今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音乐教育者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表层形式主义,深层研究民族音乐的“古今”,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增加民族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内容,要重视发挥听觉基础上通感联觉与多觉联动的作用,采取听、唱、动、创、演多觉学习。这些都是民族音乐教学的精髓。从而达到知、情、意的和谐统一。如果缺少这些内容,民族音乐的教学似乎就失去了灵魂。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在种族文明的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民族音乐因其多民族、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而有多种发展。因此,民族音乐是要发扬传承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发音乐学习热情,采用生动的情态唤起学生的审美期待,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态变化、语言变化、教学媒体的变化、教学活动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与创新达到音乐信息的传递、师生互动、情感交流,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美国行为学家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如果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行为作出积极反应,学生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与巩固,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进行课堂的调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全班同学步调一致,理解歌曲背后内容的思想表达,教师才能通过情感引导提升音乐课程中的传承功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除欣赏民族音乐外,教师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让情感引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书中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感官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在民族音乐教学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些特殊少数民族的情绪。教师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嗅觉等多感官参与,唤起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审美表现动力,并通过不断地变化参与的体验方式,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审美的状态,始终对学习民族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沉浸在音乐审美体验活动中。比如《献上最洁白的哈达》一课,老师根据这首作品的情感、风格、意境、表现力讲解作品,让学生通过听、看、触摸等去了解哈达背后的故事,从而去欣赏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体验性、实践性、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情感与歌曲融为一体,让情感成为歌曲的共鸣。

(二)创造有效的民族音乐学习平台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的融会需要好的平台作为基础支撑,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资源是基本前提。我国民族音乐的选材十分丰富,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加以筛选、提炼,为学生深挖教材中包含的民族音乐元素,形成良性的、丰富的音乐资源库。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活泼好动,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加入部分游戏活动,游戏活动也分为小组活动、小组竞赛、自主活动、角色扮演等,倡导以学生的活动方式及其变化为线索进行民族音乐教学设计,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关注学生模仿、体验、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变化,并感受民族音乐的乐趣。学生只有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在初中阶段进行传承。将学校民族音乐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文娱活动结合起来,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持续发展的好办法。若能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必能提高全国各地更多学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在课程中,组织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唱比赛,器乐演奏,或大型歌舞综合性艺术表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音乐教学规律,经常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听、奏、动、唱、创、演,使课堂成为学生音乐活动的场所。走出教室,在宽阔的空间中形成新的特色活动,通过让学生收集自己爱的少数民族歌曲,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音乐素材,每周在课下进行合作探究式创意表演,通过朗诵、歌唱、声势律动、打击乐器等,用手机录制表演视频,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落实立德树人,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然后在课上选出群内演唱的代表,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从而提高其创意思维与创意表现的能力。也可以给学生观摩视频,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创意表演,如鲁迅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大三学生的创意表演《沂蒙山好风光》、美国路易斯大学RobAmchin教授执教大学音乐创意表演《JIMBA》给学生以启示,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自主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结语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我国多元化民族音乐教育的不断完善,使民族音乐教学在音乐教育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为初中学生理解多元化民族音乐思想提供了可能性和动力。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虽有所欠缺,但将民族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同时逐步建筑一种切合自身实际的与多元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教育观,必将改善民族音乐课程的不足,让学生意识到民族音乐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曲永华.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及融入[J].质量与市场,2020,(11):107-109.

[3]李银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J].读写算,2020,(02):169.

[4]高成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黄河之声,2017,(012):31-32.

民族音乐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相关要求来看,我们必须积极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堂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借助传统民族音乐学习,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和热爱祖国传统音乐,促使其爱国主义情操以及民族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伴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能够更好地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以及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能够更好地将其列入到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1]。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合理运用丰富多彩的民族应用来实现音乐教育的充实,借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去更好地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才能够让小学生在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对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音乐教学理念不够重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看,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将音乐课堂列为面向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并且必须保留其必修课的地位。这就标志着基础课程与音乐课程必须保持相同重要的地位。但就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学校为音乐配置了充足的硬件设施,但实际上这些设备的使用比例甚至不足1/3,这主要是民族音乐课堂并未受到学校的共同关注,甚至每年民族音乐的教学只能够受到部分领导的重视,这就给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

