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文化在党风建设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党风建设的意义

按照“和而不同”的斗争和团结哲学,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内容丰满的“人和”艺术。“和”的内涵在于综合系统内部多种矛盾因素的不同并协调,只有在这些矛盾处于平和状态时,系统才会拥有发展的条件。“不同”而可以“和”,才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的和谐统一;如果不谈“和”而只追求“同”,必然事与愿违。孔子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的思想映射出了积极地观察社会中的矛盾和差异,主张运用不同个体积极作用和各自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整体发展与和谐的理念。中国继承着“道并行而不悖”的理念,以“有容乃大”的情怀和“海纳百川”的气魄包容和接纳了外传宗教,实现了不同宗教团体、宗教信仰的和平共处。正是古代“和而不同”的思想,成为了现今处理各类不同宗教团体之间关系的基础。在北京宣南区域,在其中五大宗教(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新教)的寺庙毗邻而居,这么和谐的状态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历史上,由于不能合理对待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曾有过残酷的宗教战争,给社会和人类带来极大的痛苦。中国的改革发展走到今时今日,各类人际关系矛盾增多,冲突在所难免,如何协调,需要智慧和勇气,关键在于对致“和”之道的掌控,在在差异中求一致、分歧中求协调、在冲突中求共存、在对立中求和谐,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实现“和谐”,就要讲究宽容,厚德载物,承认差别,求同存异。民众发现的差别越多,能够尊重和承认的差别越多,就越能更好地相聚在一种互相理解的氛围之中。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党风建设中的启示

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素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文化传统,都会潜意识的影响到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企业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绵延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中国传统文化又为今天的企业实践和党风建设有什么启示呢?经过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体会,发现渊博精深,儒、墨、道、法等家都各有自己的治国理论,如墨家推重“尚贤、实干”,道家举张“无为而治”,法家力主“以吏为师,峻法治国”。在此,研究得出若干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的启示如下:

1.为政以德、德刑并举的治国思想儒家主张统治者应以德治国,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认为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为政者首先自己要勤政廉政,体察民间疾苦,要有君为轻,民为重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社会的决定作用。认为用政法、刑法来规范人们,只能暂时地免于犯罪,却不会有廉耻之心,但是用道德来教育疏导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儒家也重视“法”的作用。荀子说:“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治国。”“无鞭策,虽造父(古代著名驯马师)不能调驷马,无势位,虽舜、禹不能治万民。”都说明了“法”在管理国家中的作用,只是反对严刑峻法而已。如果把这些运用于企业,作为党群干部和党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水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不止是为着自己打圈圈;就是要制定合理可行的企业规章制度,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好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多和职工做解释工作,不做李逵似的领导;就是要恪尽职守、清正廉明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福利。

2.强调个人品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儒家的经典书籍《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治理)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又说:“知所以修身(知道怎么修身),则知所以治(管理)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把“修身”看作是“治”的根本,可见儒家对“修身”的重视程度。虽然“修身”和“治国”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那么简单,但从中国历史长河上看,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贡献的人,在个人品德修养上的确令人景仰。应该说这种思想有它合理的部分,试想,一个品德修养低劣,贪权爱财的人,会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么?以往的名人讲话中,就有“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同样,作为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员,如果思想不端正,用权不纯正,公私不分,目无法纪,让欲望蒙蔽了双眼,那么到最后一定会坑了自己,害了集体,这样的例子并不遥远啊!惨痛的教训无不时刻提醒我们:权力须与美德同行!

