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索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特性

探索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特性

1对大学生管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1)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处于非成熟期,再加上智力发展的高峰,导致该时期的学生容易冲动,做事不够沉稳。一般表现为,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差,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对事物认识不清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朝健康方向发展,积极开导学生在心理、生理和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不文明和不健康的活动,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2)大学校园如果出现了不好的校风,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影响着学校的精神和形象。所以,需要加强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净化学校环境,驱除不良风气,确保学校良好的校风。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学校的良好环境,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努力在德、智、体、美等多科目中全面发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2管理教育工作的措施及特点

大学生的管理属于管理教育,在管理中既要“管”,还要确保学生在“管”中求发展,求进步。所以大学生管理教育跟其他的管理工作是不同的,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管理中需要将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相结合,在管理的基础上求发展、求进步。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树立良好校风,加强教育管理,从集体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管理的目的不但是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还需要良好的技术手段来约束其行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到科学管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发展方向。下面主要介绍管理教育工作的措施和措施具备的特点。

2.1管理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需要为了创新和发展而德育

1)当今社会的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发展,各大高校在教育和管理大学生的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必须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将学生的思想政治作为德育的指标,作为合格的标准。

2)当今社会环境下,只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创新和发展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高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发展和创新为目的,实现由德育向创新的过程。

3)鼓励和引导广大大学生在学习时进行探索和创新,因为科学理论和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所以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发散思维,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摒弃学习好、思想好、表现好等“好孩子”的传统观念,要敢于突破和创新。

4)结合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其跟随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社会的潮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不断地对事物的内容、方式和途径进行思考。

2.2规章制度上必须要严格化

当代大学生多有自由散漫的性格,导致处理事物过于冲动和鲁莽。“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需要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因为学校是一个集体,尤其是大学校园,各种性格的学生混杂在一起,为了使学校的管理工作秩序井然,必须依照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规章制度中必须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请假制度、学生守则、学生课外活动规章、课堂规则、作息规则、卫生打扫制度、公务管理规则等,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处罚,以儆效尤,对于遵守的学生给予鼓励或者奖励。处罚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管理手段,通过统一的规章来约束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自觉地遵守学校规章,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3在管理方式上应当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自我约束相结合

管理和惩处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校环境下学习和生活,需要将学生的自身约束和学校管理相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很多学校由于招生的扩大化,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设备、资金和学科建设上都较为薄弱,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漏洞。扩大招生导致师资不足,很难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所以,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在扩大招生的同时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学校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概念,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从根本上教育学生,让学生自觉地遵守学习的规章,而不是强制性的管制,避免了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2.4加大对学生的调查和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

教师需要深入学生内部,加大对学生的认识和研究,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脉搏。具体要经常性地到学生宿舍和班级等集体活动场所中,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班会和座谈会的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3结语

在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以诚相待,做到管教结合。教师必须遵循“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将教育和管理融入到现实的服务当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熊冬霞林颖徐知单位: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