(二)教学设计较为概念化,不利于民族音乐能力的发展

小学民族音乐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的实际环境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需求来实现,要求各个方面必须保持高度一致,而不是依据教师的个人自愿来进行设计。同时在进行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设计期间,还必须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呈现出与其心理发展相符合的教学设计。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因新课标上缺乏相关的指引,不少教师在工作开展中,主要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其呈现非常明显的概念化。尽管针对不同阶段确定管理不同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来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民族音乐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提升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小学生年龄的特性,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期间,应当多进行实践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但就当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期间,教师仍然采取较为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常是采取唱歌教学为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3]。

二、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教学理念

根据我国音乐课程中制定的义务教育相关要求来看,音乐课程是奠定学生基础认知的重要部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则表示在音乐课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操作才能够发挥其作用。而在音乐课程中,“弘扬民族音乐,深刻理解、认知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其五条基本理念中最关键的教育理念之一,同时也是充分发挥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指引[4]。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奠定基本认知、培养良好习惯、强化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借助民族音乐来帮助他们认识我国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非常有必要。为此,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及开展的必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教学,制定出一套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民族音乐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实施。

(二)优化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我们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将审美作为整个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设计的核心,明确掌握基本技能与知识、提升音乐价值观和情感观、体验审美过程和方法的三大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建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展现其育人作用,让“弘扬民族音乐,深刻理解、认知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展现。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根据现有的教材,对其进行深入地理解分析,积极地学习、认知以及填充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的过程中,考虑到这是一首采用了大量“阿里里”彝族韵味的衬词,赋予了整首歌曲民族特点,音乐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民乐知识与人文知识,各种相关民族乐器的演奏。根据歌曲的学习,除了引导学生掌握一字多音之外,同时还要求掌握基本的民族舞蹈。为了能够达到这些要求,我将该课程划分为三个小节来进行:第一小节,倾听《彝家娃娃真幸福》进行乐器的听解、感受与体验,对基本旋律进行感受,分段进行聆听,以此实现对情感的激发;第二小节,再对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进行表演唱,借助演唱来进行情感的升华和体验,进一步深入进行音乐的感受;第三小节,进行竖笛的演奏以及基本舞蹈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展现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内容的丰富与表现力的提升。

(三)优化民族音乐听赏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其表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是作为歌唱教学,而是应当以“听觉为先导”,借助歌曲教学前和乐曲欣赏前的听赏与感受,来带动学生的音乐情感,体会民族音乐风味[5]。为此,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听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以音乐赏析活动作为人为审美的主体,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审美团队和民族音乐审美感。例如,在进行《百鸟朝凤》的教学拓展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了歌曲版本的《百鸟朝凤》,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不同元素赋予音乐的不同内涵,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演唱。课堂上我告诉学生:“这首美妙的乐曲让词作者深受感动,并主动要求为其作词,才最终诞生了《百鸟朝凤》这首歌,流传到今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赏这首歌曲,感受它的情感。”在完成听赏之后,学生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欢快、活泼等。此后,我再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正确唱法,借助拍手、坐姿、气息等引导,让学生对原唱进行模仿,最后学生在听赏中感悟了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赋予到演唱中,实现了整首歌曲的升华。

(四)优化民族音乐歌唱教学

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方法,无论是常规音乐,还是民族音乐,都需要最终以歌唱的方式来呈现。但因小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深入的体会,使得他们的歌唱通常缺乏民歌的特色,并且也缺乏对民歌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歌曲意境,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歌词的深刻内涵,深刻领会歌曲中的民族特性和音乐特点,再以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和心态赋予歌曲活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了《我的家在日喀则》之后,我问学生:“这首歌的装饰音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学生表示能够体现情绪,“是的,它体现了藏族人民丰富的生活乐趣。”“同学们,在民族音乐中,装饰音的运用非常广泛,那么大家下课之后一起找一找还有哪些民族音乐里面有装饰音,我们可不可以在学过的民歌中,加入一些可爱的装饰音呢?下次上课我们就大家的收集情况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让民族音乐教学实现了课外拓展,也能够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探索。

