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

[摘要]文章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思路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不是赢利单位,所以不需要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赢利单位,但是,他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经济活动。所以,也需要采取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包含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二、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正在转换,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财经法规还不十分完善,受利益驱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现象。而行政事业单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混乱和违法违规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经费开支无章可遁或有章不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普遍缺乏明确的开支标准,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有些制定了开支标准的,却不认真执行,仍采用实报实销方式;一些较大开支,事前不做计划和申请,开支后只要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签字,财务部门就给予报销。由于对经费开支控制不严,造成费用开支过大,也是我国公款消费严重过大的重要原因。

2.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是资金管理混乱,未能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专项资金与正常经费之间经常相互挤占、挪用;很多单位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效益性缺乏分析,致使重复开支现象严重,浪费巨大。二是现金管理混乱,很多单位没有按照现金的结算标准支付现金,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比较普遍;坐支现金的情况比较严重;单位库存现金余额过大,超过单位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三是应收账款管理不严,对借款和欠款长时间不来销账和还款的单位和职工未进行催收和清理,以致最后形成呆账、坏账。

3.资产管理混乱。一是资产账实不符,由于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又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查,致使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二是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很多低值易耗品等存在存货处于无人保管状态,捐赠的固定资产也不入账,已完工的基建项目未入固定资产账,资产处置不符合规定,未经批准变卖固定资产,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未按规定入修购基金,长期将固定资产借给其他单位使用。

4.岗位设置不合理。由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决策人、经办人、审核人、记账人员都没有完全分离并相互制约,出纳兼审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极易出现贪污挪用行为。

5.内控意识淡薄。一是没有形成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意识,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单位职工也习惯于主要领导讲了算的工作方式。二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认为只要完成目标任务就行了,至于内部管理的好坏则是次要的,以致岗位设置不是从内控制度的要求出发;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

三、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

1.树立和增强内控意识

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他的意识行为都对全体员工起着关键的影响,所以《会计法》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些都说明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他们切实履行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职责。其次要加强对单位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对内部控制有着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树立和增强他们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他们在内部控制中能认真实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杜绝不法行为发生。

2.符合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合法性原则:即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有效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3)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落实到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6)适时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要适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

3.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思路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规模没有企业那么大,也没有企业那么复杂,但是,仍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最基本内容应包括:岗位分工控制、经济业务控制、监督检查。下面就这三方面内容进行说明:

(1)岗位分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来设置岗位,划分工作职责,也就是岗位责任制。这也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是,岗位职责的划分是否完全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就很少有单位能够做到。所以一定要对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细化,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来设置岗位,并明确该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最好能针对每个岗位上的职工编制职责说明书,让他们能更加详细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权限,防止岗位互窜现象。概括地讲,应该加以分离的主要不相容职务有:决策人员、经办人员、审核人员、记录人员、保管人员,即决策职务要与经办职务分离;经办职务要与审核职务分离;经办职务要与记录职务分离;保管职务要与记录职务分离。

(2)经济业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分为10大经济业务,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些,所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与企业有所区别。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①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货币资金业务处理实行钱帐分管;出纳员不得兼管总账;任何一笔资金收付业务的发生和处理不能由一人单独包办到底。

现金控制。库存现金必须在规定限额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及送存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不得坐支现金。出纳员应做到对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应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银行存款控制。银行存款要及时对账,银行存款调节表应由出纳、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第三者编制,发现核对不符的项目,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以便调查并做出处理决定。[摘要]文章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思路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不是赢利单位,所以不需要采取内部控制措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是赢利单位,但是,他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经济活动。所以,也需要采取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包含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二、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正在转换,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财经法规还不十分完善,受利益驱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现象。而行政事业单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混乱和违法违规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开支无章可遁或有章不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普遍缺乏明确的开支标准,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有些制定了开支标准的,却不认真执行,仍采用实报实销方式;一些较大开支,事前不做计划和申请,开支后只要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签字,财务部门就给予报销。由于对经费开支控制不严,造成费用开支过大,也是我国公款消费严重过大的重要原因。

2.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是资金管理混乱,未能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专项资金与正常经费之间经常相互挤占、挪用;很多单位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效益性缺乏分析,致使重复开支现象严重,浪费巨大。二是现金管理混乱,很多单位没有按照现金的结算标准支付现金,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比较普遍;坐支现金的情况比较严重;单位库存现金余额过大,超过单位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三是应收账款管理不严,对借款和欠款长时间不来销账和还款的单位和职工未进行催收和清理,以致最后形成呆账、坏账。

3.资产管理混乱。一是资产账实不符,由于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又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查,致使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二是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很多低值易耗品等存在存货处于无人保管状态,捐赠的固定资产也不入账,已完工的基建项目未入固定资产账,资产处置不符合规定,未经批准变卖固定资产,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未按规定入修购基金,长期将固定资产借给其他单位使用。

4.岗位设置不合理。由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决策人、经办人、审核人、记账人员都没有完全分离并相互制约,出纳兼审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极易出现贪污挪用行为。

5.内控意识淡薄。一是没有形成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意识,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单位职工也习惯于主要领导讲了算的工作方式。二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认为只要完成目标任务就行了,至于内部管理的好坏则是次要的,以致岗位设置不是从内控制度的要求出发;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

三、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

1.树立和增强内控意识

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他的意识行为都对全体员工起着关键的影响,所以《会计法》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这些都说明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使他们切实履行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职责。其次要加强对单位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对内部控制有着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树立和增强他们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他们在内部控制中能认真实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杜绝不法行为发生。2.符合内部控制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合法性原则:即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有效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3)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落实到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6)适时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要适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

3.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思路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规模没有企业那么大,也没有企业那么复杂,但是,仍有必要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最基本内容应包括:岗位分工控制、经济业务控制、监督检查。下面就这三方面内容进行说明:

(1)岗位分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来设置岗位,划分工作职责,也就是岗位责任制。这也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是,岗位职责的划分是否完全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就很少有单位能够做到。所以一定要对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细化,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来设置岗位,并明确该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最好能针对每个岗位上的职工编制职责说明书,让他们能更加详细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权限,防止岗位互窜现象。概括地讲,应该加以分离的主要不相容职务有:决策人员、经办人员、审核人员、记录人员、保管人员,即决策职务要与经办职务分离;经办职务要与审核职务分离;经办职务要与记录职务分离;保管职务要与记录职务分离。

(2)经济业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分为10大经济业务,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些,所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与企业有所区别。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①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货币资金业务处理实行钱帐分管;出纳员不得兼管总账;任何一笔资金收付业务的发生和处理不能由一人单独包办到底。

现金控制。库存现金必须在规定限额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及送存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不得坐支现金。出纳员应做到对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应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银行存款控制。银行存款要及时对账,银行存款调节表应由出纳、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第三者编制,发现核对不符的项目,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以便调查并做出处理决定。

1.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