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精选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由谷歌组成的智能系统“阿尔法狗”以4比1击败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的消息,引发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公开辩论。人工智能已经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一项牛津大学的研究表明,会计工作可能会取代了,在人工智能未来时代里,与《经济学人》报道,会计工作是第三个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所替代的职业,在未来的20年,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财会行业也将发生极大的改变。一些传统的财会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然而,在财会领域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何尝不是一个突破和进步,运用科技提高工作效率,将人从烦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人工智能并不能够取代所有的会计工作,那些精通数据搜集和整理,能够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财务数据做财务分析,根据财务状况对企业的战略做出规划,能够提前识别企业的风险,对风险做出控制的人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会计人员还是做着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这些工作如果是机器人去做的话,可能会做得又好又快。人工智能只会替代那些做着重复简单操作的基础会计工作人员,而不会替代那些可以利用财务数据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只会使财务会计迈向一个新高度,而不会使财务这个行业消灭。为了使会计行业尽快适应人工智能的冲击,相关部门、企业应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尽快促进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使会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管理会计是一个管理术语,也称为“分析报告会计”,其中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它针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资本流动,并旨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以为经济管理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目标,管理会计的功能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计划,以及对当前的控制和评估。财务会计是指对企业已完成的资本流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其主要目的是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例如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等情况。财务会计有助于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提高公司的透明度,规范公司的行为。尽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不同的,但作为同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两者是相互制约和紧密联系的。会计数据具有相同的来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个分支,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其数据来源是相同的。从会计的发展来看,在发展初期,会计是一个简单的会计系统,并没有详细去区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从会计数据的来源来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相同的,即会计数据都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通常只有一个基本的信息处理系统,即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而管理会计仅根据需要从某些方面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改革和扩展。例如,成本会计是两者结合的内容。财务会计是用来计算企业当前的损益,而管理会计是用来设定标准成本,控制和评估成本水平。有些财务会计指标,如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等,是管理会计预测、规划和控制的基础;管理会计中的预算标准是财务会计的基础之一。为了使目标保持一致,财务会计的特点是反映过去,主要服务于公司外部。管理会计的特点是对未来进行规划,主要服务于公司内部。尽管两项工作的重点不同,但是两个目标是相同的,并且工作的目的是相同的,即从加强公司管理的角度出发,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提供信息和协助企业决策,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必须遵守上述规定,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外部需求;两者在发展方向上正逐步趋于一致。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面临着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问题,在发展方向上存在趋同现象。例如,有必要探索如何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组织和执行管理会计。同时,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需要解决如何广泛使用新兴技术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处理能力。

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管理会计是国际潮流发展的一种趋势,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企业的职能的发展需要,企业的财务职能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之前的核算为主转变为管理为主,真正让财务人员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务会计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向管理会计发展,同时,管理会计开始越来越依赖财务会计。为了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必须加快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主席在财务工作会议上强调,根据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合格会计师,必须学会利用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与外部数据去预测,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和意见,为企业创造价值等,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目前,国家已将管理会计培训纳入财政部“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之一。“十三五”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期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快满足行业专业人才培训的迫切需要,加快行业发展。培训管理会计人才,力争到2020年培养30,000名擅长财务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中国目前有1800万会计师,但大多数属于技能型会计。由于当前市场和国际发展趋势对会计的要求较高,导致当前的会计人员所拥有的技能难以完成会计工作所应承担的使命。现代的会计工作不能满足未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要求。财政部计划从2015年至2020年培训大量具有国际化,前瞻性和精通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的会计人才。同时,它可以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管理会计人才,以实现会计转型功能,使会计能够提供信息,进行计划并参与管理。从企业的实务工作角度分析,财务会计往往只能够反映出企业目前的资金运转情况。财务会计核算往往受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政策的限制,而管理会计则不会受相关政策的法规的约束,管理会计人员可以参照管理会计指引的意见来执行,这样更容易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相关的数据来支持,原有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使用相关的管理会计工具对财务会计信息重新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企业战略管理和经营决策的需要。

