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范文精选

人力资本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范文第1篇

1“.金智人事”开发理念

“金智人事”开发主要是希望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系统使人事管理的单一职能转向人力资本管理的全面研究,在确保人事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前提下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时间研究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附加值,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性角度,构建现代数字化的人事管理平台,为学校领导做出人事决策,规划学校教职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金智人事”的开发理念非常新颖、前卫,明确的指出了人事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构建的方向和目标,值得人们深入思考。“金智人事”开发理念不仅体现了时展的潮流,同时也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新建普通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建设应充分理解“金智人事”的开发理念及其内涵,抓住“金智人事”的核心,并以此作为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2.核心模块

“金智人事”主要包括“数据”“服务”“决策”三大核心模块,这三大核心模块的目标明确又相互统一,在系统运作上采取的是分层、分步方式。但笔者经过分析研究,认为“金智人事”仍需进一步完善、改进,首先,应该将“人力资源”转变成“人力资本”,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主要强调挖掘、配置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本”主要强调的是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最优化人力资本,将人力资本的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提高个人及学校的绩效。同时应密切监控人事数据,新建普通高校的人事管理系统一本包含工作简历、新进人员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行政党务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家庭信息情况、学习简历、合同信息登记管理、资格培训管理、离校管理、退休管理、档案管理、校内调动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模块,由此可见,整个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非常庞大。为更好的实现实时动态管理,全面、及时的掌握相关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应该实现“人事数据监控”。

3.总体目标

新建普通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引入“金智人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高效整合高校内部各部门教职工的相关信息,为高校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数据参考,以防重复填报同一信息,实现校内教职工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在普通高校实现这些目标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首先人事部门内部涉及到的管理职能科室很多,每一个部门都根据业务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管理权限,导致整个学校管理局面分散、混乱,缺乏系统化。同时,学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沟通较少,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很难确保人事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而且学校各部门的数据库软件功能、应用模式、技术平台等都不尽相同,很难实现系统化管理。这些问题都是普通高校建设“人事管理系统”需要解决的。

二、“金智人事”引入

人力资本论文范文第2篇

1.1人力资源开发是适应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必要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尤其丰富,但劳动力素质水平整体不高,所以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尤为迅速。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全国人民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为了提高就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需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建设水平,所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1.2人力资源开发是适应

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需要复杂多变的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明显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地位。为了能够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试想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拥有思维敏捷和全局观念的领导者,拥有较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创造人员,那么,任何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都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为企业经营者会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1.3人力资源开发是适应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办,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和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跟上国际市场的步伐。此外,在国内市场中,我国企业之间地位差距悬殊,中小企业竞争压力大。从企业角度出发,原料、设备等都是企业的被动的条件,只有人力才是企业主动的,具有可变性的条件,只有人才能正确合理的利用那些被动条件为企业创造收益,所以,为了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的要求,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2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有误区

认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企业的误区,有些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清,只是机械的引进设备和高学历的人,而不注重鼓励企业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忽视企业内部员工的培养,这种错误观念严重阻碍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使企业发展无法顺利进行。

2.2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单一

有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单一,仅仅只是加强员工职业培训,却不说明参加培训的原因和内容,缺乏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单调乏味,没有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员工培训只是表面式和重复式的内容,缺乏针对性,造成高学历员工资源的浪费。培训时只重视课上知识的讲授,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忽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缺乏必要的心理培训,使员工劳动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差。

2.3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激励机制

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有些企业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企图改变员工消极怠慢的行为,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不可行的,如果对员工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或物质奖励,只会暂时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方式是会给企业带来隐患的。主要表现为物质奖励会使员工缺乏责任感和精神支柱,批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削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不全面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使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往国外,人力资源开发难以顺利进行。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观念面对影响

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因素,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是企业面对环境变化而积极应对的重要来源。所以,企业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不仅要充分优化人力资源,而且要加大员工培养力度,结合员工自身特点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开发条件。

3.2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多样化

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具有多样性,所以,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的多样化,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日本和美国是人力资源多样化开发方式的集中地,作为国内企业要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并加以创新,使企业培训机制更为完善,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

3.3建立系统的评估和激励机制

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容易受到多方面的阻力,所以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建立起系统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要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系统规划,全面调查和分析开发全过程,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开发,然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需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将批评教育与惩罚措施相结合,针对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和员工特点建立系统和完善的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人力资本论文范文第3篇

