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美学思想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传统美学思想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摘要】世界历史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整体,在此过程中,各国文化之间的互相冲击与影响共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油画艺术作为西方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艺术形式,在流入我国之后,对我国的绘画艺术造成影响的同时,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也逐渐深入到油画创作当中,对于其中的艺术创作细节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展开分析,从油画创作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中国传统美学艺术在油画创作当中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文化;美学思想;油画创作

在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当中,强调包容、集体、和谐美,在我国的各项艺术创作当中都深受传统美学的影响。在西方油画艺术流传至我国以来,在其创作中不免也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其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呈现,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下将简单分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油画艺术创作当中的体现。

一、在个体美的基础上融入了包容美

在我国的传统历史中,千年的发展历程为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此过程中,通过数代艺术家的总结与沉淀,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美学思想,其根据中华儿女的特性,总结并反映出了华夏儿女对美学的认知。在西方的油画艺术传入我国以后,同样得到了国人的接受与喜爱。在原始的西方油画艺术当中,更注重的是体现出素材的个体美,在描绘手法上,重点体现在展现出个体的色彩、姿势等特征,在总体上更多地注重反映独立个体美。而在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对于体现集体、和谐共存青睐有加,艺术的原则注重体现出“和”,以和为美。在我国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在西方的优化艺术创作过程中,也逐渐体现出包容、合作,这些方面体现出我国的传统哲学理念的现象,在对于油画艺术的艺术欣赏上,也逐渐开始面向画材的主体,兼顾到油画的整体意境。

二、油画艺术逐渐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中注重线条运用的形式

在我国的传统美学以及绘画艺术当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善于重视线条的应用。在中国的绘画艺术创作当中,更加偏向注重打造整体环境的交融,打破体块,创造和谐。因此,在中国的传统绘画创作当中更多地注重到运用线条,通过线条的灵活运用来体现出“和谐共存”的意境。在此过程中,油画艺术的传入,一方面给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艺术体验,并且吸取了其中的可取之处。另一方面,西方的油画艺术创作中也逐渐开始通过线条的应用,给油画整体提供更多的艺术体验。线条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体现个体美提供了更加强烈的视觉体验。同时,在此基础上,也使得油画整体结构更加合理。线条的应用,加强了油画强调的个体美中的体块特性,同时使得油画的整体颜色通过线条的交替勾勒,层次感更加鲜明。当前的现代油画创作中,不难捕捉到中国传统美学当中线条美的体现,能够通过欣赏油画,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当中的“写意”,观察到虚实结合的特性。在线条的运用中,通过历代油画创作者的共同研究与总结,在运用笔力上,油画艺术创作逐渐捕捉到了其合适的方式,在历代的油画创作中,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线条,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三、油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当中的意蕴美

在传统的西方油画创作当中,创作者们通常会将注意力放在展示出素材的客观特性,从直观的角度来为作者展示物体的细节特性。这一特定在其流传入中国以后,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被一些喜欢油画的中国绘画艺术家以及喜欢中国传统美学的外国油画艺术家加入了中国化的传统元素。其中,融入最成功的当属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以及美学思想当中的“写意”方式,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开始注重通过写意方式,赋予油画新的形式,给世人以新的体验。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写意的创作方式使得其在造型、色彩、构图等各个层面上更加注重体现出油画的整体意蕴,通过更具神秘色彩的表现手法,结合独具特色的个体美展示,通过交融碰撞,体现出了一种崭新的油画艺术体验。在中国的传统美学当中,同样注重绘画的整体气韵流畅、一气呵成。受到此影响,部分油画艺术创作当中也开始融入了“慷慨挥毫”的方式,通过粗线条以及精细笔触的交织重叠,充分展示了油画本身的意境,同时也能够明显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气韵。

四、结束语

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艺术以及美学思想经历了千年风雪洗礼,独领风骚。在西方油画艺术传入后,也受到了深远影响,在其创作过程中,也不乏中国美学的元素。在历史的长河中,艺术应当互相取长补短,共创崭新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宋志江.浅析当代中国油画风景中的山水情结[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2]王春婷.浅析中国传统绘画图样在中国油画中的应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3]张霞霞.浅析创作《千山暮雪》之中国“油画民族化”初探[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3.

[4]张帆.浅析写意油画风景中的意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292-293.

作者:陈林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