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方政府学课程革新

地方政府学课程革新

1区域行政管理

我国区域行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直接推动了地方政府理论自身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学也成为目前国内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地方政府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系统掌握地方政府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和基本知识,从而对中西不同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组织形式、职能和结构以及地方治理的方式方法系统、完整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培养学生从事省、市、县或乡镇政府相关行政管理工作或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部门工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参与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能力。

2地方政府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学课程教学在部分院校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授课方式,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从最初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到考核过程,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地方政府学课程涉及概念性的内容多,理论性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以讲授式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会有限,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同时,地方政府学作为新兴学科,目前较为系统阐述地方政府基本理论的著作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徐勇编著的地方政府学;苏州大学沈荣华编著的《中国地方政府学》;中国地质大学曾伟编著的《地方政府管理学》等10余部地方政府研究类专著与教材。这些教材大多在篇章安排上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反映了当下学术界研究的一般性主题和结论。除了极少数教材版本,其他版本内容的选取还存在着一定的重复现象,不能及时动态地反映、关注理论热点问题。除此之外,传统考核方式主要以静态的考试形式,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唯一的,表现出考核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重知识、轻创新,重理论、轻能力的考试方式已不适应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考试方式及内容亟待改革与调整。

3推进地方政府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3.1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探索适合本课程教学实践要求的具体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和方式,探索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加以丰富和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备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精心设计教学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授地方政府的历史发展章节中,要求学生总结教材中的学习材料,明晰历史发展线索,总结分析地方政府历史发展结构图,使学生对中西地方政府发展的规律有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课堂讨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地方政府学的热点问题,从过去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根据讨论题目查阅资料,准备讨论提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3.2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

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地方政府的组织理论、职能分析、权力关系分析及学科前沿理论是本课程重点分析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基础性的同时,也适当考虑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将学术理论中的热点性问题融入到课堂讨论中,如在学习地方政府体系结构章节中引入大部制改革问题、省管县问题,地方政府行政职能章节中引入政治、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积极组织或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学生参与交流,丰富交流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强加性一味的灌输。

3.3调整考核方式

针对地方政府学课程内容和特点,建立学生能力培养综合考核机制,完善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根据教学计划调整本课程由考试课为考查课程,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全新的学生考核标准,灵活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形成学习与科研相结合,学习报告与笔试相结合,阶段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听课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和讨论发言情况、完成小论文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给出平时分,适时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最后再结合课程结业考试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