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范文第1篇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ur, PT)是乳腺的一种双相分化的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组成,较少见,占乳腺肿瘤的0.3 %~0.9 %,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 %[1]。它既往被称作叶状囊肉瘤,于1938年由Muller首先报道,1982年WHO依据组织分类原则改为乳腺叶状肿瘤[2],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类。它具有局部复发高的特点,现将我们近6年收治的4例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女性,42岁,因发现“右乳肿物8月”入院,体格检查见右乳外上象限肿物,约5 cm,境界清,活动度好。B超显示:肿物包膜完整,肿物内回声欠均匀,钼靶X线片见右乳椭圆形肿物,边缘光滑,无钙化。术前诊断:右乳纤维腺瘤,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叶状肿瘤,良性。与患者做了病情沟通,建议再次手术。由于患者乳房较小,故行“右乳房切除术”。至今无复发。

例2,女性,20岁,右乳肿物4年,初约花生米大小,近半年明显长大,现约4 cm。查体:肿物位于上象限,活动度好,境界清,似有分叶感,质韧。B超显示肿物边界清。术前考虑乳腺纤维腺瘤可能,但不排除外分叶状肿瘤。故行“肿物扩大切除术”,将肿物及周围>1 cm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报告:纤维腺瘤;术后病理回报:叶状肿瘤,良性。未再手术。患者目前已术后2年,无转移。

例3,女性,41岁,因“左乳复发肿物半年”入院。2年前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切除,回报“纤维腺瘤”。半年前该处又出现肿物,生长迅速,约5 cm。行“肿物扩大切除术”切缘大于肿瘤边界1 cm。术后病例提示:叶状肿瘤,不能定级;术后病理示:交界性叶状肿瘤。向患者交待病情,建议进一步行“左乳单纯性乳房切除术”,患者拒绝。现术后1年余,未见转移复发。

例4,女性,19岁,因发现“右乳肿物3月”就诊,查体见肿物约3 cm,活动度好,境界清,诊断“纤维腺瘤”,于门诊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纤维腺瘤。1年后肿物复发,生长迅速。回查既往病理切片,不除外叶状肿瘤,故二次手术行“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乳腺叶状肿瘤,倾向良性。患者拒绝再行“乳房切除术”。考虑患者虽为复发肿瘤,但病理仍倾向良性,故术后随访观察,目前正常。

2 结果

回顾这4例病例,最后均经病理确诊,即乳腺叶状肿瘤。术前都有“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根据病理提示的良性、交界性、恶性分类,良性者、交界性者均行“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或“单纯乳房切除术”,至今无复发、转移。

3 讨论

3.1 乳腺叶状肿瘤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雌激素分泌和代谢紊乱有关,发病年龄以青春期女性和中年妇女多见,可能与此两个阶段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体内雌激素升高,孕激素降低,或者二者比例失调,导致器官乳腺组织增生,复旧不全,最终致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基质及上皮成分增生、瘤变、甚至癌变[3]。

3.2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特点:(1)病史一般较长,但常有近期快速增长史。(2)临床表现主要是乳房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位于外上象限。(3)肿块多呈膨胀性生长,境界清楚,活动度好,很少侵及皮肤及胸肌筋膜。(4)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石蜡切片的报告。术前的X线钼靶摄片及B超均对定性诊断帮助不大,确诊要靠病理检查,仅有10 %~20 %的病人术前诊断正确[4]。术中快速冰冻方法及针吸细胞学检查,均较难准确诊断。可靠的诊断仍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5)良性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病理诊断也不易区别。最大特点是叶状肿瘤的间质细胞增生明显,有的形成叶状结构[5]。(6)该病的复发率高,肿瘤复发率随手术范围增大而下降,84.6 %的肿瘤局部复发发生在肿瘤单纯切除术后[6]。(7)该病淋巴转移较少。