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管理会计意识

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类的大脑活动,像人类一样思考,并且可能超越人类的大脑。当前,人工智能包括智能机器人,图像识别,逻辑编程等,例如财务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财务机器人自动执行常规任务,在人机上模仿日常工作,并高效,准确地执行重复工作。传统的财务会计是一个简单且重复的会计流程,这些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财务机器人的高度替代将大大减少财务会计的使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无论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还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层,都希望获取内部信息以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传统上,财务会计一直专注于提供数据和报告来满足公司外部信息用户的需求,而通常忽略了企业内部经理的需求,而忘记了企业管理层是需要了解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决策者。企业管理者通常希望掌握公司运营的当前指标和数据,以衡量公司是否正常运营,是否完成各种指标以及是否已达到其业务目标。财务会计主要收集,汇总和分析历史数据以反映公司过去的经营状况,而忽略了现在和未来展望计划。对公司状况和问题的反应仅限于历史数据,未来的预测也基于历史数据,因此它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现在和将来的实际发展状况。

2.员工素质无法满足管理会计要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过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对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有所了解。全面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得管理会计充分发挥提高公司管理会计效率和质量的作用。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范围一直限于会计,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少学习,也不重视。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过渡过程中缺乏优秀的人才。使得其在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阻碍。企业中的许多人只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却缺乏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因此,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他们的工作效率很低,工作中出现各种程度上的不适应,不利于实现财务会计转型。

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强化在转型发展时期企业管理会计理念和指导的研究

为了在发展财务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应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具体的方法应从高级管理会计工作经验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同时,在管理会计的发展中,除了研究国际先进的管理会计发展外,还必须全面考虑中国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在发展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综合管理会计理论模型和其他工作在发展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进一步了解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为公司财务会计工作开发特定的管理会计工作理论。同时,在财务会计的发展中,为进一步实现管理会计的发展目标,国家应在智能信息时代和发展中进一步加大对智能大数据和网络技术的研究投入。管理会计技术应用研究,进一步鼓励相关高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探索和学习创新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概念模型,并通过有效学习和应用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会计工作模型,进一步整合开发并通过适应性改进将其完全应用于国内公司管理会计的研究。在一系列技术学习和模型探索过程中,应逐步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发展体系,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国家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并进行规范理论指导。在理论指导下,要继续优化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把财务会计工作转变为管理会计。这种与智能信息技术平台的有效结合,通过不断增加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进一步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平台来管理会计工作。同时企业在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调动财务会计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以进一步加强财务会计中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理论与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寻找企业会计管理的发展方向。

2.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就是人才,对于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最有效地提高方式就是科技创新,同时也是财务会计进一步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有效方法。因此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应抓住转型期这一绝佳时机,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从而在财务管理中发挥财务人员应尽的重要作用。企业还应通过多种手段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财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快速成长,相应的能力得到提升,使之成为公司需要的优秀员工,在自己进步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下,管理会计的优势更加明显,这对我国企业会计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非常有帮助。因此,在当前的财务管理体系中,管理会计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它,充分利用其灵活性的特点,积极引导企业稳定发展。尽管他们意识到有效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在一个高效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下面,相应的就更容易在融合过程中,建立了过去传统金融的有效金融体系,从而得到有效的开发,管理会计发展时间较短,因此不是一个有效的操作模式形成,这就要求公司根据自身情况、生产结构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特别注意,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完善,首先要使财务人员关注的建立管理会计系统,说清楚,你有权利和责任对公司的意义,从而为公司有效地运作状况深入分析,基于现有的财务会计,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机制,部门协调,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等,形成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使公司利用管理会计分析数据信息对外显示经营状况,对内进行有效决策。

参考文献:

[1]李振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分析[J].财会学习,2014(07):17-19.

[2]王晓翔.以财务人员转型促进管理会计升级[J].财务与会计,2015(02):37-38.

[3]高连术.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中国商论,2018(30)

[4]阎金满.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经贸实践,2018(20)

[5]姚华建.论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9(19)

[6]郎琳.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研究[J].绿色财会,2019(06)

[7]邱素娥.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探究[J].现代商业,2019(32)

[8]杨昊华,王艳芹.人工智能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03)

[9]伊莎.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中国市场,2019(31)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是基于自动化、灵活化的目的产生,在国家大力支持以及合理的推广下,有利于催生新的产业出现,带动新商业模式的诞生和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双循环”。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中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行业进行探索,构建人工智能与经济融合发展新形态。

