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础写作新闻传播论文

基础写作新闻传播论文

一、当前新闻写作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

《基础写作》是我国普通与成人高校文科各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写作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写作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新闻传播大类的学生来说,其培养目标不仅是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能够尽快掌握写作学中的一些基本规律,规范和厘清在高中阶段对于写作和作文之间的界限与误解,还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新闻传播类专业后续的写作课程门类有很多,而且随着融媒时代的来临,各门课程对于基础写作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训练体系要求又有所不同。新闻学方向的同学需要在文体、语言、结构、立意等各方面重点训练;而广告学方向的同学还需要对于写作的媒介、写作的格式规范以及写作的对象有所熟知;至于广播电视、摄影以及新媒介方向的同学,不仅要能写得出文字,还要有把文字转化成画面以及视听语言的能力。简而言之,基础写作的课程名称看似和新闻传播专业的技能与知识要求并不相关,但实际上是专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基础写作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重视理论和知识讲授,缺乏实践能力培养;重课堂而轻课外,缺少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横向联系;重文字媒介写作而轻多种媒介写作,缺乏新闻传播学科思维训练等种种问题,并没有把基础写作课和专业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究其原因,除了学分、学时、选课人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外,主要是基础写作仍然囿于以写作学科为中心的理论性教学传统,即按照以集材、立意、谋篇、用语、修改、文体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和指导,造成了上述新闻传播类专业基础写作课的迷失和困境。这些内容固然是基础写作课程的核心内容,但是如果缺乏新闻传播学科思维的指引和贯彻,仅仅是采取一种就写作法谈写作的教学模式,缺少与其他后续专业的课程的纵横联系,学生会认为这个课程和语文课中的“作文”课毫无差别。学生们普遍认为新闻写作课写的是消息、通讯,评论课写的是时评、短评,编导课写的是拍摄脚本、剧本,而基础写作课写的却是作文,而非文章,更非作品。这些问题的凸显,是每一个新闻传播类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者都亟待反思的问题。

二、基础写作教学的改革诉求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个体观察能力、体验、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能力的培养是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仅靠一个学期32学时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的写作还面临多媒体写作以及肩负揭示真相、引导舆论等多重社会责任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基础写作课教学改革诉求应该贯彻新闻传播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树立作品意识、多媒体写作意识以及问题意识等观念。

(一)树立作品意识树立作品意识是艺术学科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强调任一创作的完成度和完整性。在基础写作课堂上,强调作品意识就是帮助学生在必须掌握写作一些规律和规范之外,还要告诉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写作过程,充分体会写作过程以及注意写作的完成度,即便是一篇小的观察日记或者是体验小品,教师都应向学生树立作品观念。这也是跟学生进行写作思维锻炼的基础和起点。在大一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科、专业等概念,作为新传类的学生应该尽早知道未来所有的个人文字都是需要公开署名发表的事实,这是由新闻传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不仅如此,树立作品观念还要强化学生文责自负的意识,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文字的真实性、独创性、公开性等价值,在所有场合都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这些观念如果在基础写作课上就已经解决,在后续的专业写作课堂上就会让学生更加尊重自己的专业所学,对培养新闻理想、专业精神等有所裨益。

(二)培养多媒介写作意识在新媒介层出不穷并呈现媒介融合趋势的时代,包括新闻消息、广告文案、视频广告脚本等在内,其文字部分的完成都不意味着作品最终得以完成。比如一条突发消息已经不能由文字记者单独承担采写和传播,影像、视频、电子杂志、官方微博等各种平台均向记者开放,记者、编辑的身份界限日益淡化,复合报道型人才也在此种新闻生产模式下显得更为重要。不同媒介平台,需要不同形态的新闻产品,新闻和传播专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通晓不同的媒介技术,也必须具备跨媒介、多媒介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在基础写作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媒介写作意识,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追求文字的文学性、美感、语感,还要帮助学生为文字增加一个立体化表述的维度,使平面的文字能够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跨媒介表达不仅体现在话语方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不同的媒介对人的不同感官起作用,调动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报纸以文字符号为主,但是如果是手机报纸、报纸的官方微博、订阅号等,仅仅依赖文字符号远远不够,因为读者在面对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阅读的时候,其他传播符号,如界面、字体字号、线条等都开始参与到这一行为之中,对文字表达有了更加丰富的期待。同样,视频脚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以画面描述或解说为主,如何还原现场,保留真实感和丰富的细节,也是值得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进去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于好文章要多一些判断标准:不仅仅是要主题清晰,语句通顺,还应该符合现代人传播和接受的思维模式。

