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

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全民阅读”十分重视,上升到战略高度,作为高校图书馆更应积极响应。文章浅谈阅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并进一步阐述提高阅读行为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阅读行为;中华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

0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校图书馆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参与者、执行者、推动者。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图书馆阅读存在必然联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融合力和创造力,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家,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既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优秀文化的发扬和升华。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深化对大学生社会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利用海量馆藏资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阅读者的文化需求的责任。[1]从图书馆学理论层面认为:“不论选取什么学科范畴,都应当从主观与客观及其二者的关系考虑。我们需要先确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即读者(或者称为图书馆的利用者)与图书馆(具体为馆藏)。在图书馆利用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中,这个交流的过程是由信息的接收者主动通过图书馆选择阅读获得的。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机构,为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才能够成为这样一个机构。其一为了建立并维持各种社会形态的特殊的社会精神。而只有图书馆才是向图书馆所归属的各个社会形态成员(图书馆的利用者)灌输这种特殊社会精神的职能机构。而且,使这个问题成为可能是由于图书馆收藏着将特殊的社会精神加以客体的所谓图书的原故。也就是说,它经常将特殊的社会精神重新在每个社会成员中进行再生产,通过这一活动本身对社会的延续做出贡献”。[2]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图书馆阅读者存在着必然连系。

1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指出“,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存在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这就是所说的“古今通理”。也就是说,古代思想家处的历史条件虽然与现代社会有着跨时代区别,但古时所发生的事由和问题,可能会与这样或那样的不同形式重现于当今社会,而且许多可以成为现代社会人行为的规范性指导,如“治国、平天下”思想。孔子以“成人”为人生目标,孔子在《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儒家尊祟的人生信仰。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这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追求的目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中国的历史中经久不衰。在培养青年人的理想教育实践中,树立起“中华民族崛起的中国梦”的祟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方向,尤其是一些规范性传统的“古今通理”如“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指的是和谐、和平、和睦、和善等;“合”指的是聚合、汇合、联合、结合、融合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思想中祟尚的“仁爱”“、孝悌”、“忠恕”“、诚信”等准则,都是渴望人与人之间达到和睦、和谐的关系。孔子还特别强调“和”是君子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强调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一些年青人自我意识不完善,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往往因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和合”思想有助于现时年青人认识人与人在生存发展中形成的关系是宽容、沟通和双赢的,这对于年青人树立“和谐人际观”具有现实意义。[3]在这一意义上,今人应以古人为师,从而印证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行为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阅读是个人增长知识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途径,通过阅读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厚实整个社会和国家文化的基础。可以说,一个国家阅读力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社会文明程度和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多次回忆年轻时读书的经历和感受,发表对经典作品的见解,他说道:“读书已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我国古代的一些名人以各种阅读方式求真知。在距今1800多年的诸葛亮,因军事政治为目的,利用检视式读书法,采用了博览群书以把握要义的方法,使他的各类知识大增,间接地促进了他智慧的提高。他采取阅读书卷中重要知识要点,读懂作者思想实质的阅读方法,领会书籍中精粹的思想,达到阅读效果事半功倍、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因此,诸葛亮的阅读法,为后人称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称,“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就连他自己也借鉴此法,“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得以观览“千载百家之书”。由此可见,“务于精求”者是儒生式的“读书”,而诸葛孔明所追求的乃是“观书”。晋代诗人陶渊明也是善用“举其大纲”读书法的典范。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因为,被后人总结为陶式读书法。[4]以上说的是“检式阅读”是四种重要读书法之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3阅读行为是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知识的社会活动