一、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是由计算机完成前期人工要完成的大量重复性工作,其可以成为与人类行为进行互补的劳动力,其可以赋予机器学习决策的基本能力。在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视角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国内外研究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行业转型方面:张志楠(2020)研究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技术产业、应用产业等全产业链布局,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关于新商业模式产生:朱晴艳、田启波(2020)提出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变革更多取决于资源能否有效整合,能否利用新技术开展工程的研发、生产供应及服务;汪志晓(2019)研究提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会出现更多的新产业、新服务和新业态,有利于创造协同创新的共生环境。三是关于技术变革方面:刘刚、王涛(2020)研究提出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到了感知阶段,制造业、金融业、医疗行业等智能领域与人工智能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运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应做到技术与特定产业场景相融合,从而推出人工智能可以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国家经济的增长率。薛嘉敏、袁新宇(2021)研究提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工智技术的支持,二者融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国要加强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从上述的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两者如何共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并不多。

二、陕西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现状

(一)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在《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到,人工智能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的共同驱动下,其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情形。为紧跟国家政策,进一步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推进行业与技术共建,陕西省也逐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计划。在2019年,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23年)》的相关文件,提出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策略并考虑陕西省实际基础情况,抢抓科技变革重大机遇,加快推进陕西省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与陕西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主要成效。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陕西省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技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也吸引了大批项目落地。目前,陕西省拥有部级研发平台十多个,该类平台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类研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全省从事人工智能的企业共170多家,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如医疗保障、农业经济、智能制造、服务经济等。因陕西省高校众多,有31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故部分大型企业将眼光放在了陕西省的科教文化方面,校企共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陕西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联合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在机器人方面,陕西省拥有超过60多家关联企业对此进行研发,产业规模超过了10多亿元;在无人机方面,爱生科技、亿航智能等无人机头部企业落地陕西并形成了西咸新区、高新区、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四大开发基地;在物流方面,京东等大型物流企业均已落地西安,为陕西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提供做出了相应贡献;在互联网方面,百度、阿里、腾讯等也相继落户西安,为陕西省产业升级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总的来说,陕西省正在逐步完善人工智能孵化体系,搭建人工智能生态环境,探索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三、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陕西省经济在人工智能领域也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作为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块,人工智能其实更多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持工具。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应在经济发展、智能融合方面重点发展,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智能化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我国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陕西省也毫不例外。目前,陕西省人工智能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有所欠缺,很多实体企业要么是使用大批量的劳动力,要么是企业的价值链处于行业底层,智能化转型碎片化严重,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表1)由表1可知,在2018年期间,陕西省申请并获批国家专利8,906项,同比上年减少了0.2%,且从陕西省总体情况来看,专利研发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对于实体企业,以制造业为例,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会使得企业成本较高,企业想进行智能化改革,但是高额的研发投入会使得企业考虑相关的机会成本,故而企业更愿意去购买部分技术而减少研发投入,这就导致陕西省的智能化核心技术掌握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产业发展智能化程度不高、灵活性不足、核心技术掌握不到位的情况。

(二)基础设置不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围绕数字转型、人工赋能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相关基础设施都在缓慢发展,但仍存在基础设置不完善的问题。在2020年,陕西省召开新基建相关行业发展成就会,会议上提出陕西省要大力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以此作为契机,发展健康养老、休闲娱乐、文旅服务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陕西省科技发展情况来看,由于科研能力、经济条件限制,暂时并不具备大力开发人工智能和工业硬件等相结合条件,同时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的产业园并未搭建,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65个机器人产业园在建或已建成,但是陕西的相关产业园建设数量占比是较少的,所以目前也不适合大规模的进行发展。目前,陕西省的人工智能规划并不详细,虽然提出了到2023年形成“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但是并未很好地与陕西省实际情况结合,在进行技术定位、科技发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做好精准定位、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突出陕西省地方特色,以陕西的区域环境为基础,支撑当地经济的特色化发展。(三)高质量人才不足。陕西省的高校数量众多,全省共有57所本科高校,属于我国重要的科教地区之一,但是也面临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大批量流失。陕西省作为十三朝古都、“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优势,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求学,但是通过统计数据发现,陕西省的“双一流”学生在毕业时留在陕西的人数占比很少,在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留陕率为27.18%,硕士为38.36%;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留陕率为29.21%,硕士为35.0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留陕率为26.29%,硕士为41.98%;等等。其实各高校的留陕率基本上都在40%以下,学校和地方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培养人才,但最终留能下来的高质量人才并不多。通过各高校的数据披露及汇总,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会选择广东,其次是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或者沿海城市。究其原因,其实不难发现,陕西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工资薪金无优势。2021年陕西省的GDP位于全国第14名,但是工资薪金不仅与一线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与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也无法相比,西安的平均薪酬为7,607元,位于全国城市第30位。第二,产业发展不具备吸引力。根据《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了解到,毕业生就业更期望的行业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及文化传媒等。陕西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较少,人才大批量的流失,这也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略微滞后的部分原因。