3.3 乳腺叶状肿瘤被看作是一系列发展的肿瘤疾病,即使良性叶状肿瘤也是潜在的恶性肿瘤,处理原则不能与纤维腺瘤一样。它表现为从良性有局部复发的危险到恶性有远处转移的风险,如果治疗不充分,会有迅速生长和转移扩散的倾向。叶状肿瘤的治疗首选手术[7]。不主张作单纯的肿物切除,往往由于切除较近而导致较高的复发率。首次术式的选择与复发率、病死率密切相关[6]。术式的选择与病理性质有关,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亦不同。良性叶状肿瘤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即可,切缘距肿瘤>1 cm。对于交界性或恶性,则需行乳房切除术。如果术前触及肿大淋巴结,可以加做腋窝淋巴结清扫,否则不必。

3.4 术前误诊的原因:(1)叶状肿瘤的发病率低,人们对该病存在认识不足。(2)小的叶状肿瘤多呈实性,边界清,活动度好,分叶,易误诊为纤维腺瘤,尤其对于年轻女性。(3)B超,钳靶X线摄片等术前检查均与纤维腺瘤相似。

参考文献

[1] 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67.

[2] 华积德.肿瘤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636.

[3] 何建军.乳腺叶状束肉瘤31例诊治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6):528.

[4] 任建强,刘俊,王建丰.乳腺叶状束肉瘤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3,11(3):143.

[5] 黄斌,孙丽君,仇玲玲.乳腺叶状肿瘤18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22(3):268.

乳腺肿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手术切口;美观隐蔽

作者单位:450008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吴军召);郑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杨铁健)

通讯作者:杨铁健 Email: 乳腺良性肿瘤是妇女在临床上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大约占乳腺疾病的三分之一左右[1]。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将肿瘤完全切除,只要方法得当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很少复发。传统的切除手术方法是直接在肿瘤部位切口进行开放性切口手术[2]。术后有明显的瘢痕,并且有坍陷变形现象产生,严重影响了的美观,也影响了女性的爱美心里,给患者造成了心理的创伤。因而成为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过去使用直接手术法,切口遗留瘢痕明显,既影响的整体美感又易造成术者的心理创伤。笔者在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对9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环乳晕切口的切除肿瘤手术,共进行151处手术,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年龄范围在15~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6±1.45)岁。 其中单发肿瘤45例,多发肿瘤53例,共有肿瘤151处。 肿瘤直径 0.4~5.0 cm, 根据病史及术前彩超及钼靶检查均考虑为良性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其中乳腺纤维腺瘤70例,乳腺增生症19例,导管内状瘤3例,脂肪瘤2例,乳腺积乳囊肿8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患者平卧,在手术前经彩超定位并在体表进行准确标记。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铺无菌巾,采用0.6%利多卡因进行的局部麻醉,选择的肿瘤所在部位进行切口,进行的是环乳晕手术,每一例患者的切口长度都是根据其肿瘤的大小,该肿瘤距离乳晕切口实际距离而进行确定的。其中最长的在乳晕周长的一半左右。具体操作是切开乳晕表面皮肤及皮下脂肪,直至达腺体表面,采用电刀将皮下脂肪与腺体进行分离,分类至肿瘤的表面,然后沿肿瘤表面进行正常切除肿瘤手术,在瘤于腺体深部的患者,进行放射状的切除肿瘤方式进行手术。术闭,将创面进行电凝止血,手术残腔不闭合,不放置引流。采用可吸收线于皮内缝合切口。术后使用抗生素3 d预防感染,采用在术区加压包3 d。

