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有投资控股型管理

国有投资控股型管理

摘要:随着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进程深入和完成,原有一些投资控股型企业的地位和功能发生变化,面临从政策投资为主向价值投资为主的战略转型。通过分析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的特点、投资市场环境条件、价值投资的理念和原则,提出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在后重组时期实施价值投资战略的转型途径。

关键词: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控股型公司;战略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51-02

1从政策投资到价值投资的转型

(1)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地方国有企业除了承担经营国有资产创造利润的经济性目标之外,一般都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产业政策服务、为地方公共事业服务的政策性目标。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一直以来都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政策投资是其业务基础。

政策投资的实际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而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作为其载体发挥一个国有部门的作用;政策投资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国有资本,资金不足时会获得资本注入或资产划拨;政策投资的目的是促进政府经济发展、扶持重点产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盈利不是主要目的;政策投资的项目来源一般是政府指令,而不是市场需求;政策投资的决策程序由地方政府主导,即使投资失败,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也并不承担责任。

地方国有企业重组实现了地方政府通过发展重点企业集团来调节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的新架构,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直接干预程度大大降低,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弱化,加之地方投资控股型公司在重组中地位下移,也不再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产业政策服务、为地方公共事业服务的政策性目标作为直接的和首要的目标。因此,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必须进行业务升级和战略转型。

(2)向价值投资转型符合核心能力扩张的企业内在要求。

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战略转型应遵循核心能力扩张的原则。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积累了投融资、股权管理、资本运营的经验和人才基础,有良好的政府关系资源,自身和重组成立的集团公司有相当数量需要培育、调整、剥离、重组的股权资产,这些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决定了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在重组后并不适宜开展某个特定产业领域的实业经营业务,而应从股权管理和资本运营的核心能力出发,将业务模式从政策投资、被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升级为以价值投资为导向的资本经营业务,在战略上实现政策投资向价值投资转型,成为以资本与产业的有效整合为途径、以股权转让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利润中心。

(3)向价值投资转型具备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

旺盛的资金需求呼唤价值投资。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间接融资体系为核心,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需求对银行与信贷产生巨大依赖,导致了金融体系存在较大缺陷。结构性的缺陷使得社会资金筹集渠道狭窄,银行始终面临信贷扩张的压力,流动性问题日益严重并且蕴藏经济泡沫的风险。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逐渐会减少对银行的依赖,而从更多渠道融集资金。从资本市场看,股权分置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拓宽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但是资本市场的容量决定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融资,很难满足多数企业资金需求。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必然在市场当中带来很多的价值投资机会。

通过股权多元化提高治理水平的需求期待价值投资。很多未上市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除了解决资金需求之外,还有借助投资机构的专业能力,改善优化企业治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投资机构培育和输送优秀的上市公司。

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价值投资市场机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整合的重要市场,国内产业整合的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艰巨,需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行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产业整合和兼并收购、培育骨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过程中,有大量价值投资的市场机会。

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为价值投资提供更多退出机制。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法律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尤其是创业板即将推出,为股权投资提供了不断成长的市场退出通道,股权投资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一种高效率的资本运营业务。

2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

(1)价值投资区别于政策投资。

投资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多现金流入而现在付出现金的行为。不论证券投资还是产业投资中的生产性投资、金融性投资,都体现了投资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为目的的属性。

价值投资的概念是在证券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对影响投资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发展潜力为关注重点,以判定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为目的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在投资活动中实现价值增长。

相对于政策投资关注项目的政策目标而轻视项目的经济回报,价值投资则完全以投资收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进行投资决策,是基于价值的判断对目标资产做出买入和卖出的决定。

(2)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关注企业未来时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创造,通过对未来各期的预计现金流量、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两个决定企业价值的基本因素进行预测和控制,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实现价值最大化不取决于企业在以往时期里所获得的收益,而是取决于企业在未来时期里可能获得的现金流量的多少、企业投资活动风险程度的大小,以及未来存续期的长短。

风险可控。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保留较大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价值被低估的部分,是资产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差额。

依托资本市场实现退出。价值投资一定不是长期持有股权资产,完整的投资过程是从现金到现金的闭环操作,价值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未来能否有通畅的退出渠道。

(3)价值投资环节和原则。

价值投资的过程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相应地,价值投资有三个核心环节。

一是选择投资项目、发现价值的环节。选择价值被低估的项目(根据项目所处行业和阶段的不同,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发现一个投资项目价值被低估或者有高于市场预期的成长性就是发现投资价值);选择有成长性的项目(不是利润率高的企业,而是有增长潜力,而且增长潜力的预期能够被资本市场反映的项目);选择风险可控制的项目(较大的安全边际)。对于存量项目的追加投资,也需要按同样原则进行评估,不符合标准则通过市场进行外部融资。

二是投资后管理和培育项目、创造价值的环节。价值管理是通过投资后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价值的提升,而不是满足于投资资本的时间价值带来的价值增长。股权投资者一般通过在董事会层面参与投资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发挥重要作用。如实施积极有效的监管,包括采取有效的报告制度和监控制度、参与重大决策、进行战略指导,改善投资企业治理,释放治理价值;促进投资企业业务、资产、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重新分解、聚合;引导投资企业商业模式优化、创新,推动投资企业的快速成长;利用专业优势帮其建立资本市场需要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构架,满足投资企业未来公开发行或并购重组的要求,创造上市条件,将投资企业引入更高估值水平的市场体系。