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议

(一)强化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目前我们只是考虑到人工智能对于市场销售、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促进作用,但是往往会忽略其科研成果以及产教转化所带来的收益。第一,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联合陕西省各大高校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开发,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把企业、教育资源、政府力量联系起来,做好相应的研发工作,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共享平台。第二,大力推动应用型技术的研发。以制造业为例,陕西省制造业产值从2009年的5,713.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7,882.27亿元,年增长在25%左右,其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等大型行业,所需要的基础工作量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有新型技术推动会更好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可以精准地预测好每条生产线的工时、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产品生产的及时性。第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陕西省应该积极进行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将相关风险基金合理化运用。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很多企业无法承担相应的研发资金,进而会选择购买相关技术,所以陕西省应该给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承担风险补偿,将企业的担心点降到最低,这样也会更好地推动技术创新工作,推动经济发展。

(二)加强设施保障。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处理方式;同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础算法和智能平台的支持。2019年,工信部印发了《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推动我国人工智能、5G通信、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新型基础建设,鼓励企业进行智能化的创新,到2022年,形成20多家有行业影响力的示范平台。陕西省根据本省经济发展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如《陕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23年)》《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推进计划》等,并在2019年联系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院校成立了陕西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以此为契机,协助陕西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陕西省应重视智能数据共享机制与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做好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基础设施保障。如,陕西省中小民营企业众多,如何让这类型企业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基础保障工作中,做好领域内的智能化改造工作也是政府部门应思考的相关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物流成本;成本管控;降本增效

■前言

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控,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综合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践行业财融合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管控思路局限于人力的优化与运输环节的调整,其成本管控效能偏低,难以满足企业快速的发展需求。但随着智能AI、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成本管控的手段、方向、内容不断增多,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思路也日益丰富,这无疑对企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前提。总而言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物流成本管控是企业降本增效、提质集约发展的必然举措与有益探索。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视角,探究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综合性思路,以期对企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价值剖析

为精准的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具体策略,本文首先对人工智能赋能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价值进行剖析,具体从物流企业仓库布局、库存管理、运输流程三个层面进行论述,结论显示:优化物流仓库布局、完善物流库存管理、优化物流运输流程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价值所在,具体分析如下。

(一)优化物流仓库布局,推进物流运营体系的降本增效

优化物流仓库布局,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物流成本管控赋能的重要内容,以此推进物流运营体系的降本增效。企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对自身的业务覆盖范围、产品供给区域、市场需求偏好进行概括、总结、分析,进而可以对企业的仓库布局进行优化,有效地降低企业在仓库布局层面的成本,并且立足于仓库布局的优化,降低企业整体的物流运输工作量,最终实现对企业物流成本的高效管控,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运营效能与效率。从已有的数据分析来看,仓库布局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仓库建设成本,合理布局可以降低仓库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是仓库的使用效率,若仓库建成后,仓库利用率不高,这将造成资源的浪费,难以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额应用,企业可以优化物流仓库布局,提高仓库资源安的利用效率,最终推进物流运营体系的降本增效,对企业实现高效、文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完善物流库存管理,实现物流运营体系的管理赋能

完善物流库存管理,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物流成本管控赋能的关键内容,其本质是推动企业物流运营体系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首先,立足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层依据财务部门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安排与营销进度实现合理安排,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库存,优化企业的库存管理。其次,通过实现精细化的数字运营可以对仓储库存管理的环节进行完善,降低企业库存损耗,从而从整体上控制企业物流成本,真正推动企业运营效能的提升。除此之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库存产品类型进行合理安排,以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与变化,真正发挥物流成本管控对企业业绩的支撑作用。