2 结果

手术所用时间为都在20 min到50 min之内,平均所用时间是(35.14±2.06) min。98例患者术切口均在一周内完全愈合,没有出现术后感染或者切口开裂等事故。该组患者中有78例随访一年,手术切口瘢痕轻微不明显,且的外观美观形状正常,和乳晕的感觉也正常,且所有患者在一年内均没有肿瘤复发患者,无论院方还是患者本人都对该手术方法对的美容效果十分满意。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疾病。其边界清楚,并且活动度好,在年轻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3]。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手术的方法彻底切除肿瘤,传统的肿瘤切除方法,是采用开放性的切口,就是在肿瘤所在部位切口进行肿瘤的切除手术,这样的方法使得上瘢痕纵横,且多呈放射状,有女人自己的话说是惨不忍睹,严重影响了的美观,并且易发生塌陷和变形现象,这样就更使得有些人拒绝接受手术治疗[4]。乳晕边缘切口对乳腺良性肿瘤的切除方法,给广大妇女带来了新的希望,不仅能够完全切除肿瘤,免除后患,而且还能保持的原有性质不改变,并且瘢痕小而且隐蔽性强,更好的效果是感觉也正常。满足了广腺良性肿瘤患者的需要。并且此类手术更简便容易操作,手术彻底,出血量小,不易复发,术后更美观,没有坍陷和变形现象出现[1~8]。医疗费用也更低,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综上所述,采取环乳晕切口进行肿瘤切除,不仅疗效更好,而且还可以满足患者对完美的要求,这种切口的手术方法,得到更多的人接受。总之,环乳晕切口进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正日益成为常见临床手术,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比较方便,更能满足妇女的审美要求,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4 笔者的体会

在肿瘤的外缘1~2 mm的正常乳腺组织处,完整地切除肿瘤,可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几率;位于乳腺的腺体深部的肿瘤,要在肿瘤的表面纵向切开腺体,切除肿瘤,一保证乳管的完好;位于乳晕下的肿瘤,需要尽量贴近肿瘤进行切除,也要注意保留皮肤的厚度,以防术后皮肤缺血坏死;在肿瘤切除后,残腔内缝合,也不需要放引流,残腔内的渗出液填充局部的塌陷,保持的完好形状。

5 结论

环乳晕手术切口,适用于经临床良性肿瘤切除的大部分患者。如果有恶性肿瘤的疑点,就必须放弃,以免造成体医源性播散。环乳晕手术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不仅操作简单,复发率小,而且并发症也少,而且可达到传统手术无法企及的保存完好的效果,是广大妇女患者的福音。

参 考 文 献

[1] 黄自强,黎鳌,张肇祥.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6.

[2] 刘晓安,王水,刘力嘉.乳晕外缘环形切口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现代肿瘤医学,2006,14(9):10841085.

[3] 亓发芝,顾建英.手术切口大美学选择.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2(1):3536.

[4] 陶小凤,赵达安,秦建中.乳晕切口行肿块切除术858例临床报道.中国美容医学,2001,10(8):319.

[5] 崔景毅,乔海初.纤维瘤摘除术切口改良法120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8(11):466.

[6] 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10.

乳腺肿瘤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组织学;病理特点

乳腺叶状肿瘤是2003年由WHO肿瘤组织学命名并分类的。乳腺叶状肿瘤临床见得少,它是由乳腺上皮与间质两种成分组成的一类肿瘤。分为恶性、良性、交界性三类。本文收集2003年2月――200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增加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认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60岁,平均年龄44岁。患病时间4个月到9年不等,其中患病时间在2年以上的患者有8例。患者都以乳腺肿块就诊,在2个月-11月乳腺肿块迅速增大的患者有5例。肿块直径由3.0cm到10cm不等,其中直径大于6cm的有3例。肿块的特征是边界清晰、活动度高、硬度大、呈现分叶状。未出现不明液体、皮肤未橘皮样变、胸壁静脉未怒张的患者有7例。1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未出现病理转移,也没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的。

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情况,通过与患者交流制定出9例行单纯切除,6例行包块切除,3例行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方法。以上18例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属于叶状肿瘤。手术后只对9例单纯切除的患者进行放化疗。

2结果

3讨论

有资料显示乳腺叶状肿瘤的曾用名超过60多个,最早由德国Muller[1]提出,对其命名是乳腺叶状囊肉瘤,随后又有多种不同命名,鉴于命名不统一,影响联合治疗,1981年WHO将其统一命名为乳腺叶状肿瘤。乳腺叶状肿瘤分类由Sunderland与Treves提出,即恶性、临界性、良性三类。

