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工置换老年股骨头的护理研究

人工置换老年股骨头的护理研究

术前护理

①病情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感染情况、关节周围皮肤是否有破损、术前关节功能、药物史、过敏史、既往史、全身健康状况及一般情况等,同时,注意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态。②心理护理。依据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特征,术前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恐惧情绪,介绍成功的康复病例,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意义与目的,细致、耐心地为患者提高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主动配合手术治疗。③一般护理。术前实施相关的辅助检查,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疾病较多,且手术耐受性较差,身体较为虚弱。因此,需在手术治疗前在特殊检查与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依据患者情况,对其进行全身性的调整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心肺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巡视观察,随时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需立即告知医师并进行处理。注意了解患者运动、皮肤感觉、肢端血液循环和患肢肿胀情况。加强基础护理,为手术治疗做好各项准备,对患者进行1周左右的临床观察。在其他原发病临床治疗时和创伤反应期,适当延缓手术治疗时间,以降低临床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在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有所改善,且患者的手术耐受力所有提高后,即可实施手术。手术前ld内严格备皮,实施各项术前过敏试验,适量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和镇静剂等。④饮食护理。加强患者术前营养供给和饮食调整,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对于胃纳较差的年老体弱患者,由于其消化能力较差,且饮食量较小,因而,术前宜食富含维生素、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包括豆制品、鱼类、蔬菜及新鲜水果等。⑤术前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在实施骨牵引或皮牵引时,掌握卧床排便方法,将臀部抬起至一定高度使用便盆,以保证稳妥,防止患者出现患肢内收及外旋等动作。对于女性患者,应在其小便时应用特制尿壶,防止髋部过多移动。嘱患者加强关节活动训练及下肢肌肉锻炼,并学会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掌握有关的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肢端血供及创面出血情况,注意保持创口引流管通畅和敷料清洁干燥,加强饮食护理,手术6h内完全禁食,6h后可食流食,以避免术后疼痛。②一般并发症的预防。老年患者自身的细胞和脏器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衰弱,而且自身原发病较多,营养供给状况较差,抗感染能力较差,免疫功能降低,因此,手术后需加强并发症护理,降低临床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前应加强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并在术后适量应用抗生素,嘱患者早活动、早起坐,帮助患者提高肺活量,主动排痰咳嗽,协助患者拍背翻身,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术后4h排尿1次,加强膀胱功能锻炼。嘱患者多饮水,避免发生尿路感染。指导患者掌握征的气垫床和麋子垫的使用,以及抬臀训练方法,避免发生褥疮。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应加强血糖监测,适量应用胰岛素,保证血糖值得到有效控制。③术后康复训练。老年患者自身的活动力较差,加之骨折后活动量显著降低,因而会对手术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患者需在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伤侧肢体与健康肢体肌肉功能的恢复,实施足趾的收缩和等长收缩运动,能够避免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的改善。护理人员在为老年患者提供指导时,要做到细心、热心、耐心,并控制好运动量,随着患肢功能的恢复,逐步提供运动量和锻炼次数,以不感疲劳与疼痛为宜。术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制定系统的功能锻炼计划,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使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待麻醉效果消失后,可在原体位下实施踝关节伸屈和股四头肌自主等长收缩活动。手术4~6周后能够扶双拐行不负重下地行走,手术术后6~8周后负重去拐行走。离床活动开始后,需在专人辅助下行走,有助于功能锻炼的实施,避免跌倒。患者出院后,嘱其3个月内不能侧卧,同时要禁止上厕所使用蹲坑、下蹲和盘腿等动作,防止假体发生脱位与松动。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恐惧和急躁心理,帮助患者真正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

经过手术治疗和临床护理,所有140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发生率,如表1所示。3讨论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需要患者家属、患者本身和护理人员三方的共同配合,在各个围手术期节段,给予患者系统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术前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实施全过程的心理护理,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且术后尽早实施功能恢复性锻炼,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

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有:①有目的地做好宣教工作。由于绝大多数的青年患者对心绞痛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会产生诸多不良的心理反应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可采取办板报、发放健教咨询手册、面对面以及小组宣教等诸多教育形式对初发心绞痛的常识进行宣传,并且责任护士应适时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将心绞痛的病因、诱因、症状、预防措施以及相应的治疗等对其进行讲解,让其能够对该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对患者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其能够保持乐观的情绪,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念,使不良心理得以有效消除,从而能够使治疗的顺利进行得到保证。②注意保护性治疗。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对病情进行讨论,在谈话时语言要尽量谨慎,对不良刺激进行避免或者是减轻,从而使患者的猜疑、恐惧等一些不良心理的出现进行有效的预防。③给予相应的预见性处理。在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有恶心、头痛、呕吐等,因此医护人员应将可能出现的诸多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与预防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④充分发挥治疗的作用。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娴熟的护理技能为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的关键。在相应的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护理计划的正确执行、规范化操作以及合理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工作为使治疗顺利进行以及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得到保证的一项重要措施。

数据处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治疗效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14d,平均为(11.2±4.3)d,所有患者均未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17.4±4.7)d,有6例患者发生复发而再次入院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6.96%。显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效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者31例,基本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2例,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者16例,基本满意者21例,不满意者9例,满意者为80.4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体会对于患者而言心理活动过程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高级神经中枢所做出的一个十分复杂的反应,同时是对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反应的一个过程。一般情况下青年初发心绞痛患者会存在严重的猜疑心理,且主要是源于恐惧感,然恐惧又会使猜疑心理得以加重。个性心理由于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对该类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依照患者的个性心理特点,给予暗示诱导以及宣教等对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以及了解治疗给予帮助,对心绞痛的科普知识进行普及,并适时开展一些咨询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对不良心理反应予以克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使治疗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保证。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发现,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康复水平,并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引起注意。

本文作者:关淼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四肢关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