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跨文化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跨文化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摘要]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与各类专业课在课程思政方面共同肩负着“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高职英语教学要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主要从跨文化角度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讨其意义与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实现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教学与思政的融合。

[关键词]跨文化;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一、跨文化交际中高职英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靠传统思政课程和教师的讲授,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不佳;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而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和思政结合意义在于:首先英语作为中西文化碰撞冲击最激烈的前沿学科,英语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一片沃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西方文化,英语课堂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通过中西文化对比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并弘扬中国文化,逐步建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让高职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加中国政治体制等一些中国特色思政知识,再或可增加中国文化元素,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到中国思政、中国文化,让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同时让学生于思辨中提升英语语言能力,以思辨的头脑徜徉于中西文化的海洋中。

二、跨文化交际中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语言的工具性,缺少实际运用性。高职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语言的工具性,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其他知识的融合,例如与思政的结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从而使学生了解中西思想政治文化。通过学习一门语言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同时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而现在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教学化,让很多中国学生出现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就像学生可以随口英语说出西方的餐饮或食物的名字却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的米饭、烧饼、馒头等词汇,这种现象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尚未融入本国文化的元素或相关知识。英语作为是一种语言工具,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利用,比如从事英语翻译工作,不只是对文字内容进行翻译,也更不是学会了英语你就可以当翻译,而是还要学习英语语言国家的各种文化思想等知识,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家,才能做到完美翻译。学习了一门语言就要学会运用它,因此,学习英语目的在于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能够用英语进行亲切和自然的交流,这是现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缺少跨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并缺少中国文化元素。教师常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重视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而现在的英语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对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缺少中国文化的渗入;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相关英语词汇一概不知,这是个很可怕的现象,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会用这种语言,更多是为了通过学英语可以知道中西文化的知识、中国的食物、中国的建筑物以及中国的思想政治等用英文如何表达;国家外交官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而在交流背后,对中西文化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会用英语表达出来,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英语文化知识,我们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国文化的元素,让跨文化交流达到真正的目的。有个很明显的例子,初到国外,比如在美国,人们见面一般都会说What'sup,而这句话中文意思是“你有什么事吗”,所以一般中国人会很疑惑,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就这么问,但实际上国外这句话是“你好”的意思。这就是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双面性的教授学生知识,只强调了中文意思而忽略了国外母语的含义,缺少跨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中国文化元素。

(三)过于凸显西方文化思想而忽略中国文化。英语教学中,很多课本上的内容过于渲染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冲击,学习英语不代表就要放弃本民族特征和文化身份,不代表要崇洋媚外,因为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其包含的内容大多都是西方文化的种种思想,这让刚刚思想有自我意识的学生们会觉得西方文化的优点多于中国文化,会觉得西方文化才是最好的,而丢失了自己国家文化的精华之处,所以在教材内容上也要注意选材的偏向性,要平衡中西文化的内容量。

三、跨文化交际中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对策

(一)以思助学拓展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教学的实际性在于增加学生英语学习中可以实际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和句子,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可以学有所用。在《新职业英语》一教材中就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单元ReadingAAnnoyingofficehabits是关于办公室里发生的一些让人讨厌的习惯,这正是人们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开会迟到、在办公室里爱敲桌子等等令人讨厌的行为;教会学生相关英语知识的同时融入个人素养,让学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并理性看待中国文化,积极思考正常的办公礼仪;第三单元ReadingA讲述的是西方的用餐礼仪,不同场合的用餐礼仪是不同的,比如西方人大量的商务活动一般都是在饭桌上进行;早餐会晤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因为早上的时光意味着紧迫感;另外文中提到,用餐时液体放右边,固体放左边,同时可以给学生补充其他具体的用餐礼仪,比如用餐时左手用叉右手用刀等,这些规矩都体现着西方的用餐文化,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西方的用餐礼仪,同时让学生思考并融入中国用餐礼仪,这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

(二)高职英语教学注重双向性发展。英语的学习目的有时局限于对西方文化的表达,忽略了本国文化的融合。在《新职业英语》教材第一单元Warmingup中提到了中国的联想集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联想集团的发展,和同学们讲述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世界第四大个人电脑制造商等相关信息,多向学生传授一些中国经济、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文化自信。都说语言是一扇心灵的窗,学会了一种语言,你就会体会并了解一个国家的世界与文化,让自己的思想领悟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会知道同一件事情在国外人的眼里是怎样的看法,自己该如何和国外友人相处,这也是日后很多从事翻译工作者所需要有的知识储备;中方和西方要双向发展,英语教学中也要尽量普及中西文化的知识;2014年在北师大讲话时提到过:“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英语作为高职学校的一门基础性科目,它的讲课时间长,历时长,并且受众广,这些特点也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首选阵地,每个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所以英语陪伴我们的时间很久,使他的知识也很扎实稳定,另外,英语是语言的载体,可以涉及政治、文化、科学等多方领域,所以可以适当地引入,增加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内容,最后,英语教师可以以西方文化为契机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学会批判性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为了避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只接收到了西方文化的优点而忽略了本国文化的发展,避免崇洋媚外的发生,那么英语教学中应该多挖掘中国文化和思政元素,让学生看到本国的优点并且对本国的文化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然而中国文化、思政元素在教材中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隐藏于语言文本中,需要教师用敏锐的感知去发现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深度挖掘。选取的思政要点要贴合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最好结合最新时事热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度拓展。在《新职业英语》一教材中,第七单元ReadingA讲述了作者去自己最喜欢的一家休斯顿饭店用餐,结账时服务员要求作者填写已经被服务员自评了“极好”的问卷调查表,作者认为饭店老板或服务员的这种行为愚弄了他们自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切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思政要点,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融入诚信考试、诚信做人,培养学生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弘扬我国传统美德。加强诚信建设,让诚信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习惯,思想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针对饭店老板管理细节疏忽进行拓展,引入格言“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细节,从而全面发展。当然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过程中,课程思政水平也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学生现有思政水平基础上进行提升。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学好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具体的语言知识,还要学习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和内涵。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学习,同时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中国的发展,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对中国发展的肯定与赞许,学生学习后会产生自豪感,也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民族的自信感。教师也需要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在英语的教学中如何融入适合的思政元素,另外,西方文化有很多可取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并,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康心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实现“三全育人。

作者:杨春霞 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