(三)优化物流运输流程,推动物流运营体系的良性循环

优化物流运输流程,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作用是推动物流运营体系的良性循环。第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企业的供需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为企业匹配相应的运输工具和物料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避免资源的浪费。第二,立足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分析,可以对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精准判断,继而可以降低无效的运输环节,做到对异常物流信息的事前预警与事中反馈,降低综合物流运输成本。第三,基于企业物流运输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物流运输场景进行搭建,例如立足人工智能技术来确定企业应该采取何种运输方式,选定何种运输路线,立足企业物流运输的客观实际需要来确定最优方案,最终提高企业物流体系的综合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具体策略

基于全文的理论分析,本部分将重点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企业物流成本管控,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结论显示:为进一步高效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型财务建设、加速信息化发展转型、加快专业化人才培育,真正提高财务部门的业财融合意识、提升企业数字化成本管控能力、提振企业高效化成本管控信心,继而强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企业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一)加强管理型财务建设,提高财务部门的业财融合意识

加强管理型财务建设,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首要策略,其核心内容是要提高财务部门的业财融合意识。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环境与良好的技术条件。管理会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推动业财融合,具体内涵就是财务部门要真正服务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真正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型财务建设,可以真正提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协同价值,实现财务管理对前端业务赋能。

(二)加速信息化发展转型,提升企业数字化成本管控能力

加速信息化发展转型,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核心内容,其关键是要提升企业数字化成本管控能力。第一,要立足信息化建设,将企业物流运输的信息形成系统化管理,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具体的物流环节进行优化,对物流流程进行重构,真正提升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时效性。第二,基于对企业现行各类物流信息的汇总分析挖掘及预测,可以有效地判断企业未来物流体系的发展状况,进而对企业物流体系做出革新与调整,不断推动企业物流体系的科学化、高效化、智能化。第三,高度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对物流运输环节的风险防控,有效地降低因物流环节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进而确保企业的物流成本管控有序、高效、可持续。

(三)加快专业化人才培育,提振企业高效化成本管控信心

加快专业化人才培育,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重要补充策略,这是确保企业实现高效化物流成本管控的重要前提。毫无疑义,推动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核心部门是企业的财务部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于物流环节及业务开展环节了解不够,从而造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配合不足协调不好,相互受到抑制。因此,必须培育一支既懂业务又熟悉财务的综合性专业化人才队伍,真正高效地推动企业物流成本的管控,不断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为目标,优化企业物流环节,推动企业盈利水平的持续提升,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物流成本管控的方向、手段及工具不断丰富,这无疑对企业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和条件。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企业物流仓库布局,完善企业物流库存管理,优化企业物流运输流程等层面,具有显著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在企业物流成本管控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不断推动企业的管理型财务建设,持续地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高度注重企业专业化人才的培育,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真正实现企业物流成本的高效管控,推动企业实现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卫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20(05):192+194.

[2]颜瑾.浅谈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的成本管理[J].商讯,2019(27):100-101.

[3]谭雅倩,陈湘州,高玉珍.顺丰控股成本管控及其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3):123-125.

[4]蒋卫.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20(14):173+175.

[5]雷佳.农村电商企业物流成本管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3):143-145.

[6]严龙旗.供应链视角下企业物流的成本管理研究[J].商讯,2020(23):91-92.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第4篇

1.1政策背景

联合攻关是为了解决共性技术问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通过多种合作的方式形成联合攻关体从而完成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包括产业研、协同创新等。共性技术对行业领域内每一家企业,甚至对跨行业相关企业都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共性技术解决能够为整个行业“疏通静脉”,否则就要“卡脖子”。共性技术难度高、影响广、投入大,决定了联合攻关是共性技术解决方案的最佳选项[1]。组织模式指联合攻关中重大决策的形成方式和不同参与主体参与决策、人员和资金投入、研发成果使用和共享的方式,好的组织模式决定对联合攻关的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家层面和科技部政策对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大力支持。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出了要求。苏州市积极落实中央部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规划:区域联动上,积极融入对接上海,取长补短;加快政策、平台、人才等多方创新载体建设,服务创新联合体的组建与运行;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在初步明确苏州未来创新联合体组建思路的同时,进一步肯定了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在联合体中的重要作用[2]。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面,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建设相关产业体系的基本思路。2017年7月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将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上升到国家战略。2018年5月,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聚的目标,争取成为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1.2联合攻关的组织模式