三是项目退出变现、实现价值的环节。股权投资者关注投资的中长期(通常3-6年左右)价值增长和回报,主要方式有IPO上市(进入新的估值体系,释放市场预期的企业价值)、战略出售(与集团体系内成员企业协同和对接)以及其他方式。

3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战略转型的实施

(1)实施价值投资战略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一是存量资产调整战略阶段。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一般有数量较多、业务散杂的股权资产,以存量资产为基础,把存量资产进行分类,确定持有时间(出售时间)、整合涵养方案、价值增长目标等。对因资金不足导致价值低估、占有稀缺资源、风险小的项目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带动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化,尽快创造出售变现的条件;对投资大、风险大、现金流长期为负的项目进行外部融资;对部分仍在价值成长过程中的项目,继续关注、培育和等待时机。

二是外部交易扩张战略阶段。在内部存量项目资源不再能支持价值投资业务内生增长的状态下,争取利用多年政府背景积累的资源,与PE基金等市场化程度高的投资机构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寻求外部市场机会,通过收购股权、出售股权的外部交易过程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

三是多元化股权投资战略阶段。随着经验积累和核心能力的增强,投资选择不再局限于集中的行业,以分散投资风险和扩大选择投资项目的视野,可以在多个非相关行业领域进行投资。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延展业务链条,如介入和主导企业并购重组,战略性并购上市公司,开展对投资企业的增值服务(管理咨询等),成长为有重组并购专业能力、有行业影响力的股权投资企业。

(2)实施价值投资战略的三个结构性策略。

一是时间维度的时间滚动策略。在时间上采取滚动投资方式,不是一次对若干项目集中投入、几年后集中出售变现,而是根据现金流能力安排好逐年滚动投资,从而保持现金流的稳定,同时也保持投资业务持续性,便于及时把握投资机会。

二是项目维度的投资组合策略。对投资项目建立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项目群,从项目群的整体角度做出价值投资的选择和判断,这样通过容忍和承担风险获得价值投资收益,增强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控制能力。一些投资项目成功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是以其他一些项目的失败为代价的,因此,对投资项目收益率的考量和决策不应只针对单个项目,而应针对一个阶段或者一个规模资金所投资的多个项目的组合。

三是产业维度的产业递进策略。把握产业周期的规律性,形成核心层、培育层、关注层的产业梯队,首先投资于现有存量范围的、成熟的产业,为企业发展提供现实的现金流、利润和动力,其次通过培育新业务领域、尝试进入新行业进行投资,逐步补充和替代衰退的行业项目,并关注新兴产业、储备未来赖以发展的项目“种子”。

4地方国有投资控股型公司战略转型的基础体系建设

(1)以投资决策为重点的流程化管理制度体系。价值投资业务的管理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投资决策管理,建立权责分明、运转有效的决策流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决策首先是对多个方案比较选择的过程,在选择项目时,一要对目标项目进行选择和可行性审查,对项目的商业模式、潜在市场和成长性、管理团队、估值和预期回报、退出机制进行考察和设计;二是进行法律调查,了解企业是否涉及纠纷或诉讼、土地和房产的产权是否完整、商标专利权的期限等问题;三是投资方案设计、达成一致后签署法律文件,投资方案包括交易结构、治理结构、业绩对赌、退出策略、其他合同条款等。决策过程也是把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中的过程,战略、财务、法律等业务单位要出具专业意见,由内外部委员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研究确定专业的决策意见,最终董事会决策。

作者简介:李卉欣,女,湖南双峰人,中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研究方向:房地产。(2)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具有复杂性、潜在性和动态性,加强体系建设,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对开展投资业务至关重要。投资业务的特点决定了所要规避的风险面广量大,加之管理链条较长、对投资企业的管控力度较弱等因素的影响,要从战略管理、决策管理、财务管理、法律管理、流程管理等方面,逐一完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风险识别、监控、分析、评估和应对体系,提高监控水平和预警能力,完善以法律、财务、审计和纪检监察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使风险管理日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切实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规避和控制风险。

(3)基于公允价值的信息系统。采用由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估算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股权的价值进行反映,而不是以帐面价值或成本价值反映,能够全面反映投资股权的实际价值和发展潜力,是价值投资决策和价值管理的有效支撑。一方面,基于价值的信息系统反映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更加具有预测价值,即有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预测未来的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价值的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验证市场的预期,更加有利于提高价值管理绩效。

(4)对投资企业的管理和培育体系。加强关键要素管理,建立包括战略与规划、决策、财务、人力资源、经营成果等要素的监管体系。重视对投资企业的培育和服务,通过主导或参与制定企业战略、提供资金及后续融资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内部管理、提供社会关系资源支持、主导企业资本运作等,为最终退出并实现价值增值收益创造条件和建立基础。

(5)以价值投资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的体现,是各项管理的思想基础。没有统一、鲜明的企业文化,会在管理中引发冲突,削弱整体合力,甚至成为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要大力营造与价值投资理念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氛围,如培养价值创造、关注长期、鼓励创新、控制风险的价值观,逐步将企业文化渗透、融化到各个层面,成为全体员工自觉遵守的意识规范和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J].国有资产管理,2007,(1).

[2]代吉林,朱仁宏.从企业成长理论看政府驱动型国企集团内生性缺陷[J].经济管理,2008,(8).

[3]黄山,宗其俊,蓝海林.我国企业集团行业多元化动因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