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6/13 10:06:56 阅读: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骨科及超声医学科作为临床VTE的诊治前沿科室,对于VTE的治疗及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地探讨了VTE临床教学的个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医学生;临床带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了肺动脉栓(pulmonary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两种临床表现形式。V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1]。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与患者年龄、血液粘稠、衰竭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外[2],与患者所接受的治疗也密切相关。骨科作为临床VTE高发的临床专科,对于VTE的治疗及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从平时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发现,许多临床实习生感到VTE疾病相对隐匿,很难掌握,不少实习生对VTE疾病相当陌生。由于该类症候群相关授课学时少,难以全面深化,加之临床病例相对较少,集中的实习专科主要为骨科等手术科室及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因此临床实习机会相对偏少,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骨科学带教实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对VTE疾病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以典型病例为中心,通过“导入式教学法”巩固疾病相关基础知识
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的临床医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停留在理论背诵阶段,对于典型病例的临床实习并不能很快地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例而言,尽管学生在静脉血栓理论大课的教学中学习到了静脉血栓相关三种因素:①血管壁的改变;②血液成分质量的改变;③血流的改变等[3]。在理论大课的授课中反复强调这些病理生理学及解剖学相关知识,但是,进入临床后,这些知识便成为书本上的“豆腐块”,很难在脑海中建立起三维的理论构架,从而进行临床应用。因此,在VTE疾病的实习课中必须以病例为中心,在病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在很多的教学论文中被反复提及[4-5]。CBS是根据PBL教学法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其基础在于病例的引入。研究表明,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较传统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水平。我们在2009级临床硕士研究生带教过程中应用CBS教学方法进行了VTE疾病的教学,以临床关节置换术后VTE患者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验证,通过实习生对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的全面评估,参照书本理论,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然后提出自己的相关辅助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方法的设计。最终,较之前的临床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以多元化科室诊治为依托,通过临床多科室协同“三维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VTE疾病的临床发病具有隐匿性、复杂性、个体化等特征,要求临床医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6]。VTE包括了PE和DVT两种临床表现形式。这两种临床疾病又是逐步发展的临床过程。临床中很多患者首先出现下肢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及疼痛。为了排除DVT可能,需要下肢静脉超声诊断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前与超声医学科带教老师沟通,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以及实践观摩,组织实习生利用部分学时进行超声影像诊断实践,实际操作中理解血栓的解剖学位置、形态,更好地理解超声影像学诊断对于DVT诊断的必要性,提高实习生疾病诊断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还有一部分患者对于DVT疾病需要放射介入治疗,包括静脉滤网植入、静脉血栓取出等手术,这些临床实践课则由放射影像科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但是,毕竟这类患者临床少见,治疗期与实习期不能很好地吻合,我们则通过手术录像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也能够让实习生更为真实地掌握放射介入治疗方法。部分患者除了发生DVT外,会出现致死性的PE。各临床相关科室都会将这类患者转入呼吸科或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因此,学生在这两个科室实习期间,我们安排了相应带教老师对PE的相关临床知识及治疗原则进行带教实习,补充并全面完成VTE疾病多元化的诊治方案学习,综合性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将这种由临床多学科协同参与的带教模式称为“临床三维教学”法,即治疗中心(临床科室)、诊断中心(影像科室)及培养对象(实习生)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统一的带教方案下各带教单元制定各自的带教模式、流程、时间与考核方法,以实习对象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诊疗临床思维培养,让学生不局限于单一实习单位的生产实习,全面的提升实习生的实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2009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带教过程中,我们就应用三维教学防范对VTE疾病的教学,以临床关节置换术后VTE患者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验证。骨科承担主要的临床实习平台,超声医学科及影响医学科提供诊疗技术平台,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提供再次的临床知识讲授,实习生对临床出现的VTE患者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处置,全面地接受了相关基础知识及诊治原则培训,最终,我们发现实习生对VTE疾病诊治有了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警惕、考虑VTE患者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检查、如何提供治疗方案原则等知识,较之前的临床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以复杂的疾病转归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同时提高规避临床医疗风险能力
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8]对临床实习医生的医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医患矛盾比较突出[9],而医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及人文情操的培养不足。因此,我们在VTE疾病的带教中有意地利用临床失败案例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来启发学生,让他们认识临床不光是对疾病的诊疗,更是对人文的关怀,一定要以医德为重心,倡导道德素质与技术素质并重,这样才能让实习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现医学人文情操,更好地利用自身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典型临床失败案例的病例讨论,将临床失误及治疗差错的相关背景介绍给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他们从内心中体会到临床治疗的缜密性,逐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医疗无小事,再小的医疗忽视都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通过带教老师的示范,从日常查房到风险谈话告知,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完善诊疗细节、规避诊疗风险,提高临床工作中规避医疗差错及风险的能力。
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式教学法”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
医学生必须注重临床与科研两方面的培养才能符合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的培养目标。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生培养的方向。杨炼红等[10]在八年制的神经病学见习中提出了研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并发现该模式不仅能提高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还提升了学生对见习的满意度。我们借用了“研究式教学法”这一概念,在日常的生产实习中将VTE疾病近年来所提出的诊疗指南进行讲解,将目前临床遇见的新问题进行提问,以发散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小课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将问题凝炼后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科研材料。在此过程中,实习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有些甚至写出了具有临床研究意义的临床论著。我们在以往的带教实习中,在VTE疾病B超诊断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有同学结合血栓的病理学基础提出是否能够通过利用血栓的软硬程度进行血栓的诊断。受这个思路启发,我们进行了临床资料收集,最后与超声医学科合作完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临床研究论文[11]。由此我们认为,研究式教学法对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五、结语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医学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基础。我们在临床医学生VTE疾病的带教过程中,以典型病例为中心,通过导入式教学法巩固疾病相关基础知识,以多元化科室诊治为依托,通过临床多科室协同“三维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以复杂的疾病转归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同时提高规避临床医疗风险能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式教学法”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克服临床实习期短、教学难度大的困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VTE疾病的临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临床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602-604.
[2]关振鹏,陈彦章,宋弈宁,等.体重指数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6):611-615.
[3]马骊,王欣,蒋丽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9):1677-1680.
[4]孙丽丽,吴凤霞,李玉宏,等.PBL与CBS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4,20(5):485-488.
[5]宋高臣,申梅淑,崔荣军,等.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2):110-112.
[6]王海平,林常清.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7]梁渊,田怀谷,卢祖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1):13-15.
[8]杜治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与医学整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9):1-5.
[9]颜婕,田清华,李咏.对当前医患矛盾关系的思考[J].西部医学,2011,23(8):1619-1620.
[10]杨炼红,刘淑琼,吕瑞妍,等.研究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八年制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111-113.
[11]张晨,李苗,王坤正,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4):12-15.
作者:张晨 李苗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中药学论文 护理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特种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哲学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护理实习论文 骨科护理论文
急救护理论文 内科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论文 产科护理论文
儿科护理论文 药学毕业论文
医学心理学论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新生儿护理论文
脑血管诊疗论文 神经科研究论文
肿瘤临床论文 康复医护论文
眼科医学论文 医疗服务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护理论文
农村合作医疗论文 临床试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