1.1人力资源管理提高

组织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服务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动态的。企业组织活动的开展,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实现为核心,使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循环。优秀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

1.2帮助人力资本提高竞争力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企业中的股东、员工等角色通过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由于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要靠这些人去实现,因此企业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到个人利益的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和这些利益个体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站在同一立场上,才能保障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双赢。

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与控制的措施

2.1从战略角度考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因此就要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控制。从人力资源自身的角度分析,首先要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明确人才竞争力才是竞争力的核心这一理念,对于劳动者、知识和人才要充分的尊重和认可,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的环境。其次,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有战略性规划。从分析利用市场机制来发掘人才、吸纳人才、利用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专业队伍和协调的组织团队,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强化后备干部的培养,使企业未来的发展更有保障。仅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服务于组织战略实现的目标,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动态的。企业组织活动的开展,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实现为核心,使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规划,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益。

2.2拓宽人才挖掘和培养渠道

由于我国旧社会文化的残留,我国的企业和单位对于资历和辈分尤为关注,有的企业甚至将学历看得比能力还重要,有的对于有连带关系的亲戚朋友格外照顾,这些现象都导致一群有才干的人不能被重用。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培养计划也要随之改变,要使岗位与人才特点相适应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随着高新产业的发展,企业对于高端的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但是招聘的一般流程如面试、初试、复试等环节可能会造成许多人才的流失,因此企业一定要规范操作,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来保障挖掘和引进人才。

2.3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企业要想实现发展

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针对不同岗位的特色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利于不断为企业的发展输入新鲜的、活力的血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并不是一段时间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此外,浓厚的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也至关重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在宣传企业优秀文化内涵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向员工传达企业目标,并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共同进退。人力资源部门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接班人。企业的领导者左右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不容小觑。领导者要有纵观全局的视野,还要有冷静沉稳的判断力,机智敏锐的反应能力和适应力,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3.1改进绩效考核与管理体系

要保障绩效考核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推进和改善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定期实施考核方式评价。同时,相应的要完善薪酬制度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遵循一专多能、多劳多得的原则;在全体员工范围内推行职业生涯规划,将自身的理想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融合,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与企业协同进步。

3.2形成融洽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大部分企业内的人际关系属于工作关系,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员工工作时候的情绪以及工作效率,紧张的人际关系会破坏工作环境和氛围,降低人员工作效率,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某一角度来说,企业内部成员若能各有所长,就会促进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管理设定的目标。

3.3建立有效的竞争与淘汰机制

人力资本论文范文第4篇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高精尖知识技术的集成载体,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是其发展的基石和原动力。创新活动是创造性、革新性的活动,是目前任何机器都无法代替人完成的活动,人力资本作为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凝结,与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承诺、技术以及思想和健康相关联,对创新行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具有产权特征,所有权仅限于体现它的人,本质上是无形资产。如果在现企业个人发展遇到瓶颈或工作缺乏吸引力,会导致员工流失;关键员工若遭遇意外灾难,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创,人力资本的这种流动性和风险性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组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社会化、外化、组合化、同化的过程促进隐性和显性知识的转换,新旧知识的更替,实现组织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提升。知识管理的成功对人力资本构成有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更多关注于用知识管理流程框架和知识管理基础设施测量知识管理的绩效和知识管理的效果,但对知识管理维度的构成,以及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本开发的关系很少。王润良认为人和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组织知识管理策略就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做出选择,但并未涉及人力资本开发问题。Birasnav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领导者可以通过参与知识管理流程,建立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影响员工的人力资本开发态度和行为。尚珊珊则认为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实施要受领导与支持、企业文化、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实施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从人力资本开发视角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管理维度的研究将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知识管理过程;二是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过程一般包括显性知识管理过程和隐性知识管理过程。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来说,研发和自主创新能是发展的基石和原动力,人是创新得以持续的内生力量,核心人才拥有的隐性知识是竞争成功的秘诀。王润良,李柏洲等研究发现显性知识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知识创造的源泉来自隐性知识,构成核心能力的知识基是建立在隐性知识之上的。于米,于桂兰通过实证研究也得出“隐性知识与技能是一切显性知识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的结论。Noruzy发现因为独特的隐性知识会给员工带来竞争力和现实利益,促使员工对人力资本开发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本次调研也发现关键员工的隐性知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本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复杂和创新环境解决问题和做决定时增加了价值。如: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是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的佼佼者,主导新型产品真空清洁机器人关键部件钢带安装,在全企业甚至全国仅一人能完成,而该员工因独占该隐性知识成为真空清洁机器人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来源。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在高科技含量产品大型压缩机制造中,外壳普遍采用的是由高级焊接技师靠经验在工作中一步步地摸索出来分体焊接制造技术,这一创新打破了大型压缩机多年由外国垄断的困局。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隐性知识管理过程是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的知识管理过程维度。知识管理平台一般涉及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组织文化。解决问题的路径会影响人力资本开发的效率。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甚至制造过程频繁使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局域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和沟通平台,促进人力资本开发,为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Berliant等认为通畅的沟通文化有利于知识创新。Shu-MeiTseng发现鼓励创新、创造和冒险行为的文化与知识创新正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传统的刚性管理已经不适合他们,需要更多的柔性管理。持续、动态、双向的沟通可以鼓励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互相学习、协同工作。鼓励创新的文化有利于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解决问题的路径、沟通导向的文化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是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本开发重要的知识管理平台维度。根据假设1和假设2的内容可以勾勒出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利于人力资本开发的知识管理框架的轮廓: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知识管理由知识管理过程维度和知识管理平台维度构成;知识管理过程维度下有隐性知识管理过程子维度;知识管理平台维度下有解决问题的路径、沟通导向的文化、鼓励创新的文化三个子维度。但对于这种结构是否最优,其中某些维度是否可以合并成一个维度尚存疑虑。为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引起高端装备制造人力资本开发的知识管理维度在性质上是特别的。