3.1病理特点乳腺叶状肿瘤的组成成分有上皮和间质两种,其中肿瘤是由间质细胞(过度增生)组成。易发人群是40-50岁的女性。该肿瘤病理特点是边界较明显,生长多数呈膨胀性;观察切片,切片形态呈现分叶状,并有很多含血性液、清亮液体、胶冻样物囊腔或裂缝,颜色有淡粉、灰白、灰黄三种。乳腺叶状肿瘤大的还能够观察到出血、黏液变性改变、坏死。

3.2鉴别诊断①导管周围间质肉瘤:由梭形细胞围绕导管增生形成的,具有复发的风险,边界性不明显,发生叶状结构病变进展成乳腺叶状肿瘤稀少。②乳腺肉瘤:与乳腺叶状肿瘤不同,乳腺肉瘤仅有叶性成分,针对叶状肿瘤上皮成分有显著减少,同时某种肉瘤成分却大幅度增加的情况,需要选取多种材进行切片观察。③癌肉瘤:老年女性是癌肉瘤的高危人群,它由恶性间质与上皮成分组成,存在转移的风险,常见的转移是腋下淋巴结转移。④纤维腺瘤:纤维腺瘤病变可能小,即使病变也只有少数不太明显的叶状结构。患了纤维腺瘤会出现间质细胞局部或轻度增多。如果患者年龄较小(如20岁以下)且不易区分的病例,适宜诊断成纤维腺瘤,只是今后定期随访。⑤梭形细胞化生癌:能够较清晰地看到梭形细胞与上皮成分的过渡,而看不到间质成分突入导管内生长的图像。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对试剂S-100、actin、和CK呈现阳性反应。[2]

3.3治疗乳腺叶状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对于恶性与交界性叶状肿瘤建议行单纯切除手术,如果出现程度较严重的胸肌浸润或腋窝淋巴结肿大建议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且术后对胸腹进行CT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向外转移;对于良性叶状肿瘤建议行包块切除。本组3例随访到的2例都未出现腋下淋巴转移,1例出现淋巴肿大。乳腺叶状肿瘤患者通过外科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较理想,有人曾统计它的生存率,发现5年以上的有94.4%,10年以上的有92.9%。[3]

参考文献

[1]张延.乳腺肉瘤的病理学诊断和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20(1):11.

乳腺肿瘤范文第4篇

通讯作者:孙维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患有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患者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阳性体征、鉴别诊断、正确诊断、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0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4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在4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中,良性占11例,交界性占3例,恶性占31例,依据患者其发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有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等相关因素,对其中14例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对25例患者行乳腺单纯切除术,对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1例患者获得随访,6例患者局部复发,3例患者经远处转移后死亡。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并且非常容易误诊与漏诊,因为其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所以在治疗上应该严格结合患者的病史、其肿瘤的大小以及其病理类型等相关因素, 合理的选择术式与治疗方案,对患者加强术后的随访,从而提高患者手术其预后。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治疗; 普外科

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上非常少见,其构成是由上皮与纤维两种成分,大约占女性患者乳腺肿瘤的0.3%~0.9%[1,2]。其大体切面为分叶状或囊状,因此称之为乳腺分叶状肿瘤[3,4]。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0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4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阳性体征、鉴别诊断、正确诊断、治疗方案及其预后做相关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00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4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46岁。患者病程在6个月~5年时间不等。其主诉大多有乳腺的无痛性肿块并且生长较缓慢。其中有25例患者肿块在短期内增大迅速,肿块均为单发。其中肿块位于乳腺其外上象限的患者20例,位于内上象限的患者12例,位于外下象限的患者9例,位于乳腺中央的患者4例。其肿块的直径在2~18 cm之间,平均大约为10 cm。乳腺分叶状肿瘤大多呈卵圆形或者呈圆形,多数可有分叶,并且边界较清楚,其质韧无粘连。患者肿块均没有发现与其皮肤或胸肌相粘连,也未发现其发生破溃的现象,患者出现局部的皮肤血管有怒张的情况占18例,患者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的肿大占10例。患者术前有22例应用细针穿刺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见到上皮细胞的增生或者可以见到变性纤维结缔组织。有14例患者行局部切除术,有25例患者行乳腺单纯切除术,有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1.2 手术方式 45例患者均先行局部的肿块切除术,在术中应用冰冻切片,良性占11例,交界性占3例,恶性占31例;有6例属恶性,行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在术后应用表阿霉素进行化疗。