联合攻关的组织模式分为以下3种[3]:1)由政府投资主导,引导高校联合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围绕科技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的学研协同创新。典型案例是2007年起广东省与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协作,集结省部产业技术资源、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至2010年已达到34个,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补链强链方面大有作为,构建了关键技术串起的产业和研发利益共同体。2)企业牵头吸引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企业在联合攻关组织中承担决策作用。典型案例如青岛海尔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的清华-海尔变频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结合了海尔家电的市场优势和清华空调变频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引领行业变频技术的发展,提升全行业智能制造水平。3)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建立研究实体或形成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展开分工协作,形成一种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典型案例如中科院微电子所发起成立的硅通孔技术攻关联合体,集合昆山西钛微电子、上海展讯、苏州晶方半导体、北方微电子、中芯国际等企业,北大、清华、华中科大、浙大、国防科大等高校,促进TSV各项技术环节发展,培育本土相关产业技术能力。

1.3国内外联合攻关典型案例

日本VLSI计划是为突破IBM垄断的芯片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由通产省发起成立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简称VLSI计划)[4]。VLSI计划1976年启动,日本通产省牵头,计算机龙头企业富士通、日立、三菱、NEC和东芝等5家公司联合组织并共同资助相关研究活动。VLSI计划中政府牵头实现市场机制达不到的合作效果,基础技术研发成果成员由公司共享,商业化产品由成员公司自行研发,从而在不降低公司竞争的情况下,夯实了国家层面在芯片领域的关键技术竞争力。日本VLSI的开展为日本争得了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工艺方面的优势。作为竞争手段,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和美国半导体协会组织相关机构,牵头成立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研究联合体(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Technology,简称SEMATECH)。SEMATECH的管理机构主要是企业人员,成员公司的研究人员组织了研究团队,每年2亿美元经费由成员公司和国防部平摊,开展委托开发新设备、改进现有设备、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加强信息交流等4种活动。SEMATECH的协调减少了重复投资,提升了国家的产业技术竞争力。德国政府2010年开始推动光伏企业成立光伏技术创新联盟,联盟通过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的联合研发,推进光伏产业的设备研发、技术研究。特点是:①德国政府出资支持联盟发展;②明确企业主体地位,企业担任项目协调人;③委托第三方开展项目评审及管理。联盟大幅提升了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应用的转化周期,为德国在光伏领域抢占先机和保持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的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02专项)2008年由京沪两个地方政府牵头成立,重点区域地方政府合力布局投入要素资源,围绕集成电路制造的产业链,联合攻关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建设高端人才、产业研发的创新链,推进了国家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为国家的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

2苏州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现状调研

通过3种方式对苏州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进行调研:一是实地调研,对初速度、思必驰、清睿、园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与以上单位工作人员就人工智能联合攻关的内涵、运营模式、苏州联合攻关整体发展情况、影响企业联合攻关创新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二是数据分析,对苏州联合攻关政策、苏州科技项目立项中的联合攻关、苏州科技奖励中的联合攻关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政府对联合攻关的支持,以及科技奖励与联合攻关的关联关系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三是网络调研,主要通过网络资料、文献查阅等方式,对苏州企业创新联合体发展状况、政府出台的推动企业创新联合体发展的政策法规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以便对苏州企业创新联合体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2.1科技政策相关要求

根据苏州市科技局相关项目支持政策,科技项目立项大多有校企合作的要求,支持具有相关禀赋的企业、科研院所或高校开展联合攻关。比如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要求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有明确的应用企业、且企业实质参与项目研发工作。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研究要求项目申报单位须为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质的机构的对应科室、科室须与在苏州注册的医药与医疗器械企业签订临床试验前合作研究协议,并与合作企业联合申报。2021年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对校企合作的要求见表1。可见30个项目子类别中有14个要求联合申报、签订合作协议、或开展临床等其他联合攻关合作。其他16个子项目中,虽然不明确要求,但仍然有相当比例是联合攻关的项目。比如政策性资助项目总计572项,用于奖励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和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242项目。这些项目本省水平比较高,其中有合作单位的项目209项,联合攻关项目占比37%。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联合攻关的占比高,联合攻关和项目水平呈正相关。

