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探究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我国民族优秀的情感经验以及美学精神,对于现代艺术来说,古代文学艺术中呈现出的最高成就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当中。经典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因此拥有无与伦比的教学价值。但是经典作品的阅读往往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

教学改革是未来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当下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教学课程都在开展教学改革,但是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及规律,因此教学改革的方法也各自不同。在中国古代文学这样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质上属于一门古典的学问。很多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概论、通史的教学,忽视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解读,这导致学生只能够获得一些大而化之的文学知识,对于经典作品却一无所知。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经典作品阅读来开展,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根据经典作品来进行。

一.中国古代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价值

1.承载中华民族情感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经典作品教学的意义在于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情感经验以及人文关怀,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起情感上的共鸣。虽然当下科技水平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较之前已经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但是情感经验、心理结构方面我们并没有发生极大的变化,无论是苦难、离别、恐惧、幸福、收获,我们与古人之间产生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坚贞的过程中,教师依旧可以使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感动与爱情的过程中,教师依旧可以使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在教学哀伤的过程中依旧可以使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由此可见,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文学作品不是固定的标准,而是承载了我国多年以来的文化情感,这其中的家国情怀、人生感悟,都能够为大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1]。

2.代表古代文学艺术

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经典作品,也能够呈现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准,这拥有近乎永恒的审美价值,值得学生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反复的思考与学习。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作品,就是因为其拥有根本性的美学根基,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时间、什么人,都能够对其起到充分的情感调动作用。经典作品的作者描绘物体时将不再仅仅使用一种形式,而是使用当时时代的语言,在作者的笔下,语言将会达到顶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明确了文学的概念,那就是语言的艺术,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语言,语言也正是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开古代文学的钥匙。虽然语言形式属于文学审美的一个方面,但是总的来说属于一个民族的美学精神以及思维特征。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语言进行探究与临摹之后,不仅仅可以充分感受到古代文学拥有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提升学生整体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3.高效开展文学教学

在未来教学的过程中,专业课时将会不断的缩减,因此古代文学教学使用经典作品作为教学媒介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经典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着一个重要的属性,那就是经受考验的能力极强。冯友兰曾经说过,对于什么书适合读的问题不必深思,时间是最好的审阅家。并非所有的古代作品都适合历代传唱,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考研之后,现在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都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例如,在清代有许多小说出版,例如《林兰香》、《玉娇梨》等等,但是传承下来的却只有一本《红楼梦》。由此可见,未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古代经典作品拥有极强的代表性,这是因为古代经典作品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2]。

二.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阅读途径

1.细致阅读,做好赏析

所谓的细致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透过表象来看到作者表达的本质,深度发掘出作者作品当中的隐藏密码,例如思想情感、语言艺术等等。就以古诗为案例进行分析,王维的《杂诗·其二》内容如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虽然这首诗传唱度很高,学生也会很容易就喜欢上这首诗,但是学生往往对这种喜欢没有产生深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人离家许久,好不容易遇到了故乡之人,往往会先询问家人的情况,而王维则是先问家里的梅花开花了没有。但是经过细致阅读与谨慎的思考之后,就能够明白王维那种想要知道答案又害怕知道答案的复杂心情。较为直观的有宋之问的《渡汉江》: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由此可见,这首诗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主要是因为王维对思乡心情的描写可谓传神。除了故事之外,散文、现代史、记叙文等等文体都有着展现作者思维的独特方式,只有学生仔细的进行阅读,才能够更好的了解经典作品当中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维[3]。

2.比较阅读,宏观感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阅读一篇文章,而是需要对一类文章进行详细阅读,就好比学习古诗时不能够仅仅学白,而是应该将多种题材甚至多种方向的作品进行集中阅读。例如刘禹锡与白居易都描写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但是只有白居易将这一爱情故事升华成为了政治悲剧。大多数作品当中都将杨玉环定性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种子,只有白居易在作品当中写出了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以及无能为力之感。经过这样的比较之后,甚至能够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当中感受到当年盛世大唐被毁灭的无奈以及痛苦。

3.与时俱进,情景交融

艺术品的实际意义不应该由一个时代的人来定论,而是应该长久感受,将这一艺术放在整个时间长河当中,它才能够熠熠生辉。因此后来读者在阅读静待你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了解这一作品,还需要了解这一作品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传说、文章、解释、翻译、解读等等。只有学生未来在学习经典作品时能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够更好的了解文学艺术的整体作用,做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三.中国古代经典阅读的教学方式

1.课堂互动,感受作品内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讲授与讨论进行深刻的结合,在以往的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中心,而学生则是倾听者。实际上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听的再认真,教师讲的再精彩,学生对于经典作品内涵的理解往往也会存在问题。因此,未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形成互动与交流的关系,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从而让学生对经典作品发表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学生在这样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将会成为平等的对话者。例如,在文学历史上往往将陶渊明与谢灵运进行对比,两者都属于对自然景物描写的集大成者,但是在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方面又有着各自的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者的诗句进行分析,掌握陶渊明诗句中的经典性与谢灵运诗句的灵活性。随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以及想法做出必要性的指导性点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4]。

2.内外结合,提高阅读质量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际延伸,未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后阅读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未来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课后阅读与课堂教学进行紧密结合。首先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需要为学生讲解经典阅读的路径与方法之外,还需要为学生的课后阅读列出明确的阅读名单。其次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来对文章进行学习。最后则是需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书面作业等等,这些能够帮助课内阅读与课后学习进行深层次的结合。

3.深入探究,感悟经典故事

使用经典作品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细读与研究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细读方面来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进行分析,《花间集》当中温、韦等等词人的作品都属于经典名片,受到了历代文人的喜爱以及追捧。这不仅仅是因为词曲华丽,离开了传统曲调的束缚,更是因为这些词人的创作形成了一种不同的美感[5]。总而言之,在未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典名篇往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学经验以及传统情感体验,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传世经典进行反复的阅读,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认同,更可以为学生构建出新时代下中华先进文化所拥有的底蕴。

参考文献

[1]周秋良.理念·方法·效果———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导读教学之有效探索[J].知识文库,2019,(10):1-2+8.

[2]曹明升.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阅读教学新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05):103-108.

[3]李婵娟.还原与移植: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蕴[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04):80-86+92.

[4]刘文兰.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反思与设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190-191.

[5]韩田鹿,林琳,贾彬,唐绎涵.当代大学生古代文学经典阅读情况调查[J].出版发行研究,2010,(06):35-38.

作者:董庆保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