2研究方法

2.1研究样本

本研究选取来自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航空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企业的具有高价值和独特人力资本的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大规模调研,问卷使用包含19个问项的5等级Likert量表,征得企业管理部门同意后,本着自愿参与、信息保密、匿名原则,在工作场所、讨论会和会议上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469份,无效问卷32份,最终有效问卷437份用于本研究。为确保不存在无应答误差,进行了无应答分析,结果表明应答者和无应答者没有显著差异。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调查问卷主要由研究对象背景信息和测试问题两部分组成,19个测试问题都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背景信息用来分析员工特征和组织特征,员工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专业技术职称,职位;组织特征包括组织规模。为增加变量测量准确性,所用到的题项来自成熟量表,对知识管理过程的测度主要借鉴Noruzy等提出的测量指标;对知识管理平台的测度主要借鉴了Denis-en的OCQ组织文化量表以及Quinn和Cameron构建的OCAI组织文化评价量表中的题项,并根据小范围测试结果及测试组织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题项。对于因变量人力资本的测量,由于学历只代表显性知识,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实践工作来说隐性知识更有价值。因此,本研究对员工人力资本的衡量借鉴柯江林等提出的测量指标:专业理论知识的丰富度;工作经验的丰富度,专业技能水平。借助SPSS17.0软件和LISREL8.70软件对各知识管理维度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分析中采用Cronbach''''sα测量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一般情况下,Cronbach''''sα大于0.6即可接受。在本研究中,Cronbach''''sα=0.829,表明内部一致性良好,调查问卷信度很高。为确定知识管理过程维度进行了检验性因素分析。结果说明知识过程仅包含隐性知识管理一个维度,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42.614%。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基础设施测量工具由解决问题的路径、沟通导向的文化、鼓励创新的文化三个维度构成,因素分析的解释量为53.529%。