2.2科技立项中的联合攻关

2016—2021年苏州市立项科技项目中联合攻关的占比见表2。前瞻性应用研究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承担单位主要为在苏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单位是苏州企业及少部分外地企业。14项无合作单位的项目中,承担单位基本是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兼具应用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机构。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合作占比低,该项目仅在2016、2017年立项,之后无此类别,而且从历年数据看,苏州的立项呈逐年上升趋势。

2.3联合攻关对科技成果的支撑作用

表3显示,近3年苏州市获得的科技奖励中,国家奖19项,100%为联合申报,其中79%为3家以上的多方合作。省一等奖27项中多方合作的申报占比63%。多方合作可以达到技术和产业优势互补,提高攻关水平和成功率。高水平科技奖励的联合申报高占比,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对科技成果水平的保证作用,多方合作、联合攻关、优势互补是科技成果水平的强力支撑。

2.4苏州的关键技术攻关联合体

宜格思苏州总部与上海分公司于2018年初牵头思科、新教育基金、诸城市教育局、上海朗鹰国际等主体共建全球外教联盟创新联合体,志在打造包含平台建设、课程研发、外教整合、校企合作的优质K12在线教育联盟。2018年10月,江苏亨通光线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与东南大学等合作,建立东大-亨通光/量子通信与传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2019年1月,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共建大规模光子集成校企联合实验室。2020年6月,江苏省产研院-苏州科达联合创新中心揭牌,聚焦AI技术综合性研发。2020年8月,由苏州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集结同元软控、慧工云、浩辰软件及苏州大学等在内的创新联合体,以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投标成功2020年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2021年3月,华为(苏州)联合创新实验室启动,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将华为生态企业及新兴科创企业引入孵化器。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在苏州地区依托龙头企业,强化高校应用牵引,校区合作联合攻关重要性和可行性,依此来突破苏州当地关键性的新技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在本地区的应用。

3促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建议

苏州市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建议本着如下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强化应用牵引,突破关键性技术,探索应用场景。

3.1培育龙头企业,牵头创新联合体

苏州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包括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初速度(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芽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与此前诸多关于产学研合作组织形态的概念大为不同,其应急性政策需求明显高于其他的常规性政策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个更加有针对性、能够高效调动创新资源的专门政策。苏州市政府应加快调研、研究并出台专门针对企业创新联合体的相关政策,可分阶段实施。第一,主要是宏观用以界定企业创新联合体重点领域、内涵、牵头单位,要求成员政策支持方面监督管理等方面,引导苏州各区域主管部门和龙头企业,提前谋划创新联合体组建事宜;第二,谋划创新联合体组建事宜;主要是各个方面的具体微观政策,比如在科研资金、税收激励、专利审查、项目研究等方面给予企业创新联合体以定向政策支持等,以便进一步鼓励企业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和发展。

3.2梳理产品化关键技术,揭榜挂帅

苏州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科研院所包括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苏州智能计算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所、应用智能研究所、未来城市应用技术研究所)、常熟理工学院电梯智能安全实验室等。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向社会公开榜单,依托政府和企业资金支持,阶段性和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依据,强化应用推广,鼓励攻关联合体成果共享,放大“揭榜挂帅”的带动作用。

3.3探索应用场景,壮大经济发展引擎

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行业;财务信息化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近年来,世界经济逐渐步入转型阶段,加之世界环境内正在普及物联网系统,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难以避免转型的要求,人工智能的兴起、云计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场景,加上由我国高新企业华为主导的、马上就要投入商用的5G技术,这些都使得会计行业发展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固守陈规,会计管理与各个大小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此背景下的会计发展和转变必然也会不断地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1财务会计

通俗意义上来讲,财务会计就是针对企业主体已经发生的财务情况的处理、记录的行为。财务会计的行为目的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报表,以便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有迹可寻,简单来说财务会计就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内容。比如说,当企业进行年终总结时需要对这一年来的重大决策进行一个回顾,那么这项总结里面就包含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这一年的各项决策为公司带来了多少经济效益,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便能够很好地展现这一经济效益的数据呈现和归类。财务会计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归纳并进而得出相关结论,这样一种被动的财务管理行为就被称为财务会计。