2 结果

在4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中,良性占11例,交界性占3例,恶性占31例,依据患者其发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有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等相关因素,对其中14例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对25例患者行乳腺单纯切除术,对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1例患者获得随访,6例患者局部复发,3例患者经远处转移后死亡。

3 讨论

CP(乳腺分叶状肿瘤)因其肿瘤切面表现为肉样,并且组织学也表现为多样化,进而与临床的过程不具有规律性的关系,其生物学行为更难能预测,正因如此,对于该病命名较多[5]。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此类肿瘤多为良性,且因有囊状与分叶状的特殊外观得名[6]。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该病其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主要是无痛性的单发肿块,临床起病隐匿, 缓慢进展,并且病程相对较长,在短期内其肿块增长迅速的则较为少见。依据其组织学的特点分为良性乳腺分叶状肿瘤、交界性乳腺分叶状肿瘤与恶性乳腺分叶状肿瘤三类。其可在任何年龄组发生,多数为中年女性。其病程无特异性,最长能够达到数十年,临床表现多为乳腺的无痛性肿块,生长速度缓慢,但经常有在短期内进行迅速的倍增等临床特征。肿瘤多位于乳腺其腺体的组织内进行性生长,并且多数表现为大而孤立的肿块,具有分叶,多表现为卵圆形或者圆形。正因其表现为膨胀性的生长,并保持较为完整的包膜,周围的组织也多无浸润性生长,所以其边界较为清楚,并且与周围皮肤以及胸肌不发生粘连,进行触诊时有囊性感,一部分患者还伴有同侧肿大的腋窝淋巴结。其瘤体增大明显时能够见到表面皮肤薄而光滑,颜色为紫红色,其皮温稍高,能够发现明显的曲张静脉,这可能是由于乳晕区的慢性炎症或者周围软组织的硬化挛缩所致。

CP(乳腺分叶状肿瘤)是由间质成分和上皮成分所组成,其病理的诊断依据是乳腺分叶状肿瘤边缘的具体情况,其间质细胞的丰富程度,其细胞生长的程度等,细胞的核分裂相和多形性等。乳腺的影像学价差以及乳腺的超声检查对于诊断乳腺分叶状肿瘤有一定的局限性,诊断价值不高。因为其生物学的行为难以进行预测,所以术前应用穿刺细胞学进行检查、应用活组织病理进行检查以及应用术中的冰冻切片进行检查则应该采取多切片、多部位取材,避免漏诊。应用手术进行切除是目前对乳腺分叶状肿瘤进行治疗的一个首选方法。术中应应用冰冻病理进行检查,用以决定其手术的方式;而对于其术后复发纤维腺瘤的病理检查则应在多处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而当应用病理诊断困难时,则应该适当的扩大其无瘤切缘。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4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良性占11例,交界性占3例,恶性占31例,依据患者其发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有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等相关因素,对其中14例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对25例患者行乳腺单纯切除术,对6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1例患者获得随访,6例患者局部复发,3例患者经远处转移后死亡。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并且非常容易误诊与漏诊,因为其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所以在治疗上应该严格结合患者的病史、其肿瘤的大小以及其病理类型等相关因素, 合理的选择术式与治疗方案,对患者加强术后的随访,从而提高患者手术其预后。

参考文献

[1] 吴耀华,代文杰,姜洪池.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治进展.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6).

[2] 平金良,章步文.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6).

[3] 王芳,孙太明.1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5,3(4).

[4] 顾岳山,屈翔.乳腺分叶状肿瘤7例临床分析.北京医学,2005,27(9).