3.以“和”为贵与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影响深远“和”是儒家非常推崇的一种伦理观念,认为“和”是天下人共行的普遍原则,做到了“和”,天地万物就会各在其位而正常运行。《论语》有:“礼之用(应用),和为贵。”但又说“: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道德规范)节之,亦不可行。”意思是大事小事都“和”,不按规范来节制,也行不通。可见,“和”是有条件的“和”,这体现了孔子的辨证思想。“中庸之道”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待人处事哲学之一,一般人认为是明哲保身,做好好先生,其实不是这样,而是“过犹不及”,也就是“不过多,也不过少,不趋于两极端”,“恰到好处”,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把握好事物的“度”。现代企业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对国家而言,要受政府的监督;对企业而言,要资源和合同的约束。一个好的企业党政人员及领导如何处理好政府、业主和协作队伍的关系,使之生产经营中处于和谐的环境中,儒家的这种思想依然有指导意义。

4.推崇诚信是立身之本,万事之基的处事理念“诚者,自成也。”就是说,诚信,是自己成全自己。古谚云:心不诚则神不灵。认为诚心能通神,这里的“神”可以理解为求诸的对象。只有天下最诚信的人,才能发挥天赋的本性,因之就能发挥天下众人的本性,认为只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变革人心,感化人群。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以凡想要干大事的人,都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失去诚信,便失去了根本;没有了根本,其余的事就不足为谈了。对党风建设而言,讲诚信,就是要“以合同为纲”对业主、对协作方履约好自己的职责,树立良好的形象,要让业主感到把工程交给我们放心,协作方为我们做事省心,这样企业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强。

5.推崇尽孝尽忠报恩的伦理行为“孝”“忠”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教”字即由“孝”与“文”组成,提示人们“教”以“孝”为先。《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认为一个人在家有孝敬父母的品行,在朝廷就有忠奉君王的道德。“忠”就是“尽己之责”。因此,在西汉就有“举孝廉”的出仕制度。可见,在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孝”“忠”“报恩”的观念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孝”和“忠”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核心,而且也是现代文化的灵魂,不孝不忠之人,至今依然为人所不齿。企业也可以把这种行为运用于自己的管理。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很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报恩理念,因而在无数次危机中,其员工始终与松下企业同艰苦、共命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至今称雄世界。由此可见,在党风建设中,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教导员工忠于企业,报恩企业非常重要,因为,是企业这个集体培养了我们,也是这个集体给予了我们实现自己理想和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电力企业党风建设的应用

不难看出,在国际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那些曾经被人们逐渐遗忘了的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中所隐含的深远含义仍然值得现代人学习和汲取。针对电力企业的党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运用:

1.在党建中注重“情、法、理”三者的有机结合所谓“情”,就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以真实感情去影响人,使员工们引起共鸣,同时心灵受到触动,从而能够自发地按照组织制度规范个人行为。比如:有些企业为员工举办生日活动,活动虽小,但可以用党组织的角度去温暖员工,使员工认为到公司不仅是自己谋生的工具,还更像自己的家。所谓“理”,就是道理,管理者应该把道理说明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服口服地投入工作。所谓“法”,就是企业的制度规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要求管理活动必须依靠规范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目标。三者有机的融合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相融合,形成了管理实践中人文关怀,刚柔相济和科学精神共同重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这种管理既合理,又合情,并配之以需要的规章制度,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更充满生机和活力,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使得电力社会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在日常工作中,以和为贵,以礼为上,遵规守法,实现和谐竞争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理念中,礼是指社会各等级、阶层之间的秩序,以及为保障这种等级秩序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并以“礼”作为协调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将市场运行的基本秩序和规则视为“礼”,要求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行事,自觉遵守市场秩序,认真执行各项法规和国家政策,遵纪守法,并以此来调整企业与合作者、消费者、竞争者及社会各相关人士的关系。儒家伦理道德中倡导“礼之用,和为贵”,“和”即和谐、调和与协调,即在守礼、遵礼的过程中,重视与他人的和睦相处、以和为贵。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管理中将和谐观点表现为人在与各种社会、自然关联中的能动作用。比如: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也重视“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这些都说明电力企业组织内部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其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贵在和谐的这种思想并非要求企业之间毫无原则地、盲目地追求一致性,而是要求企业在管理中在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3.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知人善用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既要会用人,就得知人,不知人就无法很好地用人。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主张“任贤使能”。一个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优质的产品服务,高质量的产品,持久的企业发展潜力都是来源于企业人才素质和创造性精神。因此,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主要途径。

作者:蓝天单位: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