3结果与讨论

为检验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比较所提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管理维度模型(Model1)和其他替代模型的指数拟合优度,以确保结构因子的有效性。开发的替代模型分别为:将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沟通导向的文化两维度合并为一维度(Model2);将解决问题的路径与鼓励创新的文化两维度合并为一维度(Model3);将沟通导向的文化与鼓励创新的文化两维度合并为一维度(Model4)。测量本研究提出的模型(Model1),GFI=0.924,CFI=0.967,TLI=0.961都超出建议值0.9,SRMR=0.066﹤0.08,因此,所收集的样本数据与本研究所提出的知识管理维度模型(Model1)拟合程度良好。χ2/df=2.863﹤5,表明模型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其他替代模型(Model2、Model3、Model4)验证性分析结果也说明所提出的模型(Model1)比其他几个替代模型(Model2、Model3、Model4)更可取。因此,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独特的维度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中存在独特的维度解决问题的路径、沟通导向的文化和鼓励创新的文化。进一步验证这些维度对人力资本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隐性知识管理、解决问题的路径,沟通导向的文化,鼓励创新的文化这4个知识管理维度对衡量人力资本开发的3个指标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度,经验丰富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假设1、假设2、假设3获得支持。在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本开发活动通过知识管理过程正式或非正式地进行着。讨论新开发产品或过程、知识资源使用、分享工作经验、邀请专家指导工作中缺少的知识、在员工中进行无障碍与工作相关的讨论等形式的隐性知识管理过程可以使组织成员获得知识、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员工的知识和创新行为,因此,隐性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本创造正相关。结果也说明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路径、面向沟通文化和鼓励创新文化的知识管理平台促进人力资本开发。解决问题的路径通常是收集信息、明确问题、找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确定最佳方案。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这种路径是通过故障管理和品质圈进行的,鼓励员工应用通过经验获得的隐性知识和通过知识库获得的显性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决定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员工参与解决问题的路径可以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网络节点间关系越强,节点的相互信任程度越高,对知识流动投入的时间、感情和努力越多,知识流动效果越好。沟通导向的文化可以增强组织成员彼此间的信任,提升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逐渐增加,结果是人力资本也得到提高。当沟通导向的文化提升员工能力和承诺时,它与人力资本开发正相关。以鼓励创新的文化为特征的企业提供资源鼓励员工进行与创新战略一致的创新行为。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为经理和工程师提供空间讨论企业内现有产品或方法来提高创造力和创新,鼓励员工灵活地参与决策。因为创新文化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人力资本开发更可能提高。因此,解决问题的路径、沟通导向的文化、鼓励创新的文化与隐性知识管理这些知识管理维度都有益于人力资本开发。因此,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设计实施知识管理活动来提升人力资本,关注隐性知识管理过程、建立解决问题路径、沟通导向的文化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是人力资本开发的先决条件。

4结论与管理

人力资本论文范文第5篇

(一)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顾名思义是当企业获得人力资源时所发生的成本,即企业通过招聘、录用以及聘请等行为,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增加时所消耗的其他资源,即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通常,人力资源成本的承担者为资源本身,即被企业录用的工作人员,承担方式为在其工作时间内分期摊销。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是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培养和提升,使其熟悉企业经营范围和业务内容,并使其具备基本的工作岗位必需技能时所产生的成本。同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也包括提升员工现有技能,使其工作能力得到提升而产生的费用。同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一样,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也是由员工在工作期间内分期摊销。

(三)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即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成本,包括企业派发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费、保险费等,即在员工工作期间内企业按规定发给员工的金钱或物质。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往往将这一部分的成本全部作当期费用化处理。它所体现出的是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

(四)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是由于员工离开企业而产生的成本,由于员工在离开企业之前工作状态一般不佳,因此会造成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而在员工离职后,职位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缺,使得企业正常的经营受到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往往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以及空职成本。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推广对策分析

(一)深化人力资本观念

要想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重视,除了更多的宣传人力资源成本的重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首先,应该提高人力资源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将人力资源成本与经济资源成本以及其他成本同等对待,并根据人力资源成本的特性确定其计算的方式,明确人力资源变动的随机性的特点。另外,也要让普通人力资源与重要人力资源一道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虽然一般来说,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会高于普通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但是也不能因此轻视普通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不能脱离作为基础的普通人力资源而存在的。因此,为了体现企业的公平性,在进行剩余价值的分配时,企业也不能够忽略普通人力资源。

(二)完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相比于其他资源的会计的核算,人力资源成本被正式得到考虑的时间还较短,因此其分析理论与核算方法都还不够完善,且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所以,当前较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归纳,丰富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关理论,根据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的不同创造出更多适应性更好的人力资源核算模型,最终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准确核算。

(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我们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只有在实际使用中不断的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检验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分析理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其计算方法是否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积极的开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理论研究,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小范围的实验来考察当前运用的分析理论是否适用于企业的现状,同时,企业也应该做好一定的准备,以应对由于试验失败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白,在前期的试验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相比于之后所能得到的回报都是渺小的。企业还应该完善人力资源体系的结构,便于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的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统计和归纳,以简化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和步骤,提高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性。

(四)规范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核算和报告

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制作财务分析报告是一项较为普通的会计工作,就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将相关的资源成本进行费用化或是资产化处理。而在人力资源成本的会计核算中,就需要根据人力资源成本的特点,对于属于一个受益期限的直接计入当期相关成本费用,而对于多个受益期间的要分期摊销。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更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管理方式,将人力资源成本更好的融入到企业其他成本的核算与报告中。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