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力资源管理误区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误区发展

摘要:随着全球现代管理理论日趋成熟和深化,我国也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的封闭型、粗放型管理,向市场经济的开放型、集约型管理方式转变。在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吸引借鉴先进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由于惯性思维的作用和各方面的条件限制,难免形成误区。

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到位

任何管理思想都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与生俱来的不平等地位,形成了实际工作中支配与被支配的领导方式。同时,“上智下愚”的传统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和思维,成为管理工作中的痼疾。在工作中表现为偏好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不重视人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实行“一刀切”的管理,不重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在工作安排上实行“控制—服从型”的管理方式,把人才视为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

近年来,由于受传统体制下管理观念和收入分配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中已经处于明显劣势。如果观念不更新,不能客观评价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就不可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人才优势。

理论滞后,缺乏人本主义管理的基础

虽然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但由于人事、劳动管理制度阻碍人才流动,故此,没能在社会范围内实现人才优化组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根本不现实的。西方工业国家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为了适应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以“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理论”等学派为代表的思想派别,并发展成为成熟的现代管理理论。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方面注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探索过程。

机制滞后,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在管理中,由于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观需要,严重影响了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在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由于不同管理者的阅历、能力及对待人才看法的差异,具体操作中难免松紧宽严不一、因人而异,使客观、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难以体现。

在收入分配方面缺乏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仍很严重,“你有我有全都有,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一团和气、看似公平的风气还有一定市场,这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在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人的贡献。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急功近利,无法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往往出于应付企业一时的人才短缺,不注意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不能为引进的人才作出合理的、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职业生涯计划。

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人才和管理,经济发展的链条必须靠人才的作用来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首要任务就是源源不断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实现人才整体素质的优化提高。应该看到,人力资源发展已出现一些新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