当前阅读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是一件天大好事。阅读本身就是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知识、阐明观点一种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说图书这种物质的使用价值在于其内容,并通过语言文字得以表现。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社会性这一属性,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图书当然具备了社会性。因此,通过阅读行为可以超越时空、地点与古代名秀、现代哲人开展心灵上的沟通。这种形式除了阅读是无法超越的。正如17世纪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谈到他本人学习体会时兴致勃勃地说:“遍读好书,有如走访著名的古代前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是他们最精粹的思想”。“同古人交谈有如旅生异域”。[5]所以通过读书与古今中外的作者进行思想交流也就是阅读受到热捧的妙处所在。近年来,阅读热在各领域、各层面反映出的味道渐浓,各种阅读行为的推介,阅读行为活动创新、新书评选、好书推荐等活动传播并教育了一批又一批人,释放了社会正能量,令人欣喜。

4全民阅读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个思想、文化落后的民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不可能有竞争力。作为一个国民,读书是为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更是为国家培育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劳动者的一种途径。每位中国人都应有这样的想法并附之于行动,使阅读成为终生的事情。全民阅读从世界层面上看:“自上世纪90年代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4月23日建立了“世界读书日”活动,鼓励世界各国民众多读书,读好书,这些日子成为了世界性的阅读活动的节日。由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将阅读提升至法律层面,建立起适合本国、本地区的地方法规条例,演变成当前世界性阅读活动。全民阅读从国内层面上看:与“世界读书日”同步,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通知的,这个通知由、文化部、教育部、新闻出版署、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出,倡议,动员国内各界人士,以倡导阅读书籍、传播知识、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为目的系统文化运动。而后文化部、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积极筹划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宣传活动的开展。从此,全国各地每年都大张旗鼓地举行类似活动,并不断推向高潮。全民阅读从国内领导层面上看:“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将“全民阅读”写入大会报告中,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2014年全国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阅读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报告中。尤其,在多个场合提到阅读的感悟和重要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每年有上千个城市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节、读书月,读书日活动。在乡村甚至边远山区“农家书屋”遍地开花,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的必需和习惯[6]。

5高校图书馆阅读行为在河北大地上推广在实践中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服务的,目的是将数字技术、设备及各类信息资源融入大学生的学习中,使学生自主阅读到自由选择自己所需信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然而在阅读行为推广实践中创新,河北省高校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例如:河北科技大学在校党委书记提出的“每个人每个月读一本书的倡导下,在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委员会的大力配合下,为发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好书月月读”活动一期又一期的开展。阅读有感的同学以《我的大学》一书高尔基的童年之感,抒发了当代大学生的感情。阅读有感的同学以《李嘉成才与智的哲学》一书,以李嘉成的成功哲学为用,倾注了大学生的自身感悟。受教育的大学生表示:高校图书馆是传播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基地,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使一切先进的文化在校园传播、发展、壮大,一切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校园大力繁衍生息。就这样,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又如: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目前多元化的阅读文本,以影视图像为载体的视觉文本对大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推广。因为现代影视文本具有传播形式生动、内容丰富活泼、画面动感性强等特点。极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感。所选文本都是名著、名作、专题纪录片以及名家名人学术讲座,文本作品内涵丰富、艺术性强,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阅读、鉴别能力,使学生受益匪浅。

6结语

阅读是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方式,阅读他人的著作也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从他人那获得自己未曾经历的经验,使用书籍向他人传递自己的得与失。人类就是依靠互教互学以及世代的积累才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阅读就是达到目标的具体表现。在这里引用在年青时期的呐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可能也是时下为什么要阅读,阅读为什么的原由所在。

参考文献:

[1]吴晞.无愧于全民阅读的时代[J].图书馆,2015(6):7-8.

[2]赖雪梅.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研究[J].图书馆,2015(6):21-23.

[3]于殿利.阅读是一种责任[J].新华文摘,2015(12):128-129.

[4]徐雁.观其大略、但求会意、检式阅读[J].图书馆杂志,2015(4):23-26.

[5]张彦洁,李淑文,曹雪菲.新技术环境下的经典阅读[J].图书馆杂志,2015(4):84-86.

[6]胡瑛,许军林.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理论与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51-58.

作者:赵淑君 郝晓蔚 赵卫利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