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园林审美的影响

1.山水画对园林审美的影响

自然景观与人为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园林景观艺术,其在改善自然环境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氛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山水画具有一定代表性,而山水画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也别有一番风味。园林景观的建设,是工匠对真实情景的模仿或者技艺的还原;而山水画则是画匠利用水墨、线条等还原自然景观的艺术方式。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山水画还是园林景观,都是奠定在人为创造的基础上,都是在固定的空间内幻想、创新自然环境。由于考虑到山水画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通用性特征,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运用山水画元素。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油彩画、素描等形成了明显差别,更加重视对布局的优化和墨色的运用,以此渲染画面情境。在宋朝之前,我国绘画的色彩较为单调,如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以借鉴,难以表达丰富的色彩优势。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借鉴的山水画,以苏式彩画为主,其与隋唐之前的画风有着明显区别,苏式彩画较为重视色彩的运用,色彩在苏式彩画的画面细节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强化作用。在苏式彩画的布局中,主要涉及彩绘和图案两大要素;较为重视画面的层次感、丰富性,深入刻画景观中的人物细节、山水景色及花鸟鱼虫等,表达了人们安定、幸福的生活,这与现代园林设计的观念基本相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造园者可充分考虑山水画的优势,并合理、谨慎地运用到园林设计中。古代山水画的线条、色彩及布局等,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效果与形态,那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就要明确设计的目标、风格等。山水画的选择既要考虑到画面色彩、形象与园林景观的协调性,也要客观分析不同画风、不同流派的特征,以提高适用性。例如,《清明上河图》中表达的内容较为丰富,而其中的色彩则与古典园林景观的土石色彩类似,具有借鉴价值;而清代著名画家冷牧与钱雏城的作品《避暑山庄》,分别对清朝康熙与乾隆时期的避暑山庄景象进行描述,这在现代江南风格的园林景观中更为适用。

2.诗词歌赋对园林审美的影响

诗词歌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也是传统文化要素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自古代以来,我国的才子佳人创造了无数的优秀诗歌作品,并且在古老文化中不断继承、向前发展。汉语文化自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长期历史沉淀的产物。与我们熟悉的山水画形式相比,诗词歌赋更加简单、明了,但是却表达了更为深刻的意味。诗词歌赋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是做成匾额悬挂在庙堂中,或者雕刻到山石上,以简单的诗句表达景观内涵。另外,园林景观中运用诗词歌赋,与山水画中的画面创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加注重发挥诗词歌赋在景观画面中的诠释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发观赏者的联想与再创造。因此选择优秀的诗歌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景观中,具有其他要素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例如在崔颢的《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样的诗句为黄鹤楼获得“天下第一楼”美誉奠定了基础。可见,在园林景观、建筑中运用诗词歌赋,其中融入了山水写意之情,对提升园林审美意境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诗词歌赋是园林景观意境表达的最好手段。

3.儒家思想对园林审美的影响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无人不会想起“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主体,儒学提倡“仁义”与“礼乐”,倡导中庸思想,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我国园林景观中融合了建筑、植物及山水等,期待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模拟自然界的美景,实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存。因此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无论是造型、风格还是空间、布局、尺度、方位、色彩等,都受到了儒家的“礼”的规范和影响。在明清时期,建筑装饰的颜色需要按照等级划分,其中黄色是“显贵”的体现,为皇室专用;而一般性的民居则以黑色、灰色、白色为主。在建筑或者非寺庙园林中,广泛运用了对称、均衡的中轴线,体现了严谨的礼制信念,强化了皇权至上、尊者居中的制度。例如,在明清时期的北京紫禁城中,设置了城市中轴线;颐和园的仁寿殿建筑群也设置了中轴线。从精神层面来看,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设计、山水运用,强化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思想,人们往往将园林审美的要素看作是象征品德、精神、人格的内容,如竹、兰、梅、松等,都是高尚品格的体现。

4.哲学理念对园林审美的影响

前文提到的山水画、诗词歌赋、自然环境等在园林景观审美中的运用,实际上都是针对园林景观意境的升华,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哲学思想,也表达了深刻的意境。哲学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应用于园林景观中,以道家、玄家思想最为突出。对于园林景观的审美来说,实现“源于自然而超脱自然”是最根本的目标,也是其不懈努力的方向。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离不开奇风靓景的作用,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和建筑设计者发挥想象力、联想力,对艺术进一步升华,寻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变现手法与风格。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离不开哲学中的“仁义”思想,“仁义”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景观、人物和韵味的统一,并通过园林特有的气息、文化,调整观赏者的心情,提高审美境界。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一切艺术都以人们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为出发点。那么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就要客观认知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强调相互交错、优势互补,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美好的画面。所以园林设计要借鉴传统的道家观念,在园林景观的审美中把握形意、写意,从而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并在缺陷美中挖掘形象美。

二、园林审美中传统文化的表达方法

在现代园林中表达传统文化要素,离不开各种手法的运用,合理选择表达方法,可以更好地在园林审美中融入传统文化要素,并实现二者的和谐共存,具体表达方法分析如下。

1.转化方法

即直接采用景观原有的形态,通过各种变化的手段,对原有构筑物或建筑物进行转化,这一过程中需尽量保留原有的形态和结构。例如,在中山的岐江主题公园的建造中,设计者在原有的粤中造船厂旧址的基础上实行改造,其中留下了一些老旧的造船厂房及设备工具等,如铁轨、龙门吊等,将其涂好颜色、摆好造型,这俨然成为巨大的、真实的、具有美感的构成主义雕塑艺术。

2.保留方法

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历史的不断沉淀,客观地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例如,城市中的街道、树木、房屋建筑等,都具有历史代表性和文化符号。但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原有的场地往往保留了历史痕迹,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保存的记忆或者对历史的充分了解,对场地遗留的一些要素进行保留,如工业厂房、古桥、牌坊、雕塑、碑文等。

3.借鉴方法

对于园林设计来说,设计者可以适当地借鉴文化现象或者其他艺术形式。一方面,现代园林设计大多奠定在传统园林设计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在上世纪的70-80年代,一些园林设计师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潮,创造了极简主义园林形式、大地艺术风格等;另一方面,城市园林设计中也可积极借鉴城市的传统文化,体现本土化优势与特征,如建筑、构筑物、传统工艺品等,都是较好的表达形式。

4.重现方法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往往根据口头传说或文字记载的资料,对场地中原有的环境进行挖掘和重现,并通过重现的景观,更好地表达传统意味,而观赏者则可以通过观赏园林景观获得相关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信息。由上可见,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建立在古典园林基础上,并受到了诸多传统文化要素的影响,但是其中也不乏时展、科技进步带来的更多引导作用。这就要求园林设计既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打造中华民族特色;也要积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与国际化发展接轨,实现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现代园林审美的发展。

作者:白娜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