(五)优化民族音乐

音乐实践活动是当前传统音乐课堂所缺乏的教学方法,但确实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的教学方法。就音乐教学自身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探索音乐的实践过程,学生必须结合音乐的技能实践来实现对音乐基本内容的感知,体验音乐审美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感悟其深藏的人文价值。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其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了齐唱、合唱、舞蹈、合奏以及游戏等,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年龄段特点相符合。合理地穿插实践活动,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效果。例如,在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了一个蒙古族地区每年一次的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并组织学生对其中的民俗活动进行总结,学生纷纷表示有射箭、摔跤、赛马等,随后我结合这些民俗活动编制了一个简单的舞蹈,融合了射箭、摔跤和赛马的基本动作、手型,配合音乐节奏为学生进行了表演,最后组织学生共同进行舞蹈学习,让学生能够伴随着节拍,充分体会歌曲的形象和情绪。此外,我们积极发挥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作用,对《草原就是我的家》进行演奏,让学生能够自行以节奏抒发情感,带动学习活力。

三、结语

总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们必须立足课堂,借助听赏、学习、交流以及实践等教学方法,将民族音乐教育与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充分的结合,以趣味激发情绪,以情绪带动行为,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民族音乐的乐趣,感受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爱民族的情怀。

参考文献:

[1]赖惠英.小学音乐教学民族情感的培养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34):156.

[2]王建朝,胡爱华.“非遗”传承视野下我国民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传承的思考———以贵州省镇远县城关三小为调查个案[J].民族音乐,2018(5):96.

[3]柴森.民族之乐启迪民族之情———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融入民族音乐的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5.

[4]严莉莉.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J].华夏教师,2018(27):58.

民族音乐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学;实践

时代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技术传播的艺术作品日益丰富,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也趋于西式化,造成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被遗忘,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以音乐课堂为渠道,将更多民族音乐作品融合到音乐课堂中,向学生展示着我国民族艺术文化内涵,并建立起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传承意识,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促进音乐教学成效的提升。

一、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着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也将更多信息带入到学生群体中,使辨别能力不足的学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而出现价值观和道德意识上的偏差。而学生普遍存在的审美观和思维模式差异化的倾向,为学校育人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同时也赋予音乐教育更多的育人职责。音乐来源于现实生活,而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得音乐又高于生活。从生活和生产中抽象发展和演变而来的民族音乐作品,其内容和旋律有着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民族气息。这种有着艺术特性的文化形态,自身就具有文化和美学双重价值,可借助教育改革的契机,逐渐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但使学生了解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还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利于强化学生的思想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素养。具体而言,大多数民族音乐都是用来反映民族文化特质的,其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包含着人民群众生活的体验。而将这些文化要素以音乐这种艺术化的形态展示出来,利于对我国优秀文化品质的宣扬。例如在音乐教学中选用红色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可向学生介绍我国革命历程,并在音乐演唱中了解当时社会的现实环境,通过音乐来讲好中国故事,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支持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受到民族文化影响,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凸显音乐和艺术教化的作用。

(二)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音乐教学有着功利性较强的目标,其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强化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和技能,忽视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而过于看重学生音乐技巧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不足,难以形成欣赏音乐和艺术的意识。面对音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提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新目标,并强调音乐对于促进学生“美”的能力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只有在传递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艺术情操的培育,才能使音乐教学实现转型变革,也能达成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目的。面对新的教学要求,需要音乐课程的实施,以民族音乐的展示为抓手,进行教学内容的全面革新,不仅积极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成为提升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艺术审美观念提升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长久发展中形成各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造就着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作品。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对于这类作品的应用,教师可进行充分的设计,使音乐作品的呈现更为生动立体,改变以往功利性和目的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在民族音乐创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刻的思考,用心去体会,通过艺术的熏陶,提升学生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较高的艺术素养,达成教育改革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音乐教学在传承民族音乐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学生层面。音乐教学中,要想将民族音乐为教学创新的载体,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承,需要以学生主动了解民族艺术文化和愿意学习民族音乐为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缺少学习意愿,那么民族音乐的引入将失去原本的价值。而就目前实际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学生缺少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且大多数民族音乐与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相差甚远,造成学生对民族音乐有着偏见,难以投入到学习中,降低民族音乐教学效率。其次,教学层面。由于在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音乐课程处在边缘学科的位置,虽然音乐专业有着系统化教学的优势,但专业外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阶段,所设置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民族音乐知识过少,加上内容安排不合理,缺少教师针对实际教学现状的具体规划设计,使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民族音乐的呈现较为生硬,还难以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特别是在课程参与过程中,由于教师缺少相关的民族音乐教学经验,对于民族音乐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创作背景的介绍,教师只能依据现有的资料,并通过单一讲解的方法展开教学,不但影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还降低民族音乐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最终造成民族音乐的使用效果不显著,音乐教学难以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实践对策研究

