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乳腺肿瘤术中护理临床效果探究

乳腺肿瘤术中护理临床效果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癌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试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与不良情绪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可降低疼痛感,缓解不良情绪,患者更满意并积极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模式;不良情绪;乳腺肿瘤;护理满意度;疼痛

乳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影响,若为恶性肿瘤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保证其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配合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对乳腺肿瘤患者可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为分析具体效果而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6例;年龄26~67岁,平均(45.71±4.34)岁;病程0.5~3.5年,平均(1.34±0.28)年。试验组有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17例;年龄27~68岁,平均(46.03±4.47)岁;病程0.42~3.5年,平均(1.28±0.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方法:(1)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病情评估、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根据医嘱采取相关操作等。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①领患者参观手术室,为其介绍手术室环境与医疗团队信息,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过程,并为患者介绍以往手术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②调整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手术室环境,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喜好为其播放轻柔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与恐惧感。③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若发生异常情况则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相应处理。④在进行麻醉时,护理人员要陪伴在患者身边,通过握手、轻触、聊天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保持放松状态。⑤对于血液、生理盐水等需要使用的液体,要提前进行加热,以免给患者造成冷刺激。同时,在进行静脉穿刺前,充分考虑患者身体及血管情况,尽量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避免患者紧张。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充分掌握手术顺序,主动配合医生,快速传递医生需要的器材,通过默契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⑦术后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心理发展特点,尽量满足患者一切合理需求。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尽量避免对疾病的忧虑。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避免患者出现孤独心理。

1.2评价标准:①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2],总分值为10分,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轻。计算平均值并互相比较。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方式为问卷调查[3],包括服务态度、衣着仪表、尊称使用、日常照顾等内容,共计100分,超过90分为很满意,76~90分为满意,60~7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统计评分超过60分的患者数量,其占总患者数的比值为护理满意度,计算各自满意度并相互对比。③比较两组患者抑郁情绪:采用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抑郁情绪状况[4],总评分为80分,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轻。计算平均值以相互比照。④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采用焦虑情绪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焦虑情绪状况[5],总评分为80分,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轻。计算平均值以相互比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对照组疼痛评分为(4.41±0.94)分,试验组疼痛评分为(2.26±0.54)分。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55,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乳腺肿瘤是临床胸外科常见的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肿块、乳头糜烂等症状,好发年龄主要在20~25岁以及40~50岁,该疾病分为良性与恶性,以良性居多。而良性肿瘤若没有及时治疗则很容易发展为恶性,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乳腺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化疗、药物治疗、放疗、手术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可将患者的病灶切除,能够有效控制肿瘤增长与转移,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但由于手术会给患者造成创伤,甚至切除乳房,导致患者的自我形象受损,且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再加上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其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增加,使得手术风险加大,对手术顺利进行与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手术得以顺利开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配合十分重要,以往临床主要应用常规护理,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可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个性化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使用比较广泛的护理模式,主要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特点及需求,展开相应护理措施,例如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该模式个性化及人性化特点较强,与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前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减轻其疼痛感,可缩短手术用时,减轻患者的痛苦,进而保证手术效果[6]。另外,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拉近医患关系,促进患者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一系列治疗及护理。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进行疏导,为其讲解一系列疾病相关知识,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尽量满足患者一切合理需求。得出结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期间依从性,减少患者住院治疗及护理时间,提高患者预后情况,促进其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为分析在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88例,进行对比研究,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实施个性化护理及常规护理,对患者健康教育、环境、心理及生命体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干预。结果表示,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护理后焦虑情绪评分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乳腺肿瘤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相比较常规护理模式更具人性化特点,对患者生理、生活及心理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在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的同时,可有效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推动临床护理学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在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其不良情绪,患者更为满意并积极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应推广。

作者:何冬梅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