[5] 徐海洲,吴峰.乳腺分叶状肿瘤2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

乳腺肿瘤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5~48岁,平均43.4岁。病程2~7年。4例就诊前有肿物迅速增大病史。肿物4~10 cm,有2例甚至占据整个,乳腺表皮菲薄,静脉怒张。4例局部有囊性感,为囊、实混合性肿物。3例为纤维腺瘤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1~3年。肿物均呈分叶状,边界清楚,与表皮及胸肌无明显粘连。2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

1.2 方法及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2例因肿瘤巨大并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行乳腺单纯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6例行病灶切除术,其中3例术后复发,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术,另2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术后病理根据WHO分类,其中恶性2例,占16.6%;交界性2例,占16.6%;8例为良性,占66.7%。2例腋窝淋巴结肿大者病理证实无转移。

2 讨论

PT由Muller在1838年首次描述并命名为乳腺叶状囊肉瘤。当时主要是基于形态上的描述,并未赋予恶性含义。此后各国学者又发现其有恶性特征并有转移,故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的病理学家大多将叶状囊肉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类。2003年,WHO诊为这类肿瘤大多是良性的,称其为叶状囊肉瘤不合适,故将其命名为分叶状肿瘤。

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纤维腺瘤可能是本病的病因之一,一般认为与雌激素分泌和代谢紊乱有关。病理从大体上看,肿瘤边界清楚,有部分或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灰黄色,鱼肉状,有时可见裂隙,形成叶状结构,常见囊肿形成。囊腔内可见状、结节状突起。大的肿瘤可见出血及灶性坏死。镜下见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纤维样间质细胞组成,间质一般为不同分化程度的纤维母细胞,由于间质高度增生,可形成叶状结构突入囊腔,挤压上皮呈裂隙状,上皮细胞受压成扁平形。叶状囊肉瘤的间质成分可表现为脂肪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外皮瘤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上皮成分可有鳞化,增生呈状,实质性或筛状,可有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包括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当上皮有癌变时,则为癌肉瘤。

临床上一般表现为病史较长,生长缓慢,部分病例有迅速增大病史,通常边界清楚,呈分叶状,肿物巨大时可占据整个,皮肤菲薄,静脉怒张,多不累及皮肤,与胸肌亦较少粘连,淋巴结转移较少,不到1%。转移以血道为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肝。术前检查乳腺超声显示:体积较大的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内部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可伴有无回声区。肿物较小时可行乳腺钼靶片检查,显示圆形、椭圆形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可伴有透明晕环或微小钙化。

乳腺PT术前诊断比较困难,肿物小结节状,活动良好时与乳腺纤维腺瘤不易区别。如肿物较巨大,边界清楚,活动性良好,或原有肿物突然长大,或乳腺纤维腺瘤术后复发,尤其是多次复发要考虑该病的可能。因本病超声及钼靶片影像与纤维腺瘤相似,穿刺细胞学及术中冰冻因组织少不能确诊。因此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病理。2003年(WHO)更新了乳腺叶状肿瘤分级标准:①良性叶状肿瘤:肿瘤膨胀性生长,间质细胞明显增生,排列稀疏,细胞无或轻度异型,核分裂0~4/10 HPF,无出血坏死;②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膨胀性生长或部分浸润性生长,间质细胞过度生长,细胞中度异型,核分裂5~9/10 HPF,可见小片出血,坏死;③恶性叶状肿瘤:肿瘤常为浸润性生长,间质细胞显著过度生长,细胞多形性明显,可伴异源性分化,核分裂≥10/10 HPF,大片出血、坏死。

因为性质不同,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治疗方法亦不同。良性肿瘤行病灶扩大切除术,切缘一般要求距肿瘤2 cm以上;局部复发者,有恶化倾向,最好行单纯切除术。交界性和恶性行单纯切除术。由于该病很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资料报道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仅为1%~2%。如确定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本病恶性者放、化疗效果不确定,对无法手术切除者可行试验性治疗。

乳腺PT经规范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复发转移者一般为交界性及恶性分叶状肿瘤。一些手术后复发的病例部分与手术不彻底有关。因此加强诊治,总结经验,才能使患者得到系统治疗,延长生存期。

参 考 文 献

[1] 平金良,章步文.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19(6):41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