1.2管理会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也不可能落下财务会计的转型,企业决策与财务决策行为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企业在决策过程中更加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更加与时俱进,财务会计管理势必要做出改变,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管理会计不仅包含了传统方式上企业对内部财务信息的分析归纳、记录处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管理会计会对企业相关财务信息进行主动收集,一改传统财务会计的被动式工作模式,运用特定的、适宜的经济行为方法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继而得出相关的工作报表,这些数据的主动收集和分析整理将会为企业内部的决策行为提出可行性依据。当然这一切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合理的经济化理论支撑。此外,管理会计还可以对企业一切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有效的控制,这样的合理控制可以让企业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利益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不违背道德原则下都极力追求的目标。总的来说,这也体现了管理会计和传统财务会计最大的差异之处。经过上面的一系列分析和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那就是管理会计的三个主要作用:其一,管理会计可以通过会计的相关方法解析过去的财务状况;其二,管理会计可以对当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解剖,进而控制企业发展;其三,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规划以及参与到决策的可行性分析之中,进而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

2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价值理念主要体现在企业对自身价值的最大追求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它的未来发展比当前的经济利益更加重要,未来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因此把管理会计深入落实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管理会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1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当今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无处不在的智能家居、图书馆的智能机器人、手机里的智能系统都在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今时不同往日的时代。“人工智能”这个词也早已耳熟能详,它在世界各大经济会议不断地被提到,人工智能也已经深深地参与到世界经济体之中,依然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将来必将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一些在过去依赖于人工操作的、机械性的、复制化的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取得更加高效、精准的产品产出,机器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模式,甚至能够模仿大脑所作出的决策。早在2018年就有一场关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财务新变革”的演讲。根据相关统计,财务工作人员以往需要花一整天来完成的工作内容对于财务机器人来说只需要短短的几个小时,更具优势的是,财务机器人不需要休息,而且十分精准,这意味着简单的财务工作全面被机器人替代只是推行的时间问题。面临这样的时代变局,财务会计必须要转型,迈向管理会计的新征程。其次,企业自身在发展变革之中的需要,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企业转型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竞争的逐渐激烈,企业未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变旧传统,迈向新的管理模式。会计是企业内部职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会计人员必须要跟随企业变革的步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只有在财务会财税审计中国市场2021年第27期(总第1090期)计管理制度不断与时俱进的背景下,企业才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更好地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2.2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管理会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就目前来说,我国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没有对管理会计得出一个清晰的定位,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之上。实际上,企业财务会计向着管理会计的转变毋庸置疑是一个进步的表现,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却没有明确到底该如何去确定管理会计的职能范畴。这个问题在企业财务会计的转型过程中非常的常见,这样的转型之下,管理会计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流于形式的闲职,丧失了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会计人员普遍专业素质偏低。以往一般的财务会计人员由于多年的工作经验都已经具备了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熟知基本的财务知识和工作内容。但是管理会计的新鲜变革,这一职能所需要的财务人才还很不成熟,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知识的了解和积累,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管理会计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无法判断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的掌握程度,这势必会影响管理会计自身的发展和效用发挥,进而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3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

首先,企业以及管理会计人员应当转变思想,综合提升专业素质能力。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是财务会计转型的关键一步,也是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一步。财务会计如若想要成功地转型为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人员心中植入转变工作观念、管理观念的种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让管理会计人员充分地意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他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转变工作对企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影响;只有让他们学会使用管理会计的新方法,才能给企业创造出价值。倘若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意识到转变观念的重要性,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就只能是空谈。所以,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必须意识到新的危机已经产生,在新形势、新背景下的企业发展路途中,必须要做好转型的准备。其次,企业必须要努力完善会计制度体系。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随着长时间的发展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中形成的,所以很多企业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财务会计制度。但由于管理会计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这些传统财务会计制度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宜未来发展的弊端,会计制度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为了更好地转型,努力实现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与管理新兴的会计制度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以形成一个崭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企业要坚持在管理会计制度上确保两者的和谐统一。最后,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信息化、数字化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管理之中,主要就是因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大地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会计的失误。管理会计人员要学会通过互联网加信息化来解放基础性、重复性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把精力运用到财务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上来。必须明确财务的核心就是数据,只有不断加强财务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这样的基础建设,才能为财务会计转型做好必要的准备。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