(三)重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和前提。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问题保持敏感,敢于质疑,学会批判性思维,逐步形成自己独立见解。从写作的本质上说,写作本来就是一个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断激发的过程,但是在写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陈旧以及教学目标设定的不合理,尤其是以考试为考察方式的教学,其结果基本只能满足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对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启发和带动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因之在客观上也就没有为学生创设形成问题意识的适宜条件。但是问题意识对于新传类学生又是一项必备素质。学会质疑,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观念,不简单地接受,对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深究,保持对社会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新情况和新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并能形成文字,将“集材—构思—写作”这个写作过程丰富为“获取—内化—质疑—写作”,这些教改的诉求更符合新传类学生的专业需要。

三、基础写作教学改革路径初探

总而言之,基础写作不应该沦为写作基础课,它的教学目标是为专业课程打好各种应用文体写作的基础,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之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和写作对象,从大学开始就牢固树立正确的作品观念。不仅如此,基础写作还要紧紧围绕专业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引入多种教学资源,为满足教学改革的诉求尝试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一)引入立体思维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信息为龙头的新时代,而人类的思维也已经告别直观、浑沌的悟性思维、形象思维、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开始跃进到全息的立体思维时代。“立体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立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发散的思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既要作纵向思考,又要作横向联系,纵横结合,使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思维就称为立体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方法。”立体思维对于新传类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提出问题的人,必须具备广博的视野和思维习惯及技能,基础写作课虽然教学目标是写作,但是必须为学生营造大写作的概念,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广泛阅读,积极参加各种实操和实践,丰富生活体验,开阔视野,见微知著。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习得之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拥有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因之,教写作的老师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写出文字来,而是传授思维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把自己对事物的整体或本质的认识写出来,把自己的态度、看法和见解写出来,把前人所没有的观点写出来,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言说方式。

(二)革新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给学生营造立体思维培养的软环境,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不断翻新,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对于写作中的观察、体验、仿用、分析材料等基本技能必须在教师营造的课堂情境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并发挥其主动性,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写作经验。比如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传达细节决定成败观念的时候,除了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案例教学之外,还可以搭建一些场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借鉴侦探小说中的观察方法,学会反向推理,寻找蛛丝马迹。而在学习体验技能的时候,可采用以物验情的方法,让学生和自己身边的心爱物对话。新传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都应该凸显时效性。在教学法的探索之外,教师还要在教学手段上跟紧潮流。现阶段学生作品的发表途径十分丰富,在制作APP手机应用、开设微信公众号、制作电子杂志、制作静态和动态图像等运用先进的传播媒介方面也相对成熟,如此,基础写作的作品也不能都是白纸黑字,还要学生尝试多种媒介写作。文字的、图像的、视频的、交互的、现场的,在帮助学生掌握文体、语言、结构等写作基础的同时,要兼顾到作品发表的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立体思维以及问题意识的乐趣。

(三)利用影视资源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传统基础写作课堂习惯从经典文学作品中寻找案例,但要培养学生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渴望,经典的影视作品、新闻作品、广告作品,甚至流行在网络上的一些恶搞、亚文化的作品都可以进入到基础写作的课堂,开阔学生视野供学生品评、解构和批判、借鉴。尤其是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中关于情景再现、现场还原,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观察、体验训练的对象。而像“新闻联播体”、“舌尖体”等街知巷闻的经典影视资源又可以供学生仿写之用。任何一种文体的写作,仅仅只有空泛的描述都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对上述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时,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学会描述细节,才能使写作变得生动和鲜活,摒弃枯燥和呆板。

四、结语

教学过程是一个思想双向交流的过程,尤其是新传类基础写作的课堂,更应该是一个思想传递和不断激发的课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诉求是由该专业的特点和个性决定的,也是由专业培养目标决定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是说教能完成的,教法上不断与时俱进,合理利用流行资源和写作媒介,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每一个新闻传播类大学生思维训练和写作技能的训练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华南师大新传专业基础写作课经过四年的改革和探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学生的评分一直在95分左右。授课思路有多种,如何体现基础写作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如何在基础课中也培养学生的职业敏感、专业理想和跨学科思维?这些问题还期待未来教学上更多地尝试和总结。

作者:周菁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