(一)积极采取多样化音乐教学手段,有效丰富民族音乐教学形式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非常丰富的艺术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和素材,提高音乐教学价值,还可进一步实现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面临着新课改计划的实施,以及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不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同时,还极有可能会成为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一大阻碍。所以,相关音乐专业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学习需求、教学改革目标以及民族音乐教学落实需求等,积极引进多样化音乐教学手段,创新民族音乐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音乐教师可通过积极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音乐赏析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对民族音乐教学的深化。首先,采取创设情景教学法,深化学生情感体验。相关学校可通过定期邀请一些知名民族艺术家,到校内开展民族音乐专题讲座,为学生传授专业的民族音乐艺术与民族音乐发展史,使之在浓厚的民族音乐氛围中感知到民族艺术的精华所在。通过利用校园广播站,在课间时间播放一些代表心情的民族音乐作品,如《孟姜女哭长城》,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其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相关音乐知识时,教师可通过根据民族特色选择具有特点的民族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播放。当学生已熟悉民族音乐特色形式后,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借助线上网络平台、线下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搜索与之相关的其他民族音乐作品。并聆听撰写听后感,在课堂中表达和发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正确认识。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利用线上信息技术手段,多为学生收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民族音乐作品,利用线上及时聊天软件发送给学生,供学生自主进行音乐赏析活动,切实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与民族的兴衰荣辱,感悟各民族音乐情怀与传统文化内涵,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强大的民族自豪感。

(二)渗透有关民族音乐的多元文化,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弘扬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已逐渐融入音乐教材编写之中,努力发挥着自身的育人价值。而为了真正实现在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充分体现民族音乐教学价值与优势,需要教师不断深入挖掘民族音乐中的特色文化。并与当前社会价值观相结合,来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改善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与重视。在音乐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音乐教师在传授民族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发展、民俗生活习惯以及自然地理文化的元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其次,音乐教师还可配合运用故事讲述教学法,一边为学生播放所需要传授的民族音乐,一边讲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内容。比如,在教学《松花江上》这首民族音乐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九一八事变之后人民在外流浪与丢失宝藏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一边聆听民族音乐一边从歌词、故事与旋律中体会到当时战争时期的悲壮。以故事传达方式加深学生民族音乐情感体验,以及对民族音乐文化形成良好的认知与理解。

(三)注重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民族音乐教学信息化建设

在音乐教学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不行有利于改革创新音乐教学模式,推进民族音乐教学信息化建设,还可有效提高音乐课程的丰富性,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引进信息技术手段与互联网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较为抽象的民族音乐知识更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入学习。首先,可通过围绕音乐教学内容,在网络中广泛搜索与之相关的短视频、信息资源、图片等材料,将其整合制作为多媒体教学视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引导学生直观的观看专业演唱家是如何演唱民族音乐,以及演唱民族音乐所需要具备的音乐技巧等等。指导学生一边观看教学视频一边学习民族音乐技巧和知识,从而促进其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素养的提高。其次,应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网络中海量的民族音乐作品,借助微信、QQ的即时聊天软件,组建班级微信群、QQ群,将民族音乐作品发送至班级群中,引导学生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可通过将事先收集好的音乐作品发送至班级群中,提出探讨话题,如你怎样看待这首音乐作品?这首民族音乐作品中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文化有哪些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仔细倾听民族音乐,来获得情感体验,更直观的了解民族音乐作品,增强课堂教学互动。

(四)举办多样化课外民族音乐活动,进一步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效果

多样化的课外民族音乐活动,是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技能掌握与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结合音乐教学目标与内容,定期举办多样化的课外民族音乐活动。打破传统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拓展是音乐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首先,音乐教师可通过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情况,引导学生自行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如民族音乐演奏队、民族歌舞表演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开展一些民族音乐活动,如民族歌舞会、民族歌唱会等等,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其次,除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民族音乐活动,还可借助社会实践教学契机,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民族音乐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在具体实践中,课通过在学校与教育不支持的情况下,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民族音乐活动,包括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比赛、民族音乐演奏等。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会上的民族音乐活动,切实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民族音乐文化氛围之中,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